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鸭子遇见死神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当鸭子遇见死神读后感摘抄

2020-05-09 23: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鸭子遇见死神读后感摘抄

  《鸭子遇见死神》是一本由(德)沃尔夫·埃布鲁赫 文/图著作,新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0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当鸭子遇见死神》精选点评

  ●这部关于死亡的童话混合幽默、温柔和忧伤中文版标题原名《鸭子、死神和郁金香》)有点俗气,忽略了点题的郁金香——死之花,死后才能得到。此书还有戏剧改编版本,以及动画片,非常忠于绘本原作: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5NzczNDA0.html

  ●儿时最恐惧的就是死亡,以为那意味走向永恒的虚无和黑暗喜欢这只没没肺又天真善良的鸭子,还有这位沉静温和甚至有些悲悯心肠的死神。希望死真如此般,平静祥和

  ●如果可以如此平静。

  ●邻家亲民死神

  ●“其实从你一出生,我就一直在你身边——以防万一”。想起有一期#爸爸去哪儿3#,康总和夏天去卖小鸭子,两人不会照顾鸭子,导致有只鸭子奄奄一息快要死了。两个小人儿很不开心,很难过。康总想起自己以前也养过一只鸭子,结果被猫吃了,更是难过得大哭——应该让他看看这本书[太阳]

  ●生死总相依,如同,昼夜恒相随。书里飞出一串魔法

  ●啊,更喜欢改编的动画版呢。

  ●:')

  ●在图书馆了这本书的绘画就喜欢上了

  ●可以反复阅读生命教育读本:言简意丰。

  《当鸭子遇见死神》读后感(一):严肃活泼

  《鸭子遇见死神》买了以后迟迟没敢拿给小朋友读。想不到朋友是“真的勇士”,看了还要看。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死亡书,直接,温馨,平静。快乐的鸭子邀请死神一起去池塘玩耍,给死神暖身子诙谐的死神口衔暗红色郁金香,总是面露微笑履职犹豫,但却充满人情味封面的鸭子状如上吊,却神情温和。

  他的结尾我就更喜欢了,感谢作者没有给一个欢乐肤浅的结尾。对于每天追问妈妈你是死的还是活的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的不是哲学思考,而是直观感受,不要讲什么道理,死了就是死了,而死了之后,“谁知道呢?”。

  在谈论死亡的书里,《獾的礼物》最具哲学意味,《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和《外公》胜在温情,《外公》的创作技巧尤其直击人心。但对死亡的解读,符合我们听了一辈子,但极其矛盾校训“严肃活泼”的,只有《当鸭子遇见死神》。

  而在画风上,我觉得与《当鸭子遇见死神》和作者的《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挺不同的,《嗯》书由于相对小鼹鼠来说,其余的动物大多是庞然大物,所以画面满得溢出去了。而《鸭》谈论的是个终极话题,大量的留白,给人无限遐思

  《当鸭子遇见死神》读后感(二):人生放大与缩小—读《当鸭子遇见死神》

  人生的放大与缩小——读《当鸭子遇见死神》

  在儿子一堆的绘本里翻到了这本书。这样的一个小薄本,我看了很久,想了很多。好吧,在你们都洗洗睡了的时候,让我一个人在这里杞人忧天吧。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最近,鸭子一直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跟着它。“你是谁?为什么一直偷偷跟着我?”“很好,你终于注意到我了。”死神说,“我是死神。从你一出生,我就一直在你身边——以防万一。” 是啊,从我们一出生,当生命之神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一刻,死神便也按下了手中的倒计时按钮。生死相随,死神每天都在,经常擦肩,从未注意。而就算我们知道这些,当死神真的来临时,我们又永远觉得他是那么突然,死神是最唐突的不速之客。

  鸭子喋喋不休起来,“有些鸭子说,我们死后会变成天使。还有些鸭子说,如果活着的时候不做一只好鸭子的话,死后就会变成烤鸭。”(死神说)“你们鸭子真能编些离奇的故事。不过,谁知道呢?”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春天变夏天的时候,你并不害怕。夏天变秋天的时候,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为什么要怕死亡的季节呢?”(引自《一片叶子落下来》)我做不到这样豁达。对于我来说,死亡的恐惧就是来自于未知——我将要去哪?那时我会是什么形态?对每个人来说,确定每天都在靠近死亡,但是具体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死后将要去哪里都不得而知。死,难道不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公正吗?

