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因斯坦的梦》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爱因斯坦的梦》读后感锦集

2020-05-12 23: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因斯坦的梦》读后感锦集

  《爱因斯坦》是一本由[美]艾伦·莱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因斯坦的梦》精选点评

  ●一本温柔的书。充满了美丽意向和对细微点滴平常描述,我爱这种诗意世界方式,元方的翻译很美。所有关于时间的梦,我们也许正身处所有的梦中的时间里:我们的一生虽然不只活一天,但是人生的暮年,我们也会问自己母亲拥抱真的存在过吗?爱人存在过吗?他们究竟在哪里呢?即使时光不错流,我们之中那些曾在一份工作中看余生的人,像不像在间歇错流中曾见过未来,要么拒绝理会选择过两辈子,要么仅过此一生的人?在看似奇怪将一种时间特性过到极致的世界里,人们的选择和生活却时时反应出我们这个世界的选择,挣扎痛苦,美丽。作者是温柔的,他不站立场地叙述,让读者看到平日里的软弱眼光的局限,自己暗自下决心选择;他也给出时间的法宝,怎样去面对过去的梦魇灰色间奏曲页设计很妙。

  ●读的时候好吃了感冒药,一整天昏昏沉沉,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似乎也处于某一个时间里。

  ●年轻梦幻卡尔维诺~只把时间拿来玩儿。

  ●和看不见的城市一样,一个章节为一个对时间的想象,描述的事物也很相似,都在讲城市中的人事

  ●真是天才

  ●像是科幻散文,有诗一样的笔触。很美也很有趣。虽然有几篇不太懂,总体很喜欢的。还是要认真活在下啊。

  ●译者太强了,把诗意翻译了出来,换成中文完全不觉得尴尬,反而十分美丽,是我看过最美的翻译作品。作者是物理学教授书写的爱因斯坦的梦饱含诗情,却又符合科学设定。在时间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世界里,生活与人生又会是许许多多的其他模样

  ●实在爱极了童元方的翻译,想必原文更美。梦境、时间、诗意,这三十个梦穿行于时间的各种形态,勾勒出瑞士某个小镇上无边无涯的美丽。我愿把诗歌而非小说来读。

  ●对时间的描写本真的太赞了。

  ●From大老师书单☀️

  《爱因斯坦的梦》读后感(一):【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Ⅵ.践行G(定量纯粹的小说 并不是非虚构 诗意朦胧意境 感受哲学意味 包裹其中的是硬核的科学认知 传达精准简洁方程式 消弭世界的意义赤裸冷冰的刀锋快速磨动 面包剖面流出来的酱汁 味道只是认知符号 效率任有时是成反比 时间是你的朋友 可你信任他吗? 还只是使命必达而利用工具

  《爱因斯坦的梦》读后感(二):30个梦

  爱因斯坦的梦 艾伦·莱特曼

  1950年4月14日:时间如圆

  1950年4月16日:时间如水流

  1950年4月19日:时间是三位的

  1950年4月24日:两类时间:机械的&身体的

  1950年4月26日:离地越远,时间过的越慢

  1950年4月28日:时间是绝对的

  1950年5月3日:因果不定的时间

  1950年5月4日:时间在流动,但没什么新的事情发生

  1950年5月8日:时间有尽头

  1950年5月10日:卡在某个时间之流

  1950年5月11日:时间增生秩序

  1950年5月14日:停滞的时间

  1950年5月15日:没有时间,只有意向

  1950年5月20日:没有记忆

  1950年5月22日:间歇错落的时间流(见过未来)

