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100字
《听‧见 林俊杰》是一部由Raye执导,林俊杰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一):林俊杰
挺真实的 看着林俊杰从不自信(还有非主流的造型)到现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音乐 成熟了自信了 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对音乐的热忱(还有打电动的热忱 哈哈)没有特别着重描写失声的100天 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样的天崩地裂 好在JJ 恢复了 更加热爱音乐了
不过以前真的不知道做音乐后期这么重要 会有那么一天 林俊杰竟然还想过特欢快版本的 哈哈 以前真的以为曲好就好了啊 看完知道 制作人真的很棒的 帮歌手表达歌词未言尽的感情 为他们点赞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二):《听.见 林俊杰》带给我的…
在电影里,JJ呈现出来的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比如,对待事情认真严谨的态度,还有他告诉我们,不要逃避。 看这个电影,我也挺心疼JJ的,看到他在演唱会上说,我相信,阿嬷能听见我的声音。可是,只有他不知道,他的阿嬷已经去世了。在庆功宴后,他的一个朋友拍着他的肩膀和他说了这件事。虽电影里没有写出来他知道这件事后是怎样的反应。但我知道,他和他的阿嬷那么亲,我觉得他一定很伤心。
还有一段是这么写到,那年汶川大地震,JJ去成都探望,看见了一个叫王敏的女孩。过了很久,当JJ去参加一个综艺节目时,节目组请了王敏过来,当王敏为JJ说,那年,我受伤,是你鼓励我,现在,我要反过来鼓励你。然后,我就看到了令我感动的一幕,我看见,JJ再也忍不住他的泪水,我看了,也有一丝莫名的感动。
或许因为我还小,所以我不能理解里面有的感情,也没有看哭过。但是,我相信,当我长大以后,再重看这部电影,或许会理解里面的情感的。
还有,我在这部电影里,向JJ学习到了很多,比如他的态度,然后还有他的英语讲的十分流利,也教育我,像他一样学好英语。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三):你是我生命里纯粹而又热烈的存在
刚刚看完JJ的听·见纪录片,心情有点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有感动,有快乐,有欣慰,也有释然。我最爱的那个JJ永远都是那么真诚,在他的眼睛里永远看不到这世界的阴暗面,一切都是单纯而美好的。在九十多分钟的影片中,我几度湿了眼眶,为这个爱玩音乐,爱玩电动,却又无比认真的“小孩”。对待任何东西他都是如此的珍惜、小心翼翼。也许抛开所有的光环,他也只是一个跟我我们一样平凡的孩子,但我却没有做到像他那样纯粹而又热烈,这也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相比之下,我总是容易被各种琐碎的小事影响,变得斤斤计较,我不喜欢这种状态,我想要无拘无束,单纯,热情,爱生活,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我的偶像,我很庆幸能够遇见你,你的音乐给予我力量,我从来都不怕一个人,因为有你的声音陪伴,我无比勇敢,一个人也感觉像是一支队伍。你教会我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生活。2017年我就要毕业了,也许这一年对我来说将会充满挑战,我不知道我将会经历什么事,会遇见怎样的人,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活,但是一想到你的这些,我好像充满了力量,披上了铠甲,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希望未来的路,我们一起走下去。2017我要跟你做个约定,第一件事,我要努力工作,攒下第一笔工资,带养育我二十多年爸爸妈妈去做一次全身体检,接下来的几个二十年我要他们健健康康的。第二件事,我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把自己照顾的美美的去看你的演唱会,我要一个人去,我要跟你一起唱歌一起热泪盈眶。原谅我这迟到十多年的见面,下一个十年,以后的每一个十年我都会陪着你!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四):万丈高楼平地起
在还没当歌手之前,他也是个不起眼的小音乐人,心中却有想成为乐坛巨人的梦想。
今天这个梦想不但成真,还成为了中文乐坛红透半边天,名声一时无两的霸主。
一步一脚印走来确实万般艰难,从前在海蝶有无数非常顶流的作品,
可惜前东家只管摇钱不懂得铺垫才导致错过了很多好的机遇。
正如一把好的宝剑没有配上一把好的剑鞘,实在有些美中不足。
好在后来签了华纳才把自己的概念和对音乐的想法用更广阔,
用他自己更喜欢,更舒服的方式表达给观众,音乐节目中当常驻嘉宾的他,
再次听众对他音乐的喜欢更上一层楼了,乐坛大魔王果然名不虚传。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五):当青涩的幻想化为心动的力量……
最近一阵子突然重回JJ的坑里了,不同的是如今更喜欢叫他老林,感觉十几年时光一晃而过,难得的是每每听到他唱歌还是会有心动的感觉。
青涩的少年时代爱一个人很简单,会有许许多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当年少的激情退去,汹涌的浪变为平静的湖,大部分人都再难有澎湃的激情去为一件事、一个人付出大把的时光,心动则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感谢老林,让我找回了曾经那种心动的感觉!
