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它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感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它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感受

2020-09-15 21:16:32 作者:墨卿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下来,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也没有一个人不懂得这个道理(除非是还不懂事儿童)。

  但是,知道这个道理是一回事,能够真切理解死亡和感触到死亡的威胁,则是另一回事。虽然两者结论相同,但对于死亡的理解与感受,却大有天渊之别。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它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感受

  对此,我们不妨从人生的年龄段作一下分析

  首先来分析一下儿童。儿童是人生的初期。儿童也会遇见死人的事。但他们对一个生命的消失,甚至是至亲至爱人的死,会和自己的死联想起来吗?不会,绝对不会。他们的稚嫩决定了,他们既不知道来自何处,也不知道去向何处。原因不是他们没有思想,而是因为死亡这个字眼,对于他们太陌生、太朦胧、太遥远。一个刚刚诞生不久的生命花瓣上还沾满盈盈露珠,怎么会想到自己的死呢?因此,他们把别人的死去和别人对于死者处理, 只是作一场稀罕热闹。滴滴答答的吹鼓乐,浩浩荡荡的出殡队伍白雪飘飘的纸幡,悲悲戚戚哭声熙熙攘攘看客,在他们看来,不是悲哀,也不是痛苦,只是惊奇好玩。除了晚上,老人或许用“鬼”来吓唬他们一下,使他们产生片刻莫名恐惧外,死一个人和办一场丧事,在他们里上留下的,纯粹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热闹。

  青年看法就要复杂了一些,但大致也是如此。他们可能开始理解死人的悲哀和伤感,但很少会从别人的死联想到自己的死。他们对死的理解依然很抽象,抽象的就像儿童在画纸手涂抹太阳月亮。原因无,是他们的生命历程短暂,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还很表象死神虽然在地平线那边向他们姗姗而来,但距离接近他们还是一件遥遥无期事情。对于别人的死,他们认为是寿终正寝,是重病所致,是偶然事件……总之都有正当重大缘由。他们从不会想这些所谓正当而重大的缘由,也许和他们天隔地远,也许某一天、会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他们身强力壮参与别人的丧事,一腔热情忙前忙后满不在乎议论着别人的生死,甚至还会调皮风趣的开上一两个玩笑。等丧事完结了,拍一拍身上的尘土悠闲自得的点燃一支香烟谦虚的辞别丧主的送行,又开始按部就班的新一天劳作。别人的死,在他们心里留下的印痕,至多是又忙乎了两天,耽误了里一些急做急办的事情。

  壮年的想法就有明显不同了。壮年介于年和老年之间,他既带有青年人单纯,也具有老年人的复杂。在经历了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生命行程后,在看到些许生命的弱化和消失之后,尤其是在自身的“部件发生明显老化并不断出现故障”之后,才真正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急迫,人生的短暂和残酷。原来那个十分模糊、十分遥远的死神,现在开始隐隐约约出现在他们视线的远方,并且在加速度向他们走来。身边生生死死的现实,引起他们的种种遐想,时不时乱了他们平静的方寸,他们会自然的把每一个人的死和每一场丧事,与自己的死联想起来,那怕是一瞬间。他们参与别人的丧事,完全没有了童年人的好奇和青年人的活跃,只剩下一份必尽的责任和义务,一脸的严肃和惋惜,相伴他们于始终。即使在丧事结束后,他们往往还会有几天或长或短的沉默。沉默中的叹息是:哎,又走了一个。

  老年人对于每一个同龄人的死,则几乎近于惶恐和侥幸了。惶恐是为死亡所惧,侥幸是还没有轮到自己。但他们知道死神没有远去,就在自己的附近徘徊,所以他们要努力锻炼,精心护养,积极治疗,力避死神的捕捉。身体的变化,几乎成了他们唯一关注的变化。身体的每一点异样,都会牵动他们敏感的神经,甚至还有诸多猜疑、联想和惊惧。他们总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春夏秋冬像刮风般流转,儿童和青年在超速度成长,自己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生命好像从高山上滑落的球,随时都会破裂或坠入谷底。为了麻醉和模糊自己,他们不敢面对现实、有的甚至刻意隐瞒生日和年龄,用忘却来放松和宽慰自己。

  这就是每个年龄段的人,用行为语言解读死亡的大致特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