  1950年5月29日:速度与时间

  1950年6月2日:时间在倒流

  1950年6月3日:只能活一天的时间

  1950年6月5日:时间是一种感觉

  1950年6月9日:无限时间的人:来者和今者

  1950年6月10日:时间是一种性质而非数量

  1950年6月11日:时间是想象的而非真实的,会忽然结束

  1950年6月15日:时间是看得见的坐标的一维

  1950年6月17日:时间是一连串的神经纤维

  1950年6月18日:没有钟表的世界

  1950年6月20日:不同地点的时间流动速度不同

  1950年6月22日:时间是坚硬的,过去与未来是固定的

  1950年6月25日:时间来回跳动,在数不清的复制的世界

  1950年6月27日:不存在过去

  1950年6月28日:时间停止

  《爱因斯坦的梦》读后感(三):三十种可能

  《爱因斯坦的梦》(Einstein's Dreams)是美国作阿兰•莱特曼(Alan Lightman)写的一本小册子。浅蓝色的硬封皮上有三个表盘刻度,黑色书名里的“爱因斯坦”、腰封上的推荐语、作者是麻省理工物理学和人文学教授的背景,都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事实上,翻开书页才知道,作者描写了在1905年的柏林,身为一名专利员的爱因斯坦的三十个梦境。

  当然这三十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梦是作者自己虚构的,梦的主题只有一个:时间。1905年爱因斯坦只是瑞士专利局的一名三级技师,却在在电磁学、量子论和统计物理领域发表了三篇划时代的论文。他对时间的超然理解从何而来?相比于用充斥着数学公式的论文来解释,作者用一种写小说的方式降低读者的门槛。

  如果时间是曲向自己的一个圆,那人们会不会在无限的循环中浑浑噩噩?如果时间会在某一天停止,那么到了最后一秒人们会不会安静地在广场上相拥?如果时间是一只夜莺,那么人们会不会为了抓住时间而不顾一切?如果时间的质地是黏的,会不会有城市卡在历史洪流的某个时刻出不来?

  在忽而静止忽而加速的时间下,人们不再一板一眼、机械化地活着。关于时间的三十个充满奇诡的设想,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加上译者高超的翻译技巧,比如:

  薄暮来临时,那些朝暾中出生的人凄怆于天上飞鸟的相继消失,惆怅于海上波浪交叠的深蓝与浅蓝即将不见,惋惜着醉态可掬的霞色云容逐渐地散去。

  在没有未来的世界里,现在之外,只有空无;而人人拥抱着现在,好像悬吊在千仞危崖之上。

  昨日种种:不论是富,是穷;是饱学,是白丁;是傲岸,还是谦冲;是一直空虚,还是曾经爱过;与他们的生命没有什么相干——不会比和风穿过了发间的感觉更有意义。

  更让这本书像一本诗集。可惜的是,其实每一篇展开来都可以是宏大的、人物关系更复杂的乌托邦世界,但作者仅仅笼统描绘了大致景象,如同电影道具组布完景后用快速掠过的镜头扫向街道,仅留下模糊的路人的脸。

  关于时间,人们无法像捏橡皮泥一样去扭曲它改变它;关于梦,更无法摆脱自己白天行为的阴影和痕迹。通过自己或别人的想象则可以窥见不同的生活方式,探寻不一样的可能。

  《爱因斯坦的梦》读后感(四):不能颠覆底层假设的物理学家都不是好作家

  来自MIT物理学兼文学写作教授Alan Lightman先生1993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时间的科幻散文小说集。有点小众,但绝对值得一读。

  时间,这个世界运行的最基石第一性原理之一,就是时间流逝的平等性。每个人寿命也许有长短之分,但每天都是24小时,不多不少。上帝以这种形式,保证了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公平。

  然而,这本书却创造性的以「爱因斯坦之梦」的形式,挑战了时间的假设,想象了时间和人的三十种不同关系。

关于时间和人的三十种假设复盘小抄

  要知道,任何针对一个系统第一性原理的假设改变,都会使得上层认知和社会关系产生巨大的颠覆改变。因为,一旦从根上改变了系统的输入假设,中间的计算推理逻辑,和最后的结果,都会有无数种不同的演绎。

