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热夫之战》经典观后感1000字
《勒热夫之战》是一部由Игорь Копылов执导,俄罗斯主演的一部2019-12-05(俄罗斯)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勒热夫之战》精选点评:
●三星:二战东线战场上的雪白血红,被遗忘绞肉战场的记忆唤醒,“不惜一切代价”这几个字的现实诠释。影片完成度还行,局部激烈的争夺战难以映射整体战役15个月惨烈与残酷的全貌;苏军基层将士的群像塑造鲜活生动,很多细节都印象很深,尤其难忘无名战士沾满血迹的手上那枚红五星徽章...
●近几年看过的俄罗斯二战片最差的一部。火爆的战斗场面全在预告片系列~2个小时的战争题材电影,只有开头十几分钟和最后半个小时有战斗情节,中间全是一群大老爷们在村庄内打嘴仗,虽然无字幕不知道具体对话内容,但是如果失衡的情节安排已经让人昏昏欲睡了,而且又毫无悬念地安排了一个NKVD的蓝帽子来充当令人厌恶的反派,这已经是近几年俄罗斯二战片的ZZZQ了~作为配合勒热夫纪念馆落成和纪念鲜为人知的勒热夫绞肉机的片子,和前年的列宁格勒一样,套了这么大标题,拍出来的格局却与之完全不匹配,拖曳负伤战友结果被敌人炮轰炸得只剩残体的拯救大兵的桥段2020年了还在套用,俄罗斯战争电影产业道阻且长
●去年刚看了《勒热夫绞肉机》这本书,第一次对勒热夫战役有了了解,上百万的苏联士兵在此伤亡,最终却是德军主动撤退才收复勒热夫。这部电影看的时候没有中文字幕,就大概看了下,发现虽然片名是勒热夫,但规模很小,只是描写了一小部分士兵的战斗,而且除了开头的进攻战,后面的战斗场面就乏善可陈了,还是比较失望的。希望俄罗斯多拍一些《T-34》这种规模的电影,各种坦克走起来!
●这场战役在苏联历史上似乎极少被提起,或许是因为苏联并没有达成消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一部的相关战略目标,然而却损耗巨大。但是就整个苏德战场的态势而言,此役的失利并没有如1941年的几次大败造成整个战场态势的急转直下。因而这次战役就稍显鸡肋了~影片里对于战斗场面的笔墨不是很多,倒是士兵们内部打嘴仗的篇幅不少,如果能对战场态势和双方的部署有所表现,或许会更符合影片的名称。
《勒热夫之战》观后感(一):又是二战苏联战场的惨烈
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大大咧咧的喝酒,认老乡,对生活小插曲的闲聊,仿佛战争只是日常,发现雪茄的欢喜,也有歇斯底里的吼叫,接受不了残酷的场面而失态,,各演员不同的微表情不同职位的不同心态
不知道在得知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他们内心是怎样的,只看见一片沉默,眼光有点茫然,好像时间停滞在那一刻
勒热夫战役,著名的战争绞肉机
二战苏联战场的惨烈,已看太多,我喜欢那片土地的人们,喜欢他们强烈的个性,喜欢他们悠扬伤感的音乐,也许有不同政治立场的观点,也许会有偏激,也许有人为无法挽回的错误
《勒热夫之战》观后感(二):关于战争,关于遗忘
估摸着90后、00后看二战的电影感觉会不一样了,尤其是东线的战争,苏联。。。苏联。。。
其实东西线的战场,都残酷无比,我们都久于战争年代太远了。。。太远了,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天天在网上叫嚣,终有一战,终有一战。
抛开电影本身,抛开俄罗斯人对苏联的感情和态度,他们终于开始学会从个体来描述战争了,每个士兵都答应母亲要活着归来,但终有大部分人回不来。
战争是什么?影片一开始的任务就是夺取村庄,到了结尾,牺牲了大部分人,然后任务还是夺取村庄,周而复始的绞肉机。
希望我们的科技进步的步伐赶上战争的步伐,这样即便终有一战,也不必用人命去填,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回家,兑现对于母亲的承诺。
《勒热夫之战》观后感(三):普通人的归宿
