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京偶像》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东京偶像》的影评大全

2020-06-27 22:3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京偶像》的影评大全

  《东京偶像》是一部由三宅响子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加拿大 / 英国 / 日本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偶像》影评(一):研究社会学 一定要去日本

  太好看

  一个日本导演视角,没有拥护民族,很客观

  和英国记者的那部young sex for sale 相比,更是多了对日本文化的带入解读温度

  偶像是可以支配女性,日本现在的文化现象是又大量低收入者造成的,就如70年代的伦敦。而人们对于偶像消费狂热,正巩固了整个社会稳定

  这不就是日本吗

  菊与刀的社会

  有乍一难以理解地方

  却也没伤害到谁

  跟英国记者声声痛诉萝莉情结恋童癖的那部相比,这部真的好太多了

  《东京偶像》影评(二):没有传说中那样好诶

  平平的一部作品节奏清晰逻辑不明确,视角不算客观但很客气感觉有很多想说都不敢说。

  第一次了解偶像文化的人,看完了估计还是什么都不懂。

  大部分片段都在讲一个地下偶像的故事普通平淡,却占了70%篇幅。看完突然想到,这难道是她的饭集资拍的?

  总结下来,大概因为拍摄时间实在不算太多,选取的人物代表性不足,各方观点没什么根据,又没有什么安排情节,甚至比不上开闭任何一部纪录片。

  但是空镜头很好看,配乐很适合。

  《东京偶像》影评(三):东京偶像

  总体来说只能说是合格,揣测和阐述大于揭露,更多的是表露纯粹的将一生奉献于偶像的心路历程,社会评论家采访不够尖锐,流于表面,总体深度不够。逃避理想逃避恋逃避经济势下的人生败者寄托心血感人过程,文化潮流下怀揣偶像少女在严格制式下努力转型励志故事

  支线故事反而拖沓个人觉得应该多点偶像和宅男亲友的拍摄,也算是对日本独有亚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片中提到宅男从偶像中获取潜意识中的性满足不是有悖于影片展现的偶像与粉丝间纯粹的扶持慰藉的大论?

  《东京偶像》影评(四):为啥有人愿意给一个只能摸摸手的妹子花钱?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放着自己的生活不好好过,反而花钱给一个不认识的妹子,还是只能摸摸手的那种?

  东京偶像就是在探寻这个原因

  你要相人类能进化到现在,绝不是靠做亏本买卖的,市场越来越大,就说明总是满足了合理需求

  比如有时活着活着突然就没劲儿了,光是看些元气的妹子就能满血复活了,看她们笑就被治愈了。

  有些是情感联系需要,偶像这样的距离刚刚好,而且她也不会态度很差地否定自己,毕竟女朋友什么的太烦了。另外应援团本身也是一个组织,加起来就能消除部分孤独感

  有些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无所事事更别提目标了,但心中那团快熄灭的小火苗被偶像们点了起来,「我当初没做到的,也许她们能做到吧」,希望她能走得更远。

  总之这种混杂着对纯洁和热血青春的怀念,对尚有未来去拼搏成长,还有变化可能的向往,加上双方约定俗成的买卖规矩,既能满足情感需求,其带来的距离感也反而减少了人与人相处的麻烦,促成了偶像产业的发展。

  其实作为半个现役偶像宅,我想说的真相只有一个,因为生活***太苦了啊!逃避,受挫,总会有,这是我获得力量的一种方式。

  《东京偶像》影评(五):《东京偶像》:超越情色的新时代宗教?

  我们深爱着偶像,连吃饭和恋爱都索然无味;我们追求着ta们,就像教徒追随着上帝的步伐。

  “谁制造神像,铸造无益的偶像?”

