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默生家的恶客》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爱默生家的恶客》读后感摘抄

2020-05-13 23: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默生家的恶客》读后感摘抄

  《爱默生的恶客》是一本由木心著作,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7,页数:1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默生家的恶客》精选点评

  ●所有的悲哀都是细腻情感

  ●「叹为观止而不能止。」

  ●一个人如果能穿这世界矫饰,这个世界就是他的。 沮丧不然,沮丧无方而来,无理可喻,极难溯及其根源。 关于沮丧的这一篇,论述古今中外不少哲人,最后的小说也是极好看

  ●感觉已看透一切,冷眼旁观着这世间的所有事

  ●最后两篇果然好。顶风往图书馆借《三言》《二拍》,惜未得。木心先生小说也写的好,头篇《圆光》中弘一法师于岩颠之语“家中事,人间事”,尤见境界

  ●看这本…被种草了三言二拍… 果然小时候看不懂,现在看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的眉眼就是战争,他的笑靥就是战后的和平

  ●竟然,这是我第一本认真读完的木心先生的书

  ●木心老爷子用笔精练,也很喜欢他的很多观点真心敢说!

  ●太太太太喜欢草色》这篇了

  《爱默生家的恶客》读后感(一):像木心先生这样文雅的臭流氓

  合上书的时候,十分想出门去吃饭。但好似着了道,一步都迈不出去。

  那既然如此,我就爬起身子说说刚刚看完的《爱默生家的恶客》

  其实这篇书评绝对不够中肯优秀的。像标题其实是应该是文章中的一句话:“像木心先生这样文雅的臭流氓,多来几个可好?”

  木心的文字,是木匠来来回回锯子,一句一句的读下去,就一来一回的割到心里。虽说戳到痛处,可来来回回如何稍一停下,还真是失了几分快感

  “正牌的乞丐是讨钱不讨烟的。流浪人则不乞讨,都是沉默背影

  这是我读到妙处觉得精神一怔的一句话,这个时代讲究专业的。就连好朋友都要加上闺蜜或者哥们儿二词,这是不是朋友的专业化代词呢?经过我们身边,在心脏口稍稍休息过的人如今都只留在了脑中。要说身影早就看不见影儿了。

  圆光

  很有趣讽刺

  “佛光”“圣光”从何而来?是出自艺术家们吃饱了饭做完了爱,躺在床上恢复体力时候的臆想

  还是一群人苦恼结果愚痴

  我也曾怀疑人怎么可以自己能力解读真理可人还是做了。自成体系,分门别类,东家说西家,西家加盟北家一起骂东家,东家不服气于是东征了。

  人何时可以有神或佛的样子呢?我想是在神或佛救不了自己的时候。

  我是很建议大家抽一个时间出来,读读木心先生的书。不管你有无自己的看法,也不管有没有宗教仰,也不管你是否自认为自己握有真理,都谦虚点。这个老爷子有能力质疑有自由质疑,你若听了不爽也没有关系。27块的书还没有一盒避孕套贵,毁了即可。

  《爱默生家的恶客》读后感(二):读木心啊~读7克蛋卷冰淇淋的味道~

  忘记最开始是因何知道的木心,只记得一听到这个名字便觉得喜欢,璞字也好,未经雕琢的美玉。

  知道他晚年回到乌镇,对他与乌镇的喜欢都又多了一分。 但好几年前读木心,读了几页便放下了,大量的典故引用,让我觉得他的书是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去看的,我自知没有,虽然这几年也并没有太大长进,但年岁增加,阅历也增加了,许多事可以看的更分明,于是想着可以继续再读木心了,遍翻开了这一本《爱默生家的恶客》。 如果想读木心不知从何下手的,我不推荐《文学回忆录》,那本的涉猎太广,不如从这一本读起。 《圆光》里对于东西方宗教的评价像是调皮的学生反驳老师,“我之所以一直还不能成为西方宗教的信徒,也许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贻笑大方的破绽。万能的全能的主啊,这个破绽实在不体面,使无神论者更加振振有词了。我之所以一直还不能成为东方宗教的信徒,也许就是因为看到了法轮宝相的过分华丽,这样的精致豪奢,光彩夺目,叫人怎能静得下心来,低头瞑目也亦然眼花缭乱的。” 《草色》里对军官一家美的描述,让人觉得向往又哀伤。“人的形相之美难得有几种被艺术固定在艺术品上,人的肢体之美,以希腊雕刻表现得最如意,而人的面颜之美,艺术就无法驻留了”。

