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精品咖啡学(上)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精品咖啡学(上)读后感100字

2020-05-17 23: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精品咖啡学(上)读后感100字

  《精品咖啡学(上)》是一本由韩怀宗著作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365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2-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精品咖啡学(上)》精选点评

  ●信息密度很低。

  ●写的超好

  ●最好的中文咖啡书

  ●其实最初啥都不懂的我只是想买个磨豆机的,最后决定在买之前还是要先提高姿势水平。。。

  ●易读易懂,还是读中国人写的比较顺畅

  ●可以直接看世界咖啡学。

  ●重磅

  ●缺点:12年的书,相对现在的咖啡文化应该有些过时;中部讲到一些产区及杯测大赛对我这种初学者略微晦涩难懂。但即使如此,本书也是非常好的入门书籍,让我对整个咖啡文化有了全面了解!不失为一本极好的书。

  ●咖啡入门扫盲进阶必读必读必读!!!读完两本胜过市面上所有空泛无物读本

  ●稿子快点写完8

  《精品咖啡学(上)》读后感(一):咖啡生活

  咖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发源地,也是传说伊甸园所在地。咖啡的传播也是人类种植业的一个侧影。

  名人咖啡。巴尔扎克大量喝咖啡,拿破仑临终前还要喝一杯圣海伦娜咖啡。海涅评价康德一生时说:“此人没有生平可说的。他每日的生活,就是咖啡、写作、讲学、散步,一生雷打不动。”

  咖啡馆政治学校人们低廉价格,在咖啡馆和政客学者讨论时事,如同上了一堂大学。咖啡馆也是创意摇篮,例如电子书的创意产生于两个创业者喝咖啡时的灵感

  《精品咖啡学(上)》读后感(二):对精品咖啡学的介绍丰富深入,但是作者过于话唠以及对金杯赛成绩过于

  介绍了很多精品咖啡学的知识发展历史,可以说内容很丰富而且很多方面也够深入。虽然和我看之前想象的内容有点差异,我初以为是介绍咖啡基础适合和一些品尝烧煮技巧的书,看过之后显然不是,但是这套书在其介绍到的相关方面还是挺充分的。只是让我读的不太舒服的有两点:

  1. 作者过于话唠。作者在书中叙述了很多他的亲历体验,这本是增加真实感的很好的材料,但是作者在这方面的叙事技巧显然不足,写得拖泥带水,一小段事情能写一大段流水账实在是过于啰嗦

  2. 过于看重金杯赛成绩。全书几乎是把对一个咖啡品种好坏全都用其金杯赛的表现来评价,虽然金杯赛的成绩是全世界公认的,但是这一种评价在我看来还是过于单一教条,我真正想知道的还是这个咖啡真实风味和其背后蕴藏的故事,而不是在金杯赛得了多少分。

  《精品咖啡学(上)》读后感(三):浅淡咖啡与 Hi-Fi

  读到这里颇为激动

起初,两人以为咖啡是以人为本事业,人为因素决定咖啡好坏,然而,不断杯测却惊觉生豆品质好坏无常,已非两人所能控制,换言之,知识分子(「第三波」咖啡代表之一 Intelligentsia Coffee & Tea 的简称)只能控管到较下游的烘焙与萃取,上游的生豆品质就要靠进口商决定,两人失去安全感。

  老有人说火电、水电、核电、直流电对音质是有影响的,甚至是几乎决定了一切,我以前觉得这种说法简直鬼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觉得,这些说法不仅有道理,而且确实,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各种电并入国电网,就如同当季鲜豆、去年陈豆、前年大前年古董豆混在一起,甚至这些豆里还有低劣的罗布斯塔,呃,那污浊、糟糕的口味,简直令人难以忍受。因此,就要到咖啡产地直采,通过杯测把对咖啡的感官感受用分数量化,并借分数高低来定价,把实惠还给咖农,把好豆留给自己,如此简单的双赢策略星巴克怎么就不懂呢?难怪「第二波」兴也星巴克,败也星巴克,大象难以跳舞自掘坟墓啊。

  说回电和音质的关系,你可以买昂贵的耳机,底子绝美的二房,高贵的线材,但说到底,这也仅仅是你最容易摘到的果子而已,能让你轻易地尝到甜头,但你用的电决定了天花板的高度,并且别忘了,你之天花板,彼之地板,听起来很悲哀吧?但现实就是如此。

  但其实也没有那么悲观那么玄乎,再严酷的现实,我们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我们总是有办法做出一些改变的不是吗?