大魔王让男主角去攻占村庄,男主角以一半人牺牲的代价拿下了村庄。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200多村民已经全部遇难了。男主角知道敌人晚上肯定会来进攻,所以打电话给大魔王要求加派援军还要提供一些可以打坦克的武器。但是大魔王只增援了一些机枪,这点支援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很快敌军就用飞机发传单了,有一个老头藏了一张在衣服里。大魔王担心有人叛变,赶紧派来一个小杆子来调查此事。很快人赃俱获,小杆子要枪毙那个老头,男主角打电话向大魔王求情。大魔王同意押到后方再作处理。我们都明白在那个残酷的年代老头肯定是死定了。后来小杆子押着老头走到半路遇到了敌人的埋伏,都死在敌人的枪下。对于老头会许是个不错的结局,总比死在自己人手里强。
因为老头他们开枪了,所以男主角这边听到枪响才没有被偷袭成功。但是也损失惨重,得到可靠消息敌人要轰炸了。为了保住30来个手下男主角下令撤退。男主角自己选择留下来断后。男主角也是命大,竟然可以全身而退。但是大魔王却要处死男主角,因为禁止撤退。最后大魔王给男主角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他带人再次拿下阵地。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明白战争中普通人的生命就如同草芥,今天不知道能不能见到第二天的太阳。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却又很有限。除了可怜的祈祷世界和平,好像也无法做的更多。或许这就是普通人的归宿吧。
《勒热夫之战》观后感(四):不论是哪个政权执政,都不影响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
电影#勒热夫战役# :
有人说“这是一部批判性政治电影,和战争无关。”
我可能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片,觉得很新颖很精彩。
但你说他跟战争无关,我又觉得这个观点太牵强了,从镜头画面来看,这已经比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多很多精彩的镜头画面了,从故事主题的主次层次来讲,最起码也是个“次级层次的战争故事题材电影”,主层次就是“批判性政治题材电影”了。
表面上给观众呈现的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但是中间又穿插很多其他的冲突,比如指导员和下属们的信任冲突、莫斯科17岁的年轻小伙和他的老乡一个被通缉的“惯偷”之间的冲突、上尉连长和中校团长之间的弹药物资人员支援的冲突、内务人民委员会军官和连长和老兵因为德军传单之间的冲突,以及影片更加强调的,苏维埃政权与人民与士兵之间的信任问题等冲突。。
有一个老兵说得挺好,苏维埃是一个年轻的政权,而俄罗斯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为俄罗斯战斗,我深深地热爱着“她(这个国家)”。
电影中间有多处反转,这些反转是对“内务军官”和“中校团长”的洗白,特别是当“中校团长”说出“要想打败德国法西斯,就得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会轻易后退,我们会誓死抵抗”。。看到这段话,再联想前面团长冷漠的质疑下属说“对待私藏德军招降传单的人员为什么不枪毙?”,对待上尉团长为何是要他们在被德军发起进攻后再去支援?然后又说,要是他们被打没了,不就不用支援了吗?。。这是影片中期对待这位中校团长的刻画,而后,又让这位团长说出如此爱国报国的话,我嘴角是上扬的,心里是蔑视还觉得挺可笑的,甚至感觉有些恶心。。
正如上尉连长说的,他们都是身处在战斗前线的士兵,能否活着见到第二天的太阳都还不知道,而你却要因为一张废纸去质疑甚至是要枪毙他们!
影片最后,中校团长让上尉连长进房间,告诉他这是将军的指令,要让敌人认为我方主力在此,好让将军可以成功进军。
原来,这位中校团长也有着一个让他前后难堪、几乎要让自己手下都去送死的任务!