  《爱默生家的恶客》里对于沮丧的描写很贴切“沮丧则不然,沮丧无方而来,无可理喻,极难溯其根源——我不能思考推理,只能胡乱猜测。”沮丧可不就是这样,我难过,我失望,我疑惑都有那么一个原因,可沮丧的到来往往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沮丧也就只能沮丧。 很多人说看完三辑之后打算去补《二拍》,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人心之善恶,岂止一篇文章能概括的下呢。

  《你还在这里》《烟蒂》《末班车的乘客》《街头三女人》,你都看得到木心的细腻可爱之处。 “譬如说——不必啰嗦了”

  《爱默生家的恶客》读后感(三):高贵的灵魂自带芳香

  几维书店打卡,木心的《爱默生家的恶客》

  “枕边经典”第一次读到木心,恕我孤陋寡闻,惊叹于他苦难之中不失的贵族气质。想起那一句经典之语:贵族在苦难之中更显其贵。在牢狱之中仍不忘整理裤腿的对缝,这是何等灵魂的高贵。

  一篇又一篇的小品文,文字很质朴,到处天马行空,跳跃流动。无数先哲、伟人的名字跃然纸上。从哲学到艺术,从文化到乡野,从品评到自嘲,从天上到人间。很多的应接不暇,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但唯一确定的是,这是一个有魅力有深度有柔软之心的高贵之人,这是一颗善良而倔强的灵魂。这是一种明明看透了世界还愿意用十二分的力去爱它去慈悲为怀的坚韧和豁达。

  他说:一个人不能看穿这世界的矫饰,这个世界就不是他的,他不配摇头,更不配摇头之后又点头。若是看穿了,这世界便更不会是他的,旋即拥有了全然而完整的自己。

  读书的时光,真美。

  也许晚了,但我依然庆幸,至少我来了,我没有错过它。

  《爱默生家的恶客》读后感(四):木心的睿智善良与毒舌

  圆光不是宗教和艺术里有形的发光圆片,那样突兀的造型尴尬而滑稽;圆光也不是率乎性笃乎情时轻轻吐露的真心话,其中裹狭了七情六欲带血的凄惨;圆光更不是石灰墙面久经摩擦出的污垢印痕,赤膊秃颅盘腿靠墙的怪姿是牢狱监禁下苟求的舒适。为之一笑的幽默,可以一笑的能力,超越一笑的旷达。苦难并不辉煌,辉煌是因能一笑泯苦难的智慧气度。

  “草色”篇是我最爱的一篇,因为美,人可以写的那么美,而且是一家三口不同的美。不是漂亮,美丽,只有单字“美”才可以达意。“他的眉眼就是战争,他的笑魇就是战后的和平”,诗一样的句子,也不可言及其摄人心魂。

  而后是两篇街头剪影的随笔,人,物,事,你看,打动人心的是平凡,平凡里有窝藏许多丑陋不堪,譬如说… 不必啰嗦了。

  木心的艺术见解和对人间事的智慧,总是穿插在文间,精简,无华,仅以哲思收服人。尤其禅宗佛学,我对此一无所知,没有牙齿只好不假思索的吞咽,消化如何抛之脑后,味道是无法品尝真切,智慧的10克,木心自言有7克。我呢?还未找到精密的天平足以测量这样的微量。。待以后再议,此案就此翻过。

  “恒河·莲花·姐妹”篇,是另一篇喜爱的文章,印度恒河边的神圣与荒谬,一切荒谬本身总有严丝密合完备缜密的体系,而佛陀恰又诞生此处。

  莫戳穿,戳穿了,在面具底下继续沮丧的过活……日子长长的过

  沮丧并未见过撰写它的文章,木心是第一个(我读书更少,木心卖个乖说读书少未见过,那他自然是第一个咯)。追其因,沮丧至极不留一点兴奋和气力,又怎么留下艺术的爪痕?艺术是枉然的兴奋,人生是真实的沮丧,是故,人生的真实是艺术接受不了的。恰当定义的沮丧:如果谁看穿这世界,把全世界送与他,他都必将摇头回绝。真想对木心作揖,低首说一句,服了您呐。