  就如同到产地选豆子,通过杯测把对咖啡的感官感受用分数量化,用客观数据告诉自己什么好喝什么不好喝,有理有据令人服一样,破解 Hi-Fi 的电力天花板也是类似的道理,解法很简单:

  首先,产地直采,当场消费,赢在起跑线上。电在刚刚流出线圈、流入电网之前是最好的,所以,从根本上摒弃一切会带来杂质降低品质的环节; 其次,至于是大亚湾的核电好,还是丹麦的风电妙,我想如果能有类似咖啡杯测的机制把主观感受客观量化,想必会多一些依据,和有建设性的指导,少很多口水战。

想象一下,一杯好咖啡,两耳好声音,多么美好的生活。

  《精品咖啡学(上)》读后感(四):喝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人文

  第一次喝手冲是在温州一家咖啡馆,小黑板上写着的名字就跟天书一般。老板向我推荐“烛芒”,说那是一只日晒西达莫。天知道我根本不懂那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烛芒“这个名字很好听。在那之前我也喝黑咖——星巴克的本周,偶尔会看一下它的豆子来自哪里,危地马拉、肯亚…大多时候也并不在意,因为除了酸度以外,其他的差别对我来讲也不是那么明显。酸苦焦香,这就是我对黑咖的全部认知。面对那杯褐红色的手冲烛芒(也是我生平所喝的第一杯手冲),只能从字面上猜出日晒是一种处理方式,其他一无所知。由于无知的羞愧以及不善与陌生人交谈的个性,我并没有去向老板请教关于这杯咖啡的相关知识,默默地端起。就是那一口,我第一次意识到:咖啡原来可以是这样。那杯咖啡有非常喜人的果酸和明显的甜味,回甘也特别棒。比起平日所喝的本周,清新得让我差点忘了自己是在喝一杯“咖啡”。手冲给我带来的新鲜且强烈的冲击,促使我第二天换了另一家咖啡馆尝试了另一只:耶加雪菲。当然,无知如我同样也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太好听。那杯褐色的耶加明显比昨日的西达莫酸口,甜度也低了不少。于是我又意识到:原来咖啡的差别可以这么大。

  如果不是那杯西达莫,我可能还继续停留在“酸苦焦香”四个字面上。而如果不是这本《精品咖啡学》,无论是西达莫还是耶加,对我来说都照样还是天书。

  从咖啡的速食化、咖啡的精品化到如今的咖啡美学化,从即溶和罗巴斯塔烂劣咖啡当道,到新鲜烘焙现磨现泡以及重焙拿铁的盛行,再到重视地域之味、避重焙就浅焙、科学诠释咖啡美学和滤泡黑咖啡成主流。咖啡的三波演化进程打开咖啡知识的大门。曼特宁、湿刨法、旧世界古早味、日晒、新世界改良味、水洗、半水洗、蜜处理、双重发酵、艺伎、阿拉比卡、铁比卡、波旁、天然低因……品种、产地、处理方法、味谱,以及历史演变……对于一个咖啡知识为零的人,像是进入了一个陌生神奇而又相当庞大的世界。深感一杯咖啡不仅仅是香气、滋味、口感和咖啡因,还有如此热气腾腾的人文。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知晓了这些知识之后,回顾之前喝的咖啡,就会忍不住莞尔,有点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意思。原来日晒是处理方式,西达莫和耶加雪菲都是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且是精品咖啡产区。再回想第二天喝的那杯耶加,很可能是一只水洗。 像是玩了一场猜猜看的游戏,曾经晕头转向的元素突然间对上了号,变得明明白白。