也许老林这次的纪录片更多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到他每一首音乐创作的背后故事。而当回顾他一路走来的历程时,还是忍不住让记忆重回那个青涩的时代,无论是卡带、光盘还是MP3里,从来不会缺少老林的歌,哪怕是最严厉的高中时代,仍然把MP3藏在宿舍最隐蔽的地方,在夜里翻出来静静的听。
作为一个不称职的歌迷,看了纪录片才知道《西界》这张专辑竟然被当做是一次“滑铁卢”,才知道他曾经历过如此严重的失声,纵然曾经的褒贬已成历史,纵然一切伤痛都已经尘封,如今看到他轻描淡写的谈过,还是会觉得无比心疼。
突然明白为何他在捧得金曲歌王奖杯时有那么多感谢的话语,有那么难以抑制的激动。
当歌手们一个个忙着结婚生子,玩综艺,拼颜值的时候,他还一如既往的将全部心血倾注在音乐创作上。很多人评价同时期的歌手,往往会拿曾经最火的作品去比较,可想而知,想要跳出曾经的樊笼,想要突破大众的刻板成见该有多难。
然而老林还是做到了,他在渐渐成熟,无论是曲风还是唱腔,都更加深邃,境界也更为广阔,他的进步有目共睹,从青涩到成熟,不变的是热爱音乐的初心。
喜欢现在状态下的他,有着永远不会熄灭的创作热情,自由的做音乐,有野心,有梦想,不迎合,不浮夸,低调的打磨,呈现出一个歌者的本心,有一种让人听见就牢牢记在心里能量!
如今的老林早已成为公认的行走的CD,每一次live都要在微博热搜上转一圈,在现今假唱与车祸现场成风的华语歌坛,老林真是一股清流!
私以为歌手还是需要回归一点点纯粹,因为好的作品需要潜心打磨,很是不喜欢有人拿老林跟别的歌手比较,尤其是借着综艺风飞起来的那种。
要知道,努力的人不会不断的说自己有多努力,因为作品是会说话的!
JJ是青春时代不可抹去的“关键词”,时间在消失,如今的老林,请让我继续心动下去!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六):小结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忽然很喜欢林俊杰 其实 也不能说是忽然。一直以来,我都有在不同场合听过林俊杰的歌,真的是很多首经典,但也仅仅只是以一个路人的角度在听。最早接触到林俊杰的歌,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记得家里的电视有一天中午突然放到江南和一千年以后。很好听的旋律, 那一首歌一下子让我记住了林俊杰这个名字。后来中间过了很多年,林俊杰的唱功和作品一直都在不断的进步,也在不断的被大众所肯定。可能对当时的我来说,林俊杰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现在回头来看,他其实也是陪伴我们成长中的一个时代的印记。
一直都知道林俊杰唱功非常好,被称为行走的CD。前几年偶然透过梦声,才了解到原来一个人是真的可以优秀到写词 作曲 改编 唱歌都让人惊艳。可以说林俊杰是梦声的王牌。但是透过这档节目,也让我渐渐觉得林俊杰是个非常优秀的歌手。
一直觉得自己运气很好,可以在有能力追星的去喜欢一位歌手,而他正好在我喜欢的期间开演唱会。所以今年圣所2.0希望自己可以去到现场,去听真正的live!进阶6.2林俊杰 / 2018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七):生活的态度
这两天连着重新看了一遍陈冠希的《触手可及》和林俊杰的《听·见林俊杰》,他们两个都是才华横溢且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距离他们出道时已经过了十几年,看着录像带里他们年轻的样子,我们都能看见,时光改变了他们的模样,是最初他们坚信的东西,带他们走到了今天。
#这是他们唯一打败我的地方
陈冠希说,网络上的人都说我现在变丑了,没原来那么帅了,卧槽,这不是废话吗?那时候我才19岁好吗?言谈间,再难从他的形象里看见演员修饰的痕迹。他素面朝天,走路佝偻着背、坐着也毫无姿态,眼神从没有一刻停留在镜头上,但恰恰是这种镜头的距离感,让我意识到,我面前的是生活中的陈冠希,而不是我听说的陈冠希。
影片的后半段,陈冠希坐在车子里,没看镜头,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我真的很想演戏,那是我的解药,演戏是我的激情所在,他们那走了我的激情,这是他们唯一打败我的地方。我真的很想接一部电影,我将近八年没拍电影了,我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到了自己,现在却做不了,这是我目前唯一的遗憾。”
看完全片你就会知道,陈冠希有多倔,他最受不了他人的嘲讽和看不起,不论是谁看不起他,他就要更努力,把最后的结果拿出来打他们的脸,唯独演戏这一件,从他08年推出娱乐圈到现在,他没办法再用实力让看不起他的人闭嘴了。
从2008年到2017年,近10年的时间,陈冠希从28到现在37岁,人生有几个这样的10年?