  三辑,是木心改写编排的古体文小说,不输《太平广记》《三言两拍》《拍案惊奇》等,很喜,功底深,叹服。

  木心的文,怎么爱都不够

  《爱默生家的恶客》读后感(五):读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木心的文学创作有多种体裁,散文、小说、诗歌都有,对于诗歌不知如何品鉴,我更喜欢他的小说和散文。木心行文简练、酣畅,幽默中不失看穿世间百态的清冷,而这份清冷的哲思是我格外喜爱的。

  木心认知世界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观点。小时候大人一直教导我们,认知世界要以这样的观点: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我们先要审视自己,由小见大,才能逐渐抬高目光,仰望星空,我们每个人对于自身的看法决定了我们日后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看法。而木心不同,他正好相反: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他从天上俯视人间,看透世间的虚伪与狡诈,尝遍人间冷暖。当意识到宇宙之无穷与无情,我们人生中碰到的种种苦难和挫折就会变得没那么沉重,我们也会从这份明悟中得到慰藉,重塑生活的信心。正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居高临下,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繁华背后的荒芜。读着他的文章,有时候会感到一种被人冷眼注视的感觉。你只是地球上某个城市中庸庸碌碌人群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而在我们头顶浩瀚无垠的天空上,还有一双眼睛注视着我们,在他的眼中,我们是如此卑微,如此愚昧。

  《圆光》中写东西方美术中的神主、圣灵、圣僧头上都有一轮圆光。东方的圆光是过分华丽的法轮宝相,西方则是滑稽的一个椭圆铁环。木心对于东西方宗教都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他崇敬天主、圣人的伟大人格,却无法相信宗教的信仰。宗教就像一个撒了太久的弥天大谎,当被世人拆穿后,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怀疑,而怀疑于信仰是针锋相对的。文中写监狱中的“犯人”头上的圆光,是木心坚信艺术之上的信仰。木心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在狱中被折断三根手指,从此无法弹钢琴。他在狱中却在纸上画出键盘,凌空弹奏莫扎特巴赫。在那一刻,他的头上一定也有圆光出现。

  《草色》一篇写木心读爱默生著名诗篇《悲歌》,他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掺杂个人的想象和情绪,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假。好像文中那的美丽的孩子是爱默生的爱子,也是军官夫妇的爱子。这真的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那孩子是‘草色’。隔着面纱的容貌更令人遐想,因其神秘和朦胧。木心评论《红楼梦》是水里的水草,水草在水里才好看,捞出水来,不好看。

  现代人贪求物质享受,现代文明不过是人类追逐名利的伎俩,人们愚昧地看不透追名逐利的最终结果也不过是黄土一堆。《7克》中木心道出:“生命和智慧的不平衡,是世界苦难之由来,设生命为1克,智慧为3克,就不平衡。生命与智慧各有律令,从无知到信仰,从虔诚到憬悟,智慧的历程是这样---4克5克6克7克8克9克10克,划掉0,生命与智慧得到了新的平衡。”

  木心说:“一辈子只读一本书要叫苦了,一辈子只做一种人却不叫苦?”在《大西洋赌城之夜》一篇中,木心‘化’做不同的身份,活该输光的赌徒,二百米之间的吟游诗人,酒后失言的哲学家,奢谈螃蟹的薄情郎,汤姆的得力助手,沙滩上的大懒虫,不甘受催眠的画师,好心喂马桃子的马夫。人生匆匆数十年,我愿化作不同的人,历尽世间沧桑,尝遍人间酸甜苦辣。

  《恒河•莲花•姐妹》一文中描绘了印度阉人的悲惨命运。木心并没有去过印度,他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印度代代相传的种姓制度,点出印度人民生活的凄惨。用其话说:“印度石窟间幽幽的阉人之哭,与其说令我忧,不如说令我思,这哀伤太大了,因为这哀伤来自愚昧,这愚昧太大了,因为这愚昧来自无知,这无知太大了,因为这是印度世世代代沉积下来的全面昏庸,印度败于传统观念,糟于等级制度。”

  《爱默生家的恶客》是木心写“沮丧”的文章。“沮丧”并非无方而来无理可喻,它是位于无数度“知人之明”之后一度的“自知之明”。这样的“自知之明”已是一把剑,在“知人之明”之后反复磨出锋刃的剑。

  木心喜欢说这样俏而不皮的话,看似轻巧的话语,却蕴含着对人类对社会深沉的评判。木心行文练达隽永,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个人的魅力,让人折服,让人倾慕。每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后,都能使人忍不住深思,追问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生活、对于世界、对于宇宙,我们都有着怎样的一个答案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