  这本书的每一节都是这样,先提出一个假设,比如:如果时间是平行多维的,那么人会怎样?如果时间是一个重复的圆,所有事件周而复始?如果不同空间位置的时间流逝速度不同?如果时间的流逝导致混乱度的减少(逆熵增),会怎样?如果人能够预见未来,社会会怎样?等等

  每一章都不长,但读起来特别High。

  一些章节读着读着,就会联想到不少科幻剧的脑洞情节,你会马上联想起当年看黑镜,Rick&Morty,蝴蝶效应,哆啦A梦等关于时间的各种科幻。但与上述这些不同,我认为这本93年的小说,也许已经基本把所有关于时间和人的想象都囊括了。

  哦对了,赞一下中文版的翻译,对比了下英文版,文字意境和韵律流畅度都到位了。难得。

  另,自己的一条小体会:凡是跨界的作者,高概率能写出好书。因为跨界的人,往往能够通过对比不同领域学科的异同,提炼发现更多底层的原理,因而更触达事物的本质。

  《爱因斯坦的梦》读后感(五):时间远比想象中遥远

  ·赶上这时候,河汊里的鸟儿、土地和人们便蓦然发现自己回到了过去。 ·嚯!这可不就是穿越吗?可是与之前了解到的概念有所不同的是,完全以自己的身份突兀地来到某时某刻,无法凭借对未来的掌控改变现在,因此一切会变得很无助,最重要的是与周围人的关系没有建立起来,我想起了《魔幻手机》那部剧,同样的穿越后身份没有改变,却有处可去有事可做有乐趣可寻。 ·既然所有的可能都要发生,一些人便懒得挑挑拣拣。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怎么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另一些人却以为应该认真选择,认真承担,没有承担,天下大乱。这些人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怡然自得,因为他们明白这些世界各有各的道理。 ·同一件事有不同的选择,可以从头再来,便是有了后悔的机会,我倒是觉得对于当事人来说很有意思,体会不一样的选择,也就没有借口说自己浑浑噩噩是因为做了错误的选择,不过也有bug就是你在自认为错误的选择里只会想着自己觉得正确的那个选择,真正轮到那个选择时又想念之前的选择。因此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两种时间,并则烦恼丛生,分则快乐安闲。 ·最接近机械时间的生活是学校生活,最适合身体时间的生活是寒暑假生活,所以我更喜欢身体时间,然而人却很难抗拒规律,比如说明天还是要早起去上课了。

  ·绝对时间对于世界是种慰藉。 ·很公正很平静很负责。 ·在这个世界里,时间流过了,却什么也没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一切如旧。 ·这让我想起一个有点可怕却温情的游戏《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主角在教室里周而复始地度过一天天,他无处可去,只能杀人,第二天一切会重置,他唯一不杀的是个女孩儿,他内心很挣扎很折磨了,为什么我被抛弃我这间教室接受这样的命运,真的会逼疯一个人,无事可做只能做恐怖的事。这个女孩呢,杀了她还是不杀她?男孩终于开始思考这件事。最终动手了,女孩死了,男孩结束了命运的轮回。他的使命终于结束了,是的他暗恋女孩,所以守护她很久,当初这姑娘跳楼,男孩以为他为了保护她甚至可以结束命运这么无礼的要求。看来时间事件还是只有一次的好,没有人能躲过逃进面对命运的无力感。

  ·这个世界的悲剧在于,每个人都孤孤单单。因为过去的生活现在无法分担。每个陷在时间里的人都没有个伴儿。 ·所以小张是不是看了这句话最终打算寻找到温暖的陪伴的舒服呢。 小张过去的生活,花儿乐队四个人的陪伴,那样的生活,现在没人可以分担,朋友可以相聚,却不是最初的感觉了。 我还是怀念高中的日子,或许在回忆里我加了滤镜,但那段时间真的无可替代,每天都能回家和爸爸妈妈姐姐,在一起就拥有了一切,就像许巍《家》里唱的“如今我对自己故乡,像来往匆匆的过客”。

