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愤怒的葡萄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精选

2020-07-07 23: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精选

  《愤怒的葡萄》是一本由[美] 约翰·斯坦贝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5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愤怒的葡萄》精选点评

  ●陈宗琛老师译本实在是好,文气。

  ●启蒙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有良心作家

  ●1.伟大作品都是如此吧,跨越时空却仍然有着清晰强大生命力。2.即使被生活痛打,也要爬起来继续向前。3.妇人被打穿手掌那一段得起鸡皮疙瘩了。

  ●结局奇怪。也很真实

  ●人文社引进的台译版,比起上海译文社胡仲持版要流畅些,用词也更讲究些,某几个地方不如胡译本。

  ●读完不知道为啥想到的竟然是另一本书《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到最后一幕真的震荡了一下

  ●我觉得我可能老了。一是欣赏或者是沉浸在其语言魅力里可能也跟翻译有关,二是觉得长篇小说没有刺激神经的点,不像俄罗斯小说那种翻开就想哭,还是干脆给我一本人类学社会学吧,现在看小说都觉得写的啰里八嗦的。

  ●去美国前准备读完的背景书目。断断续续两个月终于看完。加州版《活着》。要跟童学习读书笔记了。

  ●粗略比较了一下,翻译还是上海译文版的语感好一点,但是这个版本装帧加分了。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一):《愤怒的葡萄》的感悟

  昨日读罢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一种哀伤情绪环绕着我。

  先人垦荒得到土地;遇到灾荒,就向银行借款;还不上钱,土地变成与银行共有;再还不上,土地变成银行所有,他们成了银行的佃农;银行使用拖拉机,他们从此没有了;几十万人奔向宣传中的西部乐土---加利福尼亚,结果那只是一个谎话农场主故意招来大批的人,拼命压低工钱,他们流浪,像疯狗一样工作,他们挨饿,他们在死亡边上徘徊... 现代人大多数已体会不到饥馑,这并不代表饥馑已从地球上消失。且不说遥远的非洲,就在中国宁夏西吉那个我有不少校友在支教的地方,如果没有捐赠的棉衣学生下十几度的冬天也只穿秋衣和校服意识到这些事实,并不意味着我必须从此以后带着罪恶感吃肉喝牛奶穿棉衣,而是让我反思自己对于贫穷公平理解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二):愤怒的葡萄

  【藏书阁打卡】这本书读完久久不能平复心情,最后的结局简直不能再坏的时候戛然而止也许这就是好的作品的特色之一吧。

  小说以美国二三十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阐述了破产农民的凄惨景象。身处社会最底层劳苦大众遭受资本家银行家实业家的盘剥压榨,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然而却无力反抗——因此除了愤怒,他们一无所有

  书名中的“葡萄”是《圣经》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愤怒的葡萄”就指代愤怒的底层人民。偌大一个国家,却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自己的家园。贫穷的人以为,只要手脚勤快,就能为自己创造幸福的明天。

  现实是,你再努力,都摆脱不了饥寒交迫的命运。书里的故事跟现实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为了活下去,总有人在流血流泪,卑微却奋力地挣扎着。

  书中乔德的母亲是女性的楷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在关键时刻拿主意,撑起一个家。更值得赞美的是,在困顿而又绝望的生活中,他们依然毫不吝啬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路上的人,共度难关,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三):做个目睹时代变迁的流浪者

  初读第一天读了大概80多页 是在书店翻开 读了开头决定当场买下的

  吸引我的是译者的笔调 非常自然流畅 甚至一些景色描绘呈现得有画面感 睡前回忆几处 比如写那绿色的棉花地 远看又有一层灰蒙灰暗 很好彰显了当时主人公裘德回家路上那种期待感 和实际情况的伏笔

  有很多值得琢磨的细节

  另外路上偶遇搭便车的卡车司机 提到开车漫长枯燥 所以总要找些乐子来打发时间 碰到牧师 讲他不同于以前的布道经历 甚至留点儿悬念 说裘德是坐牢四年回来的 交代原因也很简洁明了 情节不断地在给读者抛下期待

  还有 语言挺符合人物形象的 语气轻快 干练洒脱又直接 甚至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 特别是裘德说他搞不懂为什么要把人关监狱 因为他觉得再遇到那种情况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杀人 所以其实中间也有很多深刻的话题 比如法律的意义 比如牧师不再信仰上帝 比如那个东躲西藏流浪的莫瑞 还有主人公角色的设定 他是因故离开故乡几年的人 所以回家的途中所见所闻 打探到的消息 见到的场景 是像读者一样由陌生视角一点点深入的 巨大的变迁(村庄各家各户都被夷为平地 大家纷纷往加州走)也是最难接受的理过程