  再喝咖啡,感受和以前也是完全不同了。以前无非是解乏、解瘾、配书,现在会不自觉地关注豆子的产地、烘焙和研磨,也会关注不同的咖啡师对冲煮的不同理解和操控,水粉比、闷蒸时间、注水手法、水流大小、水流时长……看完书的那个周末,迫不及待想要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豆子的不同风味。特意寻了一家有手冲的咖啡馆,餐单的第一页就是手冲,有耶加雪菲和黄金曼特宁。我问招待我的美女,耶加是水洗还是日晒,她想了想说应该是日晒,随后又说她得问一问。老板是一个年轻的小帅哥,我听见他对她讲“我不是跟你说过的么,是水洗。算了,我来吧。”然后老板亲自接待了我。我说我试试黄金曼,谁知他略带歉意地对我说:“不好意思,我们今天的曼特宁不是黄金曼”。我笑着点点头,表示明白,随后还是点了耶加。我站在吧台前看他冲,问他水粉比,又问他哪把壶用得多一些。他突然抬起头问我:“你是开咖啡馆的还是自己喜欢?”我忍不住大笑,赶忙说我只是自己感兴趣而已。随后他开始跟我聊他对三把壶的使用感受,也跟我讲他的豆子是从哪里来,是哪一天烘的。咖啡在此刻,竟然成了交流的钥匙,打破我很难跟陌生人聊天的魔咒。

  越是去了解,越会发觉每一杯咖啡都不是那么简单,不再只是酸甜苦咸的不同,而是充满丰富的人文气息在里头。如果愿意去了解更多,会为之着迷的。

  《精品咖啡学(上)》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刚学咖啡的时候,几乎所有混过咖啡圈的小伙伴都傲娇的和我说手冲才是最有意思的,那个时候我只知道能把一杯花式咖啡拉出一个或是一片叶子就已经很牛逼了。深入了解,你才明白只有合适的油脂和绵密的奶泡才是拉花的基础。否则,拉“屎"还差不多,嘻嘻。 第一次见识到手冲咖啡的魅力来源于映荣做的那杯“倩碧”,92度的水温娴熟的手法精心的冲泡出那年的热门豆子。抿嘴,滑入口腔的是一股红酒的甘甜,回甘是果酱的醇厚感,惊讶的发现原来单品咖啡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风味。

手冲咖啡

  截止今日,全球咖啡演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咖啡速食化(1940-1960)速溶咖啡、劣质罗巴斯塔豆为主

  2、咖啡精品化(1966-2000)重度烘焙、星巴克、酒气和甘苦韵

  3、咖啡美学化(2003-至今)浅烘焙、手冲、水果调风味

  备注:六大咖啡产国依序为巴西、越南、印尼、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和印度。阿拉比卡咖啡豆前三大产量国为巴西、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

  精品咖啡三级论:

  1、埃塞俄比亚和也门古优品种;十八世纪移植亚洲和中南美洲的老丛铁比卡和波旁;20世纪肯尼亚选拔的SL28SL34;帕卡玛拉、艺伎(产果量低、味谱脱俗、风味优雅)

  2、卡杜拉、卡杜阿伊(100%阿拉比卡基因)

  3、东帝汶混血、卡帝汶系列(阿卡比卡与罗巴斯塔杂交品种,风味粗俗,朽木杂味)

  一、曼特宁(印尼,咖啡醇厚低酸、苦香特质)

  印尼咖啡80%-85%为罗巴斯塔豆,以南苏门答腊和爪哇最多;阿拉比卡占比15%,分布于北苏门答腊地区的多巴湖、塔瓦湖、爪哇、巴里等地。曼特宁最早种植于盛产罗巴斯塔的苏西省与苏北省交界处的曼代宁高地。现今产自于印尼北苏门答腊多巴湖周边山区(40%)、亚齐特区塔瓦湖畔(60%),号称双湖双曼。多巴湖曼特宁风味闷香、低沉,仙草味,塔瓦湖畔曼特宁果酸明亮,香杉味,木质味。

