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士做房产中介是浪费资源?“我凭本事赚钱不丢人!”
充满偏见的社交时代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刘慈欣的《三体》里,它提醒我们,保持谦卑、平等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
脑海里再次浮现这句话,是在看到一则令人气愤的新闻之后。
快递员小赵遭客户诬陷,要求赔偿。小赵受尽委屈,当场崩溃大哭,说自己平时送一件快递才赚5毛钱,丢在地上都没人捡。
就因为是快递员,所以可以随意冠以“小偷”、“鲁莽”、“没素质”的污名?
都2020年了,这种职业里的“三六九等”观念,依然出现在市井流俗里。
脑力劳动为上,体力劳动为下的职业鄙视链,已经根深蒂固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奇葩新闻。月薪4k的女生,看不起月入15k送外卖的男友,分手的理由是外卖员的身份不体面,难以跟父母启齿。
且不说工资水平的悬殊,给正当职业贴上“体面/不体面”的标签,本就是一种社会偏见。
因为每份正当职业都是因为社会需求而诞生的,缺一不可。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偏见的社交时代,大家都太浮躁,在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就急着给对方下定义。
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遭遇过“职业偏见”。
比如:
公关,就被认为是“陪客户喝酒”;
程序员,就认定是格子衬衫配秃头,直男审美;
创业者,被认为是用ppt和故事去骗投资人的钱;
国企员工,在外界看来工作内容就是看看文件,喝喝茶;
...
虽然我们的认知能力无穷无尽,但总会有一系列的思维习惯限制认知的发展,这些偏见会左右我们的言行举止,有时甚至伤害他人。
每个勤勤恳恳的人,
都值得被尊重
在我看来,凭自己双手努力“吃饭”的人,都是厉害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曾看过一个盲猜职业的视频,有一种职业是被这样描述的:
“用专业的语言撰写商品推介信息”
“给出合理的产品购买建议和金融杠杆建议”
“收集社区居民捐赠的图书,辅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
受访者有的猜产品运营,有的猜投资顾问,还有的猜居委会工作者...
当采访者公布这个职业是「房产经纪人」的时候,大家脸上露出十分惊讶的表情。
“这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房产经纪人,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销售、入行门槛特别低,完全没想到还需要拥有这些多元化的能力。
对于身边这些常见的职业,偏见似乎已成习惯。
听到“请问,您需要买房吗?”你会是什么反应?
套路?骗钱?黑中介?水太深?......
曾经的我,也带有色眼镜给他们贴标签,直到我看到一则纪录片《中间人生》,才了解“房产中介”们的真实生活。
纪录片里,这些年轻人尽管遭受误解和委屈,在面对生活百般蹂躏后,却依然选择热爱。
不同职业都有同样努力的人。
很多人在第一集主人公「王依晨」的奋斗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是一个胜者为王的社会,时间和薪资成正比。“我要活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在诺大的城市里实现起来却要使尽浑身解数。
王依晨本科刚毕业就来到异地闯荡,本以为自己能有一番大作为,却无奈遭受生活毒打,没有经验、没有人脉、没有资源,也没有收入。
这种时候,放弃是最轻松的选择...
但,他不甘心。“我不能被他们瞧不起!”
“哪怕无功而返,也要放手一搏。把能做的都做了,自己才不会后悔。”
他把每套房源都写上几百字的介绍,包括优点、增值点、缺点、周边的商圈配套,以及楼层、面积、朝向、个人建议等等内容,还亲手画了成都三环内的地图...
下大雨时,他冲回店里拿伞给客户,回来时皮鞋磨破漏水,整只脚就像是踩在水里...
去年年底,王依晨的努力终于得到大家认可,他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控制不住。
入职到现在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委屈,只有他自己知道。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正如《入海》里所唱:“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生活,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样。”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跃入人海,注定各自风雨灿烂。这个城市有很多个“王依晨”,他们在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也许有的人刚入职时什么都不会,但全力一搏后,也能在人群中闪闪发光。
命运没有偏见,成功永远会善待努力的人。人生没有技巧,就是笃定地熬,有血有肉,好好活着,勤勤恳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年轻只有一次,
不必和别人一样
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只是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小到大,我们总被要求,“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人生似乎早早地就被规划好了: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成家立业。
但这种模式化的人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之前听到一位老奶奶说:“你活得越长啊,最后能想起来的事情,就只剩下那些让你心跳和感动的瞬间了。”
是啊,人生很短,这一辈子,需要靠长期去做某一件喜欢的事来成就自己。社会是个大染缸,在里面随波逐流,最后只会丢了自己。
纪录片《中间人生》里提到这样一个观念:“985的学生去做房屋经纪人就是浪费”。
他叫张永刚,是北航的985硕士,选择房地产,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行业里充满了机会,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现实是,收入的落差感和尊严的双重打击,让一个刚毕业的大男人多次陷入自我怀疑。就连小区阿姨都为他“不值”:
“你一个985的学历,来这边做经纪人,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说实话,我挺佩服他的。在偏见社交的大环境下,坚持自己的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
面临着四面八方的压力,张永刚利用独有的思维逻辑,做出自己的一套差异化服务,重新定义了高学历的价值。
学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学历能改变人的思维,它让我们利用自己的思维去抓住机会。
就像当年北大的屠夫陆步轩,毕业后卖猪肉,如今20年了,还在卖猪肉,身价高达40多亿。
他对自己的父亲说:“我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不害人。不丢脸。”
还有90后的高薪电影美术设计师陈建,辞职去送外卖了,理由很简单,“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做骑手让他找回了自己,脂肪肝都跑没了,健康快乐又自在。
演员胡歌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深以为然:“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唯有不停地努力才能让自己曾经的选择变得正确!”
打破常规的选择,并不一定是错的,我们没必要和其他人一样。
每个人的年轻只有一次,遵循内心,撕开标签不顾一切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年轻该有的模样。
正如张永刚所说:趁现在还有机会,拥抱变化,让自己折腾起来,别让野心不再是野心,别等人到中年才谈梦想。
社会地位不是职业评判的唯一标准,金钱也不是唯一的价值。不是所有成功,都是年薪百万,人生这套试卷,没有标准答案。
人的一生有轰轰烈烈,也有平淡如水,但一辈子就这么长,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活成什么样,全看自己的选择。
你努力生活的样子
就是最大的“体面”
生活很难,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一段别人无法一眼看见的历史,所以宽容是必须要有的。
这是看完纪录片《中间人生》我的感受。
这部由贝壳找房打造的中国首部职业纪录片,把房产经纪人们的平凡经历放大,让我们感受到6个不平凡的小故事。
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奋斗着、坚持着、改变着、成长着,努力用专业消除社会对自己的偏见。
我们是否也应该对这个世界多一点关于爱的同理心?
请给普通人的逆袭,多点宽容和掌声吧。
当我们摆脱片面的主观视角,看到他们的专业时,其实也是在审视自己曾经傲慢或者卑微的一面。
尊重别人,不是因为别人优秀,而是因为自己优秀。
不要用误解隔绝他人,不要拿玩笑亵渎他人,更别用自己的想法定义他人,而是用温暖和爱拥抱每一位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摆脱职业歧视,与自己达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