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环,求求你别卖惨了!”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如初的声音
文/伴读君 来源:睡前伴读(sv)
8月4日,被羁押了9778天的申冤者张玉环终于出狱。
从26岁到53岁,他强忍着泪水,堂堂正正地走进了村子,迎接他的是音容已改的家人。
八十七岁的老母佝偻着背,多年前因病改嫁的妻子哭到昏厥,儿子指着他哭诉未尽父亲之责。
一桩冤案,改写了一家人的命运。
在被问到未来的打算时,张玉环只说,自己想要一栋房子,拿回家里的地,晚年平平淡淡耕地劳作,陪在母亲身边尽孝。
另外,他要申请国家赔偿,追究当年刑讯逼供者的刑责。
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诉求,网络上却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张玉环,别哭哭啼啼了,搞得和杨玉环似的。
最起码的,你坐牢比下水道和煤矿工人舒服吧。
关键你赚了700万给子孙后代,都能去一线城市买房了,知足吧兄弟!”
这个言论,出自微博一个拥有两百万粉丝,认证为陈剑导演的人。
在他看来,张玉环一旦拿到700万国家赔偿,就相当于坐牢的27年里每天有700元的进账。
农民出身的张玉环能有这种待遇,“比抗战年代的战士幸福千倍”。
骇人的是,这条微博下,赫然出现了三万多的赞。
真的是张玉环贪心吗?
-01-
不是所有伤害,都能被原谅
丢失的27年里,张玉环到底经历了什么?
27年前,张玉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孩子四岁,一个孩子三岁。
因同村两个小男孩遇害,一桩杀人案摁在他的头上。
放狼狗撕咬,被逼供6天6夜,法院判处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27年中,他在监狱两度自杀。第一次,用牙刷捅进喉咙。第二次,用床单上吊。
几番上诉,结果依然是维持原判。
后来,只上过小学的他每天都在写申诉信,五六百封,也不知哪天能换得清白。
监狱外,孩子被欺凌,家人也抬不起头,哥哥为他奔波伸冤,妻子因病改嫁。
27年后,他重见天日,父亲却已离世,老母亲已至暮年,前妻带来了他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
他早已与社会脱节,没有身份证,名下的土地不见了,吃穿住行都需要依靠家人。
哪怕平反,他依然受村民排挤——不少人认为他是“疑罪从无”,“钻法律的空子”。
鲁迅《而已集》中有这么一段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你不是我,没走过我走过的路,怎知我的辛苦难过。
没有一种苦难能被称得上是财富。
这半生的伤痕,一身污名,一个家庭命运的改写,在阴阳怪气的看客眼中,“知足”二字不过是碰碰嘴皮子般简单。
正如张玉环说的:就算给我一千万,我那27年,能回来吗?
-02-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命运。
能原谅的,不说也会原谅,不能原谅的,说了也不会原谅。”
去年,一名叫郭巧娣的老人寻找儿子的消息刷爆了无数人的朋友圈。
据老人说,自己的小儿子叫王永强,是北大物理博士后,1999年出国。
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想打电话让王永强寄点钱,可王永强表示“以后电话少打”,挂掉了电话从此了无音讯。
如今老人性命垂危,就想和失散二十年的儿子说说话。
从老家人的口中,对父母不管不顾的王永强俨然是一个不孝子的形象。
可当媒体辗转联系上了在亚特兰大生活的王永强,他只回复:不希望家里人再找他,清官难断家务事。
原来,还在义务教育时,父母就一直想让王永强辍学。在他读大学阶段,不仅不出一分钱,还伸手向他索要学校的补助金。
工作后,王永强父母吸血越来越肆无忌惮。
不停催王永强打钱,要王永强帮亲戚找工作,全然不顾王永强已经组建家庭。
在王永强离婚后,更是上门骚扰前妻一家,逼得岳父岳母换工作、换房子。
不得已之下,王永强才切断了和老家的往来。
尽管过去二十年,王永强的伤痛,也能从“清官难断家务事”七个字中窥见一二。
不原谅,是他的选择。
人们常常说:“要感激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正是他们让你变得强大。”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伤害会愈加深入骨髓,无法释怀,甚至无法让我们说出那句“算了”。
生而为人,谁都不必委屈自己假装大度,不原谅,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03-
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僧人甲疼痛难忍,捉住蝎子想要杀死泄愤。僧人乙连忙拦住僧人甲,苦劝他能放蝎子一条生路。
没过一会,蝎子又蛰了僧人乙。这回,僧人乙立马伸手捉住蝎子捏死。
僧人甲疑惑:你既苦劝于我悯惜众生,你又为何杀生?
僧人乙回答道:此蝎蛰得我好疼。
很多时候,不原谅的那个人往往要受人指摘的:有人会指责你不够宽容,有人会认为你还不够成熟。
而那些慷他人之慨的人,不过是因为针没有扎到自己身上罢了。
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你可以不理解,不体谅,但请尊重别人的选择。
莫言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喝了吧,喝了这碗汤,你就会把所有的痛苦烦恼和仇恨忘记。”
我挥手打翻了碗,对鬼卒说:
“不,我要把一切痛苦烦恼和仇恨牢记在心,否则我重返人间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道歉,是犯错者的本分;原谅,不是受害者的义务。
如今,追责,补偿,与家人开始新生活,才是对张玉环丢失27年的最大安慰。
不原谅,并非他狭隘,也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最后的尊严与正义。
点个“在看”,愿张玉环余生安好,愿正义不再迟到!
- END -
* 作者:伴读君,每一次翻阅,都是一场久别重逢,每晚九点半,我们相约在睡前伴读(),只为温暖你的睡前时光,转载请联系授权。
* 主播:如初,资深情感主播,喜文善琴,公众号:一声遇见()。
* 图片来源:花瓣网、堆糖网
▼
想了解更多伴读君的故事吗?
每天晚上陪你说晚安
▼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