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本手工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日本手工艺》的读后感大全

2020-08-06 23: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本手工艺》的读后感大全

  《日本手工艺》是一本由[日] 柳宗悦著作,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一):传统不应该被丢掉

  手工业,一个从古至今就一直在接触行业。 对于机器而言,手工意义是不可以替代。 本书作于战争年。正值二战时期前后。战争,对于手工艺行业来说,基本上是毁灭性灾难破坏。不论在任何时代,战争与传承都是对立的。有着许许多多的传承,都因为战争而失传而被销毁。 其实不仅仅是手工。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已经21世纪的今天,保留下来的文化又有多少呢? 不光光是日本。其他国家也是一样。传承一门技艺。不仅仅是需要个人努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努力 每样东西的传承都有着他自己含义。没有什么是不应该出现也许在很多人来,手工艺早已成为旧谈,甚至觉得在机械化生产的今天,手工艺术品是一件费时费力而又无用的东西。 从而我们了他的历史,忘了他的文化,忘了他的传承。 但是我们也希望。终究有一天。那些早已淡出众人视野的东西会得到复兴。 去年看到了一条消息。关于我们这个时代小时候语文书里面的一篇文章衡的地动仪。已经被取缔甚至删除。而官方对此的解释。因为没有人能还原,所以说觉得这样东西是不存在。 是否真的不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只知道,不过他是真的存在。也早已失传 我们的,我们的政府已经开始注重所谓的失传技艺,然后我们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见证。 很庆幸能读到柳宗悦先生的书。一本传于半个世纪之前的书。 里面都很多思想想法时日至今依然可用。 我们不光光是要在这本书中学习一些传统技艺。知道一些曾经的历史。也要去学习一些。值得借鉴的。 对于设计学来讲,其实算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众所周知,在设计领域来说,日本的设计确实是。在国际上都享有着一定地位的。也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而可取之处的很大一部分来源就是这本书。《日本手工艺》 20世纪。可以说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时代。20世纪真的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无论是我们国家还是世界。是一个很有时代意义的。世纪 BBC有一个记录片叫《日本手艺》,很推荐 也是讲了日本的传统艺术,以及匠人对手艺的坚守。也许对我们来说,他只是一项传统艺术。传统工艺。但是对那些传承好几代人,甚至好几百年的家族来说。手工艺,是他们的立家之本,也不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努力和传承 其实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是附页的地图。几乎包含了整个日本的地图以及各个手工业分布的地方。甚至我觉得他可以被当做旅游景点的地图,这是在送我一份旅游攻略吗? 最后,我想说一点关于传统文化的事。 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传统艺术。都应该是我们所重视的东西。毕竟我们总不希望以后我们的子孙对着我们现在很平常的一样东西,说那个是不是在历史书这边见过了什么什么。 真正的民族没落,不是说这个民族还剩下多少人,而是这个民族传承的文化。不复存在。 身处于科技中,在发展时代正在进步的21世纪。我们不仅仅要发展科学探索未来。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被丢失,不被遗弃。都不仅仅是我们需要做。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不仅仅是手工业,其他行业也应如此!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二):动人的日本手工艺

  《日本手工艺》这本书真的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单从书名上来看,让人一眼望去,觉得它是一本非常枯燥的字典类书籍。然而当我打开了扉页之后,里面的前言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先来说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吧,柳宗悦,他是一位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和美食家,他是强调实用与朴素美的运动发起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我查阅了他所说的几句名言,供读者参考,如下,“生活就是要刻意追求简朴之风。”“良好的器物若是过于华美,就会弱于俗套。”“能够成为匠人的人,必然精于某种技艺,但真正把匠人做出区分的,乃是他是否对自己做的事情,保有持之以恒的热情。”“世界上所有的专注都来于热爱。”然后通过这些他说过的话,再来看这本书,就会更加有感触。

  另外我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一个背景,它是写于昭和15年,也就是1940年。没错,这本书恰成于战争年代。这场战争对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深深的伤害,与此同时的,它对日本也带来了同样的摧残。特别是本书写的日本手工艺,在战争期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此书记载了很多工艺,在战争结束之后的今日看来已经是不复存在了。作者通过此书也是希望那些已经淡出众人视线的东西,或多或少的会在有一天得到复兴。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感触呢?在我们国家那些纯手工艺的民间艺人,是不是也已经消失不见了?在失去传承的这件事情上面,我们是不是比邻国日本做的更加彻底呢? 自从大唐文化输入日本以来,日本文明得到了一个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手工艺上。日本人以他们近乎变态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不少领域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方。

