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观后感精选
《敦刻尔克》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菲恩·怀特海德 / 汤姆·格林-卡尼 / 杰克·劳登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敦刻尔克》观后感(一):进入那个世界。一点点剧透。
最近看过的最棒的片子,「敦刻尔克」。
小镇影院没有首映,就连白天,我还是和朋友两个人买了三张票包场看的。(3张票才给放。真不知道我家这么个小地方两个影院怎么活下来的。
《敦刻尔克》观后感(二):[敦刻尔克]的意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敦刻尔克]以二战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背景,这一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同时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敦刻尔克》观后感(三):家,为你而来
评论里,有人给2星,有人给5星。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点千差万别。我给四星,抹掉一星是因为,空战拍的太逼真,眩晕感严重影响了本宝的观影体验。
《敦刻尔克》观后感(四):【通篇剧透】按时间顺序重新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诺兰用一周·一天·一小时,三个视角去混剪。但防波堤部分,只经历了两个夜晚,具体三个时间线是在哪里开始相互切入和影响的,二刷过后梳理了如下。
《敦刻尔克》观后感(五):你好,我们来谈谈绝望
我们看过很多英雄。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狂怒。我们也见惯了太多血腥与残酷。今天,这里,一小时给英雄,一天给人性,一星期给绝望的腥臭味儿。
《敦刻尔克》观后感(六):战争纪录片---《敦刻尔克》
4星半
1. 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不要跟风黑或者跟风粉,建议调整期待值
2. 说实话是有点失望,前十分钟被影院音响轰的想提前离场,后十分钟又匆匆忙忙的转移了几十万人,一脸懵逼
《敦刻尔克》观后感(七):反个人英雄主义的平凡真相更感人
我怀疑此处应该有个专业名词
叫做镜头语言非常好之类的
剪辑紧凑不拖拉啥的
但是我只想写写对几个镜头的感触
《敦刻尔克》观后感(八):敦刻尔克
父亲为了救不相识的士兵,去敦刻尔克,导致失手打伤自己孩纸不治而亡,很深刻,不过重点是转移几十万人的场面,都白天没拍,唯一站队就三家英国飞机击落德国三波进攻,瞬间觉得太厉害,最后一家德国飞机怎么打下来的,
《敦刻尔克》观后感(九):(离题万里的)多佛海岸与白崖
延绵于多佛东西13公里的白崖,由海洋生物沉积上亿年而形成百米高的峭壁,这片洁白美丽的巨大岩石是旅人对英格兰最初的印象,也是离人对英格兰的最终记忆。
《敦刻尔克》观后感(十):用真实的惨烈换来的视觉震撼
没有繁复曲折的情节,没有冗长抒情的叙述,没有博人眼球的血腥,就是简简单单的用三个视角把事件呈现——战争的残酷,也尽可能地把人物个性给减弱。只是这样的作品,虽然取材真实,也还是有真正的无数牺牲存在过……最后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