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喜马拉雅之灵》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喜马拉雅之灵》观后感100字

2020-06-02 22: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喜马拉雅之灵》观后感100字

  《喜马拉雅之灵》是一部由曾云辉执导,普布次仁Phurbu Tsering / 拉琼Lhak Chong / 色吉简边•亚保Shaijik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喜马拉雅之灵》观后感(一):推荐

  电影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镜头语言下风景的优美,禁不住对大自然不可思议之美而敬畏,然而,这种敬畏感是导演故事开头就设计好的,比如部落屠杀猎物后,部落里滋生怪病,新生儿无法出生——这些不可控灾害都是大自然对人的报复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一定会打开一扇窗。怪病最终也需要从大自然取药材医治,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偎,人不能战胜自然,当然也不能被大自然征服,这种暧昧的关系,却正是老子所谓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道理,也是人的生存之道。每当男主寻找生命之泉,快要倒下的时候,大自然都会派遣一名“天使营救,(马、藏族人家喇嘛老虎)但自己的路仍然要自己走下去,背负着的英雄主义光环使命,必须要遭受更大的苦难,方能得到救赎,这种为了身边的人勇敢走下去的行为,才是人生的意义好看

  《喜马拉雅之灵》观后感(二):英雄主义起源

  当某个集体意识需要被救赎,英雄主义便出现了。但在这种原始部落了文化中,任何英雄主义的诞生都是愚昧的,这种反抗巫师破除封建另寻出路理性观念 最初形成时也被部落排斥,这种鹤立鸡群武断萌芽阶段被集体意识批判的一文不值,但在患怪病无法痊愈的村民面前,谁对谁错还要打一个问号。但当这种孤独念得到坚持,并且找到治病的方法,武断有了结果人们便将这种信念称之为“英雄主义”,将这位孤独的人称为“英雄”。回村后,人们纷纷认可这位“英雄”,“英雄”渐渐被集体意识所接受,鹤立鸡群便消失了,想法一致“英雄主义”被意识形态淹没,思想灭亡了,只留下一个空头衔—英雄。从信念的起源与衰亡来,英雄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孤独的反叛的救赎之光。但其实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坚持都是愚昧的,我们不明坚持是否会有结果。但是不坚持便肯定没有结果。海明威曾说过:“生活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七宗罪

  《喜马拉雅之灵》观后感(三):生命之泉 医治心灵

  在思明电影院看到了曾云辉导演的电影《喜马拉雅之灵》,还听到了制作班底的访谈,印象最深刻的是主持人问导演为什么选择少数民族这种题材影片时,他说喜欢远离现实生活的人和事。

  如今在城市里的人和事充满了各种浮躁冷漠,被钢筋水泥包围着的人似乎常常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原始社会的生活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

  但是越是这种脱离了文明的地方,人们越容易活出对那种原始的,旺盛的生命力。城市里的人物质丰富,心灵却是空虚贫瘠,但是电影里的珞巴族人却对神灵充满敬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充满祥和。

  不说电影的剧情,单单看那大自然的美景都容易让人心生敬畏了,更何况电影的英雄很铁血,还很爱自己的妻儿,并且有勇气打破传统,甚至和大自然做斗争,这一切都容易让他圈粉了。

  最后的结局最让我难忘,虽然是一个好结局,但是是用一个庭忘我的牺牲换来的一个村子的幸福安康。

  总之,这个电影还是很有情怀的,值得一看。虽然也有很多槽点,不过毕竟是导演的处女作,整体上评价的话还是可圈可点的。

  《喜马拉雅之灵》观后感(四):人救人还是神救人?

  在思明电影院看了这个片子,也很荣幸跟主创聊了一下。

  =====================剧透预警====================================

  喜马拉雅之灵这部片子,按照我对全片的解读,我认为从片名来看,指示着三个角色:

  1、喜马拉雅的生灵,这个生灵不单是指人类,各种动物,甚至是人性以及兽形,都是生灵的组成部分,代表者就是男主角(从片子中的份量来看,甚至是唯一的主角)

  2、喜马拉雅的神灵,虽然神灵并没有直接在片中出现,但神灵的影响无处不在。

  3、喜马拉雅的圣灵,兼具神灵的神性与生灵的人性,代表者为最终拯救了瘟疫的药王。

  总的来说故事的核心冲突来自于两个观点:

  1、按照神的指示等待被拯救。

  2、英雄违背神的指示,主动拯救自己的族人。

  两个观点并非单纯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英雄虽然违背了神的旨意,但是他的拯救之旅也非常倚赖同样来自神的预言,他在旅途中多次的化险为夷也同样在暗示着英雄在受到神的影响。而在神的指示下,无论遵守者还是悖逆者,同样在遭受着考验(瘟疫、灾难、凶祸)和庇佑(祸不致死、灾难亦不至于天无绝人之路)。