  众所周知,日本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海岛国家,资源并不丰富。所以他们用有限的资源,尽量把自己的器皿打造得更加完美。作者在书中,分别详细的描写了日本各地区的手工业近况。以地理位置的方位问题把日本封成了9个地区,分别为东北,关东,中部,北陆,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冲绳。东北地区地势严寒,他们那边手工制品有蓑衣,踏雪草鞋,雪木屐。陶瓷等。关东地区出品的应该是铁器,陶瓷,人偶,雕刻品。在中部和北陆地区有刀具,水晶工艺,灯笼和伞。近畿地区,有京人偶,法器,奈良扇子。中国地区有日出团扇, 柳原奉书纸,赤间石砚台。四国地区是风筝,达摩,珊瑚工艺。九州,冲绳出产,久留米饼,小鹿田烧,围棋。作者花了20年时间跑遍了日本,然后画下了这样的一个手工地图。足见了作者的不凡毅力和坚韧不拔的信念。他是真的热爱自己国家的手工艺,并把它融入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作者写书的时候,日本的手工业文化也受到了冲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也经历了崇洋媚外的时代。年轻人们都不喜欢做手工艺品,另外日本的手工艺品以简洁实用为特点,而柏莱品更加的绚丽多彩,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日本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险。作者在这种忧国忧民的时候,类似于玄奘取经的方式,把日本的手工艺集成起来,真的是称得上是日本的民艺之父。

  看完这本书,我百感交集,不禁钦佩日本的这位大师。也希望中国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匠人。不要让我们的五千年的文明,逐渐的消失殆尽。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在他长大成人之后,能跟他的孩子来说糖人,剪纸,玉雕,陶艺的故事。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三):越是平凡,越是应当刮目相看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们对战争胜利的迫切总是一再对手工业的发展需求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直到战争结束,工业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带给传统手工业新的冲击。从日本在二战前,对西方工业化带来的红利狂热的追求开始,很多传统的东西慢慢的不再受到重视和尊重,流水线的高产量低成本低人工太诱惑了,而传统手工业虽然技艺精湛高质量耐用便不再占据新的优势,被工业化打压后技法不再存在,纯正的老手艺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当时的日本盲目的追求工业化,一再的打压传统手工业。难怪当时追求民艺的柳宗悦先生开始写本书《日本手工业》,而在我看来,其实真真艺术的流失其实是再二战期间,没有人在为古法创造新的艺术品,所有人自愿或不愿都被推上了战争的洪流,辗转在家人离世的肝肠寸断,后勤补给的日夜奔波。战后的日本手工艺大量的流失,能理解柳宗悦先生的情,若不在战后推广和恢复手工艺,凭工业的快速发展,手工艺再难重现。 柳宗悦先生在书中写道:我为调查书中提及的诸种手工艺,走遍日本各地,历经二十余载乃成。但是现在一些手艺可能已经失传了。身处这个潮流快速更替的时代更令我忧虑满怀,如何守护手工艺并将其发扬光大,只能仰仗于日本人对传统的敬爱与睿智了。 这大概就是柳宗悦先生心血制作是他尽的一切努力与迫切的希望著成此书。为了罗列这些手工艺柳宗悦先生没有选择详细的阐述它的历史它的技法,为了罗列日本所有的手工艺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简单的从日本的地理分布上出发,以本书为导航告诉读者在哪个地区还有这样一种精美绝伦的手工艺术品,还在艰难的存活,以及他们一些简要的介绍他们的精致和短短的几行历史发展,还邀请了芹泽圭介君为本书插画。身为读者我很难向大家仔细的讲述这本书的宝贵之处。大致向大家介绍一些日本的手工艺。希望各位能找到这本书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它的宝藏。 关东地区,唐栈织布工艺和銚子的大渔着印染工艺,历史悠久闻名于世。 东北地区,若松的蜡烛使用手绘制而成的,在烛火的照耀下有着独特的光彩;磐城地区马烧陶器很有名气叫人过目难忘;长井米琉也叫长井绸手感细腻,混入不同的颜色有种不一样的美感。 中部地区,赤津与品野并驾齐驱,是濑户陶瓷重要的产地之一,这里是织部烧的原产地,用铁釉施以简单的式样,洋溢着浓郁的日式风情。日本在很早前就有制作风筝,以远洲的横须贺为珍奇,上圆下扇,绘图均为手绘,不容错过。 北陆地区,永平寺所在地以纯白纺绸而久负盛名,做工精细但是已经很难寻到了。 近畿地区,西阵织物与清水陶瓷流传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先进,上好的漆器特别是描金画技历史悠久,人偶制作中还保留着传统的制作工艺,相比现在的流水线工艺更显精致如生。