  鸭子和死神爬到了树上,看见了鸭子生活的池塘。等我死了,池塘就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吧。鸭子想,没有了我,池塘会很孤单的。和鸭子不同,我认为,生命是顽强的也可以说是残酷的。它本能的可以对抗和修复死亡的悲伤和不适。我的“池塘”,我的世界会因为我的离开悲伤和不适,但是生命本身会催促生者越过我而继续生存。所以,我并不担心这个世界没有我。我所眷恋的是:我想继续的拥有这个世界,看着这个世界的变化,去更多的了解经历这个世界。

  一天晚上,一阵冷风掠过鸭子的羽毛,它冻得直发抖。“我冷。”鸭子说,“你能帮我暖暖身子吗?”这是全书我最喜欢的话,也许是最能安慰我的话吧。我想现在我是害怕,但有一天,真有一天,我满身疲累,或是一身病痛,老的呼吸都觉得累时,我会没有恐惧拥抱死神。走吧,或是睡吧,一切结束吧。也许生和死都是一种状态。这样说来比死更恐惧的是老。

  (死神)轻轻一推,送(鸭子)上路。(死神)站在河边,凝视着鸭子的身影。当它从视线中消失时,死神也不禁难过起来。但,这就是生活。故事结束(请原谅,我的摘录是有删减的)。

  作者的目的就是想告诉我们和孩子:死神也可以是我们的好朋友,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索生命的真谛。

  而这本书对我的启示便是:人生应该经常的放大和缩小。

  人生无限放大是什么?放到最大就是从生便是奔死。周国平说:“临终的人容易宽恕一切。我想这并非因为他突然良心发现的缘故,而是因为在绝对的虚无面前,一切琐屑的往事对于他都真正无所谓了。”既然这样,经常有一些放大的心态看看眼下的牢骚,眼下的怨恨,有那么重要吗?甚至就是几天前,我纠结不已的脸上的斑。我放大一想,迟早有一天我就是一堆灰烬,所以现在我为何要为这个迟早要毁掉的脸上的斑而烦恼呢?你想说,人生就是等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孤单的参透生死是悲凉的,消极的。当我们想到生死,恐惧死的时候,缩小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缩小就是真实的活在当下。对每天的辛劳和奔波说一声感谢,就是每天忙活着的这些事,我们没时间理会这个我们一直奔向的这个未知的终极。

  在这夜黑风高的晚上,写下一些可能被你们用经典的三个字——“神经病”评价的文字。女神经不在意所有的评价,有一天包括这些文字都会随风吹散。女神经谢谢所有的评价,这些骂与赞成就了我现在乐此不疲的当下事。晚安。对一本书不介绍故事,因为这是留给大看的。

  对一本书不做比较,因为书读的不多,不知道和谁比起。

  对一本书不作评论,因为好不好的开卷多少都有益。

  对一本书我爱在最触动我的地方做文章,这便是你现在看到的。就像你的旅行你只在最触动你的地方留影,把照片给我们看一样。希望你们喜欢这样的方式读书。

  《当鸭子遇见死神》读后感(三):先重塑一位温柔的死神,再来谈论死亡吧

  半个月之前,我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图书馆的童书区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名叫 Le canard, la mort et la tulipe(鸭子、死神与郁金香)的绘本(由德国作家、儿童绘本插画家Wolf Erlbruch创作,德语原版首发于2007年)。我其实是被“la mort(死亡)”这个极少出现在童书区的敏感词吸引了,我实在好奇该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等我查着字典把书看完了才发现,这本书已经有汉译版本了!

