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热爱的事》的读后感大全
《做自己热爱的事》是一本由朴城佑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元,页数:1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自己热爱的事》读后感(一):热爱会带领我们实现梦想
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经常说:“我研究物理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获奖和拿奖金,纯粹是乐在其中!”到底热爱有什么样的力量呢?科学研究发现,当你充分享受跑马拉松的话,那么你能够更快并更轻松完成马拉松。反之则很有可能跑不完或者更糟糕会身心都受到伤害。
《做自己热爱的事》翻开第一页就把孩子带到了遥远的未来。“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呢?”这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好问题,因为深信热爱会让一个人充满动力,我常常把这个问题抛给小朋友们,这时候他们会满眼憧憬的去想象属于他的未来。有的小朋友甚至会把未来的那个场景中的自己的表情都描述出来。是呢,哪怕是现在已经成年的我们,是不是也常常会憧憬一年后的自己、五年后的自己。这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是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动力。就像齐白石老先生作画一样,即便是已经到了50岁的“高龄”才开始的创作,但是在自己热爱并有天赋的领域一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阅读《做自己热爱的事》会让人忍不住想挖掘自己的天赋,希望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擅长并愿意付诸实践的事情。我们看到有的人对修理东西情有独钟,他们专注的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享受每个解决问题的快乐同时还因为帮助别人带来了友谊。有的人擅长驾驶,他们享受既能安全驾驶,又能掌握自由的掌控感。也有的人愿意在夜晚守候每一颗星星的到来,仰望星空,让他感到内心世界也闪闪发光,变得开阔。面对世界,心里充满澎湃的激情。还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人,一样的是只要他们开始做自己热爱的事,就会专注、热情、勇于探索、不怕困难、全身闪闪发光。
《做自己热爱的事》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空间,也给焦虑的家长们一个个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的话题。比如像还对友情懵懵懂懂的小朋友们在面临友谊的挑战时,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无私帮助朋友。同时分享自己曾经的故事,引导孩子表达的同时还能够增进亲子感情。孩提发出疑问“如果能笑脸面对生活,是不是每天都会过得很开心呢?”开心居然这么简单吗?已经进入职场的阿姨说:“我总是喜欢微笑着主动问候别人。因为我知道,笑着跟别人打招呼,别人也会以笑脸回应。”“朋友升职了,我会真心地微笑着送上祝福;如果有一天我取得了成功,对方也一定会真心的对我露出笑容。”是的开心就是这样简单,微笑对待他人你收获的也将是微笑。当孩子对礼貌产生疑问时,他可能突然想起曾在这本书中读到过:一个人只有从小被尊重,长大后才可能尊重他人,礼貌说话不是因为和对方不够亲近,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地位不够高。人并无高下之分,都是平等的,理应通过礼貌换取尊重。
唯有热爱能够让孩子全情投入!唯有热爱能成就梦想!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学生和家长阅读的书。
《做自己热爱的事》读后感(二):学会热爱,奔赴山海
“如果你不能飞,那就跑;如果跑不动,那就走;实在走不了,那就爬。无论做什么,你都要勇往直前。”——马丁·路德·金
人一定要有梦想吗?
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有梦想的人会选择,会热爱,会投入,会坚持,会琢磨如何在世界中熠熠发光。
可如何让懵懵懂懂心智未开的孩子们明白什么事是自己知道并擅长做的,什么事是自己想要并喜欢做的,什么事是自己热爱甚至值得坚持一辈子的,这本《做自己热爱的事》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打开书,一个永恒的问题引入眼帘——“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接下来的第二页是许多种职业,建筑师、总统、漫画家、律师、消防员、医生、法官、企业家、军人、公务员、作家、探险家......
可这些职业真的是孩子喜欢的吗?真的是孩子的梦想吗?他们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吗?《做自己热爱的事》从三个维度带来启发与思考。
(目录)
第一个维度——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所“热爱”的。在我眼里,热爱是十分的喜爱,九十分的兴趣,一百分的坚持。书里描述了32种人,他们的特质各不相同,可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和旺盛的探索欲。例如,孩子要想成为“坚持锻炼的人”,因她的双腿健壮有力,可以一口气爬上100层高的大楼,并且锻炼能让她快乐,能让她坚信依靠自己的双腿就能到达目的地。这样一篇篇生动形象的短文,让儿童读者感受到兴趣是什么样的,自信心是什么样的,自己能掌控和创造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第二个维度——帮助孩子了解热爱是学习能力的土壤,喜欢和热爱是好的自驱力。孩子向内探索后了解了自己兴趣点在哪里,天生具备什么,接下来就将发现自己擅长并愿意去努力的事情。例如,孩子想成为喜欢烹饪的人,当他看到做好的饭菜端上桌,家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他觉得家人一定感到很幸福。于是他继续努力,热衷分享自己烹饪的美食。不论做什么,只要是自己喜爱和热爱的,孩子都将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独自闪光,充盈快乐。
第三个维度——改善亲子关系,治愈孩子和家长。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的家长或多或少在孩子的教育上都存有功利心态,希望孩子未来能成为医生、建筑师、企业家、科学家,拥有光鲜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经济收入。可这些对孩子来说,既遥远又空洞。这本书宛如一阵穿过湖面的清风,流过山谷的清泉,用日常中温暖平实的小确幸告诉我们,信守承诺、懂得感恩,爱好广泛,永葆童心的人也是拥有梦想光芒四射的人。相信亲子共读完这本书,大人和孩子会拥有许多共同的话题,那些教育压力带来的裂痕都将被治愈。
《做自己热爱的事》作者是朴城佑,曾获韩国申东烨文学奖、白石文学奖等奖项。他的创作风格生活气息浓厚,生动又平实,文字和画面仿佛是邻居家发生的事,尤其他的文字描写,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场景,准确表达出孩子的内心感受。
希望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热爱的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从0到100岁,每一岁都奔走在热爱里。
人的一生就是他所想而成为行为的总和,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做自己热爱的事》读后感(三):做自己热爱的事,让生命充满活力
当你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你的世界里会充满热情,让你的前行奔跑带动着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而这些都是在你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质,将我们心中拥有的梦想与热爱充分的发挥,如果你想要做到,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呢?
