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窃听谈话!数字时代还配有隐私吗?
△
你 所 关 注 的 - 不 只 是 一 个 公 众 号
2020.8.4 ▏木舒
昨天我刷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视频。
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暗示男友向自己求婚?
有个女孩想到了个方法。
她趁着男友不注意,对着男友的手机不停的说:“玫瑰、钻戒、求婚、结婚、玫瑰、钻戒、求婚、结婚......“
过了一会,男友洗完澡出来后开始刷视频,突然很诧异说:“奇怪了,怎么今天老是刷到戒指和婚庆的推送?“
女孩在一旁得逞的笑了。
这只是一个段子,但也让人不得不深思这背后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我们的信息到底被泄漏到什么程度了呢?
为什么会讨论这个话题?因为我最近真的很烦躁。
闺蜜快要结婚,最近几天在挑婚纱,我作为参谋,经常给她出谋划策。
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这个连男朋友都没有的人,某宝和某音开始给我推送大量的婚纱、敬酒服、喜饼......
这些曾经我从来没刷到过,而对于一个正在被家人轰炸式催婚的人来说,这宛如是添了把火,让我非常烦躁。
而这种情况其实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早前我们在闺蜜群中讨论着旅行计划,想要去一趟西藏。
我们在群里讨论的热火朝天,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再去刷某音时,出现了大量的和川藏有关的旅行视频,当然还有旅游公司的推送。
这让我更想去了!!
还有,群里我和养狗的闺蜜讨论着那款狗粮好,结果除了我俩之外,另一位没有养狗的朋友打开某宝,首页上也出现了一堆狗粮的推送。
有个要买房子的朋友,就因为和朋友咨询了一下相关问题,结果,各种房产广告、app广告、装修广告、家具广告全都来了,他从那天起,甚至每天还能接到许多卖房、装修公司的电话!
有位读者就跟我调侃了一下:太喜欢吃鸡排了,想开一家鸡排店,结果从那天收到了许多鸡排加盟的广告。
类似的情况太多了,吓得我以为因为我每天和手机待得时间太长,让我们已经产生了心电感应。
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神奇之事?
不过是大数据时代,网络世界里你的人物画像比你自己想象的更完整。所以精准推荐,才会让你觉得细思极恐。
这种精准推荐从哪来的呢?那方式真的太多了。
在下载一个app时,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仔细看协议,跳出来的弹窗,大家也会下意识的点允许(毕竟很多时候不允许很多功能用不了)。
或许你不知道,在你点了允许的那一刻,你的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位置等等都被允许共享了。而在协议里,你已经默认同意他们获取、利用、转让你的信息了。
所以这才会让推送变得精准,即使跨越app。
最常见的就是:你在某平台和朋友聊到了什么,你去搜索了什么,别的平台会有推送。
而你的通讯录好友去搜索了什么,后台也会默认你们好朋友间的爱好相似,所以给你也推荐类似商品。
这就是app与你“心电感应”背后的故事。
虽然这确实也会让人烦躁,但至少,这些正规公司还是“正大光明”的获取信息,敏感信息也会请求授权,也基本不会非法售卖、利用等等,而且你也有取消勾选的权利。
但是,还有很多app,直接不弹窗不让你发现,甚至不开启app,它也能在后台偷偷运行,直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窃取你个人数据。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团队就发现了一个新攻击路径。
他们发现:一些App可在用户不知情、无系统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手机扬声器所发出声音的震动信号,实现对用户语音的窃听。
加速度传感器是目前智能手机中最常见的一种嵌入式传感器,它主要用于探测手机本身的移动,常用于移动检测,步数统计和游戏控制等功能中。
而现在它被用来监听电话,因为声音是一种由震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气态,液态,固态的各类介质进行传播的声波,而手机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会引起手机本身的震动。
它可以准确地感知到手机本身的震动,而攻击者可以通过加速传感器来捕捉声音信号引起的手机震动进而推断出其中所包含的敏感信息。
它窃听的准确率可以高达90%。而更可怕的是,这一攻击方式不仅隐蔽而且“合法”。
看到没有。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着手机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之时,也必须要放弃点什么,那就是隐私。
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你说的做的搜索过的都被别人听到了,你根本没法躲。
而除了手机app导致信息泄漏,就没别的了吗?
现在下载任何app,外出办任何事,第一件事就是要注册,注册就必须填信息和手机号,有的还需要身份认证。
这就导致,现在我的电话和短信一栏里,已经是骚扰电话的天下。
接十个电话,除了快递和外卖,就是各种机器人骚扰电话,而短信里更是重灾区。
而你会发现骚扰电话现在都是一环接着一环。
比如我有天上午,接了三个骚扰电话。
银行电话问要不要办贷款
卖房子的问需不需要买商铺
装修公司问需要装修房子吗
而重点是,他们都是我所在地的楼盘和公司。
而因为填的身份信息太多,你根本不知道,你的信息是从谁那里被泄漏出去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泄漏已经让人防不胜防。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中国手机网民共9.04亿。而在这背后,无论是位置信息、个人信息、购物支付信息,都会留下痕迹。
这导致:2019年上半年,大约有8亿条个人信息在暗网上出售,7亿个邮件地址及密码被窃,6亿中国人的简历被泄露。
姓名、身份证、电话、家庭住址......你买过什么去过哪里在哪里居住在哪里上班......这些和你息息相关的信息都在被售卖“共享”。
这些人拿到你的个人信息后,有的是自己使用,而更多的根据你的各个标签将你分类,获取你的需求,然后直接卖给对应的第三方。
就像你需要贷款,就把你信息卖给非法网贷平台。
你需要卖房,就卖给楼盘、中介、装修。
他们还会将你的信息卖给诈骗机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诈骗电话里,他能完整爆出你详尽信息的原因。
移动互联时代,你就是在“裸奔“。
一份信息,他们可以卖上N次,你的详尽个人信息,在黑市上甚至连一毛钱都不值。
2018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李彦宏曾说:
中国人对于隐私问题比较开放,或者说没那么敏感。如果通过交换隐私而获得便捷、效率、安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
确实,他说的是一个很现实的现象。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也慢慢开始意识到,隐私的泄漏,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了。
但遗憾的是,虽然现在审核越来越严格,但好像这个问题还是个无解的问题。
除非你彻底告别数字时代,否则根本无法逃避。
所以,在最后我也只能做个征集。
你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隐私泄漏、或者和app“心灵相通”的事件?
你对于隐私泄漏问题,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对策?
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THE END
作者简介
木舒
辣笔小尖椒()主笔。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喜欢的字,爱自己喜欢的人。私人。微博:木舒sunne 。欢迎来撩。
好书推荐
“鸡汤”往往是告诉你要怎么做,而哲学更多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让你能够独立思考。
哲学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格式塔。
哲学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哲学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
哲学就是帮助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学问,就是改变你自身、而不是改变你的环境的学问。
少读些鸡汤,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多读哲学,它渗透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搞清楚生活本身真谛,也就是搞懂了当下社会的思想和文化,让自己活得不迷茫。
我们为您推荐六册经典哲学著作。让我们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
点击下方图片即刻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