  而叙述在一点点还原以前的样子 无论通过牧师还是莫瑞的口述 都可以想象以前各家各户的关系紧密(大家纷纷搬走离开一家的东西 等人家回来了又可以一样样还回去)而同时有大量篇幅在描写那个推土机对他们房屋土地的摧残 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村民对这种银行资本力量的愤恨又无力 其实更是还原了每个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要讲土地集中起来利用 那不得赶走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们? 所以才有了农耕时代结束的悲哀 工业的滚滚巨轮碾压了这一代人的故乡记忆

  所以才有了“钉子户”视角的理由...边读边评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四):无边的绝望

  一幅描写艰难时世的长卷,斯坦贝克呈现了一个令人愤怒、动容和心碎的世界。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被资本从故土驱赶的南方农民举家颠沛迁徙,怀抱最后的希望挣扎着穿越纵深内陆,发现抵达的终点仍是断绝所有出路的残酷世界。阳光加州原来可以变成如此的地狱模样,即使仍是一样的果实累累的田地、广阔的绿野和山林,对于被驱赶和压榨的底层人民来讲,富人的冷酷和当局的凶恶把这里变成了他们的南墙,一次又一次地撞上去,头破血流并无计可施。从假释出狱的汤姆展开这个故事,跟随裘德一家的踏上漫长的流浪路途,看着他们怎么忍痛贱卖了所有的家当,勉强把整个生活都打包上一个几近报废的破旧货车,所有人挤在车厢中慢慢将故土抛在身后,再也不能回来。然而他们在开始是尚有希望的——家人都还在,盘缠勉强能维持,食物满满地储存着,加州满山遍野的水果待他们去采摘和品尝;离开代表新生。渐渐地这一样一样都沿途脱落了——老人们相继去世并无法被体面安葬,儿子和女婿不告而别,再也不能购入足够的食物,一路偶遇到的人戳破他们对满地工作的加州的幻想;离开故土原来只是被骗入了更深的绝境。加州迎接他们的是被警察骚扰的流民聚集地,当地人的敌意,远低于劳动价值报酬的苦工。隐约地,反抗的暗潮在涌动,人民的抗争意识觉醒并明白联合的力量,但生存的重担和强权很快地将其碾灭于尘土,白付流血和牺牲。而同时斯坦贝克也暗示这是必然的方向,并将汤姆和牧师都导向了这条路。然而故事的最后仍终结在绝望的呜咽中,那燎原之火遥不可及。

  小说中呈现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把我们带入了他们的生活,目睹他们如何整饬行李,修理汽车,惴惴不安地听着发动机的每个响动。彼此无奈、低沉但揪心的告白和质问,搓着双手,眼神无从安放。偶尔被点燃的生活热情,用仅有的肉和土豆作出热气腾腾的食物让一家人狼吞虎咽。穿越星空下的沙漠,忍受着极度不适与不安挤在车厢沉睡。风餐露宿的一程又一程。他们就像在世界这片汪洋大海中载浮载沉,迎接一波又一波的绝望。人物是书里面一个个的聚光点,尤其是来自母亲代表的女人的韧性,化为支撑他们一家的基石。在绵绵不断的事实的打击下,她坚信一家人要在一起,并且无论如何要活下去。但是她的火光也渐渐地在现实阴影下变得微弱。有个场景母亲坐在营地跟父亲回忆在故乡看到候鸟、感叹冬日来得早。其实冬天每年都是那个时间来的,我们为什么要那样感叹呢?她问。浅浅对话传达的怀乡之情、路途艰辛及眼下的走投无路,那种苍凉感太揪心。家中的男人们呈现出被生活打击得毫无还手之力的落魄和无奈,害怕再次的失败因此变得畏缩和迟疑。他们不想逃避责任,然而倾尽全力却无法扛起,这样的矛盾导致的痛苦成为书中很浓重的暗色调。同时儿童的天真导致的困顿显得更残忍——生活迫使成年人连孩童的无心之失都难以包容。

  文本的变化很令人注目。除了直接叙述裘德一家以外,斯坦贝克用白描的方式插入独立章节进行某些场景描写,直接铺陈身份不明者的对话,形成故事的背景音,合理化了故事的叙述角度并使其更加完整。我们看到了旧车商如何趁火打劫,沿途的快餐店里老板和过路司机的善意,当局的阴谋。斯坦贝克一次一次强调在亲手耕作的年代中人和土地的亲密联系,他们结成了相互理解并扶持的感情纽带;而在现代化的冰冷机械耕作下,人借着机器把自己重塑成冰冷主宰,不再对土地有着任何眷恋而土地亦回报以无情。虽然这样的观点在生产力提高这样的现代化趋势下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其实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在现代机械生活中高科技带来的社会的异化,以及人出自利己主义而对自然和他人的漠不关心。资本裹挟着机器快速地压过一切、卷起一切,面无表情的人深藏其中或高高在上。他们后面是否拖曳着万千人的曾经的家园和血泪,谁又会过问。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五):摘抄

