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狐步舞》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狐步舞》的观后感大全

2020-07-26 20: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狐步舞》的观后感大全

  《狐步舞》是一部由塞缪尔·毛茨执导,Yonatan Shirayi / 利奥尔·阿什肯纳齐 / Sarah Adler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狐步舞》观后感(一):推荐

  《狐步舞》在以色列本土遭到政府的大力指责,说它危险国家形象,大量增加以色列的敌人。原因自然是因为它的故事涉及到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问题,更在第二段故事中明晃晃的表现现役军人对于现状的不满,也暗戳戳的指摘了政府对于冲突的草率处理。环境造就现实,《狐步舞》的存在就是导演对于愤慨的表达,纵观全片,它的结构清晰、表达明确、共情动人,绝对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推荐给你们。

  《狐步舞》观后感(二):狐步舞

  有一种舞叫狐步舞, 左一步、后一步、右一步、前一步, 无论走到哪里,永远会回到同样的起点。

  这个希腊式三段悲剧的故事里充满了错误,军队噩耗通知的错误,士兵开枪错杀平民的错误,父亲叫子回家的错误。影片借这种无论怎么舞动最后仍会回到原地的舞蹈,暗示角色的命运,隐喻家和国都无处可避的超现实命运,错误本可以避免,但错误还在延续。片头见识了一番以色列军方报丧的套路,专业得难以置信。

  《狐步舞》观后感(三):精致唯美!

  本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战争的电影,却通过一个误传的信息细腻的勾勒出一幅失去儿子后处于崩溃边缘的家庭景象,独特的影像风格使本片在沉重的基调下多了几分幽默,士兵,狐步舞,骆驼,一幅奇特的景象,真的是太爱士兵跳狐步舞的片段了随性,浪漫!截然不同的影像,偶尔看似玩脱,但就像狐步舞那样,无论如何都会回到原地。而人心也是这般。片中被悲恸击打得崩溃的,被愧疚焚烧得落魄的,连缀那段奇异的绝佳幻想,构成一种很特别的战争反思,也构成一种很特殊的精神治疗。非常优质的摄影与美术,赏心悦目。又见《蛋糕师》两位主演,开心。

  《狐步舞》观后感(四):狐步舞

  影片故事来自导演塞缪尔·毛茨和女儿亲身经历的这一事件。塞缪尔·毛茨每天都是开车送女儿上学,因为女儿从来没有按时起床过,这一坏习惯让塞缪尔·毛茨操碎了心。塞缪尔·毛茨告诉女儿应该像其他人一样,乘坐公共汽车去上学。一天,女儿乘坐5号公共汽车去上学,半个小时后,塞缪尔·毛茨听说有恐怖分子在5号车里自焚,十多个人在事件中丧失了生命。塞缪尔·毛茨给女儿打电话,但是电话服务器因为战争已经中断, 一个小时后,幸运的是女儿回到了家, 她因为差一步而没有赶上那班公共汽车,这样的危险经历启发了塞缪尔·毛茨创作感悟。

  《狐步舞》观后感(五):宿命

  《狐步舞》是由以色列、德国、法国联合制作的剧情片,由以色列导演塞缪尔·毛茨执导,利奥·阿什肯纳兹、莎拉·埃德勒等联合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士兵在站岗时遭遇不测,这给他的家庭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灾难的故事。

  整个影片的场景集中在三个地方,伴随着场景的转换,影片被分为三段。最开始是发生在父母家中的近乎荒诞的故事。下来场景转换到士兵儿子驻扎的荒凉、人迹罕至的沙漠岗哨,讲述几个年轻稚气的娃娃兵,守卫着戈壁滩上一条孤零零的公路的百无聊赖的生活。最后再返回到家中的背景。 假死、真活、假活、真死 , 故事的结局,只是故事开始的重演,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仿佛一场宿命。

  《狐步舞》观后感(六):今天跳舞不打仗,偶然必然

  《今天跳舞不打仗》 应该会错过很多好电影吧!整部电影的观看过程都在被导演饿着喉咙,他沉重的步调一直在控制我,在片刻停歇的时候给我一点呼吸和温情!实在是太喜欢了 导演的电影语言运用到极致!任何段落的安排和剪辑都十分合理!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有很多宏大的主题的,1个故事来表达多元化的生存状态。个体之间的联系因为战争产生了偶然或者说是必然的宿命。

  从开场到最后,导演的节奏把握的太好,甚至到最后出乎意料的结局安排。

  突然明白文艺片或者说非商业片剧本的魅力在哪儿。可能在于留白,想到自己初读剧本时的感受,实在看不出来它好在哪里!比如这部电影,剧本写出来放在任何导演手里会有不同的发挥。

  喜欢!

