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摘抄

2020-08-01 19:2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摘抄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是一部由吴彤执导,王祖蓝 / 白百何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一):王牌对王牌

  王牌对王牌己经好几季了,这个节目的看点就是分成两队进行比拼,有时是王牌家族成员和嘉宾进行比拼,节目中贾玲和沈腾是搞笑担当,两人间也较默却。就是每次一集看下来,让你哈哈大,放松放松心情,感觉也是不错的,而华晨宇和小彤则负责吸引年青的观念,一个节目观众多元化了,收视率才会上去,两人在节目中也可圈可点,大方活泼突现了年青人的特质,我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二):很热闹的节目

  其实这个节目我是看完第二季和第三季以后来补的第一季,但是显然和其他节目不一样的是,这个节目的第二季和第三季总有那么几个环节是搞笑的,看得人身心愉快,但是第一季真的不行啊。

  其实前面王祖蓝和白百何部分不够搞笑也就算了,毕竟白百何也不是做综艺节目的嘛,但是后面王祖蓝搭档谢娜就算是两个专业的综艺人事了吧,可惜却是正正得负啊,不过看完了了整季节目以后,发现也不是常驻嘉宾的问题,而是节目策划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游戏是也别的欢乐和吸引人,只是全场特别热闹而已。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三):适合春节人多时的综艺

  因为最近rs上一个蓝台的综艺突然想起这个综艺

  其实我觉得他们说的:蓝台总是请大咖办烂综艺这个挺对的

  下面我说一说我对这个综艺的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剪辑好差劲:每个游戏项目和其他项目之间的连接真的是生硬的,一个一个一个,觉得就像是学后期的大学生做的(不是说大学生不好,有的大学生我是佩服的。是觉得剪辑的就像还没学完专业的人弄得)

  其次内容没创意:四季了吧!就那几个游戏项目,我真的觉得请不同的明星玩一样的游戏,你们每次录的时候不觉得乏味吗?

  但是不得不说蓝台请的明星有的确实很大牌,厉害!第三季吧,沈叔叔和贾玲的加盟也让这个综艺多了一点儿乐趣,加分项。

  我个人觉得这个综艺没有办下去的必要了

  四季够看了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四):无聊时可以看看吧

  首先就是明星,明星请来了基本是摆设。

  这样说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吧!首先就那几个出名的或者名声大的,其他的就都是配角,这一点非常让人讨厌,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就和我当初看我是特种兵,每个人都各自演出了自己存在的目的,而到第二部那?

  就演了个主角,反正就是主角天下无敌。

  从节目名称看,那就是相同的Pk拿王牌。

  可从节目上来看,这基本没关系啊!!!

  就武林外传那个来说吧,请问你请的对手是什么,大杂烩吗?

  节目的创意可能是好的,但~~~~

  靠小鲜肉,红人~~~~

  追星的可以用来追星吧!!

  但对于我这样并不追星的人来说,那就只能消磨时间看了~~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五):关于《王牌对王牌》的摘录

  1.普通情况也可以玩的游戏: 一二三木头人; 一个比划一个猜; 猜猜谁在演(如真假吃东西,真假打电话); 往大容器里浮着的小容器依次倒水、弄沉小容器的算输。 2.依次说“我从来没有做过XXX”16年4月1日这期,胡可对“偶像”吴秀波示好,惹得沙溢略黑脸,稍后沙溢提出要效仿汤唯、吴秀波这对CP讲台词,却因场上气氛或准备不足而尴尬,没想到他台词没说完,胡可就吻了上去,just as the saying goes——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3.16年3月8日这期,海清队的即兴表演节目《集体表演前的讨论》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也出乎意料。但并不能证明说演技有多好,因为只要参演的几个人不笑场,剩下几乎所有人都在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处理/收场而非他们是真是假,毕竟大多数人要从最坏的结果来考虑。 4.所谓的浙大希拉里还在这节目里当过礼仪小姐,确实刷新了对她的认识。 5.“月光宝盒”这期有一点挺有意思:其他人都想回到过去,弥补遗憾,而唯一的未成年的最年轻的人王源,希望去向未来。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六):随便说一句

