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大师传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大师传读后感精选

2020-06-14 23: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大师传读后感精选

  《三大师传》是一本由茨威格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6图书,本书定价:13.50元,页数:201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三大师传》精选点评

  ●有点太抒情了

  ●作为一本经常出现小学生阅读书目中的书居然我大一才读,才发现这本书这么牛逼陀思妥耶夫斯基光芒

  ●三位大师,其实只在说陀氏,这个分裂的矛盾体,用自身毁灭诠释生活胜过爱生活意义的人。

  ●非常细致描写理、精神层面分析到位。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感到悲痛...“陀思妥耶夫斯基才五十岁,但他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痛苦.”到对于他流亡欧洲的挺苦经历描写,我潸然泪下……

  ●像文学评论多于人物传记。果然狂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才是茨威格的菜,洋洋洒洒大半本书太说明问题了,相比之下狄更斯那篇苍白无力到就像是来凑字数的。

  ●自古以来传记就不好写,此书也是如此。借阅

  ●好得想把每个字都摘下来

  ●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部分,难道这书的翻译没有问题吗???几乎不能读啊

  ●排比和比喻是每个人最先习得的两种修辞方法,我猜这种惯例跨越国界的。但是能因为这种修辞而名留青史的,我猜只有茨威格。高度凝练的概括酣畅淋漓解说。一个巴尔扎克人物——拥有重新构造世界激情力量,纸上的拿破仑;一个狄更斯形象——天才传统之间挣扎着的多愁善感童心田园诗;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在苦难中与宗教并列着探索人性本质内核命运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不过,不太适合在地铁上看,因为需要很专注

  《三大师传》读后感(一):读《巴尔扎克传》

  对一个男孩子来说,看到了世界的征服者不就是等于自己有了要成为世界征服者的愿望吗?与此同时,在另外两个地方还安居着两位世界征服者。一位住在柯尼斯堡,此人使混乱纷繁宇宙变得一目了然。还有一位住在魏玛,这位诗人全世界的征服并不比拿破仑及其千军万马逊色

  《三大师传》读后感(二):三大师

  趁着今天上班的余暇,我读了茨威格的《三大师》。热爱茨威格,对于我自不待言。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三人中,他最偏爱后者,行文也确实精彩。茨威格写起传记来,也有如他的小说一个人也像是一个故事,然而组成故事或是人物的素材情节逻辑似乎都不是重要的,敲骨吸髓的情感分析乃至酿成了海啸一样风暴,才是那块最为坚硬夺目基石。我感觉的是,茨威格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志趣相投,否则他不会动用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茨威格笔下的情感风暴呀,有时候细腻的有如山间的涓涓溪流,有时候又像是排山倒海的气势磅礴。他是很了解人类激情有如一把双刃剑。那些充沛的情感,总是让人有低声吟诵的欲望,我总是忍不住朗读这些赏心悦目的文字。

  不过饱受激情浪花的冲击后,会稍稍有些昏和腻。

  我试着不把茨威格当成是超一流的作。然而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爱的信仰者,吟诵者,足够唤醒我这颗总是免不了要沉寂的心灵

  《三大师传》读后感(三):起承转合

  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起

  巴尔扎克出生的时代是风起云涌的时代,是拿破仑纵横捭阖的时代。茨威格眼中的巴尔扎克,拿起一支神奇的笔,挥毫泼墨,抒写那个时代人间悲喜剧。

  “晚上八点钟睡,请人在四个小时后叫醒”,然后,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让现实的纹理与心中的幻象融为一体,八个小时,十二个小时,甚至十六个小时……

  承

  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的“good old day”。狄更斯来了,传神的承接着英国的气度,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就像着了魔一样,人们疯狂地喜欢狄更斯。

  他是“内心意图与时代精神需要完全相符的唯一伟大作家”,安心地做一位“心满意足的观察者,一个忠诚的市民”。

  转

  情势急转直下,当陀氏登上历史舞台,当陀氏出现在茨威格的笔下。字里行间,处处体现茨威格对陀氏的惊叹与赞溢。陀氏太复杂、太矛盾、太深刻、太魔幻、太与众不同了,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精神境界,无论是大爱大恨还是大善大恶。

