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茶的人,最值得深交
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着蜜蜂找蜂蜜,跟着苍蝇找厕所,与什么人交往,决定了自己是什么人。
杯小茶认为,值得深交的人,一定是有修养、可靠,还有优良的兴趣爱好,兼具淡泊品质的人。
而爱喝茶的人,正好兼具这些品质。
01
品茶重修养
有修养的人,值得深交
品茶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繁化简的过程。
起初品茶,只为了解渴、提神,但随着对茶之一道的体会越深,就会明白,品茶也是一种修养。
并非喝茶有多神奇的功效,只是在品茶的过程中,一边思考人生意义,一边反思自我。这个过程也是修养的提升。
人常言“静坐常思己过”,说的正是品茶的人,以及品茶的时刻。
音乐才子李健,也是一个爱喝茶的人。
以前他喜欢喝咖啡,但后来了解茶之后,慢慢的将兴趣转向了茶。
如今李健家里,咖啡器具放在厨房,而茶具则专门有一间茶室摆放,可见他对茶的热爱。
他曾说:
“茶是深不可测的,到了某个阶段,你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它。”
喝茶的人喜欢独处,喜欢安静,他也不例外。
同样作为音乐人,别人想尽办法接广告、出更多专辑、上更多节目,而李健却相反,没有工作时,他喜欢在家里阅读、品茶、弹吉他。
他没有一股脑投身名利中,而是趁着空闲的时间,在一杯杯茶、一本本书里,沉淀自己。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喝茶让人生成为修行。爱茶的人,在这其中修行自我,也因此更可靠、更真诚。
不过喝茶的人也不容易深交,他们重视自己的朋友圈,只与值得深交的人相处,拒绝逢场作戏的认识。
如果你是喝茶的人,那希望你也是把人生当成一趟修行的人。
如果你有深交的喝茶人,那你一定也是有修养的人。
唯有具备修养、可靠的人,才会让爱茶的人,想去深交。
02
爱茶的癖好
是对世界热忱的表现
明末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连点癖好都没有的人,很难对世界有多深的热情。
交友,应当交有优良癖好的人,这样的人对世界更热忱、对生活美好更加向往。
喝茶正是不错的选择。
茶圣陆羽有茶癖,爱茶成痴,与朋友相约喝茶,即使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也挡不住他去赴朋友的茶会。
为寻找好茶树,陆羽独自行走在荒山野岭之中,踏破芒鞋也乐在其中;为寻找煮茶的好水,陆羽遍访名山大川;为煮出一壶好茶,陆羽花了五年时间设计出二十四种茶器。
更倾其一生,撰写《茶经》,将茶带入千万寻常百姓家。陆羽癖茶,一生乐呵呵地为茶忙活,终成一代“茶圣”。
袁宏道讲:“世人但有殊癖,终生不易,便是名士。”
陆羽的成名,正是如此。
梁启超说:
“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喝茶,本身是对自己的增值,也让生活过得有价值。
而且喝茶的人,会去尝试更多的新鲜事物,琴棋书画、古玩收藏、莳花弄草等,都不失为趣味。
与爱茶的人深交,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一杯茶聊到兴趣爱好、聊到花鸟鱼虫,聊到人生价值。
03
淡泊的茶人
处世,不被名利所驱使
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也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境界,我们常通过一些不同的办法,去探索自然的淡泊,探索人生的意义。
品茶,便是其中一种。
从一杯淡茶中,品出人生的苦涩与甘甜;从泡茶的形式中,感受岁月的流逝。
当看透了人生百年,就会明白,名利、权势都是虚的,好好体验人生才更实在。
清代文学家袁枚,就是爱茶如命的好茶客,爱茶人的淡泊名利与生活态度,他全占了。
他12岁中秀才,24岁中进士,之后多次外放做官,在现代看来,算得上是小有成就,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到了34岁,他却做了惊人的决定——罢官还家。
他在江宁买废园,改为宜居的随园,并为此园写了《随园记》、《随园后记》等十几首诗歌。
为了寻找好茶,他遍访各大名山,尝遍多种好茶,天下名茶他大都品尝过,并为此写下了多首茶诗。
本可在官场上步步高升的他,在正值壮年时,罢官还家,过上淡泊的生活,不是他不知进取,而是他深知一个道理:
“人生本过客,名利到头终成空。与其在宦海浮沉,不如早些抽身,过闲云野鹤的淡泊生活。”
多少人为了名利,撞得头破血流。而爱茶的人不然,他们淡泊名利,不会因为名利而伤害自己,更不会因为名利而背叛亲友。
与爱茶的人为友,不需要时刻提防,不需要虚与委蛇。如此多好?
有一个有趣的说法:
人的一生会遇到8263563人,会跟39778人打招呼,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
百年时间,能结识的朋友很有限,与其将这朋友圈用不良的人堆砌起来,不如多深交与可靠的人。
爱茶的人,注重修养,有良好的癖好,热爱世界,还难得具备淡泊的品质。
这种人,最值得深交。
对话框回复“ 1 ”,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