  中国地区,在仓敷市有一个仓敷民艺馆,其中榻榻米以及战前日本流行的碎花布等工艺品。

  四国地区,是由四个小国构成的一个小岛,是八十八所灵场巡礼必经之处,擅长生产各式各样的团扇,不乏做工精巧,外形多变的作品。

  九州地区,古时曾被称为“驻紫之岛”,在这里陶瓷器窑口数量之多绝无仅有,三百多年来陶瓷器极度繁荣,产生了很多精品流传于世。

  冲绳地区,位于日本最南端,因为是在岛上所以能用的资源并不多,所以这里这里的遗址大多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工艺可见一斑,让观者无不震撼。 以上这些多是关于普通人家的家庭所需,但是越是默默无名的东西越是应该刮目相看。且只是日本工艺的冰山一角,书中的许多在本文中并未全部提到,有兴趣的朋友可前往本书一探究竟,不负此行。

  希望在这个时代,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在手工艺上都能尊重和学习前辈的技艺,发扬光大,致敬像柳宗悦先生这样用自己的行动发扬本国手工艺的学者们!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四):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有幸阅读了来自柳宗悦先生编写的《日本手工艺》一书,书中囊括了日本绝大多数的手工艺作品,让作为中国人的我大为吃惊,很感谢先生的这本书让我可以足不出户之时还增长了见识,品味到各种器物其独特的美。

作者按照地区划分的方式逐一讲解日本全国各地比较出名的手工艺作品以及手工艺这类传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主要划分为九个地区:东北地区、关东地区、中部地区、北陆地区、近畿地区、中国地区(播磨以西的山阳道及丹波以西的山阴道)、四国地区、九州地区、冲绳地区,以东京作为开端,先北上依次南下展开。举例之余还会扩充知识告诉每一位读者这种工艺的前世今生,比如:

中部地区的扎染手艺源自中国(China),但并非完全属于中国,而是在此基础上再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更加丰富了其内容。

北陆地区加贺最为出名的瓷器九谷烧,和伊万里烧并称日本瓷器的双璧。品种有青花瓷,但是彩瓷更有名气。九谷烧大概受到中国的影响,不似伊万里烧那般细腻柔美,有一种大陆的风骨,绘图往往带有端庄方正大气的楷书风趣。

总部地区静冈县挂川的织物葛布,作用是用作裙裤、礼服,原材料来自朝鲜,但是其纺织工艺在挂川,并说明了人们为了挣钱加快产出而偷工减料。

由此可见此类作者实属难得,并非只有夸赞,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也可以看出作者将手工艺等传统看的多么重要多么喜欢。看一个人是否真的喜欢某类东西,就必须要看他是否全方位的对待这个事,包括其优缺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只是一昧的称赞,而没有对其做出中肯的评价,等知道了这个东西并不是那么的完美的时候,造成的后果就是信誉崩塌,这句换适用于任何地方,比如当代网络上比较火的明星,其狂热粉丝对外宣传全是正面消息,稍有不同的声音就去谩骂别人颇有种排除异己的感觉,直到真相被暴露出来人人喊打,这就是所谓的信誉崩塌带来的后果,与其一直藏着部分不是很好的东西,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大家,这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有好也有不好的一面,喜欢的接受,不喜欢的走开,还能博得一个真性情的名声。既然说到作者,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柳宗悦先生:

柳宗悦

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1936年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1943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1957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荣誉称号。“民艺”一词的创造者,被誉为“民艺之父”。 1926年与富本宪吉、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联名发表《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旨书》。1943年出版有《柳宗悦全集》等著作。柳宗悦名著中译本有:《工匠自我修养》、《民艺论》、《工艺文化》、《工艺之道》、《民艺四十年》、《日本手工艺》。通过这些作品再一次佩服柳宗悦先生知识渊博,对工艺相关的研究之透。

尤其喜欢书中的配图,使书的排版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富有趣味。印象最深的除了个别很感兴趣的几个手工艺品就是文中作者对于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手工艺以及介绍完所有手工艺品第三章发自内心的感慨:对传统的尊重,对匠人的赞美(不管是有名还是无名之辈,他们都是赋予这些工艺生命的人,正因为他们的不断打磨和精进以及敬业的精神才让这些传统得以支撑到现在),对工艺的重新认识(实用之美并非庸俗,工艺之美回归自然)。

最后就用一句书中的话作为总结:

传统指的是我们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依靠丰富的经验而积累下来的文化……如果传统消失的话,任何国家都无法保留其独立的文化。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五):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对器物之美的追寻

  

出生于1889年的柳宗悦,是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宗教哲学家,被誉为日本的“民艺学之父”,日本现代设计理念深受他的影响。

他一直倡导手工艺的优秀传统,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引进西方先进的机械制造,手工艺日渐式微,是他倡导日本民众精湛的手工技艺不能丢,因为它不仅集实用之美和健全之美于一身,还是一个民族的传统之根和文化之根,是由一个国家和地区特定的自然和历史决定的,丢掉了它,就相当于丢掉了自己的根。

