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停止不开心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如何停止不开心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7-27 23:0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停止不开心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何停止不开》是一本由[美] 安德烈娅·欧文著作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停止不开心》读后感(一):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将军伟大

  

现代社会压力不增大,很多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平时看起来没事,一体检就会发现各种毛病。这些还只是可以得见的疾病,那些看不见的心理疾病却不曾被看见,也不曾被治愈

我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2019年曾经说过:目前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且有62.9%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之后并没有就医。

抑郁症患病率上升,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情绪没有被看见——既没有被别人看到,也没有被自己看到,自我能量跟不上。

所以,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情绪,停止负面情绪。推荐你读一本《如何停止不开心》,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18种语言热销全球,2020年正式上线中国。

个人都会出现负面情绪,很大概率我们会寻找一些励志书籍期望能告诉我们:你对生活付出的一切,终将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继续加油吧。

生活无常。我们在第一次难过时靠着运动摆脱,第二次确没有那么有效,因为事情效果边际效应,我们又会越来越不开心。

所以,我们要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去解决它,直到让自己真正开心起来。相信我,开心这件事很容易,让我们开始拒绝不开心吧。

第一招:从心底接受自己。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黑暗时刻感觉自己怎么都开心不起来,比如考试成绩出来,全宿舍都拿到80分,而自己却只有60分。大都在很开心庆祝,而自己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甚至会有些自暴自弃,一直把自己压抑在这种难过的情绪里。

这个时候,其实内心烦躁已经让自己不能看进去一本书籍,只想要拥有一个可以吐槽朋友,但仔细寻找,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理解自己的人,心中一团麻,剪不清,理还乱。

这时候怎么办呢?写感恩日记

写日记好像是初中才做的事情,已经成年的我们还有必要这么做吗?然。写日记是一种有效地缓解焦虑方法,可以当做情绪垃圾桶,而且足够私密

日记又因为其没有互动性,该从何下手呢?

运用模板写:①发生了什么?②不开心的事情能解决吗?③开心的事有什么?

打个比方

①发生了什么?

今天的心情糟糕,因为我的成绩是60分,而舍友分数是80分,我们明明是一起逃课,考试前一起复习,甚至她考试前还追完了综艺我自己却一直在复习,考完试她一直说自己嘚瑟,心里非常不爽,凭什么人家努力就行,而我就不行

②不开心的事情能解决吗?

感觉自己的不开心是自己作,可能是人家天生聪明,也可能是以前学习底子好,自己嫉妒个啥,大不了以后从开始就努力,不让自己在及格线上徘徊。

③开心的事有什么?

再说,虽然考试只有60分,但好歹是及格了。

日记是自己和自己的聊天,所以需要提前设置好问题,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深度剖析自己,发现自己情绪的失控点,从而解决掉它。

第二招:停止无效地比较。

我们总是无意间跟别人比较,这是从小受到教育理念。因为跟更好地作比较,才能让我们保持清醒,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但长时间下来,我们就只顾盯着外面看,忘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不够有趣,不够幸运,不够有钱,越比较越会迷失自己,焦虑感只会无限增加。

如果有一天失控,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一无是处,感觉生活没有意义。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记录成功清单。

你可以:

记录完成的任务,取得的成功、成绩

记录自己优点、长处,或者新发现的优点、长处

记录自己克服了什么样的恐惧?

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

比如,成功通过四级考试,成功给做了美甲,成功为室友出谋划策,成功找到了电影优惠券。

这个成功清单没有“事太小不值得说”这回事,只要你觉得有成就感的事情都可以记录在上面。很多人会觉得这种成功信念是一种自恋,不够谦虚。觉得保持谦卑是从古至今的正统,我们还是不要这么做吧。

但你想想看,你的成功清单只有自己知道,根本不会被别人评头论足。也就是说,没有人会在意你做了什么,只有你自己。

而你从成功清单中获得的积极、自信会成为外显心态,更容易获得好机会和好人缘,毕竟没人喜欢整天垂头丧气的人。

第三招:完美不代表成功。

很多女孩追求极致的瘦,不想让自己身上有一丝赘肉,于是就不吃饭导致患上绝食症。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还有一些是工作不能出错,考试不能考低分等等。但实际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很多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实际上都会被完美主义反噬,他们没办法接受自己犯错,没办法接受批评,一旦遇到挫折情绪比能力先崩塌,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玻璃心”。

如何把“玻璃心”锻炼成“钢铁心”呢?写犯错清单。

你可以允许:

正在健身的自己偶尔不去锻炼;

正在考研的自己偶尔看看综艺;

正在平时好脾气的自己偶尔爆粗口;

......