在朴城佑所写的《做自己热爱的事》里,让我们去感受到孩子们在了解并发现自己的天赋时,和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发光,而这些在文字里在一幕幕精美的插画里,一一呈现给我们看。
当我们开始上学以来,会不断被问及,你会成为怎样的人呢?它在我们幼年的作文里,在老师朗诵的美文里,在故事的指引里,我们或多或少会思考我们想做什么呢?是老师?医生?警察?艺术家?科学家?它们似乎成了孩童想要做什么的一些备选答案,在孩童的作文里,它们常常出现,它们因为常常在生活,影视以及各种报道里被我们所看见,所以它们成为一种榜样在孩童的世界里。
而对于不断成长的孩童来说,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和未来真正成为怎样的人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而这些都归功于教育带来的变化,对每个孩童的成长来说,拥有心中的梦想和热爱,并努力去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人生体验,而这个过程里,如何去引导如何去长大,不仅有孩童自身的自我意识,更有成长环境的影响,它构成了孩童的梦想与现实。
在书籍里,呈现了众多孩童的想成为的样子,它充满了热爱与用心,让我们在其中看见不同特质但有着热爱的美好。
当孩童为着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去努力,去行走,他会拥有怎样的特质呢?在每个想成为的样子里,我们都会努力地将自己的特质更好地呈现,去为这份梦想与努力描摹其样子,在这个过程里,也构成了我们看见的那一个个充满笑容而温暖的孩童的样子。
书籍里每个想要成为的人,拥有着不同的特质,但都有着一个明媚的笑脸,因为它都是因为热爱想去成为,因为自身的喜爱而去想拥有这些特质,那眼里的光,心里的热爱,将文字和图画,涂抹上多重的明媚与喜悦,而我们每个阅览的人,在其中发现自己所希冀的美好,走向自己想要的人生方向,获得自己想要的特质,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特质之所以称为特质,是因为一份擅长,一份钻研,还有一份努力,它都在一个个用心生活的画面里呈现,这或许就是在精美图画里,温润的文字里,传递给我们的一种期待与希冀。
在封面里,天蓝色的底色里,一个欢快的小男孩在地球上奔跑,那种充满热爱的步伐,让我们看见他恰好应和着书名做热爱的事,而在下方的6个小孩,穿着不同的衣服,涌起三个不同的疑问:人一定要有梦想吗?我喜欢什么呢?我擅长什么呢?
让我们从中看见书籍带给我们的闪光,它让我们注意到孩子了解并发现天赋的过程,去找到与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还看见他在以怎样的方式发光,每一样看似是职业,却又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从心而生的看见,与自我生存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融合在一起的答案,它契合了我们封面里,那不同小孩的自我疑问,也契合了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生命旅途里对自我的疑问。
而这些究竟有什么样的答案?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选择里,在自己的热爱里,在自己的努力里,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做自己热爱的事》让我们去看见一份美好的童心,以怎样的方式去找到自己的特质,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去看见自己或者这个世界里,以怎样的方式走出属于自己美好的幸福人生!
《做自己热爱的事》读后感(四):在对的方向上努力,孩子的未来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最近的热播剧《没有工作的一年》,辣目洋子饰演的女主角何雨的遭遇,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
“我的人生出路,到底在何方?”
“如何才能让生活,不那么辛苦?”
“努力打拼的意义,是为了什么?”