  合

  茨威格的才情,毋庸置疑。尤其是其作品对微妙心理的描绘和捕捉。

  一位才子笔下的三位大师,起、承、转的节奏鲜明,终汇合于对超乎常人想象的多元复杂深邃的人性的描绘、讴歌、挣扎与反思中。

  《三大师传》读后感(四):伟大作家的一生是一场充满激情的献祭

  书摘: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灾祸的一个转变者,侮辱的一个重新评价者,也只有最艰苦的命运才适合他。他从自己生存的外部危险中获得了最高的内心安全,他的痛苦变成了他的收益,他的恶行变成了他的坚强,他的阻碍变成了他的动力。流放西伯利亚,苦役犯监狱,癫痫病,贫穷,赌博,纵欲放荡等等所有这些他生存的危机,在他的艺术中,都通过一种恶魔般的重新评价力量变的有益。正如人们要从矿山最黑暗的深处取得最宝贵的金属那样,艺术家永远也只能从自己本性最危险的深渊里,取得光彩夺目的珍珠——最后的悟解。 生活把他三次摆放到高处,又三次把他拉下来。命运很早就用荣誉的甜食引诱过他,他的第1本书给他带来了名气,但是无情的魔掌猛然抓住了他,把他抛回无名之辈中间,关进监狱,罚做苦役,流放西伯利亚。他又浮身起来,而且更加有力,更加勇敢。他的死屋手记使得全俄国心醉神迷,沙皇本人也曾为此书洒过眼泪。 巴尔扎克在创作中找到了7倍的代用品,因此他能够丢开生活感情的刺激,爱情,追求,名气,娱乐,财富,旅游,荣誉和胜利等等。 书评: 三大师传, 这本书记录了三个作家的人生: 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们都曾在历史中留下闪闪发光的作品。 最具传奇性的人是,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的人生三起三落, 斯威格评价说, 他50多年的人生仿佛受了1000年的苦。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痛苦,这样离奇的经历 沉淀成为了他笔下丰富的素材, 给了他无尽的领悟。 一个伟大的作家, 是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的交响。 是一场充满激情的献祭。

  《三大师传》读后感(五):时代、传统与狄更斯的统一

  天才的业绩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创立,一个伟大事业的开端,这往往意味传统的消亡。因此作为时代的产物,天才常常与传统产生矛盾。但凡是也都有例外,神奇的英国土地,自伊丽莎时代以来,政府始终以改革的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因而在19世纪的革命洪水中稳定存在。作为19世纪的英国文豪,狄更斯也在天才和传统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传统与天才的和谐 狄更斯的作品,是英国传统的具体化,是资产阶级生活的美化倒影。狄更斯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巧妙的适应了自己的时代。由于时代与传统的统一,狄更斯的艺术家欲望被严重约束,难以实现。 狄更斯诞生的1812年,法兰西的波拿巴已经消失,帝国的烈焰已然熄灭,放眼整个欧洲,已经再也找不到一个英雄,这是一个否定冒险的时代。曾经的英国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因此伊丽莎白时代诞生了事业、意志、精力之子莎士比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饕餮于战利品,由于革命而否定变化,整个英国期待的是稳定的暖人心而非狂暴之物,资产阶级的舒适生活成为社会追求的目标。 尽管狄更斯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但他也是时代的产物,他也被时代的需要所控制,他的作品也只能从时代之中寻找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被英国资产阶级的生活目标所充斥,关于幸福、快乐的定义也紧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概念相结合,因此,他的作品深深地被维多利亚的时代所绑架了。 同样,正是维多利亚时代对其作品的痴迷,尽管狄更斯坚持和英国人的本性斗争,但由于其成功,他反而更被束缚于英国资产阶级的趣味下,在成功的脚镣里伤害自己。维多利亚时代需要他的作品体现英国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他的作品便在这泥潭里越陷越深。维多利亚时代使狄更斯少了很多可能。 尽管狄更斯深受时代束缚,不得不在伪善和舒适中创造自己的作品,但他依旧能以富有诗意的力量、精灿的幽默,战胜平庸乏味的感情苍白,创造自己诗的艺术。 此外,狄更斯的眼力举世无双,其表现能力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夸张的人物性格,如同漫画一般,将人物形象绘画于读者的头脑之中,因此,正是独特的镜头而非市民化理想才是其天才的重要成分。 他的善良与他的悲剧 狄更斯是善良的,因为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因此他尽全力帮助孩子实现幸福,帮助弱小、可爱善良也成为他作品的底色。狄更斯作品中的善良不但给人希望,而且会影响现实世界。狄更斯的关怀甚至会引起英国政府的关注,推动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帮助了他一直以来想帮助的孩子们。 此外,善良也影响了他对人物的塑造。作为一个时代的教材,保守思想下的人物都很谦卑,小市民气息扑面而来,即便是反面人物,也不是十恶不赦的道德败类。尽管他的作品反映了成人世界的伪善、虚伪,但依旧是以善良为主的。 儿时的经历使狄更斯深知善良的可爱,他的作品充满民主气息,因爱与同情不断创作,帮助弱小也成为其唯一意图。他相信孩子是真正的喜悦与人类之花,狄更斯小说中的孩子没有世俗气,童年纯洁无邪,这也奠定其作品的善良本色,也注定了他创作的悲剧。 在天才与传统之间,在可爱与感动之中,在惬意与市民事物之中,同时存在着狄更斯的荣誉与悲剧。狄更斯渴望悲剧但不可能成功,因为他同情、正义,所以其作品缺乏残忍,没有走向真正悲剧的勇气。悲剧是进行抗拒的意志,多愁善感是对眼泪的渴望。英国国教市民的世界观,使狄更斯小说多愁善感的传统压制了成为强者的意志。 所以,正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阻止了狄更斯创造真正的悲剧,狄更斯没有战胜命运的安排,他的天才似乎见证了自身的悲剧。但狄更斯依旧是伟大的,他独特的眼力,他的善良,他的幽默,成功解救世人于现实苦难,其超越时代,与世长存。是寻求田园诗歌美好生活人们永远的避难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