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本手工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日本手工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04 02:38: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本手工艺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本手工艺》是一本由[日] 柳宗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手工艺》精选点评:

  ●日本

  ●柳宗悦主张"健康之美",在乡土社会不言而喻。当下什么是健康的美呢?

  ●校图书馆能够引进这套书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匠人们的手工艺作品能够展现最为朴素和健康的自然界的美,光是阅读那一个个陶器纸品棉布簸箕衣饰的名字就足够唇齿留香了。对于很多器物都是从中国引进的日本来说尚且如此,国内的民间艺术真该好好地挖掘保存,这是民族多样性赖以生存的根基。

  ●无法想象在几十年前,日本的学人便在做如此平实又严谨的文章,而看着千城一面的天朝,和保存完好的东京……

  ●手与机器的区别,在于手与心相连,而机器是无心的。。

  ●作者初衷很好,也付出了努力,但手绘图太抽象了,对于日本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描述和工艺品的形态不了解的人有的地方会不知所云

  ●没圖

  ●没有解开我心里的困惑……

  ●这种时候,就会想我国怎么没人写这样的书。还是比较喜欢他的民艺,虽然有意见相左

  ●我只能说 不是你想的那样 = =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一):我们需要时间来感受美

  中学最喜欢的一位老师的一句话,书是越读越薄的,就好象柳宗悦先生的这一本小书,这并不是一本日本手工艺百科,不全面,不详实,但有着恰到好处,点到即止的美感,透出一个人在漫漫时间的旅程中被洗练出来的审美气质和品格。20年的点滴记录却有着最适宜旅行携带的口袋书尺寸,这,再可爱不过了。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二):手工艺人怎么了?

  简直看不下去。日本人敝帚自珍的虔诚,看不下去。我们数典忘祖的潇洒,看不下去。1940年的日本,就已经在反思手工艺与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利弊,就已经试图去平衡两者的消长。

  对手工艺人的尊重,对手工艺品的敬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即使难以哺育其更上层楼,也保障了手工艺的逐代传承。因此,而今,我们的茶道,花道等都要向日本取经。

  自己或许应是个手工艺人,可是只能夏日在办公室吹着空调,重复着机械化的流程。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三):大而全,却不精

  我不喜欢这种“老的才是好的”的论调,全文基本上介绍了日本战前整个国家的手工艺内容,老人家不辞辛劳的一点点收集的,精神很是感人,但是每一个都点到即止,有一些简单的图例,但不精细,看完之后没有特别的印象,只觉得耳边嗡嗡的,这个老人家一直在念叨着保护本国手工艺,同时对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很是不屑。我觉得,既然在呼唤年轻人来关注手工艺,那么,至少给大家点眼前一亮的,结果,通篇下来,每个物品不过短短百来字的描述,像是一本记录不算翔实的字典,唉~~~~~总之,有点失望。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四):随便说两句

  这本书写于1943年战争时期,记载的内容大多是昭和十五年(1940)前后的日本手工艺的状况。目的是为了告诉年轻人至今还不大了解的日本的另一面,是以描述表现于手工艺中的日本姿态为主。

  本书优点

  1. 覆盖面广,是战前日本手工艺状况的一份详尽记录。

  2. 作者名气响亮。且为调查书中涉及的产品几乎走遍日本全国,历时20年。

  3. 因为是给青少年看的,所以通俗易懂。

  4. 对于日本手工艺爱好者是一次不错的科普,可以大致了解日本手工艺的现状。书后也有丰富的注解。

  本书缺点

  1. 介绍其实是点到为止式的,对于了解细节而言,不过瘾,看完之后没有特别的印象。

  2. 每个产品只有一个很小很简单的手绘图例,没有照片。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五):浪费了二十年

  只看了前部分和最后一章。中间部分跳过是因为作者全是蜻蜓点水的简略介绍,对于一个国外的读者,生疏的地名和大量的注释换来的只是高大全又不深入的了解。

  不过作者定位就说明了,本书是为日本青少年打造,那也就足以。

  作为一本成书于昭和十八年(1943)的书,作者花费了二十年游历全国,专程为了手工艺的精神,还是欣赏的。可惜这个成果有点浪费这二十年的探访了。其实可以写得更好更精细的。这样到反而践行了作者在书中批判的“粗制滥造”这种说法。

  anyway,作者全书的观点莫过于希望人们在接受现代化机械化的同时,不要摈弃传统的手工艺。并且这种并非游历有名景点,只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旅游方法,值得学习。

  , 本书适合带着去旅行,逐一践行其中的手工艺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