战争的高压之下,对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影响都很大(影片特地给了高压恐惧之下一个士兵茫然失措、哭泣无助的镜头特写),高压之下会有极端指令、战火之下会有无辜亡魂。。每条生命似乎都应该被诊视,但在战争中,生命却如蝼蚁,电影最后,上尉连长带着他的原班人马和新的补充人员,继续走向那个他们刚刚撤离的战场,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似乎是认命了、使命使然,又似乎是因为害怕而不出声,只留下连长的一个回头,脸上充斥着疲倦和无奈,或许他想回头再看看他背后的“美好祖国”,好给他充足的动力自我鼓励,然后,再次头也不回的走向“炼狱”。。
个人评分8.6分,在我看来,俄罗斯离苏联时期很近,才二十多年时间,更别提叶利钦的那段执政时期了,所以能有这样的反思电影,很不错!这个感觉跟韩国的一些电影很像。
《勒热夫之战》观后感(五):勒热夫之战精彩看点
如果看过另一部俄剧《惩戒营》就能知道,这是一部批判性政治电影,和战争无关。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苏军乘胜追击。
开头:苏军中尉连长在提醒大家,悄悄地冲锋,不要喊乌拉,不要喊为了祖国。德国人越晚发现我们,我们越有可能攻入敌人阵地。
(据说,苏军的冲锋分为三个批次,第一批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夹在中间的是新兵,最后是政工干部压阵。)
一个老兵说,“都是新兵,因为紧张,他们会在冲锋的时候拼命尖叫的。”
一名战士看上去非常紧张默默地祈祷。
一名叫做耶利舍夫(Елисеев.)的年轻战士蹲在地上,因为帽子上的五角星掉了而不知所措。班长提醒他,不要管五角星了,赶快趴在地上小心敌人。耶利舍夫伏在雪地上,手上紧紧地握着五角星,知道这是为祖国而战。
最后连长再一次提醒大家,悄悄地冲锋。(然后一批新兵在冲锋的时候拼命用喊叫来壮胆。)
虽然苏军顺利地攻进了德军占领的奥夫扬尼科沃(Овсянниково)村庄,但是损失比较大——科马林中尉(лейтенант Комарин)和帕夫连科中士都牺牲了,武器也有很多毁损。这时连长惊讶地发现自己占领的村庄周围都是德国人,如果敌人反扑很快就会陷入困境。
来自布良斯克的理发师尤尔金(Журкин)情绪崩溃躲在角落里痛苦。似乎是敌人已经投降了,自己在给德国人理发的时候,因为滑倒无意中把长刺刀插到了敌人脸上。平时他是一个非常乐观开朗的人。
政治指导员问连长叶甫盖尼·伊里奇(Евгений Ильич):“你认为今天晚上德国人就会反扑吗?”
连长回答:“我认为在夜晚来临前,德国人就会进攻。”
“那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撤退。”指导员问。
“因为无法估计我们进攻的人数,所以他们暂时撤退了。最主要的是敌人占领了我们的烏索沃。”
(意思是说,敌人的主力部队在烏索沃,一旦敌人反应过来,马上就会反扑。)
营长派人送来两挺重机枪,要求放在阵地的左边。用机枪火力支持其他部队进攻烏索沃(Усову)。如有必要的话,希望连长叶甫盖尼·伊里奇直接派兵增援其他部队。
但是连长说,我只剩下一半兵力了,无法继续进攻,很多新兵不适合参加战斗。恳求营长多送些冲锋枪来,重机枪没什么用处。
营长不在乎他的请求,要求他服从命令。
苏军重机枪火力支援烏索沃方向的友军后,遭遇德国重炮回击死伤惨重。连部卫生所被炸毁。
因为苏联方面没有出现像样的回击,所以德军断定早上丢失的奥夫扬尼科沃村庄里只是小规模苏军,决定反扑。
接着,电影画风开始变了
因为电话中的嫌隙,营部派出了NKVD内务人民委员会军官来取代连长的位置。
(电影中反复强调食物和冲锋枪补给要晚上才能到,结果派NKVD倒是派得挺快。)
KVD开始逐个搜身,不允许他们私藏敌方传单,否则统统枪毙。
结果在一个老兵身上搜出了传单,实际上老兵是拿来点烟用的。
连长在电话中请求,这位老兵是第一个冲进村庄的英勇战士,就因为一张点烟的纸就要拉去枪毙,太那个什么了吧!
(大段大段的批判性话语。)
(总部不会派增援,阵地也不愿意放弃,准备打消耗战了。)
特别是最后那个NKVD良心发现,对老兵说,“你走吧,我受伤了,我来拖住德国人。”然后老兵没有同意,三人在突围的过程中全部牺牲。
因为敌人准备用炮火把村庄夷为平地,所以坚守阵地已经没有意义了,连长和指导员命令全连撤退,剩下几个老兵坚守阵地。
(最后这两段是影片的高潮,非常感人,展示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成功撤退后,营长命令全体返回村庄,不需要你们自作聪明保全有生力量,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消耗德国人,让他们认为这里就是我们的主力。
(最后情节反转厉害了,充分诠释了个人头上的一座山,对于整个时代就是一粒灰。)
全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