每个人都会犯错,人们犯错时会天然和消极情绪挂钩。上学的时候,我知道考试不能粗心犯错。不然分数低,家长就不开心。工作以后更不能轻易犯错了,不然老板不开心,同事看不起你。

而这些并没有实际发生,只是自己脑补出来。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模式,就能远离这些不开心。

最后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负面情绪就像一个迷宫,陷进去就容易停不下来,接纳情绪善待自己,停止坏心情的恶性循环

  《如何停止不开心》读后感(二):为何老是因为生活中的小事不快乐,如何才能停止不开心?

  

安德烈娅·欧文在《如何停止不开心》一书中提到14种潜在行为习惯会让人们不开心,这是一本负面情绪整理手册,总结出如何面对14种行为习惯带来的负面情绪。这些行为习惯来自哪里?该如何解决?书中一一讲解,最后归根结底寻找内在原因是原生家庭的教育以及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由于我最近不开心的事情挺多的,所以读到此书时,按照书上的方法列出自己的不开心事件,探寻是如何走到这一步,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些情绪问题。

不开心事件:

1.工作问题

4月新入网络审核公司,第一个月为培训期,工资1000,合同上写着培训期结束上班3个月后予以发放,前两个月为试用期,2000一个月。在6月下旬时,公司突然发布无底薪式放假,理由是业务链断了。公司不知何时能正常运转,后续事件是拖欠工资,老板以各种理由搪塞,不给明确答复,有人提出辞职,老板痛快答应,但是第一个月的培训补助1000是不发放的。

相当于上三个月的班,一分钱没拿到。遇到这事,我想没人能开心得起来。

2.情感问题

我是已婚已育,结婚前一直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可婚后,因为经济原因,丈夫一直在外打工,不能够生活在一起。在婚后的几年里,我也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做出很多努力与尝试,但一直未得到好的结果。

他性格内向,不喜交谈,一般都是我主动联系他,家里有孩子,希望他能关心孩子,至少每周跟孩子视频一次,保持联系。每次都是我主动,在生活中太多主动,会让我失去信心。

3.与我妈的相处问题

我妈喜欢唠叨,特别是看到我丈夫对我不闻不问,我工作问题时,她会没完没了,说着说着就会上升到攻击我人身问题,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出现过轻生念头。我老是纠结生我的人,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我。

4.梦想的问题

我的梦想是成为小说家,但我每天在干嘛呢?在负面情绪中焦虑,不能为之付出行动,不安换不来成就。像我这样的无名之辈有梦想可笑吗?是挺可笑的,连生活问题都还没能解决好,又拿什么去实现梦想呢?

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几点不开心,我发自内心地去寻找过答案,可是每次都在往复中兜转。一开始对生活的期许,跟现在的问题对比,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生活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

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所有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只会抱怨和忧愁,不会想着去解决。问题得不到解决,才是不开心的源泉。

根据书上讲的方法,我分析自己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1.工作问题

在谈及这个问题时,十几个人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个没完,但最终没一个具体方案能解决问题。当我提到要去劳动局时,有同事说合同上都写着对公司有利的条款,我们去了也是白去。有些附和的声音,也有人默不作声。

公司不给具体答复,耽误我们的时间以及不拖欠工资都是公司的问题,为什么在维权的时候还有人会为公司说话?我们缺少的是正确的决断以及为争取自己利益的勇气。可能还会觉得少一千,也不是太多,就算了的心态。

这件事在与公司商量无果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到劳动局咨询,争取合法利益,及时止损,而不是一直纠结怎么办。尽早结束这段劳务关系,重新找的工作。

我们需要作出正确判断的勇气与果断,不要无效争论中消耗精力。

2.情感问题

本就一直是不怎么联系的状态,生活也一直在继续。跟朋友聊起这个问题时,他们会疑惑不解,大胆猜想,是不是你老公外面有人了,也有人不能理解,这样算什么过日子,不要也罢。情绪明显激动,看得到他们的不平与惊诧。

这一切不都是我自己选择的吗?走到现在不也是我自己造成的吗?但是我为什么不选择离婚,因为我知道离了我要不到孩子,离了我更加养不活孩子。虽然现在生活不尽人意,但至少温饱解决的前提下,我能照顾到孩子。