  《狐步舞》观后感(七):这是一部关于犹太人的传统的故事

  要想明白剧情的内核,我们先一步一步来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

  爸爸麦克:影片一开始,两名报丧的士兵出现,妈妈当场晕倒,我们看到了一个瞬间破碎的家庭,但奶奶的反应却异常平静,这期间我们还了解到,身为犹太人的麦克竟然是个无神论者。很快,军方传来消息,由于名字重叠闹出乌龙,他们的儿子乔纳森没死,麦克异常愤怒,他强行要求军方把儿子送回来。

  儿子乔纳森:通过乔纳森的叙述,我们方才知道,爸爸是这个家庭属灵命运的转折点,当年,为了一本色情杂志,他当掉了家里最重要的传家宝——圣经。

  在麦克强大的人脉关系作用下,乔纳森乘坐军车回家,不料路上遭遇车祸,这一次,他真的死了。

  这部影片最深的一层含义是:背弃了你祖宗的神,你会远离正道,甚至招致灾祸

  《狐步舞》观后感(八):一首来自以色列的华尔兹

  一步说不上精彩的电影,但看完后却依旧沉醉于吸食大麻后一般的致幻感中,仿佛拿去狐步舞仍在跳着。

  诡异,是我给这部电影最贴切的定义。影片一开始,几乎是一个标准战争伤痕电影的开头,而且情绪渲染十分到位。突然,剧情又急转直下,随着年轻士兵们荒诞、无聊的生活渐渐展开,一副荒诞的战争时期年轻人的写照展现在了观众面前。骆驼、舞步、倾斜的货柜、无聊的故事,都让影片朝着黑色幽默,淡淡悲凉感的基调走了过去。

  而误杀事件这么一个在一般电影中几乎就一定是核心矛盾点的情节,却就突然被略过了,观众甚至都还没有反应到他对年轻人造成的创伤,儿子死亡的消息有让故事的悬疑性跑到了儿子的身上。在一段大麻致幻感后的对话中,儿子死亡的真相被以十分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出来。缺少了本来期望的悲凉、无奈感。

  《狐步舞》观后感(九):打仗不如跳舞

  一部以色列电影。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作品。希腊悲剧三段式结构:每段都是悲剧,层层推进,直至第三幕呼应第一幕,呈现出无可挽回的荒诞。摄影极为工整,美工无可挑剔。所有封闭空间的戏,基本上都穷尽了一切角度,以背景衬托人的心情。通常来说,诗性十足的电影,容易拍的沉闷。可这部电影却一环紧扣一环,毫无松懈之处。看完之后,读了一篇导演访谈。这部猛烈嘲讽军方的电影,让他承受了很大压力。反战、批评当局、宣扬虚无主义。

  假设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承载“悲伤”的容器,它也许呈现无形,或因气温、季节与假想“爱而不得”的忿怒随之同步上升,再径自扩大,直到涨破倏忽坍塌沦为废物。三段式沉浸人类心理描摹,从外界感官,到艺术成分,再退回到对与错的分界,张弛有度。掩埋在内心深处的意外与巧合,始终让赤贫的人生回到起点。

  《狐步舞》观后感(十):原点的宿命

  正如之前预想文艺片的略微乏味一样,看了开始二十分钟后昏昏睡去,晚上接着看完,最后看到水嫩的儿子翻车后影片结束字幕出现,呆坐片刻,怅然若失。 整体感受十分细腻,无论拍摄画面还是剧中人物感情。导演讲故事功力深厚,开始的暴击让父母崩溃,紧接着的反转让父亲没有出现常人的惊喜和感恩,反而更加狂躁并利用自己的军方人脉资源把儿子从军队调回来,似乎到此如是顺利发展则全家团圆,皆大欢喜。 画面切换到儿子的服役生活,无聊茫然充斥着他的心灵,一次意外让他葬送了四个年轻人的性命,同时被军方给掩盖了,四条无辜的生命就这么不了了之,而且还可以被送回去。 看到这里我有两点个人情感的不爽,先是父亲在得知噩耗是个意外不但不感恩上帝还无比狂躁地无理取闹,儿子失手杀手却无事般提前回家。现实难道如此不公,最终导演让一切回溯到影片开始的情形设定,儿子服役期间倒下了,既让我觉得有点公平又让我觉得为这个孩子和家庭得而复失的圆满感到难过。

  最终一切又回到原点,就像狐步舞一样,不管怎么跳都还是回到原点,谁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