  ——【赛44:10】

  前两天去上影看了一部纪录片,《东京偶像》,非常有意思。

  这个时代有一个趋势愈加明显:这是一个正在逐渐失去“主流”的时代。在十年前还是“小众”、“非主流”的许多文化现象,到今天,已经成为大习以为常的事情。

  这些悄无声息的改变正有力地发生在我们周围:李宇春在晚会上演唱二次元神曲“普通disco”,麦当劳请虚拟角色“周泽楷”当代言人,还出现了《我爱二次元》这样的节目……

  这些“小众”文化中,日本偶像工业存在极其引人注目。其诞生的背景,成熟的发展,巨大的影响力,都足以成为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东京偶像》影评(六):赖以生存的乱伦幻觉

  看了纪录片《东京偶像》,才意识到日本的地下偶像文化和流量明星文化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小偶像做的并不是把自己包装得光鲜和优秀(这是在主流社会目光下证明自己),而是为了留住她们的粉丝而不懈付出努力,无论这努力有多么的笨拙。有人会批评说这是日本偶像文化让女性异化主流男性“处女情结”的客体,但恰恰相反,在这文化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偶像成为粉丝欲望的客体,而是让粉丝成为偶像欲望的客体,不管他们的相貌、财力和年龄,都平等地被作为客体被需要、甚至被爱着。片中的一些偶像宅在主流社会中是失意的,在新自由主义的背景下,他们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不再被社会那么需要了。但是在那些笨拙的小女孩恰恰需要他们完成她们的梦想,他们也需要她们来找回往昔失去的时光——无需顾虑生计的学生时代,甚至更早,那仍被母亲所欲望的日子。 有一个段子说“就算妈妈和小孩说'牵着妈妈的手别乱走'孩子还是会乱走的,但是和他说'妈妈一个人会害怕,所以请不要松开我的手',他就真的不会松开了”。确实在“乱伦”的母子关系中,重要的不是孩子欲望母亲,而是母亲欲望着孩子,让他来填补自己的缺失。偶像文化也许正是提供了这么一种类似于“乱伦”的快乐。所以为什么偶像不能谈恋爱也可以理解了,这不是出于一种凭空而来的社会契约(或者说这种契约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一旦父亲作为母亲的欲望对象出现,孩子就不再作为母亲唯一的欲望客体了,因为母亲还欲望着另一个人,这对孩子来说是丧失原初享乐的灾难,但也是作为主体的开端。而也许偶像谈恋爱也在向粉丝表示“我不需要你们了”,美梦不得不终止了,纵使偶像还是粉丝欲望的客体,但或许关键在于粉丝再也不是偶像唯一的欲望客体了。

  《东京偶像》影评(七):卑贱人生中的“完美”之光

  “爱豆是庸常到卑贱的人生中,一缕来自天际的完美之光。”

  在被剔除了污染的纯净飞地上虚掷余生,在被构建的幻梦中逃避孤独和无望。局外人的狂欢集会,闪烁的也是零余者的熠熠星光。这个社会太惧怕狂欢了,透不过气的规章制度、复杂且作呕的人际,休憩和乐趣都也被成罪过。因为“宅”所带来的狂欢化仿佛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赞颂,是赤裸的发泄和最不用顾虑的坦诚相待。狂欢下的是虚弱的纯粹,尽管不堪一击、甚至充斥着低劣的性意味,但似乎依旧是纯粹的、纯粹的产物。

  偶像宅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经济衰退、消费停滞、当下和未来都变的毫无期许。没有精神基底的人被透不过的空虚压碎了斗志,于是小众亚文化圈起各异的人,创造出了发泄口、甜蜜和欲望——“努力和汗水包裹下的女孩子们是希望的颜色”。作为企图做到御宅学术双重友好的女性,整个影像所给予我的情绪太过负载。精准的包装下统一起笑容的女孩子们真的很漂亮,但漂亮的背后也是处女情结的外化、是被观看的、承载压迫的他者、以握手代替性爱的软色情。我会为rio和崇拜者们的努力、坚持所感染,也会因程式化的笑容和小学生的握手会感到悲情。主流抛弃的孤独者们用狂热掩饰虚弱,但这种狂欢却也是力量,小偶像和粉丝们相互依赖彼此,为了“你我共同的梦”进行着并不正确甚至负面的消费行为。但是这世上又有什么是绝对的正确,赔钱赔命换取的信仰人生、贩卖青春牺牲自我赢来的血泪追捧,存在即是奇迹,影像没有给予更为深刻的评判,但浮于表面的关注却也足以击中同样是极为困顿的心。