多为他着想一点,他在外面也不容易,工地上,风吹日晒。他从一个整天打游戏好吃懒做的孩子变成一个风里去雨里来的汉子,虽然这个家不像别人的完整,但他也在改变。对他的理解,也是对我的宽容。

在他不在的日子里,看到别人一家人团聚的快乐,我会羡慕,会比较,会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生活从来不是像我们所希望的样子,我们一面嫌弃,一面接受。

从比较中让自己不痛快,又在平淡的日子里,为自己找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

3.与我妈的相处问题

按理说这是最简单的问题,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我们好,唠叨,不听就是了。但长年累月的戳伤疤以及对我的否定,真是我痛苦的来源。

奇葩说里有一期节目是要不要和固执己见的父母争执,有人说该争,你不争她怎么知道你的想法,有人说不争,听她唠叨就是了,或者戴上耳机躲一边去。争是一种交流,不争是躲避,也是回避问题的懦弱。

相信大部分人做不到不跟父母较劲,父母对我们的生活的干涉,总让我们觉得他们太烦,这其实就是原生家庭的环境问题。不让他们管,也不可能。

在对付我妈的方法上,我最近找到一些诀窍。比如我妈爱钱,她要是唠叨我不中用,我塞给她两百,她立马就笑了。她会把钱拿来家用,但会很开心。以前我是一次性给生活费的,现在是变相的分次给。

比如她骂我这不好那不好,情绪不好的时候肯定会跟她争执,会觉得是她没把我教育好,争着争着,觉得挺没意思的,话锋一转,夸我妈穿的衣服好看,夸我妈做的饭好吃,跟她说做家务辛苦了,然后我妈的态度立马就变了。

要学会化解与父母的矛盾。相对于一些人来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母亲在我身边,陪伴是一种幸福。她50多岁了,陪伴的日子会越来越少,我们何必为了自己的爱的人而纠结呢。

4.梦想的问题

不管我是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不能磨灭梦想。梦想是一种信仰,支撑我活下去,支撑我活得更好的勇气。

之前一直纠结于前几个问题,在大量负面情绪中自我否定。写作时,才刚开始写一点,看到别人分享成功时,焦虑不安,马上否定自己的才能,觉得这不行那不行。一方面鼓励自己上进,一方面自卑压过自信,打压向上的苗头,失落,处于低谷情绪中。

为什么要一直否定自己呢?实现梦想是为了成功还是为了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的愉悦呢?我不停地问自己。

最后我发现,就算做这件事是没有任何回报的,我也愿意去做。这是我对写作的热爱,我愿意保持热情,积极的生活下去。当我不再纠结自己是否会成功时,当我不再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焦虑时,写作变得顺其自然。

去做就对了,何必在意太多。

总结:不开心的内在原因是不相信自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内在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体系,遇事时,能冷静对待,不过度评判自己,解决问题后,得到的就是晴空万里的豁然开朗。

追寻我更深层次的不开心原因:过度的自我批评,与他人的比较,经济缺失带来的焦虑。我想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一直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为了把生活过得美满一些,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理性地认知不开心,把不开心的情绪划分到具体的事例,分析具体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把自己从无尽的生活琐事中的不开心中拉出来。

我们需要遵循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方案:承认它并改变它。这个过程不会是简单的,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内在提醒与知识提量。

当我们有这种自我认知时,我相信,我们都会好起来的。

  《如何停止不开心》读后感(三):陈屿是渣男?错,他只是太追求完美,2个方法,让你脱离完美主义

  

电视剧《三十而已》最近正在热播,很多人觉得在这部剧中看到了自己身边人的影子。

杨玏饰演的陈屿被骂成了渣男。钟晓芹好不容易才有了孩子,他不是高兴,而是想要打掉孩子。后来因为胎停,孩子没有保住。妻子伤心得睡不着觉,他却像没事人一样。

很多人就此判断陈屿是渣男。其实错怪他了,他只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不愿意要小孩,是怕岳父母以照顾的名义住进来,怕对方发现他没有能力。在岳父母眼里,他人品好、工作好,但其实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他害怕岳父母发现,所以宁愿不要小孩。陈屿的完美主义还表现在他为了将鱼运回来,居然换了三家运输公司!凡事追求完美,但却正是完美主义害了他。