#合适的人
看陈冠希和林俊杰两部纪录片,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两都常年奔走于不同国家,合作也是跨国界,像JJ甚至是用Skype在线做音乐。一群厉害的人在一起,彼此不需要说什么,一个眼神,一段Demo大家就能知道你想表达什么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特别羡慕这种合作的状态,因为找到一个对的人太难了。如果从小你们玩的非常好,那么将来你们成长的轨迹也必须要相近,成长的速度要一样,否则谁就会落后;等到年纪长了,在想遇见一个合适的人,却很难再敞开心扉,把你作品的内心世界讲给大家听,彼此分享灰暗的过去。不管是音乐还是电影,或是任何一件作品,最终要传达出的都是对生活的态度而已。
联想到前段时间得知小时候的玩伴黄翔翔翔,现在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会在微博上上传自己的翻唱MV,平时会开班教授小朋友弹吉他。我觉得我很羡慕这种生活,活在一个明确的目标里。从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我不同,我从小什么都喜欢,所以经常会迷失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里,到现在一事无成。
珍惜时间,在你有目标的日子里,为了目标去奋斗;珍惜时间,在你没有目标的日子里,做好手头的事情,活在当下。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八):从《听·见 林俊杰》看见林俊杰
林俊杰身上一直有很多标签,人们说他有动人的声线,有天生的作曲的才华,但是在这部纪录片里,他告诉我们:他从来就只是他自己。
这部纪录片里,林俊杰通过制作《新地球》这张专辑的过程让观众了解到了一个身兼制作人和歌手的他。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更优质的音乐全世界跑,我们也看到他在音乐上接近苛刻的态度。很多人说看到了他的成长,但是我看到的是他一直以来都不曾改变的认真与执著。他的成长在演唱上,在制作专辑上,但他的初心一直不曾改变。
我们可以很欣喜地看到华语乐坛有这样才华横溢的歌手,但是这种歌手的未来也让我们担忧。林俊杰不靠脸,完全靠才华在小鲜肉横行的时代杀出一条血路来,这种难度可想而知。这让我想起最近很红的薛之谦来。薛之谦的歌深情款款,而且包办了词曲的创作,是新一代的创作型歌手。但薛之谦自己也曾说过他是靠段子走红的,他是人红了以后歌才红的。在新浪微博的内地明星势力榜上,红成这样几乎人尽皆知的薛之谦还是比不过鹿晗。这种名次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回到这部纪录片上来,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林俊杰这一路走来的辛酸。关于他失声一百天的事情,作为歌迷,我们说不心疼是假的。但是我们看到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我还记得他在刚刚恢复的时候上节目,眼里俱是掩不住的欣喜。即便是后来的访谈,他提起这件事也总是感慨颇多。到了这部纪录片里,我很高兴他看到了这次事件对他而言的意义,他看到了音乐对他的重要性,他开始将音乐融入自己的身体,他努力地用音乐去表达出一个自己,但很可惜的是,他尽力表达的,是大众喜欢的那个林俊杰。可能是《西界》这张专辑打击了他和他的制作团队,他小心翼翼地在听众的口味范围之内寻求突破。没错,可能有人要说他固步自封,说他不敢突破,一味投听众所好,但我要说的是,在现在这样歌手泛滥的时代,突破自己是极其危险的事。听众的口味千变万化,一旦你表达出的自己与他们的感觉不符,他们大不了不听你的歌,而你要失去的就是大批大批的听众,然后专辑慢慢滞销,到最后歌手慢慢过气。对于像林俊杰这样把唱歌做音乐视为生命的人来说,这绝对是致命的打击。要追求自我,就一定要接受“难红”的现实,这也是民谣歌手们的悲哀。所以林俊杰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去表达自己。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地球》里他的突破:擅长抒情歌的他开始演绎像《checkmate》《新地球》这样快节奏的歌,也把自己的心声在《生生》《水仙》里表达出来,这种歌曲的推出甚至让我感动的想落泪。