  苏珊娜和长者的故事一直是画家们汲取灵感的圣经故事之一,男画家们笔下的苏珊娜一如被包装后的偶像、闪烁的是常人认知下的“纯洁”——懵懂无知、抑或是包含情欲的迎合。但是再看卡拉瓦乔派的女画家Gentileschi笔下的苏珊娜却是杂糅着复杂:无法拒绝的痛苦、被窥探后的不情愿……“这个社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男性的幻想,并给予他们支持”,现代社会的女性学会了言说、并彰显出强大,于是逃避的造梦开始不断孕育,偶像不过是被许可的、绝对的纯净理想罢了。这个时代或好或坏,我们还无从知晓,接纳复杂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大概是唯一可以做到的、并因此为自己争取些许慰藉的行为了吧。

  《东京偶像》影评(八):为偶像及宅文化正名

  点点荧光不断摇曳,那是每个粉丝的热情。

  ——题记

  自从看了《寿司之神》之后,就对英国投资的日本纪录片有点不放心,小野二郎的光辉形象被摄影师和编导奇怪的思路搞得荡然无存,所以去看的时候还是有几分害怕。

  真是万幸啊,毕竟是影展展映片,不是渣作真是谢天谢地。影片的推进线条非常清晰,以RIO(木莉绪)的成长路线为主线索,RIO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偶像概念(如应援,宅男,投票机制,握手会,偶像管理等)及其成因,再以14岁偶像团体,10岁偶像团体引出偶像之未来,以演唱会结束后的RIO独自归家的头为结尾亦富有深意。始终不脱离故事主线,让影片不像《寿司之神》中话题过于分散那般尴尬。

  谈及其内容,若不是大段的访谈和纪录片发式的剪辑方式,真是个剧情片。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片中的solo偶像RIO和应援粉丝群都颇为陌生,利用纪录片访谈片段的优势,无论是偶像还是粉丝还是音乐制作人,其所思所想都展露无遗,比起含蓄的电影,展现特殊生活的纪录片在某些方面反倒精彩绝伦。

  “利用虚拟网络构建基础关系,在线下通过演唱会握手会加深关系,偶像产业就是这种始于虚拟,却在现实发展的产业”,片中社会学家如是说。很多人抨击宅男人群及偶像风潮,我看则不然,人自有怠惰逃避之心理,工作繁忙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学业繁忙谈恋爱又有什么好处,追个星获得属于自己的“诚挚爱意”这种简单的满足感,亦是一种生活。台下的叔叔辈热情洋溢的打call,这是每日辛苦上班积聚压力的良性发泄,简单高效。

  曾记得在日本的朋友说起LOVELIVE(一部学园偶像动画)剧场版在日本上映时,一排排的中年男性西装革履,面对屏幕前奋力舞蹈的九人团体热泪盈眶。再想起自己看KALAFINA的LIVE时候的表现,不禁感慨:

  宅一点,真tm好。

  看到前一篇影评这么尖锐,毕竟看片量太少,难有深度评价,望各位海涵

  《东京偶像》影评(九):即使是逃避的亚文化也还是会面对生活不是么

  上海电影节展播周,当时选择这部纪录片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自己的追星狗属性吧。 过程中有挺多思考的,我总感觉日本偶像这个圈子是两群清醒的人在装糊涂给自己建了一个城堡。80%以上的偶像都清楚了解自己除了年龄和努力之外没有任何卖点,所以她们格外感谢粉丝的存在,她们清楚知道如果没有这群宅男自然不会有她们的今天,所以牵紧他们很重要,其次她们也都认识到自己作为偶像的职业周期其实很短,如果没办法被大众接受,时间久了,假装睡着的饭终会醒了,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能力吸引到更多的人,自己将无法再成为梦想中“闪亮”的人;80%的饭其实也都清楚偶像仅仅是偶像,他们理解这样的规矩,不会做出格的事情,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支持,而这样倾尽全力的支持,我觉得更多程度上是一群自卑孤僻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渠道找到了唯一的一点自信,那样“闪闪发光”的人问了我的名字,夸奖了我,鼓励了我,真是很棒的人啊,我一定要支持她,从这样虚无缥缈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的,即使不完全离开,也会淡出吧。他们互相欺骗,但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对于追星,我从不否认的有四点:1.超过能力地盲目砸钱就是蠢和脑残。2.有很多性格孤僻的人通过追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3.有少部分人因为追星增长了新技能。4.那个“闪亮”的人给了他们很多力量,估计很多人做了很多原来从未尝试过的事。 我觉得有好有坏,对于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给他一个临时的信仰,或许能帮助他走得更远,或许能帮助他变得更加勇敢。但是也很容易让人沉溺在这光环里,不去正视现实,或许这从另一方面看也成为了一种逃避,但不是说逃避可耻但却有用么。 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作为偶像,所谓的积极向上和阳光开朗是否只是职业标签下的一副面具?离开舞台和摄影机的偶像肯定也会有心情低落和萎靡不振的时候这个时候又由谁来鼓舞他们呢?感觉很恐怖的现实会是一份以鼓舞他人为目的的人背后其实是非常疲惫不堪的,脱下人设和包装的他们还是他们么?这些并没有被陈述到。 看完之后觉得纪录片其实挺棒的,因为他主要是在讲述一个社会现象,给出多方观点,但不做方向引导。不过即使这部纪录片给了我这样好的观影体验,但其实其中仍旧感受到了一丝丝刻意(在粉丝群体的选择上,大都选择的是男饭,虽然不能否认男饭的数量,但我仍旧相信偶像团体的粉丝里不乏女饭,感觉这里有点刻意把粉丝形象化为年纪大的男性死宅。)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父母对于孩子发展的包容性,觉得真的是太棒了!“如果她愿意,我就会支持她的!”。 我相信存在即合理,这种偶像亚文化存在并且扩大化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我也还是相信在这种亚文化里有能从偶像晋升到明星的人少,会一直沉溺在偶像梦里的粉丝也少,终究大部分人还是会带着这份经历回归生活,去面对必须面对的生活。

  《东京偶像》影评(十):我爱这平等的偶像世界

  正在看...我觉得我会看好几遍,把里面的细节再仔细回味一下...

  有些感慨,看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要记录下来,也许会断断续续写...

  诚然,我也明白和认同其他豆友的观点,所谓AKB48这样的偶像团体,实际上也是资本造就的幻象。但是,不论如何,我也要说,即使有丑陋的一面,但是偶像世界也是残酷的现代社会抛弃掉那些能力或性格上有缺陷的人,但是依然有人在为他们留下了一些温暖,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

  不要瞧不起这些中老年男人,似乎是社会的loser,沉迷于少女幻想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需要一个精神寄托,来说服自己在生活重压之下依然有存在的价值。所谓追求物质财富事业权利的后浪,难道你们追求的不是幻象么?

  gt; 日本社会人文确实对女性不够平等,男性的性幻想有时候也非常幼稚。然而,这个社会的包容性比我们要强,至少在我们这里,成年男子已经无法作出幼稚放松的行为了,社会的鄙视会让心灵脆弱的男人无地自容。

  虽然日本社会的礼仪常让人诟病,但是,当里绪和粉丝之间亲切的鞠躬、握手、击掌、问候,以及非常尊重对方的的表达,依然让人有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彼此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使得这冰冷隔阂的现代社会,即使你失败失意,依然有一块天地可以让有相似遭遇的人能够得到精神上的鼓舞。

  有位小女孩在妈妈的带领下,给里绪送上一块写着祝福的小黑板。里绪开心地接受,并问候小女孩,感谢她,因为这是粉丝的赠礼。我觉得这样的艺人,有平常心,就是我们生活的偶像。

难以想象,里绪是骑着自行车去离开东京1000公里外的偏远小镇为粉丝唱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