不只陈屿是完美主义者,我们太多人都有追求完美的经历。拍了照片本想发朋友圈,却觉得光线不够明亮,拍摄角度不对,甚至发型也不配。折腾了半天,还是将照片删掉完事。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完美主义是一种负面情绪,也是一种坏习惯。他们往往活得很拧巴。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做某事,但却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放弃。即使坚持完成,也会因为结果没达到自己要求而自我怀疑,不断自责,甚至陷入心理失衡的泥潭。

正是意识到很多人不会处理这些自我毁灭的坏习惯,美国畅销书作家、人生导师安德烈娅·欧文写下《如何停止不开心:负面情绪整理手册》一书,帮我们了解影响生活、工作的14种负面情绪,比如自我批评、孤僻、讨好别人等等。针对某一种负面情绪,作者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最终让我们远离负面情绪的漩涡,更加了解自己。

完美主义者在生活上仅仅是拧巴,可如果体现在职场上,则会让人丧失机会,陷入极度的自我怀疑当中,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01.完美主义让我们心理失衡

完美主义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写方案时恨不得收集完所有信息,再构思出几十种样式才开始动笔。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们这样是追求精致,但其实过得一团糟。

经济学中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指的是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在生活中,机会成本是人们为了做某件事而放弃另一件事的成本。

比如说,为了写方案,我们收集资料、构思框架,这都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大,我们对这件事的结果期待越大。

比如为了写方案,我们做了很长时间准备,就会对方案抱有很高期望。如果最终结果不是期待那样,我们就会陷入极度的心理失衡和自我怀疑当中,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与毛姆同时代有个叫图尔的作家,他写了一本小说后,花了2年时间来修改,结果却认为小说没什么现实意义。自己为这部小说付出了那么大心血,却得到那样的结果,他难以承受,于是自杀了。他妈妈坚信儿子的才华,开始给各大出版社投稿。11年后,这部小说不仅出版,还获得了普利策奖,小说的名字就叫做《笨蛋联盟》。

图尔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在作品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用2年的时间来修改,还不算写的时间),所以对作品有太高期待。当自认为结果不是想要的时候,就无法承受,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过于追求完美,让机会成本增加。我们付出的越多,期望值自然也随之增加,但往往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02.如何不再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关注的是别人,也就是说他们做事的准则是“别人”会怎么看,以别人的想法为准则,不仅做事无法高效,而且让我们不自信。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呢?安德烈娅·欧文在书中介绍了两个方法:

第一、学会处理批评。事事追求完美,其本质是想得到别人认可。也就是说,他们不想面对别人的批评。这些批评让他们觉得以前的努力无用,他们要花更长时间说服自己接受。普通人面对批评可能会难过一阵子,而完美主义者则是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

同事小美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4·23图书节公司搞活动,让她写方案,她写了三天才写完。她觉得自己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来写,方案肯定是最完美的。结果,却被经理批得一无是处,(经理是她姐夫)。后面,经理让她按照意见修改,小美用了2天时间才决定接受。当她准备写时,经理说已经另外安排了人。觉得批评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完美主义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

当批评来袭时,为了避免掉入自责的深渊,我们可以问自己:是谁给的反馈?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吗?假如这是一则陌生人的评论,我们可以完全不在意。

如果这样做还是走不出自责的泥潭,我们可以继续问自己:对方是不是碰到我们真正在意的东西,我们能处理好吗?比如方案没写好,是收集能力太差,还是构思框架有问题。找到问题根源,明白了解决的办法,我们也就找到了解决方向。

此外,如果陷入沮丧的恶性循环时,我们可以问自己是:是否在胡思乱想,我们能否从可疑的想法中找到证据?

比如我们搞砸了一个客户,一直处在胡思乱想中:我怎么这么笨,是不是要被炒了?同事是不是也觉得我没有能力?做了这么久,却什么都没有学不会,能力简直不是一般的差……其实这都是我们的胡思乱想。我们只是一个小透明,同事那么忙,哪有时间关注,并且即使被公司开除,另找一家也可以。

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中,想到的全是负面信息。当我们学会面对,一步步抽丝剥茧找到真相,也就远离了这些让我们难过的情绪。

第二、设定合理的期望。

过于追求完美,让我们在面对批评时想太多,这就造成了更多负面情绪。除了正确面对批评外,我们还可以设定合理的期望。

比如写方案时,能符合领导、甲方的要求即可,不一定非要追求写出公司最好的。

每个人能力有限,在能力没有达到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太高目标只会让机会成本增加,期望也随之增加。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小美。她只是刚进公司3个月的应届毕业生,开始写方案也没多久,写方案的方法也才勉强熟悉。而且这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复杂技能的组合。不仅要求信息收集能力,还要有梳理能力,还要能够提出解决方案。每一项都需要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怎么可能刚开始就写出最好的。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目标太高,只能徒增自己失败时的痛苦感。并且不顾自己能力,盲目设定太高目标,即使把每一项都做到极致,我们也无法达到完美的目标。

