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是一部由瑞德·穆拉诺 / 麦克·巴克 / 凯特·丹尼斯 / 弗洛莉娅·塞执导,伊丽莎白·莫斯 / 约瑟夫·费因斯 / 伊冯娜·斯特拉霍夫斯基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一):真的是反乌托邦吗?不过是现实缩影的扩展。
想到里面的所有细节在现实中都已经发生过,觉得很绝望。女性即使到今天都离平权差那么多,为什么女性也成为压迫女性的一部分呢!现在我们国家也是有些高知的独立女性在呼吁妇女回归家庭,各种单位公司也是尽量不要女性,这个事件不是没可能发生的,琼说温水煮青蛙等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二):影评
恐怖,警醒,一直在影射些什么,那么远又那么近,看的很压抑,政权即所有,统治者永远是高级人类,被摆布者拼命挣扎反抗为自己翻身,期待重见天日。可以说是一场无硝烟的人类战争。所有人的心里刻画都很到位,期待第二部。和平世界很美好,珍惜当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可想象。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还是幸福的。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三):不仅女权,也是高压统治下的人权
这部剧常常被误读的两点:这不是一篇科幻小说,而是一则寓言故事;本剧的主题应为高压专制统治,以及其下人们的生活细节和精神状况——只不过在假想的生育力极低的情况下,女性作为弱势人群以及生育主体,被压榨、摧残得最为惨烈,所以女性成为了最具冲击力的故事载体,而其中又以使女的故事为最。女权仅为人权的一个侧面。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四):热评第一的观念偏差
热评第一对中国实际情况无限丑化,对欧美无限美化,事实就是这两个地方一样具有尿性。当然,你说的情况这个世界上也不是不存在,在中东以及非洲落后地区,你的立场完全可以占稳脚跟。但是当大多数人认同你的观点时,我会认为是女性少部分人思维的局限。。。。。。。。。。。。。。。。。。。。。。。。。。。。。。。。。。。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五):幼稚的极权政治
个人认为这部剧没有那么神,人物稍显脸谱化,对极权政治的描述也很幼稚,极权政治绝不是像剧中简简单单的用枪炮拳头对人民进行恐吓,极权政治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的每个人失去一切,成为这架政治机器的一部分,从而依赖这种制度,内心还会拥护这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不可能像剧中那样有阶级,也不可能会有普遍的反抗。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六):另類集中營
不寒而慄,雖然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但是依然需要警惕文明倒退的可能,女主劇中的一段話說,我現在清醒了,國會議員被殺的時候我們無動於衷,修改憲法的時候我們無動於衷,我們總以為這只是暫時的,其實這些事情的發生並非一蹴而就,我們就像溫水裡的青蛙,想起前段時間讀的集中營歷史,劇中的情節盡然和那段歷史出奇的類似⋯⋯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七):留意左派
这惊悚的政治寓言达到了它的目的。让人保持警醒和思辨不是坏事。而有两件事,我想大多数人也许看错了方向。第一,这绝不是女权主义。女权即是人权。如果保护不了一般女性的权力,绝大多数的男性也享受不到应有的配偶权。第二,别再说这戏讽刺川普啦。这哪是右翼保守主义能干出的事情。想想法国大革命,想想沙俄。最极端的革命都来自于极端左派。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八):You are not alone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Moira终于离开美国来到加拿大的时候,工作人员跟她说话时,她那不可思议的眼神,似乎说着:这一切是真的吗?我可以相信这一切吗?她似乎已经忘记了怎么去正常生活了。
Don’t let those bastards grind you down!
You are not alone!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九):真实的恐惧
看了一集就不敢看了,实实在在的恐怖片。
剧是良心剧,镜头不血腥不惊悚,画面甚至很美,却能让人不寒而栗。
到现在也没看后天、2012,就是害怕这些太过真实随时会发生的故事。可能是看多了邪恶力量,我是相信魔鬼的。哪里需要什么地狱,人间即是地狱。IS横行,绿教泛滥,剧里的乌托邦随时可能成为现实。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十):乌托邦
从有亚当和夏娃开始,世界有了男人和女人之分,他们是不同的,他们无法相同。为此,我们努力了上千年。 女权不是要让女性活的像男性一样,而是让彼此能遵从本心的舒适生活,这部剧让我无可避免的想起了《1984》,一样尖刻的反乌托邦,反人性。 人类的伟大是因为我们热爱同类,我们同情弱小,当我们试图泯灭它的存在时,也是在否定自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