  随着中国内地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大批,大批的综艺涌现了出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挑战者联盟等等这些室外真人秀的热播,让很多人爱上这种类型的,而王牌对王牌这档大型棚内明星艺能成长类节目,也算一个新的形式,又是来自于浙江卫视,不仅让我们想到湖南卫视是不是真的不行了,还好周五的脱口秀天天向上,周六的快乐大本营好像还在播,而且收视率还可以,虽然天天向上,在愚人节开了个玩笑,这周又没有播出。不过至少还有大批的电视剧在湖南播。 之所以看王牌对王牌,还是因为微博上段子太多,王牌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关于经典的回顾,对于新秀的培养。柏芝和任贤齐的星语心愿,把我们带回当初的电影,那个时候柏芝美得不像话,没有各种事情,一晃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宁静和马景涛的经典再现,还记得当初追孝庄秘史的时候,哪个时候我还小,现在都大学了。武林外传的聚首,真的是一个又一个青春的回忆。小宝的每个小品,百合的坚持,娜娜的无厘头。每次王牌请这么多人,这么多大牌,其实也不过是为了收视率。可却好像有了新的意义。 娜娜的出现让我不仅想她是不是要离开湖南了,娜就这么说的播出更是坚定了我这想法。当然我想说娜姐离开何老师好像净是出丑,虽然有笑点可却更像闹剧。可能刚自己干还不适应。何老师呢,自己弄了个冰箱节目,涵哥参加了火星情报局,这些人怎么了呢,突然一起离开湖南了。 王牌或许是我追的最后的综艺。这些娱乐看下来,什么也没给自己留下,一些笑话,看了就过了。或许书和电影也留不下什么可我愿意一试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七):除了阵容强大,《王牌对王牌》也就只剩下了尴尬

  就在各大卫视都在想办法将综艺“走出去”的时候,浙江卫视居然在试着将综艺往室内搬,一档名叫《王牌对王牌》昨晚正式开播,定位为大型原创室内竞技真人秀。

  其实说白了,这是一档非常传统的室内综艺秀,游戏、竞技的感觉跟老牌的《快乐大本营》很像,甚至跟爱奇艺的《大牌对王牌》都有创意上的相似点。而所谓的原创,也就是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每一期的对战团队,每一个都是热门的IP,所以《王牌对王牌》也可以说是一场“IP大战”。

  首播的对战团队是“奔跑吧兄弟”和“挑战者联盟”,据了解,后续的对战团队还有“武林外传”和“卧虎藏龙”,“开心麻花”和“东北喜剧F4”等。从阵容上来说,确实强大,就拿首播的阵容来说,随便找俩仨的,在大本营应该都能好好玩一期。再加上两队的队长王祖蓝和白百合,每期都是这样的阵容,简直让制作同行们羡慕不已。

  但是除了阵容之外呢,《王牌对王牌》还有什么?说得直白一点,也许就只剩下尴尬了。

  演播室综艺拼的是艺能硬实力

  如果说户外真人秀还有可能依靠外部的环境因素、队友的帮衬、焦点相对分散等因素,明星们还能有所作为,或者说艺能感还能得到些许保护的话,那么,演播室综艺就真的是要拼综艺艺能感的硬实力了。

  一般来说,棚内综艺感很好的人,参加户外真人秀也不会太差,但是在户外真人秀表现不错的,回到演播室之后,效果就不一定好了。

  《王牌对王牌》是一档单集主题策划的演播室综艺节目,但是大模式是固定的,就是两个团队之间的PK,争夺王牌中的王牌。首播的两个团队是浙江卫视创造的两个综艺热门IP,“奔跑吧兄弟”和“挑战者联盟”。

  说实话,整期看下来,不但PK竞技感很弱,演播室综艺应有的氛围、笑点和包袱都没有出来。所谓综艺感,简单说就是能抛梗、能接梗、豁得出去、有笑点,如果做不了主咖,能做到包袱不掉地上,偶尔能捧两句也是不错的。但是就首播来看,这些都做得不够,不能说游戏设计得不好,只能说明星们确实没玩儿好,笑点没有出来。

  比如第二个环节的默契王牌比拼,其实游戏本身是不错的,但是这里面本来应该有的笑点却没有被放大,也没有几个明星愿意彻底放下偶像包袱去自黑或黑别人。另外就是该环节的惩罚,应该说麦克风吹气是一个被玩烂了的游戏,但是非常好用,在韩综里经常能看到,结果也不知道是因为道具本身的问题,还是明星放不开,惩罚的效果和笑果都很差。

  《王牌对王牌 第一季》观后感(八):消耗明星几时休?