拿写方案来说,即使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但写方案水平一般,即使再过度修改,也无法写出优秀的方案来。根据自己能力设定合理的期望值,结果自然不会偏离太远,我们也不用因为没有做到而自责不已。

想要把自己从完美主义之中解放出来,需要学会处理不同意见,需要设定合理的期望。当你做好这些,会发现自己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

没有完美主义,就是最大的完美。

  《如何停止不开心》读后感(四):陈屿是渣男?错,他只是太追求完美,2个方法,让你脱离完美主义

  

电视剧《三十而已》最近正在热播,很多人觉得在这部剧中看到了自己身边人的影子。

杨玏饰演的陈屿被骂成了渣男。钟晓芹好不容易才有了孩子,他不是高兴,而是想要打掉孩子。后来因为胎停,孩子没有保住。妻子伤心得睡不着觉,他却像没事人一样。

很多人就此判断陈屿是渣男。其实错怪他了,他只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不愿意要小孩,是怕岳父母以照顾的名义住进来,怕对方发现他没有能力。在岳父母眼里,他人品好、工作好,但其实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他害怕岳父母发现,所以宁愿不要小孩。陈屿的完美主义还表现在他为了将鱼运回来,居然换了三家运输公司!凡事追求完美,但却正是完美主义害了他。

不只陈屿是完美主义者,我们太多人都有追求完美的经历。拍了照片本想发朋友圈,却觉得光线不够明亮,拍摄角度不对,甚至发型也不配。折腾了半天,还是将照片删掉完事。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完美主义是一种负面情绪,也是一种坏习惯。他们往往活得很拧巴。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做某事,但却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放弃。即使坚持完成,也会因为结果没达到自己要求而自我怀疑,不断自责,甚至陷入心理失衡的泥潭。

正是意识到很多人不会处理这些自我毁灭的坏习惯,美国畅销书作家、人生导师安德烈娅·欧文写下《如何停止不开心:负面情绪整理手册》一书,帮我们了解影响生活、工作的14种负面情绪,比如自我批评、孤僻、讨好别人等等。针对某一种负面情绪,作者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最终让我们远离负面情绪的漩涡,更加了解自己。

完美主义者在生活上仅仅是拧巴,可如果体现在职场上,则会让人丧失机会,陷入极度的自我怀疑当中,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01.完美主义让我们心理失衡

完美主义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写方案时恨不得收集完所有信息,再构思出几十种样式才开始动笔。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们这样是追求精致,但其实过得一团糟。

经济学中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指的是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在生活中,机会成本是人们为了做某件事而放弃另一件事的成本。

比如说,为了写方案,我们收集资料、构思框架,这都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大,我们对这件事的结果期待越大。

比如为了写方案,我们做了很长时间准备,就会对方案抱有很高期望。如果最终结果不是期待那样,我们就会陷入极度的心理失衡和自我怀疑当中,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与毛姆同时代有个叫图尔的作家,他写了一本小说后,花了2年时间来修改,结果却认为小说没什么现实意义。自己为这部小说付出了那么大心血,却得到那样的结果,他难以承受,于是自杀了。他妈妈坚信儿子的才华,开始给各大出版社投稿。11年后,这部小说不仅出版,还获得了普利策奖,小说的名字就叫做《笨蛋联盟》。

图尔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在作品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用2年的时间来修改,还不算写的时间),所以对作品有太高期待。当自认为结果不是想要的时候,就无法承受,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过于追求完美,让机会成本增加。我们付出的越多,期望值自然也随之增加,但往往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02.如何不再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关注的是别人,也就是说他们做事的准则是“别人”会怎么看,以别人的想法为准则,不仅做事无法高效,而且让我们不自信。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呢?安德烈娅·欧文在书中介绍了两个方法:

第一、学会处理批评。事事追求完美,其本质是想得到别人认可。也就是说,他们不想面对别人的批评。这些批评让他们觉得以前的努力无用,他们要花更长时间说服自己接受。普通人面对批评可能会难过一阵子,而完美主义者则是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