  虽然题目中赫然写着“死亡”,但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看做是一则关于友谊的暖心故事:一只鸭子发现了与之共生的死神,克服了心中的恐惧之后,和她变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玩水、一起爬树,一起默默地坐在草地上;他们讨论生之意义和死后的样子,他们还用自己的体温给对方取暖......鸭子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冬夜平静逝去。死神像“入殓师”(和电影中的入殓师何其相像!)一般,庄重地送走了鸭子:不但整理了他身上的羽毛,还在他的身体上摆了一支黑色郁金香,怅然若失地目送着他随水流飘向远方。

  书中,“死神”并不是一副肩扛收割时间的镰刀,身着黑袍、整张脸都隐藏在尖帽阴影中的标准像。书中写到,“死神看起来挺和蔼的——如果能忘记她的身份,我们会发现她其实很友善”。更重要的是,书中这位“死神”并不是“生命管理局”(我编造的一个机构)的公务员,她的任务不是在生命之火行将熄灭之时露个脸然后把人带走,这位“死神”任务是陪伴:自鸭子生下来就在他身边,并陪他走完了一生,还在生命终结后把他有尊严地送走。

  作者Wolf Erlbruch非常巧妙地通过颠覆性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让人读完这本书后可以用平常心看待死亡——至少能消除恐惧感吧。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吧:

  第一步,将“死神”和生物体的死亡现象区分开,“死神”不再是给死亡卖命的催巴儿。这是在扭转人们对“死神”的成见,很大胆也很难。如果作者能成功地把“死神”从“死亡”的概念中独立出来,就为颠覆“死神”的固有人设做好了铺垫,整个故事就成功了一大半。在书中,死亡被说成是一件天注定、运使然,但是“谁也说不准”何时会来的客观事件(还好他没有强调“宿命论”);另一方面,“死神”被拟人化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掌管了生杀大权,无所不能但却不通人情的那副模样。“死神”变得通人性(心中有了柔软的角落,珍视友情,希望被关注、被关爱,渴望得到温暖......),有弱点(比如他怕水,但他依然能克服自己的恐惧,站在河水中安葬自己的朋友),忠诚、善良、敏感、心思细腻。再冷静的读者也很难不为这样的“死神”动容甚至心生怜爱——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位相伴终生,到终了还能体面地为自己送行的好朋友?

  第二步,当“死神”被作者一点点“洗”,不但不吓人,还被读者当成一位可信赖,能掏心窝子的好朋友之后,她说出的关乎生死的言论即使不悦耳,但也还能听得进去。作者借鸭子与死神之口,把他对生与死的终极思考说了出来:既然怎么死,何日死,死了以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谁也说不是准”,那就别浪费时间思考“死亡”的问题了;生命珍贵且有限,活着的时候如果能够拥有鸭子和“死神”这样相互理解(死神很清楚鸭子惧怕平庸的弱点)、相互尊重、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互相温暖、互相牵挂、互相扶持、互相包容、不离不弃的友情/亲情/爱情(其实,亲情和爱情能做到这些也不容易啊)该是至幸。活过就总会有所牵挂,有所不舍,甚至希望留下/带走点儿什么(当然,有限的生命中还有很多值得追求和珍惜的东西,作者在书中只讲述了友情)。其实,死亡本身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医生或者法医说的当结论记住就好了),死亡问题实为“死之前如何生”的问题(如果相信轮回或者上帝的审判,还应该包括“死后何处去”的问题)。

  第三步,鸭子死得很唯美。死神没有带着他去阴曹地府报到(上天堂的人应该踩着七彩祥云、由肉乎乎的小天使簇拥着,可惜书中没有这个人物),而是从容、优雅、庄重地送走了他。虽然不知所终,但应该是一个比天堂和地狱更理想的地方。至此,“死神”的形象彻底反转,不但不是死亡的象征,反而变成了让生命有尊严、可善终的守护神,即使不迷人,也不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面目可憎了。