在《新地球》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合作。他和郑容和合唱,和Jason Marz合唱。在作词方面,他找来林夕和方文山这样的金牌词作者来助阵,也可见他的用心。关于他歌曲的词,因为他是新加坡boy,所以中文不是很好的他的大部分词创作都交给了别人。林秋离、林怡凤、王雅君是他经常合作的对象,但我不得不说,他们的词真的与林俊杰的曲有些差距。拿《可惜没如果》和《生生》来对比,两首都是抒情慢歌,前者林夕作词,后者林怡凤作词。其实客观上来说,《生生》算是林怡凤比较成功的作品了,但是其中诸如“生生不息你和我”这种歌词还是有比较生硬的感觉,比起林夕“假如把犯得起的错,能错的都错过”实在是相形见绌。希望林俊杰的词作者们在词的创作上能提高自己,达到能与曲相同的程度上来。
总而言之,这部纪录片的确是林俊杰心声的表露,同时也为中国音乐纪录片做了个良好的开端。希望老林注意休息,像认真对音乐一样认真对自己。
以上。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九):最近狂听林俊杰,浅薄的聊聊
最近狂听林俊杰,浅薄的聊聊流行音乐。
红遍了大江南北的那些歌手,比如周杰伦这样的,一出道气场就不一样。歌手本身的性格也年轻不羁,JAY,《范特西》,《八度空间》这前三张专辑即使放在今天,其编曲,谱曲,主题也依然无可比拟。好像周杰伦一出道,就是带着杀气的。格局不一样。
流行音乐嘛,大多陷在小情小爱的格局里面。唱来唱去,无非表达的是我喜换她,我好想她,我放不下她,我好纠结....这些东西。看过一篇乐评,说苏打绿的世界比五月天大。其立意就是苏打绿的作品中,包含更多的主题。有《小情歌》这样的情歌,但也有很多《狂热》,《白日出没的月球》,《相信》,《他夏了夏天》等等更多主题的音乐。也由此构成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少年时我最喜欢的歌手是光良。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听光良的新歌。比如《回忆里的疯狂》什么的,不能说不好听,但还是陷在那些小情小爱里。我们这批听过光良的,都开始成家立业了。早就不是《第一次》那种心情了,现在的小孩儿谁又要听光良呢?
五月天早期还算是一个摇滚乐团。当然也有《一颗苹果》这样的温柔作品。后来曲风逐渐向流行靠拢。到了《知足》和《温柔》那个时期,觉得算是五月天的巅峰了。作词及其精炼,就像《温柔》里,所表达的那种心情,好像一个字都不能改。”那爱情的绮丽/总是在孤单里/才我的最好的爱给你/” 再后来出《后青春期的诗》的时候,歌词开始便成了大段大段的长句,已经没有《温柔》的那种感动了。
陈奕迅是个蛮特殊的个体。以上这些都是创作型歌手,但陈奕迅是一个单纯的歌者,凭借天才的嗓子,多少好歌落入他口。类似的还有梁静茹。
说到创作型歌手,陶吉吉和王力宏是另外两个天才。前者的编曲和周杰伦一样,放倒现在也是无法超越的。只是后来陶吉吉在八卦里越陷越深。王力宏则在实验型创作的路上越走越远。都逐渐离开了大众视野。周杰伦么,你已经可以听出心思不在音乐上了。但这些人审美和才华都在,因此一出手,其音乐质量也不会太差。
对比起来,林俊杰的发展就很有意思了。林俊杰凭借《江南》红遍各个县城理发店,但其音乐的格局其实是不如前面那些人的。一方面编曲不如那些人,100%的芭乐。另一方面,其主题也都是小情小爱。《西界》其实是一次转型,但可惜唱完《西界》他又去唱《小酒窝》。其感觉又变回了邻家唱情歌的小男孩儿。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同时期的那些天才们心思都不在音乐上了。林却还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的做着自己的音乐。包办全部12张专辑的词曲,编曲,主题。不停尝试新的风格。回听那12张专辑,没有一张沦为平庸。而当后来你听到《裂缝中的阳光》,《学不会》,《第几个100天》,《生生》这样的歌曲时。也会发现,即使是爱情,也是会成长的。
《江南》中的“不懂爱恨情仇煎熬的我们”,到《裂缝中的阳光》里“别到最后你才发现,心里头的野兽,还没到最后就已经罢休” 其坚持和成长。你们自行体会。 甚至你也不会觉得《可惜没如果》这样纯粹的情歌,是一首小格局的作品。“在新专辑《和自己对话》中你依然没有看到他的极限,依然看的到他的空间。走出录音棚录专辑不是谁都敢、谁都能做的。这是对音乐热爱的回报。” 看到网友如此评价。
每步每个脚印走得踏实闪光。