  

P23 我忽然不自觉地大叫起来:‘去你的吧!天底下没有所谓的罪恶,也没有所谓的美德。人就是这么回事。美德与罪恶是一体两面。人有时候会干坏事,有时候也会做好事。人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来不再看手掌了。刚刚他仿佛在手掌上写下说的那些话。

P37 土地在钢铁的摧残下饱受折磨,在钢铁的摧残下逐渐死去。因为,人对土地不再有爱,不再有恨,不再有祝福,也不再有诅咒。

P39 可是佃农还是继续说:“这就是最奇怪的地方。假如你拥有一小块地,那块地跟你就是一体的,你会成为那块土地的一部分。假如你拥有一块地,你就可以踏在那块土地上,亲手摸摸它,收成不好的时候为它伤心落泪,雨季来的时候为它欢欣鼓舞。你可以和那块土地融为一体。因为你拥有它,你就不会再觉得自己渺小了。即使收成不好,你还是跟土地一样伟大。就是这样。”

接着佃农又继续说:“另一方面,假如你拥有一块地,可是你却从来不曾亲眼看看,没时间亲手抓起一把泥土,没有踩过那块土地——那么,你和那块土地就不再是一体的了。你再也无法随心所欲,你会失去自由意志。结果你就不再拥有那块土地,而是那块土地拥有你。你会变得很渺小,成为那块土地的奴隶。就是这样。”

P80 她那淡褐色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神色,一种无所畏惧的坚毅平静,一种超乎常人的善解人意。她似乎知道自己就像家人的堡垒,那种地位是无人能取代的。而她也默默承担了这种角色,乐于为家人奉献一切。除非连她都受到伤害,连她都感到恐惧,否则老汤姆和孩子们是永远不会受到伤害,也永远不知道什么叫恐惧。而多年来,她一直在训练自己,永远坚强,永不畏惧。

P96 只可惜,你已经没有机会重新来过了。只有初生的婴儿能够从头开始。而你和我——唉,属于我们的日子已经远去。你和我,我们就像这片土地,像这愤怒的时代,就像那成千上万悲惨的景象。我们就像这片土地,这片血红的土地。就像那些岁月,洪水泛滥、沙尘荼毒、干旱肆虐的岁月。我们在也没有机会重新来过了。而我们所有的痛苦悲伤都卖给那个混账了——没错,东西他拿走了,但那些东西依然与我们同在。

P107 此刻,他们的内心又疲倦又恐惧,只因为他们和一个他们完全摸不透的体制对抗,结果被彻底打败了。

P128 这种耕作方式效率极高,然而,那种耕耘大地的奇妙感觉却消失了。而人与大地的联系,那种浑然一体的深刻了解,也消失无踪。对那个驾驶耕耘机的人来说,他和大地之间没有联系,没有了解,只有一种完成工作的满足。对他来说,大地是陌生的,因为,硝酸盐肥料不是大地,磷酸盐肥料也不是大地,而不管棉花纤维长得有多长,那也同样不是大地。碳分子不是人类,盐、水、钙也也同样不是人类。人是这样元素组成的,但人并不只是元素。而大地也是一样,并非只是化学元素的组成。

P133 这个国家喂不饱有钱人,养不活穷人;喂不饱强盗土匪,养不活老实人;喂不饱脑满肥肠的人,养不活快饿死的人。

P136 有些事很残酷,很痛苦,但也有些际遇是如此令人感动,令他们对人重新燃起信心。那信心永远不灭。

P170 学校的教育,社会、国家、宗教、经济的思潮,当这一切开始要挣脱从前陈旧黑暗的框架,当一切的旧思想开始改变、开始瓦解,这时候,人类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一路跌跌撞撞,一路摸索,那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会不断犯错。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甚至要相信:当人类勇敢跨出那一步,有时不免会退缩,但顶多退后半步,不会退回原点。当市场发生天翻地覆的剧变,当监狱里人满为患,当野有饿殍,路有冻死骨,你就会明白人类已经别无选择,人类势必要跨出那一步。要是人类不跨出那一步,要是人类不敢跌跌撞撞,一路摸索,那么,市场就不会产生剧变,人类就会流血,不会痛苦。然而,剧变是无法避免的,因为那势在必行——每一次的剧变都证明人类的精神并未死去。所以,不变才令人担心。也许你会觉得罢工造成动荡,然而,要是没有罢工,那些大资本家就永远不会改变——每当罢工受到打压,那就证明了人类已经跨出了那一步。你应该明白——要是人类不肯吃苦,不肯再为某个理念牺牲奉献,那么,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心的。因为,为理念牺牲奉献,正是人类的基本特质,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宇宙天地的万物众生,正是因为人能够为理想牺牲奉献。