  ·有个地方时间凝然不动。雨滴定在空中,钟摆停在半途。 ·你有想要定格的时间吗?我有,成都演唱会,眼前的一切,停在那里,多灿烂。吃自助的时候,希望别人看不到我的时候我们偷偷把菜品放回去。初中那会儿身材还没有走样的时候经过你教室门口检查记录时不经意地看向你,和姐姐逛吃逛吃,和妈妈一起看我们都爱看的剧,过年的时候爸爸总是偷偷给我们多一张压岁钱,和爷爷爬山,在北京的每一天……

  ·在这个未来稍现一二的世界里,不大有冒险这回事。 ·想起小时候看电视剧,担心角色的命运,设想他的结局,却发现他的命运已经写好了,没用的,可是哪怕写好的命运我也希望能和心中所想有吻合。可是未来的事,还是且走且瞧吧。

  ·在这个人生只有一天的世界里,人们盯住时间,就像猫竖着耳朵听阁楼上的动静。 ·应该是人变成了蜉蝣。 ·设想人长生不死。 ·我们想战胜死亡却无法超越生命。 ·不能想象将来,便无从知道行为的后果。一些人于是涣散消沉,无所事事。大白天睁着眼,硬是不敢起床。他们喝喝咖啡,翻翻照片。另一些人却一大早就爬起来,不在乎人生能否筹划,干了是否白干。他们分分秒秒地活,分分秒秒都充实。还有一些人拿过去代替将来。他们摩挲每片记忆、每个行动、每对因果,慨叹自己居然风风雨雨混到眼前,这世界的末刻,时间之线的末端。 ·上述分别是我和大张伟。内力不足的人喝了张伟的鸡汤真的会中毒。大老师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路见不平,绕道而行”,结果看他访谈又说“我总是劝别人放弃,其实自个儿也从来没放弃过,一直在惯性地努力”,可是我当真了然后放弃了(:>)| ̄|_麻蛋!蓝瘦……

  ·此地一片树叶飘下的工夫,彼地一朵花盛开了。甲处一声霹雳响过,乙处一双男女堕入了爱河。这里是孩子长大成人,那里是一滴雨溜下窗子。 ·地域(如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这个时因地异、彼此隔绝的世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只要城市不合并,生活就可以有千种模样。这个城市的人挨得近,那个城市的人离得远。这个城市的人衣着拘谨,那个城市的人啥也不穿。这个城市的人哀悼仇人之死,那个城市的人无冤无仇也无朋友。这个城市的人步行,那个城市的人坐奇怪的车子。这五花八门的生活只隔百里远,就在山那边、河对岸。但它们彼此不交流,不共享共担,不互利互帮。隔离产生多样,又扼制多样。 ·世外桃源是这里吗?他们似乎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状态耶,喜欢。 ·在未来既定的世界里,生活是一条无尽的走廊,每个时刻,走廊上的一间屋子亮了,下一间屋子将亮。 ·好像在描述一种按部就班的人生。 ·自己舒心过么?孤独呀!他的思想越来越黯淡,直至记不起都想了什么,为什么想。孤独!他望着空空的街道拉着琴。乐声满室飘扬。那一段也是无数段时间流过了,他只记着音乐。 ·孤独是永恒的,可是音乐帮花儿大张伟帮大蜜记得一切经过。 ·在一个过去幻化不定的世界里,这些记忆像麦得风,云作态,梦无痕。事件一发生便失真,过一夜、下场雨、眨回眼就是另一回事了。弄来弄去,过去从未发生。 ·还好不是我每天睁眼都会想起过去一件特尴尬特囧的事儿。 ·这时如果有谁抓住了夜莺,他便陶然于凝固的时间。 ·所以说呢,珍惜二字最难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