前几天我在看《她说》的MV,一开始只是想填充下情绪,最后听到林俊杰在MV中的独白,他说:“有人问我希望做出什么样的音乐。我觉得有天当你走进便利店听到我的歌,那首歌刚好能表达你的心情,你会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一个人。我希望做出这样音乐。”
quot;始终相信,有真爱,将伤口抚平。" 我被他所所说的,深深的打动了。
《听‧见 林俊杰》观后感(十):始于声音,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看完有感而发,和电影内容没多大关系:
自来水大半夜的刷屏了,熬夜看完纪录片。从初一开始觉得JJ的歌好听,那种声音很独特,就像林夕说的一样:被天使亲吻过的声音。当年的我并没有想到,JJ会成为陪伴我最长久的歌手之一,也是我最欣赏的歌手之一。
有句话叫做“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 陷于才华 忠于人品”,先声明这话对JJ不是完全适用。摸着良心说实话,从我个人的审美来看,他长得就就正常水平,对我而言,喜欢听林俊杰的歌到欣赏他这个人的过程不妨改成“始于声音,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当年的他,没有周董的天赋异禀和全面,也没有周董在音乐圈的叱咤风云,纵横天下。没有王宇直傲人的学院派功底和颜值。出道13年时间,遇到过转型失败,遇到过声带受损,前几年还年年陪跑金曲奖。总之就是一路上磕磕绊绊,走的不顺利。
但是即使是这样,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不减,自己跑到美国学习先进的唱法,学习如何利用自己的嗓子,提高自己的唱功。做好自己,多帮别的歌手用心写歌,保持好的人缘。谨慎言行,恪守与老东家的合约,基本上毫无绯闻,积极献身公益事业,尽可能地打击盗版音乐和假唱,坚持真唱,保持一个正面的歌手形象。面对金曲奖年年陪跑,没有急功近利,也没有自暴自弃,咬牙忍耐,努力转型,提高音乐制作水平。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虽然慢,但是扎实。
现在的他,加盟了华纳,有了更好的东家,更多的资源,和众多歌手、音乐制作人关系很好,现场live水平已经超过周董,成为行走的CD,靠着自己的努力拿回了金曲奖欠他的两届歌王。作曲、编曲方面还在继续提高。最重要的是,他对音乐的热爱没有改变,他对音乐的探索也没有停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原创音乐的道路上,他可能会走的更难,但也会更远。
正如《午夜巴黎》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向往的“黄金年代”,也许每个人回首往事时,也会怀念从前的“最好的时代”。。。很幸运我自己出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有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五月天,也有李宗盛、罗大佑、林忆莲……,感谢这个时代拥有这么多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优秀动听的音乐作品。特别要感谢有个歌手叫林俊杰,感谢他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让我知道尊重音乐人的劳动成果,抵制盗版歌曲,我今天唯一的骄傲就是对于我喜欢的歌手,我都购买了正版CD。感谢他用实际行动向我证明了什么叫做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也感谢他用实际行动向我证明什么叫做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说来也巧,刚翻出来高中时候用过的计算器,上面还贴着薛之谦《你过得好吗》这张专辑所赠送的贴纸,这张专辑我很喜欢(也很良心,我记得好像是送了8张贴纸+4张卡片,还是CD+DVD),也是我为数不多的第二次购买的专辑,原因是第一张被老爸砸了(我爸多年未对我发过脾气,当时情绪有点失控,主要是我的锅),执念还在,默默攒钱偷偷地再买一张,想到今年薛之谦的迟来的红,和JJ的经历有某种类似之处,都如此热爱音乐,都经历坎坷(薛之谦的坎坷比JJ还多),都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取得迟来的收获。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