同事小美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4·23图书节公司搞活动,让她写方案,她写了三天才写完。她觉得自己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来写,方案肯定是最完美的。结果,却被经理批得一无是处,(经理是她姐夫)。后面,经理让她按照意见修改,小美用了2天时间才决定接受。当她准备写时,经理说已经另外安排了人。觉得批评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完美主义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

当批评来袭时,为了避免掉入自责的深渊,我们可以问自己:是谁给的反馈?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吗?假如这是一则陌生人的评论,我们可以完全不在意。

如果这样做还是走不出自责的泥潭,我们可以继续问自己:对方是不是碰到我们真正在意的东西,我们能处理好吗?比如方案没写好,是收集能力太差,还是构思框架有问题。找到问题根源,明白了解决的办法,我们也就找到了解决方向。

此外,如果陷入沮丧的恶性循环时,我们可以问自己是:是否在胡思乱想,我们能否从可疑的想法中找到证据?

比如我们搞砸了一个客户,一直处在胡思乱想中:我怎么这么笨,是不是要被炒了?同事是不是也觉得我没有能力?做了这么久,却什么都没有学不会,能力简直不是一般的差……其实这都是我们的胡思乱想。我们只是一个小透明,同事那么忙,哪有时间关注,并且即使被公司开除,另找一家也可以。

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中,想到的全是负面信息。当我们学会面对,一步步抽丝剥茧找到真相,也就远离了这些让我们难过的情绪。

第二、设定合理的期望。

过于追求完美,让我们在面对批评时想太多,这就造成了更多负面情绪。除了正确面对批评外,我们还可以设定合理的期望。

比如写方案时,能符合领导、甲方的要求即可,不一定非要追求写出公司最好的。

每个人能力有限,在能力没有达到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太高目标只会让机会成本增加,期望也随之增加。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小美。她只是刚进公司3个月的应届毕业生,开始写方案也没多久,写方案的方法也才勉强熟悉。而且这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复杂技能的组合。不仅要求信息收集能力,还要有梳理能力,还要能够提出解决方案。每一项都需要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怎么可能刚开始就写出最好的。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目标太高,只能徒增自己失败时的痛苦感。并且不顾自己能力,盲目设定太高目标,即使把每一项都做到极致,我们也无法达到完美的目标。

拿写方案来说,即使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但写方案水平一般,即使再过度修改,也无法写出优秀的方案来。根据自己能力设定合理的期望值,结果自然不会偏离太远,我们也不用因为没有做到而自责不已。

想要把自己从完美主义之中解放出来,需要学会处理不同意见,需要设定合理的期望。当你做好这些,会发现自己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

没有完美主义,就是最大的完美。

  《如何停止不开心》读后感(五):再热爱生活的人,偶尔也会迷茫不开心

  所有被治愈的痛苦都将成为智慧。

不知道咋的不小心给周围人造成了自律的错觉,以为我是天天早睡早起跑步,正能量满满,其实不是,好多时候也丧丧的,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那么一两天感觉自己活腻了,什么都不想干。 就拿最近来说,一周五天有四天在开会,不是大会就是小会,还翻来覆去讲同一个问题,没一点意义你还得坐着听,完了正常工作就被拖到加班。晚上本来打算去健身房,结果去不了,原定的计划被拖后,不开心。

晚上回来要做一份东西,超出了自己技能范围,电脑好死不死还犯迷糊,一边百度一边想砸电脑。整了老大晚上出来,效果还不忍直视,BUG肉眼可见的明显。看到时间马上又要过12点,想起这周还欠了两篇书评,好多东西没写,不开心。

家里电器也赶上大罢工,电煮锅坏了,电热壶坏了,连热水器也坏了,晚上运动完回来,本以为冲洗下就可以坐下看书码字,结果要回归最原始的“盆浴”,步骤一抹多,等折腾完只想躺着了。更恐怖的是,厕所还堵了(好在室友最后奋力弄好了,不容易),10086个不开心呐!

之前长发还多,满心期待去剪短发本来是为了方便打理,结果听了理发师的建议,剪了一缕传说中的空气刘海,然后每天早上就要面对一头“炸毛”摆弄5分钟,以前长头发都不用梳……而且吧,那个形象还巨丑,该死的尴尬,无处安放,不开心不开心不开心! 看起来都是特小的事,对吗?但就是那句话说的,压垮成年人的,根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人崩溃到大哭。

这两年,我一半的痛苦来自于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断离去,而我无能为力,另一半则来源于我无法与情绪和平相处,常常受控于我的情绪,自卑、恐惧、抑郁、暴躁......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很多时候等缓过神来,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好久,我又想,把时间都花在这些坏情绪上,我还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去追梦?