《日本手工艺》,是他在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等人的陪同下,探访全国大街小巷民间工艺之后的匠心之作。他们通过本身所具有的审美眼光,找寻潜藏于日常生活中的美感,在似乎毫不起眼的生活用具上,柳宗悦等人感受到了一份属于健康、传统的美感,令他们感动不已。

我国美食博主李子柒在全世界的爆红,就说明了传统手工业在民间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不小,它是我们在工业文明之后的一次回归,更是我们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守望。

而传统手工业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匠人一种恬淡与与世无争的超脱,它能让我们在浮躁的尘世,永得心灵的安宁,也能让我们在辛劳的生活之后,享受着物与美的和谐相处。

民艺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一种美学,更是一种人人追求却很难达到的人生态度。

一块不起眼的材料,经过匠人的不停打磨,渐渐变成一件灵动的器物,是要通过劳作者的眼、耳、心、手合力才能完成的一件作品。器物之中就在不经意间,既包裹了劳作者的汗水和心情,还是一件匠人打造的灵魂之作。

但是,器物与美术品不同,它不仅仅被拿来观赏,更是一件经久耐用的实用器具。现在人们买奢侈品喜欢追逐限量版,但在匠人手中出来的任何一件物品,它都是唯一的,永远比限量版还限量。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日常实用器物来说,它们的价值却很低,很难与限量版奢侈品相比,更别说同有同等美感的艺术品了。

小时候,我家里的盐缸是一个四脚蹲的老虎,油壶是一个朝天吼的小狐狸,或威猛或天真,都是创作者当时心情的体现。但是,工业文明来临,千篇一律的玻璃缸子或塑料制品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渐渐丧失了与这些小小的美丽物件相伴的机会,时光被这一些毫无生气的破铜烂铁堆满。

一、劳作者的匠人精神

古代的匠人很少在自己制作的器物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每一个匠人都会认识自己制作的器物。匠人从学徒做起,日复一日地重复枯燥的劳作,却乐在其中,那是一种创作的乐趣。

现在的人讲求精进一定要达到一万小时以上,而对于以前的匠人,那是他生来的使命和责任,重复的岂止是一万小时?匠人的一生一般除了生活必须的吃喝拉撒,就是整天在鼓捣他的手艺,直到生命终结不能劳作。

现代人的焦虑和不切实际的奢望,过去的匠人一概没有,他们总是沉浸在一种心流的专注中,于他们而言,创作一件堪称完美的作品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终日劳作、总结、精进,从来不把身外之名放在心上。

作为匠人,如果你把心思放在追求手艺卓越的其它方面,那你的手艺就停止精进了,那时,你也就不配做一个匠人了。

匠人的恬淡与忘我,正是他作为一个匠人的精神所在,他得把自己所有的心力,放在自己的作品上,无比专注地劳作。

二、器物的实用之美

手工制作的器物,无论是一件多么平凡无奇的物件,都是劳作者从无到有的一种创作,而每一种创作都是一次自己对完美极致的追求,虽然不一定完美,但每一次的创作都代表了劳作者当时最好的水平,追求极致是每一个匠人最朴素的追求。

而一件器物,就是创作者把自己心目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美具象化,把它完完全全地呈现出来。日常生活是美的中心,它蕴含着文化的源泉。人类的真正价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才体现得最为真实。若想生活得有内涵,必须将之与美结合。

一件实用器物正是实用性与美的完美结合,使人在繁琐细碎的日常里也能体会生活之美,器物与环境、与人相得益彰,共同彰显这世界的灵动之美。

三、器物的健康之美

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器具,但很多不堪重用,都是一次性产品,而手工打造的器物,往往是可以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的,比如一个笨重的柜子,一条已经磨得光滑的小凳,这意味着一件器物带着它的健康之美。

器物的用处使为我们提供服务,是一位如勤勤恳恳的劳作者的服务者,它们必须受得了劳作之苦、经得起摔打,才称得上一件名副其实的实用品。

美有多种,只要是美的事物就值得尊重,但有的美让人向上,有的美让人沉沦,而让人从这众多的美中选出一种正确的美,它会是什么呢?

那就是健康之美,什么美都无法超越这种美,因为“健康”是大自然所需要的最淳朴、最合理的状态。健康意味着平安和寻常,意味着自然和合理,这世界正常之美才最终的美,无论何种美,都要回归于此才完美,所以健康之美,也包含了正常之美、健全之美的意思。

器物的实用性就体现在它的健康、健全之上,不然,它就是一个破损的残缺品。因此,一个残缺品,只有弃之,或进行修补,使之成为一个健康品。

柳宗悦对器物之美的追寻,从人到物,到其存在之义的探讨,更进入到了一个哲学禅宗的境地。当现代生活的便捷离我们越来越近,而那些靠人手匠心打造出来的器物之美离我们越来越远,似乎需要我们一起去追寻那些渐渐逝去的民间手工,让它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能尽可能留的时间长一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