  不刻意回避死亡的话题(即使是面对孩子),甚至能够坦然地把“死亡”看做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活得更积极也更珍惜吗),这大概是Wolf Erlbruch最想通过这本书传递给我们的观念吧。

  这本绘本获得了2008年德国青年文学奖(Deutscher Jugendliteraturpreis)提名,评委称赞其为“柔软的哲学双人舞”,大面积留白的空寂画风被认为是“ 图像的大幅减少,以一种强烈的方式突出了戏剧性的主题“。Erlbruch还因这本书的获得了2007年的荷兰银画笔( Zilveren Griffel )奖最佳童书插画的荣誉。

  德国导演Matthias Bruhn将这本书拍成了动画短片。这部短片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甚至可以看成是给绘本插了电,让鸭子和死神自己动了起来,然人过目难忘。这部短片获得了2010年SCHLINGEL国际电影节动画电影奖以及2010年金卡通奖(Cartoon d'or)提名。

当鸭子遇见死神来源: 优酷

  《当鸭子遇见死神》读后感(四):沃尔夫·埃布鲁赫《当鸭子遇见死神》 :以轻灵对抗沉重

  ——爷爷,你的爷爷奶奶呢?

  ——没有了,太老了。

  ——什么是太老呢?

  是不是走不动了?

  是不是太懒了?

  ——不是的,就是太老了,没有了。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问你关于死亡的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如果你有所准备,你打算怎么回答?

  还真不好回答。

  在我的成长经验里,是缺乏“死亡教育”这一课的。父母从来没有讲过这个话题,全凭自己感受。我所经历的几次葬礼,都很荒诞很喧闹,火光中人们谈笑风生,俨然成了多年不见的各路远亲们认亲的大会。去了的那个人倒毫无尊严地成了配角(牵线人)。

  第一次接触到死神这个概念,是在安徒生的童话《母亲的故事》里。故事讲了一个母亲,守护着将死的孩子,这时死神来了。死神看起来是一个又穷又苦的老头儿。他走进母亲的屋子,瑟瑟发抖地坐在那儿。母亲放下孩子,给他倒了杯酒,让他暖暖身子。

  死神老头儿让母亲打了个盹,带走了孩子。醒过来的母亲,发疯般地追赶死神的踪迹,她给夜之神眼泪和歌声,给荆棘刺丛温暖和血液,把眼睛给了大河,把黑发给了巫婆,最后她来到了死神的温室。

  死神的温室里长着许多花儿。母亲请求死神把孩子还给她,死神没有直接回答,他带母亲来到那些花儿身旁。看不见的母亲凭着孩子的心跳辨认出她的病孩子——已经变成了一朵蓝色的可爱的早春花。

  死神温和地让母亲选择,是让她的孩子过着痛苦的生活,还是快乐安详地生长在天国的土壤上。于是母亲犹豫了,接受了,请求死神带着她的孩子到天国去。

  这是第一次接触到死神:这个死神,好像不是我们传统文化里那种狰狞可怕的形象啊!他不带任何感情,而又仿佛具备任何感情。他是生命的掠夺者,也是生命的安置者。

  或许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死神的形象并不可怕。

  然而死亡,当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但如果,它不得不来临呢?

  我们要怎么踏上不能回头的生命逆旅?

  我们要怎么面对生命里的无常?

  我们最终,要怎么面对死亡这个话题?