心思细腻敏感,这给了我很多写字的灵感,但当情绪上头,我又讨厌自己的这份敏感,没心没肺的开心多好。

今年以来我很少再和自己的情绪对抗,而是学习和它们对话。愤怒的时候,我学习《正念的奇迹》,告诉自己数呼吸抽离出来,恐惧的时候学习《反脆弱》,告诉自己找到那个恐惧点克服它,在自卑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没那么差,只是缺少一些肯定。

不管在人生的那个阶段,我始终觉得学会自我成长教育很重要。很多时候,即便很好的能交心的朋友,有的情绪还是只有自己能够消化,自救就是必须要习得的能力。

那么,有哪些自救的办法可以让自己在情绪低落,无聊又暗淡的日常里“活过来”呢?最近读到的一本小书《如何停止不开心》提供了一些参考方法。 这本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14个人们最常见而又不自知的自我毁灭行为模式,即内心的自我批评、孤僻、麻木、与他人比较、自毁、冒充综合征、讨好别人、完美主义、故作坚强、过度控制他人、灾难化思维、归咎于人、装作无所谓、过度成就,并根据每一种行为提出了直接、具体的解决方案。

书的作者安德烈.欧文是拥有百万读者的作家、播客主持人、演说家,但这些闪亮的头衔也不能替她抵挡生活的重重压力,丈夫出轨7个月她才发现,在写这本书时她的父亲也去世了,被甩、失业、无家可归,她淹没在负面情绪里,不知所措。

也是在这样的人生低谷中,她意识到在爬出人生低谷的过程中,其实有一系列坏习惯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于是分门别类,整理成《如何停止不开心》这本书,被翻译成18种语言热销全球。

不一定读完这本书就真的能停止不开心,只是当下次面对生活中的艰难,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你能知道是什么触发了你的负面情绪,知道如何入手开导自己,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提供给我的最大价值。

我分享几条我经常中招导致情绪泛滥的几个行为模式,做个反思。

1、自我批评

从小到大,我受到外界的批评蛮少的,在学校因为成绩好,基本都是表扬奖励多,在家里也是几个孩子当中最省心的,真好像没有受到过重的批评教育。

可我的自我批评很严重,很多时候别人还没开口,我已经在心里自责无数遍了,我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说过一遍之后我基本都会马上改掉,不会再犯第二次,所以,被人数落的少。

总是会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做得“都不够”,在心底对自己有种挥之不去的怀疑,认为每个人都有的东西自己没有,接着就被“我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信念冲击,很容易苛责自己。

安德烈.欧文女士在书中剖析导致我们容易“自我批评”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原生家庭,一个就是我们的文化。

我想起每次无论考了多好的成绩,即便是第一,科科成绩优异,我爷爷常说的一句话都是“骄傲使人落后,还要再多看看哪里有不足。”所以,从小到大好像考了好成绩也没有多开心,如果和第二名只差了几分,还会焦头烂额。

永远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永远要找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家的教育理念。我能理解爷爷他们那个年代因为动荡滋生出的这种“忧患意识”,但没有把握度就容易这生病,我就很擅长挑自己的毛病,给自己找不痛快。

除了小范围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大的文化背景压迫更甚。这一点女性受到的裹挟更多,比方我就发现普遍的女孩子对自己的外貌有焦虑,即便是已经长的很好看的女生还是对自己的长相不自信,但男生在这块上,挺多长得普通甚至歪瓜裂枣却自诩很帅,感觉自我良好,还真有点盲目自信(参见知乎)。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女生从小就容易在外貌上被Judge。

“女孩子这样不好看,不够斯文,人家会说你的。”我是从小听这句话长大的,但很少有听到大人对男孩说:你这样子不好看,人家会说你的。女孩子长大了,夸奖也是“女大十八变”。

扯远了,只是举个例子想说,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被外界的声音裹挟,尤其是女孩子,容易看不清自己内心的声音,忘记到底自己想要还是被迫着接受,这也是我们容易自我抨击的原因。

那么要如何减少这种自毁行为的发生呢?方法就是和自己好好对话。

我最近又减肥了,为什么说“又”呢?不是屡减屡败,真的狠下心来减肥,加上这次,我只有2次,上次减下来,近三年时间都没反弹。这次减肥,一是我胖了10斤(不称没人发现我胖了),二是想在身材上有更大挑战。