  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径,最终的交汇点就在于见到了兼具神性与人性的药王,最后在药王的指示下完成身与心的救赎。

  应该说,这样的叙事安排和主题核心思想是非常棒的,所以故事中采用了两条故事线:

  1、主角寻找生命之泉的冒险之旅。

  2、族人们在等待命运的判决。

  如此看来,两条线索相互的联系较弱,族人与家人除了等待与祈祷,能主动做的非常有限,而且也无法推动主角的逆神之旅。这样就导致信仰神灵的一方陷于弱势,而最终药王以藏药的方式对于生命之泉的全新解释人性味十足,却缺少了宏大神秘的神性。在我看来,最终完成拯救的,更像是两个人:英雄、药王。神灵的一方稍显不足。

  在我的理想中。

  主动拯救却逆神的英雄,等待神灵的族人,应该是是光与影,火与冰,以美丽宏大的高原为舞台,展开一场激烈而宿命的对决。如此,方能升华主动拯救与被动等待双方的观点。

  当表达足够激烈而华丽,最终的拷问——到底拯救了我们的,是神,还是人?这个问题,才会直击心灵的最深处。

  正如死守原则的蝙蝠侠作为暗夜骑士为何能够深入人心,正是因为他有着宿命般践踏一切规则的小丑作为对手。

  英雄一样的主角,不缺乏这样的信念,但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对手,他的信念就无法得到升华。

  总的来说,片子很棒, 是一部非常粗犷且具有原生气息的片子,画面空旷不失大气,少数民族的风情野蛮而迷人 。只可惜辅线略弱,因此主线略显单薄,但是瑕不掩瑜,作为一部主打少数民族风情的电影,能够在故事与核心思考上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非常让人敬佩了。

  《喜马拉雅之灵》观后感(五):喜马拉雅之灵:时间旅行中的爱情纠葛 文/王珉

  在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之少数民族电影展《喜马拉雅之灵》,将我们带入一个原始、纯净、安详,散落在四面雪山环抱的少数民族自然村落、海拔高原山区上的虎狼秃鹫马等野生动物、一片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所震撼,让我们致敬藏族图腾文化的信念和血脉相承,颇有中国古典神话志怪小说的意味。曾导在映后提到:珞巴族的语言在汉化的过程中渐渐消失,也许再过20年语言一旦消亡,文化就没有人能再口口相传,让我感受颇深。

这种文化的“宿命论”,也诡异地成为了表达爱情的一部分。

  男主角另崇为了拯救部落,在藏地冰天雪地中历经磨难。首先他要克服心魔:族人议论纷纷谁造的孽,导致孩子难产,族人一个接一个离奇死亡。其次他要对抗大自然和外族的捕俘,这是一段探索祖父寻找生命之泉的希望之旅。而在千年前珞巴原始部落文化中,部落的唱到: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同一个部落的族人都说:另崇逃跑导致族人接连死亡,但留下女人亚辛和孩子拥抱相守着哭泣,却依旧怀着对另崇的思念。亚辛在阿妈死后,自己罹患重病时,依旧和哭泣的孩子一块呼唤另崇。这种洞穿时空的情感,主人公最终命运的关键力量在于爱情,爱的永恒性与唯一性,象征着死亡和磨难,让另崇怀着信念继续活着。电影带给我们的是女人对男人的执念。马驮着另崇回到部落,亚辛也和另崇一样坚守着信念,她苟延残喘却一直在呼唤另崇的名字。她被族人关在密不透风的石洞洞,一大堆死尸堆积其中,让人感受到爱与被爱是一场艰辛与痛楚的征程,爱真的能洞穿岁月的隔膜。

  这部讲述中国少数民族珞巴族的影片,和美国西部印第安人的命运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少数民族电影佳作频出,特别是《冈仁波齐》等一批现象级民族电影敲开市场大门。但以爱情和民族有机结合的电影却极为罕见,一个部落的生死承载在闺怨情绪中,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来衡量情感的韧度,称得上是维系人类社会关系的最后防线。

  僧人念着“嗡嘛呢叭咪吽”给另崇洗礼,三个农夫救起另崇提供酥油茶和饼干,形似太乙真人的教主给另崇递上挽救部落的草药——这些涉及到科学和宿命、宗教、人性的互动背后,是洞穿岁月的爱情,这也是人类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有爱存在,部落终归就有希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