32岁的何雨,在上海的一家金融公司打拼,她的梦想浪漫又朴实——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平层,去海岛办一场美好的婚礼。
她拼命工作,10年中未请过一天假,一直都是优秀员工。
她努力忍耐,面对领导的苛责与客户的刁难,总是笑脸相迎。
但是,眼瞅板上钉钉的升职加薪,却不翼而飞。
中年人生来了个急刹车,痛定思痛的她,终于开始思考人生的最优路径——正如刘润老师在《底层逻辑》一书中所言,“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错误的赛道上一路狂奔,越努力,毁灭的速度越快”。
在对的方向努力奔跑有多爽?我特别喜欢看学霸访谈栏目,那些稚气未脱的少年,面对记者的采访,总是侃侃而谈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可是太多的孩子,面对提问,只会说,“没想法”“不知道”“看高考多少分再说吧”……
孩子的迷茫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家长的焦虑与无奈,如何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未来,从而以终为始珍惜当下走好每一步?来自韩国的童书《做自己热爱的事》给出了全新的视角。
01 也许职业会消失,但天赋不会
高尔基曾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说,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
当一个人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与热情,他就会绽放出一个天才的精彩。
可惜,当父母无法了解到这一点,还在用选什么行业、进什么单位、做什么职业这样的老套思路,来规划一个孩子的成长路径,大概率是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的。轻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混沌沌过日子,重则整个人陷入到焦虑或抑郁的状态中,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与价值。
今年的市场变局与行业变革,让很多初出校门、人到中年的职场人遭遇寒冬,一绝醒来,最差的结果不是公司没了,可能是行业没了——这让父母们感到惊恐,这种形势下,职业规划怎么做?以职业为导向的规划必将迎来这样的挑战,但也许职业会消失,天赋并不会。
《做自己热爱的事》将职业背后的关键——个人优势与特质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与详细的说明,33种人生特质,会帮助我们重新了解自己最宝贵的天赋,从而精准定位合适的赛道。
对职业的喜好,变化是常态。昨天还对你说要当“宇航员”的孩子,今天就信誓旦旦将来要登上繁华的舞台实现“歌手”梦;小学时要当“设计师”,中学时兴趣可能已经转移到了“医生”或“法官”。职业选择会变化,但人生特质和价值观相对稳定。
职业会变、会消失,但特质相对稳定
更何况,对孩子来说,职业总是显得遥不可及,一般的职业科普类绘本和童书,忙着讲解有哪些职业,这些职业的具体工作场景是怎样的。却少有一本书,能够从更要紧、更长远的视角来提醒孩子,这一生,你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成为哪一种人?
向内探寻让孩子有机会走在对的方向
02 心怀热爱,才能努力活好当下
曾经刷到一个视频,父亲发现才12岁的孩子,整天游手好闲不想学习,终日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无奈之下,他把孩子送到山上的一个武学学堂。
师父开口先说的是,成为我的徒弟,最要紧的是做人,师父希望你成为有担当的人,爱学习的人,并跟孩子握手、拥抱。就这样,原本散漫、浑身戾气的少年,慢慢眼里有了光。
为什么苦口婆心跟孩子说学习,他却听不进去?为什么孩子也说想好好学,板凳上却坐不住?
往往是因为,他们从没有发自内心地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们在为什么努力?为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为父母的含辛茹苦,为了看不见的未来……
被这些条条框框搞得束手束脚的孩子,早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天赋,只是按部就班地走着,这种状态下,迷茫是必然的,焦虑也是正常的。
可是,现在却有这样一本书,让孩子去看到——自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可以是驾驶技术高超、擅长修理、喜欢烹饪的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激情与成就感;
可以是了解各种植物、喜欢观察星星、了解昆虫、喜欢旅行的人,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丰盈自己的灵魂;
可以是痛快哭出来、爱笑、善于倾听、严守秘密的人,在感性的世界中,遵从自己的内心,活出从容的人生……
生活的各种可能,在这里都能找到,人生的各种底板,在这里也可以去探寻。当一个孩子明确了自己喜欢的人生模样,他便知道了这就是他要通过努力所抵达的幸福彼岸,他的每一份努力,每一份坚持,也就有了意义。
人生的主动性,从此就在他的手中,你只要做个有爱的陪伴者,适时提醒与帮助,陪他从从容容享受一路的风景,是不是比歇斯底里的吼叫要有趣得多?
03看见未来,这种魔法具有神奇力量
翻开这本小小的书,每一种人生特质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大的插画,比如,喜欢写信的人,戴着贝雷帽和黑框眼镜,手中拿着一封信,背景是铅笔和信纸以及大大的爱心和闪亮的星星……是不是一下子就将你带入了情境中,这样的视觉刺激与记忆,会让孩子的大脑充分联想,你一定要相信,看见未来,本身就是一种魔法。
作为职业规划师,我经常会用“看见未来”的魔法,帮助孩子们去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状态,从而为当下的努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在这本书中,每一种特质与天赋,都有精彩的插图相得益彰。细腻的文字和清新的插图,让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就穿梭到未来世界,去感受喜欢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模样。看到的画面越清晰,越生动,它能给与孩子的支持和帮助力量也就越大。
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很愚蠢”。
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都很幸福,能够有充分的机会与资源去帮助孩子探索,他的天赋与使命,避免发生爱因斯坦所说的这种悲剧。
《做自己热爱的事》就是这样一本充满工具属性又不乏想象和浪漫的童书,与其在外部世界中苦苦地寻觅与碰壁,不如尝试向内探索,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热爱、清晰自己的天赋,让他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出属于自己那独特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