  尤其是,怎么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

  于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当鸭子遇见死神》,作者是沃尔夫·埃布鲁赫。

  解读它的角度有很多种,比如故事内容,死亡这个命题本身,死亡引起的哲学思考,死神形象所代表的东西。

  比如画面,线条简洁冲淡的“鸭子”和“死神”,在大量留白的背景中,构成和谐的美感。或许在死亡这个极致话题面前,其他东西都是多余。这本书还因此获得了荷兰银画笔奖最佳童书插画的荣誉。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吧。你需要五个读懂它的线索。

  1. 关于死神的工作。

  故事说的是有一只鸭子,最近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跟在它后面。他一回头,发现了死神。死神穿着格子长袍,手里拿着一支郁金香。鸭子吓了一跳,以为死神是来带走他的。死神笑了,说,当然不是的,我一直跟着你,从你一出生开始,为了以防万一。

  ——万一?

  ——是啊,万一你发生什么不测,比如得了重感冒,或碰上什么意外事故。

  ——那么,你是来帮我处理那些事情的?

  ——那是生命之神的工作。他负责处理那些意外、咳嗽和感冒,以及所有可能在你们鸭子身上发生的事情,比如遇上狐狸。

  我们会看到,在沃尔夫的这个故事里,死神的工作被换了一个说法。东方的死神是审判者,西方的死神是带着镰刀的生命收割者。而这个故事里的死神,和安徒生《母亲的故事》里把死去的生命安置在温室里的死神老头儿很像。换一个说法,死神提供“关怀服务”。或许,这让我们不再恐惧假如死亡背转过身来,正对着你时,会怎么样。他身上始终携带着一支郁金香,代替了冰冷冷的镰刀。他穿的是家居的格子长袍,代替了黑得发冷的罩袍。这个死神,并不可怕。

  2. 关于死神的情感。

  鸭子放心了,他和死神友好地相处,还邀请死神去池塘玩。死神不习惯湿漉漉的身子,有点儿冷,鸭子就抱着他,帮他暖身子。死神很惊讶,以前还从来没有人对他这么好过。

  平时在一起,他们的相处模式是互相吐槽。鸭子每一天早晨醒来都发现自己还活着,死神就伸伸懒腰恭喜他。鸭子问如果我死了呢?死神说那我就有的忙咯。一本正经的鸭子很不满意这个回答,他希望听到死神说一些自己会难过悲伤之类的话语。但是死神才不会说呢。可是鸭子呀,你不会知道,在你死后,死神其实是如何轻柔地托着你,把你放在水面上,把那支郁金香放在你身上,让你飘向远方,然后怅然若失,难过了很久。

  死神有情感吗?不仅有,还很幽默。鸭子抱着死神的时候,死神有一个心理独白:以前还从来没有谁对他这样好过。这里值得注意,因为有形象反差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倒置。在鸭子和死神的关系中:鸭子是弱者,死神是强者;鸭子一无所知,死神无所不知;鸭子是天真的,死神是深沉的;鸭子一举一动都不走心,死神时时刻刻都在留心。所以,当弱小、无知、天真的鸭子抱着死神为他取暖时,强大、无所不知、深沉的死神内心震动了:或许在他的工作生涯中,还从来没有一只鸭子这样打动过他。

  是的,承认吧,这就是人类的情感。当你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情感,慢慢地就会像一道裂隙变成无数条那样,你将会拥有无数情感。而这些情感,使得我们人类变得弱小。而这些使我们变得弱小的情感,也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意义。

  这也是《小王子》所揭示的那个道理:

  小王子要走的时候到了。

  狐狸说,啊,我想哭了。

  小王子说,我一点也不想伤害你,但你却要我驯养你。

  狐狸说,不错。

  小王子说,但你却想哭!

  狐狸说,不错。

  小王子说,那你是一无所获了!

  狐狸却说,我是有收获的,我得到了小麦的颜色(小王子的发色是金色)。

  3. 关于死神投射在我们生活中的形象:一个无所不知又善良包容的大人。

  鸭子还是个喋喋不休的家伙,滑稽搞笑,在他幼稚单纯的脑子里,他总想象死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不是能当一个天使;或者纠结如果不做个好鸭子的话,是不是就会下地狱。每当鸭子叽叽呱呱地唠叨这些,死神都会不置可否,模棱两可;或者干脆不回答,只是看了看他。

  这多像我们大人。其实对于死亡,我们多少有些理性认识。但你会直接告诉你的孩子吗?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会?