这次减肥相比较上次,我感觉更容易,第一次脑子里想起的都是些很悲壮的口号,什么“要么胖,要么死”、“死胖子是没有未来的”,天天把减肥搞得跟打仗一样,吃了点什么东西内心罪恶感爆棚:“已经胖这样了还吃!!!”虽然最后减下来了,但整个的体验感非常不好。

这次的话,心态很平和,每天吃得健康,运动规律,昨天上称这个月已经掉了5斤。吃的时候就好好享受食物的美味,运动的时候就好好享受流汗的酣畅,多吃了也不会怪自己,少运动了也不会觉得在偷懒,我把之前所有的减肥口号都换成了:“没关系的,我相信你能控制好你自己!”所以,即便胖了10斤,没关系的,我怎么凭实力吃起来的,我也会怎么凭实力减下去。

在心里打击自己一下,可能会在一瞬间改变你的行为,就像减肥,一味骂自己没毅力不能坚持,起作用的作用只是暂时的,它最终会让你感觉很糟糕,并会削弱你的信心。其实,完全可以对自己说话温柔一些,不再把自己钉在“减不下肥就是失败者”的耻辱柱上,接受自己不舒服,同时既勇敢又恐惧,你会看到真正的变化。

2、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一种病,我是现在才慢慢觉得这句话正确的。

我记得有次考试后我闷闷不乐,班主任就问我怎么了考第一还愁眉苦脸的,我说数学没谁谁高,然后我班主任无语地笑,他以为是什么大事,然后严肃地说:“你咋能追求完美呢?人还没是十全十美的呢!”我记得当时我还回怼了:“我就是要完美!”

现在想起来还是蛮搞笑的,那个时候“完美”在我眼里是闪闪发光的词,光是写出来这俩字就让人感觉一阵爽快,我也一直兢兢业业的向这境界前进,每科都要考最好,每份作业都要A+,每个字都要写得工整。

因为铆足了劲努力,也收获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严重的后遗症,就是太苛求那份完美,错过了很多,其实可以留更多时间出来看课外书,或者和同学一起谈天说地的。

到现在每次写东西,腹稿没打好,就拖拉着不写,总想着这里还差点什么,拖到最后连开始那点想法都忘记了。完美,有时候就是拖延、懒惰的遮羞布,并不是多么高级的词。

莫言在《檀香刑》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每每读来都觉得受益颇深: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越是不追求那种极致的完美,越是有进步的空间,所以,现在越来越能明白凡事不用刻意去追求完美,竭尽全力去做就好,不要因为完美束缚住行动的手脚,完成大于完美。

3、与他人比较

有句谚语说:他人即地狱。人喜欢和他人比较,但现实是,与别人比较,往往我们都是输多赢少。即便偶尔赢了,把自信和满足建立在对别人短处的感知上,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获取自尊的方式。

所以,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还因为,可能某个瞬间我们和别人都在彼此羡慕着。

就像我,因为从小就是个胖孩子,所以特别关注瘦的女孩子。同事羡慕我皮肤好,不长斑不长痘,而且白,不像她,脸上痘就没停过,为了消痘啥护肤品都用过了,吃过中药,打过各种针,钱花了不少,没点用。我说,我羡慕你这大长腿怎么都吃不胖的体质啊,像我从小到大就为减肥操碎了心,老天还是多公平的咯!

每个人在乎的东西,关注点不一样,去比较的地方更不可能一样,而且很多东西没有可比性。走好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安德烈.欧文在书中所说:“放弃比较的另一个巨大好处是,我已经成熟到足够了解,那表面的平静和完美的发型包裹着一个普通的人类。”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个过程挺难的,当一个人真的能够放下比较,专心走自己的路,需要有成熟的定力。

有段话说的特别好:“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很多还逃不掉,比如生离死别,衰老疾病,我们无能为力,但还是要调整自己去面对,尽力去活得不遗憾。

以前负面情绪起来,会恐慌,现在倒是淡定了许多,因为对触发自己情绪的事件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麻痹自己,并且尽最大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像对待大姨妈那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不开心正常的嘛。

佩玛.丘卓的书《当生命陨落时》中有句名言:“只有一再地暴露在毁灭的边缘,我们才能在自己身上发现那坚不可摧的东西。”

当天气风和日丽、事情一帆风顺时,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好;当事情分崩离析,我们把碎片捡起来时,我们才会变得更好。所有被治愈的痛苦都将成为智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