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琳:遥远的野果林
父亲上中学时,接触了进步思想。后来与几位同学偷偷渡过黄河,跑到延安,参加了革命。那是一九三七年,父亲十七岁。
一九四九年和平解放新疆,父亲随王震将军挺进大西北,历时三个月才到达乌鲁木齐。父亲本可以留在乌鲁木齐,但他坚决要求到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去。他没有停下脚步继续西进,到了祖国最边远的地区那个叫做伊犁的地方。
父亲一九五三年转业到了地方,从事商业工作。
那时他很年轻和战友聊天时总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呢!”父亲说得很轻松,也很洒脱。可到了离退休年龄时,父亲又说:“还是叶落归根吧!”说得又是那样的感叹。
那一年是一九七九年,我们跟随父亲回到了老家——运城。
其实父亲的老家是万荣,运城离万荣不过几十里路。我们生活在新疆的人对几十里路几乎不算路,我们从伊犁回万荣,路上要走一个星期。我们回到运城,就是回到了老家。
老家万荣,以干渴闻名全国。老家的生活很苦,没有水喝,没有蔬菜吃,更没有水果。
记得有一年,我和妈妈冬天回到了老家。晚上,我们坐在爷爷的窑洞里,热热的炕上煤油灯忽闪忽闪地亮着,大家围坐着闲聊,奶奶忽然溜下炕,走到窑底的大水缸旁,摸出一个用麦草埋着的苹果,爷爷接过来,抽出腰里别着的汗巾擦了擦。油灯下,那苹果黄蜡蜡的很好看,爷爷随手又从炕沿上拿起一个小学生削铅笔的小刀,打开来,在手背上抹了抹,把那只苹果托在手心里,横切竖切,苹果在爷爷的掌心里,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小莲花。爷爷把那朵小莲花分成一瓣一瓣,递给炕上坐着的每一个人,一人一瓣,不多不少。大家笑哈哈地双手接过那一小牙苹果,小心品尝着。我很惊奇,赶紧接过那一小牙苹果,一口就吃光了。吃完了随口说了声:“一股香蕉味。”大家都笑了。爷爷说:“这苹果就叫黄香蕉,是咱东边院里那棵树上结的。今年天旱只结了几个,让大家尝尝。”
那一晚我告诉爷爷,我们小城的苹果又大又水又甜,可好吃啦,有一种苹果我们叫它大冬果,它个头大,熟透时红亮红亮的,可好看了。如果在家里的果盘了摆放几个,满屋子都会香气扑鼻。每年我们除了在街上买着吃苹果,到了秋天,爸爸单位还要给每家分一大麻袋呢。吃不完我们就把苹果放在菜窖里。我们家的菜窖不光有各种蔬菜,还有西瓜,哈密瓜好多水果。我们那儿冬天特别冷,西瓜从菜窖里抱上来,已经就被冻成了大冰蛋。要吃西瓜,先把它放在炉子上烤一烤,等外边的那一层冰壳化掉,再在西瓜上切一个小圆口,用小勺挖着吃,很冰,很甜,牙齿都冻麻了。这就是新疆的“抱着火炉吃西瓜”。姑姑们听完我的话,先是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就满脸不相信了。
那一次吃苹果,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我觉得爷爷很小气。
我回去后,把爷爷给我们分苹果吃讲给爸爸听,爸爸先是笑眯眯地听着,听着听着,爸爸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父亲离休回来,虽然住在运城,但不时回万荣老家。有一段时间父亲似乎很忙,三天两头回万荣,好像和二叔商量着什么,因为二叔那一段也经常来运城。
没有几天我就知道了原因,是父亲给伊犁州果木公司写信,让他们给搞了几袋果籽寄来。第二年春天,二叔的地里就长出了绿油油的果树苗。经过嫁接,又过了一年,苹果苗能移栽了。消息一传出,很快抢购一空。村干部看到这是一条脱贫致富路,便动员各家各户育果苗。其实不用动员,好些家户看到二叔地里果苗很抢手,有人已经到家里商量如何购买果籽,培育果苗事宜了。父亲通过伊犁州果木公司联系到一批,但远远满足不了乡亲们的需求。父亲又给他的老战友写信,让他们到牧区收果籽。老战友们也很辛苦骑着马,跑牧区,动员牧民到果子沟采集野果籽。父亲的战友后来来信说,当时正是牧民转窝子(转移草场)的时候,好些牧民不愿去干,他们说了好些好话,才收购了这些野果籽。
那些野果籽,它们生长在伊犁的果子沟。那里漫山遍岭全是野果林,这里的春天苹果花开的时候,那里是看不到花的,果子沟的积雪还没有溶化。
只可惜我出入果子沟的时候,都不是野果树开花的季节,我没能看到那美丽壮观的果子沟。
果子沟的野果树,耐寒、耐旱,漫山遍野的野果树自生自灭,生命力很顽强。父亲的野果籽,就是来自天山深处的果子沟野果林生长的野果。它是来自万里迢迢的大西北,到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塬上,很快表现出它的顽强生命力的特质。用这种野果籽育的苗木,耐贫瘠,耐干旱,适宜老家万荣这块土地种植。
父亲购回的野果籽,很快就被乡亲们抢光了。第二年家家户户的土地里都是绿油油的果苗。我们村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树苗基地,村里人也跟着果苗的热销致富了,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村子里的土路也铺上
了水泥路。
万荣县成了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田野里到处是果园。随着苹果的丰收,农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变成了红苹果。
邻近的周边县,也都是果林成片,那些果苗,来自我的家乡。
多年后父亲才和我谈起,当年他和二叔商量在家乡栽植果树,因他是外边回来的,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乡亲们不会相信。他们决定先在自家地里试验,农民是最讲实惠的,眼见为实,不用动员就会跟着干的。
父亲说,当然这一切都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带给大家的。三中全会前你能干成吗?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着几亩果园,农民也称为了果农。 收获的季节家里的苹果堆积如山,保鲜袋里的苹果亮晶晶的。
我忽然想起了那年爷爷给我们分苹果的情景,想起了那朵小莲花。
想起了那遥远的天上深处皑皑白雪覆盖着的果子沟,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果林。
责任编辑:王良娟
作者简介:王海琳,笔名伊琳,一九五六年出生于新疆伊犁伊宁市。一九七六年参加工作,一九七九年随父母调回运城,现已退休。
作者语
zuozheyu
盛世文人,诗词为冠!为花落而悲,为鸟徙而伤,为水流而叹,为明月而歌,为佳人而唱,为蜉蝣而哀……;天下兴亡,血泪无憾!以笔为剑,不平则鸣,不唯上,不媚俗,只唯实。让生活有厚度,人生有高度、岁月有温度。
关于我们:《我在河之东》,致力于打造网络时代的新河东,精致而高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有您的参与和陪伴,未来的日子会更精彩。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收藏,分享朋友圈、同事圈、同学圈、亲人圈与大众群。
投稿
我在河之东
我在河之东 您又在哪里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