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乘风破浪的姐姐》背后的书单,为何我们“崇拜青春”又想打破这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乘风破浪的姐姐》背后的书单,为何我们“崇拜青春”又想打破这

2020-06-16 18:16:27 作者:小圆 来源:文学报 阅读:载入中…

《乘风破浪的姐姐》背后的书单,为何我们“崇拜青春”又想打破这

  文学探照灯 | 今日看点点击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5月书单 | 华东师大社推出《剑桥文艺复兴哲学史》| 大方live六月系列活动预告 | ......

  “我好像没那么害怕变老了。”

  这句话出自近日播出的新综艺乘风破浪姐姐》的一条弹幕”。在突然定档、播出前无宣发的情况下,这部综艺迅速刷屏朋友圈新浪热搜”停止更新网友为其自制热搜。事实上,这部选秀综艺在播出前,就因其选手定位均为个性鲜活的、年龄是30+的成熟女性而引发了关注

  女性年龄毫无疑问是这档综艺的看点之一,在闪烁金句正片片头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人说,每个人历史,从出生前就开始

  烦恼幸福秘密时间魔幻永恒交替

  女人,从母亲开始,就是我们一生中最早记得和最后却的名字

  而每个女人,砺砺一生,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自己的锤问

  三十岁以后

  人生见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

  三十岁以后

  所有的可能性不断退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

  ……

  在传统观念中,对于女性的认知审美,30岁,似乎一直是一个固有的标准,伴随30岁而来的是中年女性的焦虑社会对于她们的定位并不是独立个体,却更偏向妻子”和“母亲”。

  而《乘风破浪的姐姐》首先在价值观主张打破打破年龄焦虑,粉碎所谓中年女性的困境歌手郑希怡今年39岁,她说:“年龄与成长都是生命馈赠,我们没有什么好怕的。”演员张雨绮说“姐姐”这个词不是说有什么年龄感,就是指自我或者独立的那种状态

  她们对于女性自我独立的理解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该节目之前,我们所熟知的《青春有你》《创造营》等选秀节目,选手的年龄都相对较小,“00后”甚至已经成为主力参赛选手,放在现在的市场来看,对于“颜值经济”的追求,也反映了我们对于青春的膜拜与憧憬。从这一点来看,《乘风破浪的姐姐》某种程度代表了“反青春”。

  “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凯鲁亚克有一句名言:“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也可以用来佐证这一观点,青春代表热血,代表理想,我们永远热爱青春。学者罗伯特·波格·哈里森在《我们为何膜拜青春——年龄的文化史》一书中,详细追溯了“青春膜拜”的历史由来,并从多个角度阐释了“青春”对于个体及人类发展意义同时指出了过度膜拜之下暗藏的潜在危机

  他首先提出因为文化强大演化,我们现在活在一个“返老还童”的时代

  文化的强大演化力量目前已进入超速状态,从很多最根本方面改变着我们物种。就基因来说,人类过去几万年来都没有改变(至少专家是这样说的),但今日一个在圣地亚哥打网球的三十岁女人更像巴尔扎克笔下三十岁女人的女儿而非妹妹。在家父的大学毕业纪念册里,我看到的是一张完全成熟的大人脸,但我在自己教的大学部学生中从未见过这种脸。

  在较早的时代,才十二岁的小孩便看似小大人,脸上业已显露岁月痕迹。反观今日的第一世界居民哪怕照样会随年纪而萎缩,却始终有一张嫩脸蛋,不会出现见于其他文化或历史时代的强烈老态。造成个中差异的原因不只是我们有较好营养、较佳医疗保健和较少受到风吹日晒,还因为一个整体的生物文化转化业已把一大部分人类变成了一个‘年轻’物种——外观上年轻、行为上年轻、心智上年轻、生活方式上年轻,以及(这是最重要的)欲望上年轻。

  这是指在演化过程中的年轻化,而在心态上,人除了有惧新症外,还爱新。哈里森认为爱新这种力量会驱策人去探险、发现、挑战、征服和在目空一切中做出自不量力的事。进而他提出了“幼儿持续”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哈里森还引用了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彩虹》来说明“幼态持续”并不是一种退化或者停滞,而是一种修改过的成长方式,它让人类达到一种保留幼态形式的成熟,这首诗认为“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

  每当我看到天上的彩虹,

  我的心就会跳动飞升:

  在我刚出生时它是这样,

  现在我长大成人它还是这样,

  就是到我变老死去时

  ——它将还是这样!

