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2022-03-14 13:58:16 作者:邨漢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探寻朱熹张栻南岳唱酬的足迹

  周末的校园很安静,坐在有些清冷的画室,北窗望去,可见南岳的最高峰——祝融峰。

  正在画“历代名人与南岳”的系列人物,构思着“朱张霁雪、南岳唱酬”的画面。

  一边翻阅着《南岳唱酬集》,读着张栻的序言、朱熹的后记,感叹着前贤的诗心诗情、雅韵风骚,一边止不住遥想那满山的银装和被冰雪封印在青山里的人事。

  更好奇地想探究: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又是生活怎样着的一群人?

  是什么力量可以让八百多年前、两个相隔千里的学术界宗师,一个在福建、一个在湖南,为一场辩论为一次访友,一个走了一个多月来访,一个送了数百里道别。

  南宋乾道三年(1167), 朱熹听说张栻得了南岳胡宏之学,专程自福建崇安去长沙访问主教岳麓、城南两大书院的张栻,就理学核心问题进行讲论,“三日夜而不能合”。

  这一年,朱熹37岁,张栻34岁,都已是名满天下的理学宗师,但学术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8月,朱熹启程,两地相隔1500多公里,一路走了个把月,9月才到达长沙岳麓书院。

  朱熹至此,岳麓书院迎来了一次意义深远会讲。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人朝夕晤谈,就理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这次会讲后,朱张思想日臻完善,渐成体系,湖湘学派也由此鼎盛。

  他们交流着对天地宇宙的哲学思考,对历史现实的忧患困扰。

  在岳麓山下、湘江之畔,对理学那些抽象而又现实的范畴、命题、思想展开激烈的争辩……

  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是闽学与湘学的交流融合,更开创了中华文化史上书院会讲的先河。

  影响之大为全国之最,以致岳麓书院“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尽涸”。

  在积贫积弱的南宋,这些可敬的文化人,用自己的文心延续着华夏的文脉、民族的精神。

  争论不妨碍友情,长沙的“朱张渡”见证着他们的惺惺相惜,湘江东岸的“文津”、河西的“道岸”是他们学术交流的佐证,而南岳的唱酬更成就了一段千古的绝唱。

  两个月后,朱熹欲回福建。张栻又邀同游南岳,朱欣然应允。

  十一月六日,张栻、朱熹、林用中(朱的弟子)一行从长沙渡湘水往南岳。胡宏的弟子彪居正、胡广仲、胡伯逢等都来相会,进行交流学术。

  此时,正值寒冬季节,大雪纷飞,但二人游兴不减。

  雪后天晴,乘兴同登。

  朱熹曾以歌诗不“正业”,发誓不作诗,但南岳的奇丽风光,激发了他的诗情。

  他“与择之陪敬夫为南山之游,穷幽选胜,相与咏而赋之,四、五日间,得凡百四十余首。” 后来由张栻汇编作序,名之为《南岳唱酬集》。

  11月10日,朱熹、张栻、林用中开始从岳北马迹登山,11月16日下山。

  七天里,风雨严寒,雪覆冰封,他们履险登顶,一路豪情勃发,行歌吟唱,剧论宣讲,唱和149首。

  这次思想与文化的巅峰嘉会,在南岳这座大山、在湖湘大地乃至中华文明史上,千年弦响不绝,也使得湖湘学派、使得湖湘英才在华夏领袖群伦。

  这七天,南岳群山,五峰飘雪,飞花洞庭;

  这七天,朱张唱酬,豪气干云,诗传千载!

  说不清是南岳的櫺星赋予了他们的灵感,还是大山的清溪开启了他们的诗情,抑或是诗人内心的火热将天地的精灵化为了万千的雪花,演绎成了曼妙的诗句吧!

  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踏上后山马迹桥,雪后新晴,朱熹兴奋地吟道:

  急须乘霁雪,

  何必散银杯。

  三人踏雪在千山万壑间,沿途的泉声霜月、晚霞晨钟尽入诗中。

  在祝融绝顶之上,张栻记道:

  “群峰错立,远近异态,其外四望,渺然不知所极,如大瀛海环之……”

  “湘水环带山下,五折乃北去。寺僧指苍莽中,云洞庭在焉。晚居阁上,观晴雪横带千里。

  夜宿方丈,月照雪屋,寒光射人,泉声隔窗,泠然通夕,恍不知此身踞千峰之上也。”

  “寒威逼人,呼酒,举数酌犹不胜,拥毡坐乃可支。

  须臾,云气出岩,复腾涌如喷馏,过南岭为风所飘,空濛杳霭,顷刻不復见”,景致奇绝。

  朱熹乘酒兴吟出《醉下祝融峰》七绝一首:

  我来万里驾长风,

  绝壑层云许荡胸;

  浊酒三杯豪气发,

  朗吟飞下祝融峰。

  张栻和道:

  云气飘飘御晚风,

  笑谈嘘吸荡心胸;

  须臾敛尽层空碧,

  露出天边无数峰。

  林用中身负诗囊,不光记下了先生们的诗,也和出了一首首的佳作:

  祝融高处怯寒风,

  浩荡飘凌震我胸。

  今日与君同饮罢,

  愿狂酩酊下遥峰。

  南岳是有幸的,得天地之灵,又得人杰之助,铸就这雍容大雅、天下独秀的景观!

  云蒸霞蔚,天地为之壮色;

  岳色江声,歌诗为之添彩。

  这七天,他们三人抵方广出西岭,过天柱下福严而宿南台,历马祖庵过大明寺,驻上封寺游仙人桥,二登祝融绝顶,经邺侯书院下山到达胜业寺(今祝圣寺)。

  这是一趟诗的旅程;

  这是一次知音心灵的对语。

  这是千百年间不再复有的文化巔峰的聚合!

  这从南岳之巅飘飞的大雪,笼天盖地,铺开了湖湘学派经天纬地的千年文脉!

  湖湘学派起源于湖南道州人周敦颐,虽是一个地域性儒家学派,但自“朱张会讲”开始,加之朱熹后来又亲任岳麓书院山长,岳麓中兴,使得湖湘之学,名扬于当时。

  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才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明末清初,王夫之继起,到清末邓显鹤、曾国藩等复兴。

  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变革人士;

  合上书,画室依然清寂。

  从窗户望去,集贤峰、紫云峰遥相对峙,远处的南天门赫然在目。

  苍山无语,包容万象,她记住了过往的一切,记住了那场大雪,那场千载不复的风花雪月,那被包裹在时空深处又不时翻飞出灿烂光华的文化的精灵!

  这千年的雅韵,这千载的文心,随飞雪的铺开,格外的动人!

  文心在天地间流转,这些有着雪一般心地的文人,他们思想的交融,灵魂的偕行,延续了华夏文化的精神!

  文脉悠悠,回响不绝,我期待着大雪的降临,约一帮知己好友,从涓水到马迹,从方广上祝融,去体验朱张的豪情,感受前贤的气息,用行走来阅读南岳这部大书,用文化来清洗俗世的蒙尘。

  当然,也想背上十斤米酒,与朋友们把酒临风,绝顶举杯。

  金良于紫云轩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