  我们害怕碰碎了那颗薄如水晶的心,我们只能把它包裹在柔软的被子里,像一颗星星躺在柔软的宇宙里。有一天,它自己会长大的。

  4. 关于死神的细腻和死亡的哲学思考。

  他们一起爬到树的高处,凝望着下面的池塘。从树上往下看,池塘就在那里,那么安静,又那么寂寞。鸭子很善良,他担心,在他死后,池塘会因为他的消失而伤心。死神安慰他,不会的,池塘会连同你一起消失,你不必为此而难过。

  真相是,鸭子是多虑的。池塘并不会消失。而死神并不揭穿这一点。他只是做了安慰。

  死神是本来就如此体贴细腻的,还是因为和鸭子的朝夕相处产生了变化,你觉得呢?

  小时候,我上学必要经过一口荷塘。印象里,它从来没有青绿繁茂过,当然这肯定不是事实。但我所记得的它的样子,就始终是枯茎败叶,三三两两,映着黑色的水面。而相距不远的另一口荷塘,就永远是绿叶田田。这或许是一种象征,生命的最初和最后。

  每次我甩着手走到那口黑色的荷塘,脑子里总迸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在其他地方就看不到这口荷塘?为什么我只有走到荷塘跟前才能看到它?为什么我只能感知到我视线范围内能感知的东西?为什么我走开了,我就不再感知到它是什么样了(比如,是不是有蜻蜓飞来栖息)。

  为什么,我有我这种感觉?为什么世界围着我转?再后来,我就想,为什么偏偏是我住进了我的身体里,为什么我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为什么我不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为什么我只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体育课的时候,很难熬的时候,我就想,这不是我,只是一个叫我的人在上体育课而已。

  后来我又想,如果我死了,世界是不是跟着就消失了?那死亡是什么感觉?是我这个意识停止了吗?就像遥控器关掉了电视画面一样? 那到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会是黑漆漆的吗?

  后来我知道了,如果一个人死去,周围的世界是依然存在的。那么如果我消失了,地球文明依然存在。可是谁来感知它呢?我知道,答案是其他的人。可其他的人,取代不了“我”。

  5. 关于死亡和生活本身。

  最后,分别的那一天还是来了。轻柔的雪花飘落下来,鸭子静静地躺着,不再呼吸。死神抚平了鸭子被风吹乱的羽毛,将他托在双臂上,来到了一条大河边。他小心翼翼地将鸭子放入水中,轻轻一推。他站在河边,凝视着鸭子的身影。当他从视线中消失时,死神也不禁难过起来。

  但,这就是生活。

  做一只无知的鸭子其实是快乐的。

  但,我们需要有死神的爱和勇气。

  最后,谨以此文,献给我的那只已经飞走了的蝴蝶。

  我将永远记得她高高的个子,黑发,红唇。笑起来弯弯的眉眼。

  我将永远记得她说过的每一句有意思的话, 犯过的每一个傻,陪我走过的每一个地方。

  我将永远记得她家山上升起的那轮月亮,洁白,饱满,离稻田很近,离家门很近,一伸手就能摘下,我们一同漫步在那样静谧的月夜下。

  我将永远记得在她二十四年的岁月里,始终美丽如斯。我将记得她憧憬过她的爱情,我奇怪为什么在女孩子最美好的芳华里,没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男孩子来欣赏喜欢。这是我对她最大的遗憾。

  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一段话,人的死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生理上的消逝,第二是社会身份的剥夺,第三是最后一个记得她的人也已死去。

  我希望,在那一天来临之前,她始终是一只美丽轻灵的蝴蝶,存在于我的记忆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