孩子应该就是不喜欢写作业!
收到诸多关于孩子学习和作业方面的提问,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点,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对于作业的认知有诸多——“应该”:
孩子应该喜欢写作业
孩子应该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孩子应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作业
......
在这种“应该”的认知下,孩子如果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写作业,不能每天按时完成作业,那答案肯定是——孩子有问题。
今天我来谈谈这个问题,我想说:
孩子应该就是不喜欢写作业!
是的。孩子不喜欢写作业,这才是正常的。
为什么?
1.人的天性就不喜欢单调的学习方式。
人的天性绝对是喜欢学习的,因为人类是最依赖学习的一种动物。
可以说,如果不学习,人类是无法生存发展。
既然人的本能是需要学习喜欢学习,但为什么一说起学习,大家第一反应“学习是苦差事”呢?
因为学习方式变了。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赵昱鲲说:
大脑的学习方式,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是为了解决几万年前老祖宗的生存问题,比如打猎、采集、求偶、生育,而不是现在的写字、编程、弹钢琴、学英语。
凡是与远古时期生活方式相关的,大脑就比较喜欢,比如爬树、游泳、扔石子、玩泥巴、过家家、玩打仗游戏,还有傻乎乎的、好像毫无目的地到处疯跑。
所以,孩子的玩可不是浪费时间,他们是在学习,通过演练逐步掌握生存技能——有的和人际交往相关,有的和运动能力相关,还有的是提升认知能力,比如叠纸飞机、把床当成堡垒玩打仗,乃至拆遥控器、把拖鞋统统扔浴缸里......
在这瞎玩乱玩的过程中,大脑迅速发育,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系获得快速搭建。
所以,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玩,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做作业,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并不是因为他们顽劣不自律,而是人类天生不喜欢学校这种单调的学习方式,大脑也不习惯这些跟远古生存毫无关系的知识。
2. 作业原本就是一件很被动的事情。
作业是让孩子感到有负担的事情,他们必须对作业中的所为负责,最终会有一群不容侵犯的人要对这些行为和结果进行评判,或是表扬,或是责罚。
这样的事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试想,如果单位领导每天都安排给你一个任务要求下班后完成,你要用一个晚上才能做完,第二天还要及时上交,做不好还要挨批评,你会不闹心吗?这个单位你还愿意待下去吗?
但是,孩子就没你这么幸运,因为他压根没有跳槽的权利和机会。
这种极其具有“被动性”的事情,你还指望孩子能主动喜欢?
孩子不喜欢,就指责孩子,这是不是也太霸权?
王人平老师说:“如果我们养的花蔫了了、鱼死了,会认为是它们故意跟我们作对吗?
不会!
我们会检讨自己哪里做的不够,是不是光照不够,水浇少了,给鱼换水不够勤或喂多了等。
那为什么孩子一有不符合我们预期的表现,就去批评他们无理取闹、蓄意破坏或要挟挑衅,而不去关注孩子内在的感受、需求和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3.大量低质量重复枯燥的作业,更增加了孩子对作业的反感。
低年级的孩子,基本面对的都是重复枯燥的抄抄写写类作业,这样的作业,没人喜欢。
尤其当这样的作业量还特别大的时候,孩子手部的精细运动能力还不发达,又必须坐在桌边,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点一点来完成,孩子势必会觉得痛苦不堪!
我一个当小学老师的学员和我说,自己看到学生们的作业都觉得是乏味的。
是啊,如果连老师都是这样想,找不到其中的乐趣,又怎么能叫学生去喜欢呢?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综上所述三点,作业很大程度是一件违背孩子天性、违背孩子意愿并会带给孩子痛苦的事情,所以没孩子喜欢作业。
这是作业的天然自带属性!
不理解和接纳这一点,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没法来更好帮助孩子来面对作业!
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孩子应该就是不喜欢写作业!
孩子应该就是不喜欢写作业!
孩子应该就是不喜欢写作业!
——只有在理解和接纳这一前提下,我们才是真正在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启程了。
虽然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人“乐哉其中”,有的还是“前赴后继”。
就是会有这样的孩子:他们喜欢学习,愿意写作业,享受学习也享受作业。
为什么?
乐趣、还是某种需求的满足?
一言以蔽之:有“利”而为!
因为孩子在其中获得了好处(利),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有所获,他们的某些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满足,从而让他们自愿自发去做这件事情。
所以,此刻,我们的教育方向就需要从指责孩子不爱做作业转为——如何能够让孩子获取这些些“利”,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能够让孩子有自发内驱力来面对作业。
鲁道夫•史坦纳说:“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当我们面对这个难题,有了这个转换后,真正的教育才开始了!
当然,那这些好处(利)具体是什么,其实心理学上已经有很成熟的研究,我们下篇文章再谈。
这篇文章,请你一定记住:孩子应该就是不喜欢写作业!孩子不是自然而然就喜欢写作业的!
凡是喜欢学习,有很强的主动性写作业的孩子,根源都在于其父母做对了一些事情。
这些事情就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去做的!
更多进一步具体内容,我准备后面写一系列文章。也希望这些文章能够让更多家庭不再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作业,没了欢声笑语!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学区房焦虑的背后是家庭教育方向的不清!
想了解我,请看:我是谁?我在做什么?
想了解提升女性育儿、婚姻和个人成长的幸福力课程,可以扫描下述申请入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