  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我的一个小实习生问我:“为什么说现在是一个消耗明星的时代?”

  消费明星,这很自然,明星就是用来被消费的,如果没有人愿意消费他们,那他们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消耗则不同,它略带贬义,约等于滥用或未能物尽其用。

  诚然,这是目前电视节目的一个现状,仿佛没有明星,节目就做不下去,即使做下去了,也收视率不佳。究其原因,首先,明星兼具显著性和趣味性两大要素,天然吸引眼球;其次,在现如今的收视环境,追求娱乐成为一个大主题,没有空间提供给那些需要静下来思考的节目,而是千篇一律的“哈哈哈”。

  综观近五年的电视荧屏,只能说一句:明星很忙。他们忙着歌舞竞技、忙着游戏、忙着亲子互动、忙着冒险、忙着穿越、忙着穷游,甚至忙着相亲、嫁人、见公婆。这其中的逻辑很简单,一开始他们是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擅长的东西,这也是观众对明星节目的最低要求;然后他们逐渐开始展示他们不擅长的东西,节目传递的是一种“明星也是平凡人”的价值观。观众对明星的认知,走了一条从“仰望SuperStar”到“原来你和我有一样的烦恼”到“有的时候你还不如我”的心路历程。

  这一现象导致各大卫视平台的“明星霸屏”, 以普通人为主角的节目失去了存活的空间,甚至连选秀节目也开始秀明星导师,“超女”性质的素人选秀已成明日黄花。有知名导演吐槽“明星都不演戏了,纷纷参加真人秀去了。一部戏辛辛苦苦拍几个月才挣几个钱,真人秀录一集就几百万甚至数千万”。这是事实,明星上节目的价格水涨船高,蔡依林4600万加盟《中国正在听》、周杰伦《中国好声音》1000万折扣价、刘烨诺一父子参加《爸爸去哪儿3》450万一天、邓超卖力奔跑价值3000万与范冰冰持平。

  明星如此高额的出场费,性价比是否令人满意呢?

  蓝台近期推出的《王牌对王牌》可谓是深谙粉丝经济效应的典范。一档近期最火明星组队PK对战的节目,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周五晚黄金档播出,首播收视破2,破上星频道首播节目收视率纪录。这得益于蓝台通过《奔跑吧,兄弟》的成功形成的“周五平台效应”:一方面,观众对周五节目有收视惯性,对接档跑男的节目有期待;另一方面,鉴于周五蓝台影响力大,利于请到明星,从而反哺节目收视。东方看来,理想的状态是将《王牌对王牌》打造成明星上通告的必经节目,填补卫视平台上除《快乐大本营》之外的此类节目空缺。

  与耀眼的收视效果对应的,是网友的不买账。“尴尬”“乱”和“LOW”是豆瓣网友评论的热词。如果不是因为巨大的粉丝群,以及节目首播的期待值,可能收视数据远没有这么漂亮。已经被各种明星参与的节目养到胃口刁起来的观众,很难在表演性质的对抗、控场能力有限的主持和综艺晚会的风格中得到满足。在真人秀主打剧情化、建构式的今天,单纯的明星牌是否奏效,还有待观察。

  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极限挑战》用对了“三精三傻”六位明星,黄渤、黄磊、孙红雷三大影帝十分契合剧情类综艺的剧情设置,在他们的合力带领下,不仅节目好看了,影响力大了,明星们自己的形象也更加丰满讨喜,相辅相成,互惠互利。明星用好了,能够最大化他们的影响力,形成良性的循环,如果只是单纯的消耗,那注定只是一次性产品。

  消耗明星何时休?只待东风再起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