  也就是说凡是“以儿童为父亲”的人会站在永恒的梦中,但不是因为他超克了死亡,而是因为他(不管多早或多晚死去)都活在年纪的丰盛中。在哈里森看来,青春正是文化的某种创新动力。

  但他也指出在社会、历史方面,我们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要成熟,但同时又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而当“青春”成为某种绝对的正义,当社会对“年轻”的痴迷伴随着对物质与欲望、激情与享受的追逐时,风险也将随之出现。

  可以说,对于青春的推崇,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个“母题”,当人们在赞美青春,将它放到一个神圣位置,其实也是一种对于年纪渐长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无力。

  在埃莉诺·罗斯福晚年写成的《生活教会我》一书中也谈到了青春时期和中老年时期情感变化的不同,她指出几乎每个人都意识到自我调整在青春期的重要性,却没有认识到它在中年和老年时同样重要。相比之下,年轻人有一个巨大优势,他们身体和情感的变化是成长的体现,是能力增强的体现,而中老年人的变化,则代表力量的衰退。

  但她不认为中年老年身上的情感变化就是不好的,她表示人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片未知的国度,像探险家一样,不断向未知世界前进,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之旅。“无论处于哪个人生阶段,只有当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充分体验生活,不断深入理解生活的馈赠以及我们如何回馈时,才算得上是一段好的经历。不同人生阶段赋予我们的东西各不相同,但就其价值和带来的满足感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

  正如宁静在节目中被问及为什么要来参加选秀节目,她回答了两个字:贪玩。她不觉得年龄或者现阶段的成果会成为限制她的某种壁垒,出道30多年,依然保持了一颗体验生活的活跃的心。

  区别于《我家那闺女》《婆婆和妈妈》《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观察类节目,“30+”的标签在这档节目中,不再是区分女性“已婚”“单身”“妻子”“女儿”等身份的象征,这些成熟女性的表达更为独立,自我。

  埃莉诺·罗斯福认为成熟意味着自知之明,真实面对自己,而这种自知是逐渐形成的,它对于保持内心平衡非常重要,能让人对于一些场面话的赞美保持冷静。成熟也意味着为自己设定生活的价值,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哈里森则认为让世界得到保存的那种转化有赖于新来者学会变成成年人并愿意肩负起对世界的责任,脱离不成熟的状态,意味着要反抗不必要的依赖和勇于求知。

  这些看法与节目中姐姐们所表现出的状态具有一致性,节目中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正是姐姐们如何“不服管教”,如何反抗各种规则,她们用年龄和阅历换来了说“不”的权利,“时间”在她们身上,起到了更好的作用,就是让她们学会直言,学会忠于自我,这也是成熟的价值所在。

  “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任何其他人的。不必期待有人能在每件事上都赞成你,想都不用想。”埃莉诺·罗斯福如此说道。

  延伸阅读

  作者: [加拿大] 尼尔·帕斯理查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英]蕾切尔·卡斯克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日] 角田光代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节目剧照、书影

  2019合订本·微店

  现在公号新的推送机制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以用户的阅读习惯来系统安排。这让我们的读者发现“文学报”公号提醒推送内容的时间变得飘忽不定。

  读者的阅读视野正在被改变。真正值得被看到的文章、多元的内容或许将淹没在同质化的大数据筛选机制里。

  在目前没有确定的应对方案里,只能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为“星标”,多点击一下文末的“在看”,以及转发或留言。

  让我们再次重逢,无限相遇。

  文学照亮生活

  网站:wxb.whb.cn

  邮发代号:3-22

  长按左边进微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