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郑爽,真的该去看医生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郑爽,真的该去看医生了!

2020-06-04 20:45:17 作者:木棉姐姐 来源:木棉说 阅读:载入中…

郑爽,真的该去看医生了!

  昨天,郑爽深夜发自拍视频。

  虽然一句话没说,但在视频开头配上了字幕:“又给自己涨了教训”。

  随后的表情也非常伤感,眼睛红了,像是要哭却又忍住。

  就这样一个几秒钟的视频,很快就引起了粉丝的注意。

  再联系几天前她在网上发状态,说“只怕人情两面刀”。

  我觉得那个敏感、脆弱、拧巴、情绪化的郑爽,好像又回来了...

  之所以说“回来了”,是因为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郑爽似乎变了。

  没有了之前各种叛逆行为,变成了一个积极营业的女明星。

  上直播:

  上综艺:

  上舞台表演:

  盛装打扮参加下线活动:

  一直都笑脸盈盈,说话也平稳连贯了许多,感觉生活态度变积极了不少。

  这些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女明星日常,在郑爽身上就变得非常难得。

  毕竟,之前的郑爽可以说是完全放飞自我了,精神不稳定到让人担心。

  参加综艺节目,经常性地崩溃哭泣:

  遇到不顺心的地方,可以不顾场合地发怒、变得歇斯底里。

  在电视剧发布会上,自扇耳光:

  在社交平台上和网友对骂,爆粗口:

  暴瘦的同时,也放弃了形象管理,常常以憔悴的素颜露面。

  同时,她的文字也透露出强烈的不安、迷茫、混乱。

  原本以为经过了那几年,郑爽度过了最拧巴的阶段,终于成熟了。

  但从她昨晚的视频、最近综艺里透露出的私下生活状态来看:

  她的稳定,更像是在放飞自我的间隙偶然的平和。

  她还是那个敏感、脆弱、在崩溃边缘徘徊的郑爽。

  一个人生活时,就算明知道有镜头在拍摄,还是会情绪崩溃、撕掉手中的信、摔东西、掩面哭泣...

  为什么郑爽会这样?

  这可能是她自己都无法回答的一个问题。

  但至少在我个人看来,郑爽似乎一直被两种矛盾的情绪拉扯着:

  她一方面很在乎别人的看法,想要获得大家的喜爱;

  一方面又总是在放飞自我,以为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做自己就能快乐。

  同时,尽管已经快29岁了,她还是像青春期的叛逆少女,总是在和别人较劲儿:

  大家想看一个乖巧温柔的郑爽,她就放飞自我,抽烟、发火、爆粗口;

  大家认定她就是放飞自我了,她又要证明给别人看,自己可以很积极坚强。

  但两种态度都无法贯彻到底,既不能彻底地放飞,更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这两种很矛盾的力量一直在拉扯着她的情绪,怎么会不累?怎么会不崩溃?

  就像她在自己的书里所写的那样:

  “有无数个时刻都想呐喊着做自己,这个心思已经膨胀到心脏的95%,但真正去实现它的几率可能都不到5%”

  乃至于到现在,作为非粉丝的我都有点担心她了:

  她的敏感、焦虑、间歇性的崩溃,都有着轻微抑郁症的状况。

  郑爽,或许真的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了。

  提到“心理医生”,想要郑重说一下:

  建议郑爽去看看心理医生,并不是在骂她有病。

  抑郁、焦虑、崩溃等情绪在现代人身上很常见,如果自己无法应对,就借助外力治愈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之所以会强调这点,也是因为我曾经在网上说过类似的话,但被粉丝认为我是在“黑”郑爽有病。

  对于这样的回复,我想说:

  如果说郑爽就像是一个青春期叛逆敏感的孩子,那她的粉丝们就像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对她的保护过度了。

  总是把所有非正面的评价看做是网络暴力,这其实是不利于郑爽变得坚强、成熟的。

  如今这个年代,有哪个明星没有负面评价,网络暴力更是无处不在。

  虽然我们反对网络暴力,但现实点说,这样的现象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改变。

  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前提下,有些遭受网暴的明星,最终都慢慢走了出来。

  比如,古力娜扎也曾经因为网络暴力,在综艺里崩溃哭了起来。

  这次崩溃哭泣,也成为很多人骂她矫情的原因。

  但是在这次之后,娜扎并没有继续纠结在网络暴力上。

  不管大家怎么骂她,都好像不在意了。

  几年过去了,最近她也在综艺里提到了那次“哭泣”,感觉成熟了许多。

  她坦言当时自己对外界的评价太过敏感了。

  加上当时父亲去世,网友骂她是自己克死父亲的,种种情绪涌上心头让她一度迷失了自己。

  但现在已经明白了,崩溃哭泣都没有用,要学会去无视这些恶毒的语言。

  “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我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

  意识到了“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后,娜扎现在面对网友们的嘲讽也学会了自我调侃。

  无论是说她“穷哈”难听,还是说她胖了,都能笑笑就过去了。

  不再去幻想得到所有人的喜欢,接受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讨厌自己,其实也是一种与自我和解的方式。

  而我们每个人,或许都要经过这样的阶段,才会变得成熟而强大。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因为人性天生就是自恋的。

  就像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分析的那样: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

  正是因为对自己期待太高,事情出现偏差时,才会变得自卑,甚至是暴怒。

  在面对无法掌握的困境时,会陷入彻底的无助中,甚至产生被迫害妄想。

  在我看来,认识自己的自恋,学会管理由自恋引发的各种情绪,也就是所谓的自我和解。

  意识到自己不完美会出错,接受外界会给自己负面的评价。

  如此,就不必对别人的“不喜欢”感到委屈,从而达到真正的“自信”,从容地做自己。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反而会显得更加自信。

  比如,最近一年开始活跃的中年新女性们:

  从姚晨、马伊琍,到陈数、刘敏涛。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低潮、网络暴力、负面评价。

  但走过这些低潮后,她们成为了更自在自信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人欣赏她们的自信和强大,也是社会审美在变得成熟的一种体现。

  当然,这并不是在说人不可以脆弱敏感,而是不能永远脆弱敏感。

  因为容许人任性崩溃的青春期总会过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直保持敏感脆弱、却没有相应的控制能力,那不叫永葆赤子之心,而是幼稚。

  别人不理解就算了,还很容易走向自毁。

  所以,希望今年马上29岁的郑爽早点结束拧巴的状态,真正地自信起来。

  也希望其他依然敏感的大龄儿童们,早点和自己和解,用更成熟自在的心态,去应对成年人复杂但也精彩的生活。

  *参考资料:新浪微博、芒果TV、今日头条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今日话题

  你觉得变得成熟的关键在于什么?

  说说你的成长故事吧~

  我们会挑选1位

  留言最走心的小伙伴

  赠送精美书籍一份哦!

  将在明晚九点头条下方开奖。

  恭喜粉丝@静雪

  获得昨晚话题互动的赠书一本。

  《成长型思维训练2》

  简介 |会学习的孩子都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训练系列,教育界诺贝尔奖“一丹奖”获奖成果实际应用。实用的策略、步骤与技巧,发掘孩子非智力因素,释放孩子无限潜能。从幼儿园到中学,教师家长都在读。

  温馨提示: 由于赠送书籍到库时间不一致,部分书籍到库时间较晚,所以中奖的小伙伴请耐心等待我们的包裹~我们会及时联系您,望谅解,手动爱心发射!

  - 滑动文字可见更多信息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