P209 汤姆忽然不说话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又开口说:“艾尔,我不说你两句不行。你好像禁不起半点挫折,老是怕别人把过错怪到你头上。年轻人,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年轻气盛,没事就喜欢充好汉强出头。可是,艾尔,真***,明明就没人怪你,你偏偏就爱把自己搞得像刺猬一样,整天剑拔弩张,何必呢?听我的话,改改这种脾气,以后你会很有前途的。”

P243 老妈抬头看了女儿一眼,眼神中有无限耐心,可是却眉头紧蹙,额头上全是皱纹。老妈不停地往奶奶脸上扇风,同时赶走苍蝇。“罗珊,人年轻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必须独自承受。我知道,那种感觉很寂寞。罗珊,我还记得那种感觉,因为我也曾经年轻过,罗珊。”她温柔地呼喊女儿的名字,“罗珊,你快要生了。你必须独自承受那一切,你会很寂寞。你会很痛苦,而且那种痛苦你必须独自承受。此时此刻,这座帐篷也是孤零零的,就像与世隔绝一样,罗珊。”说到这里,一只打苍蝇忽然窜进帐篷里嗡嗡盘旋。老妈立刻拿厚纸板扇了几下,赶走那只闪闪发亮的大苍蝇。苍蝇在帐篷里绕了两圈,然后就飞到外面去了。外头阳光灿烂。接着老妈又继续说:“时代偶尔会产生剧变。当那种剧变来临的时候,很多人会濒临死亡,很多人会饱受煎熬,而我们只是其中一部分。死亡与煎熬其实只是一体两面。久而久之,你会渐渐觉得不再那么寂寞了,也不再那么痛苦了。因为,罗珊,你不再是一个人承受痛苦。罗珊,真希望我有能力表达心中的感受,让你也能够明白,可是好难。”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好温柔,充满无限情意。罗珊开始泪眼盈眶,眼前一片模糊。

P412 整个加州,到处都是腐烂的水果,而弥漫在空气中那股香甜的酸腐味,是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悲哀。小果农,他们接枝改良品种,提升水果的产量。他们有能力办到这一切,然而,他们却没办法让饿肚子的人迟到他们的水果。他们有能力研发出新品种,可是,他们没有能力创造出一种体制,让大家吃到他们的水果。这样的挫败遍布全加州,那是加州最深沉的悲哀。

... ...这种巨大的挫败淹没了辛辛苦苦的成就。丰饶的大地,一排排笔直的果树,坚实的树干,熟透的累累果实。然而,就在这丰饶的大地上,无数的孩子因为长期饥饿感染了糙皮病... ...有人带着渔网想捞河里的马铃薯,却被警卫拦住了。他们开着破破烂烂的车子,想去捡那些烂掉的橘子,没想到橘子却洒满了煤油。他们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看着马铃薯在河面上漂流,听着那些被扑杀的猪只在沟渠里哀嚎,看着它们被撒上生石灰。他们眼看着堆积如山的橘子化为一滩焦臭的烂泥。他们眼中流露出巨大的挫折,他们眼中射出怒火,越来越猛烈的怒火。在他们心中,愤怒的葡萄开始滋长,越来越茂盛。愤怒的葡萄即将遍布大地,如野火燎原。

P501 “那么,就算我死了也没关系。在那个看不见的黑暗世界里,我无所不在。虽然是那你看不到我,但我永远都在。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穷苦挨饿的人为生存奋斗,争一口饭吃,我就会和他们在一起。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警察欺负人,我就会在那里。如果有人站出来怒吼,抗议,我就会在那里。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小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快快乐乐,我就会在那里。如果所有像我们一样的人都能够得到温饱,好好过日子,有自己的房子住,我就会在那里。你懂吗?”

P506 “人生就像流水一样。人永远不会灭绝。生命会永远延续下去,虽然可能会有点小小的改变,或许,但生命会永远绵延不绝。”

“你凭什么这么有把握?”约翰伯问。“凡事总有个尽头,总有结束的时候。等到有一天,大家都累了,一切就结束了。”

老妈想了一下,两只光滑的手背互相搓磨了一下,然后十指交握并拢。“我也说不上来。”她说,“在我看来,我们生命中经历的一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活下去。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就算挨饿,就算生病,也是为了要我们活下去。虽然有人死了,可是其他人会变得更坚强。反正,尽我们所能活过每一天,活过眼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