  苏门答腊咖啡=亚齐特区(塔瓦湖、盖优山、盖优族、亚齐咖啡、盖优曼特宁、塔肯贡曼特宁)+ 北苏门答腊省(多巴湖、林东、曼代宁族、巴塔克族、曼特宁咖啡、黄金曼特宁)

  印尼独创湿刨法:1、咖啡果去皮,将带豆壳置入装水的水槽内,捞除漂浮于液面的瑕疵豆 2、将沉入水底的密实带壳豆稍作清洗,取出放置桶内稍作干体发酵,让种壳表面的果胶糖分发酵增味,发酵时间越长酸味越重。3、带壳豆暴晒1-2天,豆体含水率达30%-50%,半软半硬,以刨壳机磨掉种壳再晒,加速干燥进程约两天含水率达12%-13%,前后约四天。湿刨法可使咖啡豆浓厚度增加,酸味降低,焦糖与果香味明显。

单品咖啡品种

  二、旧世界古早味(埃塞俄比亚、也门、印度)

  17世纪以前已有阿拉比卡的国家为“旧世界”,其中埃塞俄比亚为首,也门和印度为从。十八世纪以后引种栽种的产国归类为“新世界”,以巴西、印尼、哥伦比亚为主。埃塞俄比亚、也门、印度,三大咖啡古国保有传统日晒处理法,味谱振幅最大,从粗糙的土腥味、木头、皮革、豆腐乳到迷人的茉莉花香、肉桂、豆蔻、薄荷、柠檬、柑橘、巧克力、奶油糖香,优劣兼备。

  埃塞俄比亚被东非大裂谷分为东西两半壁。东半壁盛产哈拉、耶加雪非、西达摩。西半壁:齐格、列坎提、林姆、咖法森林的金玛、铁比、贝贝卡。咖啡豆抗病力西强东弱,风味东雅西俗。

  1、耶加雪非|海拔1800-2000|精品产区:水洗/日晒/半水洗,附属于西达摩产区,花香、柑橘味浓烈。

  2、西达摩|海拔1400-2200|精品产区:精致水洗/日晒,风味近似耶加雪菲,花香与柑橘味,酸味柔顺。

  3、林姆|海拔1200-2000|精品产区:水洗/日晒/半水洗,产量少,果酸明亮,青草香与黑糖香气。

  4、哈拉|海拔1500-2400|精品产区:日晒,素以“杂香”出名,古早味典型,味谱振幅大。

  5、金玛|1350-1850|大宗商用豆产区:咖法森林产豆,风味佳,柠檬皮清香,较好中低价位配方豆。

  6、伊路巴柏|金比|列坎提|铁比|贝贝卡|塔纳湖畔|1350-1900|大宗商用豆产区:拼配豆

  也门是全球唯一全日晒咖啡产国,野味胜过哈拉咖啡,日晒处理方式粗糙。沙那利、马塔利、伊士迈利和希拉齐为四大名产区。印度,百味杂陈。

  二、新世界改良味(巴西、肯尼亚、秘鲁、玻利维亚、危地马拉、萨尔瓦多)

  新世界咖啡基因继承自旧世界的铁比卡和波旁,基因多态性和抗病力远逊于古优品种。新世界咖啡豆品种可分为三大类——1、抵挡商业品种卡帝汶(罗巴斯塔和阿拉比卡混种,产量大苦味重)2、高级商用豆铁比卡、波旁、卡杜比、卡杜阿伊、S28S34(味谱优雅)3、竞赛品种艺伎、帕卡玛拉(染病率、死亡率高,产量低,味谱迷人),新世界咖啡豆改进咖啡后处理方法,水洗/半水洗/蜜处理,以此提升咖啡品质的稳定与干净度,但牺牲了“优质野味”的振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