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社交恐惧症》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社交恐惧症》经典影评有感

2020-08-26 20:08: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社交恐惧症》经典影评有感

  《社交恐惧症》是一部由洪锡宰执导,卞耀汉 / 李柱胜 / 柳俊烈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交恐惧症》影评(一):放大了的网络暴力

  其实我觉得文不对题,片中角色没有任何人有社交恐惧症,就算闵河娜言辞激烈也并非不懂得与人交流。还有闵荷娜事件还有那么多疑点,检方和警 察 就草草结案了吗?总觉得勇民和志雄以及其他当时去到现场参与现杀的人调查了一段时间无果后居然这样就遗忘那个可怕的场面是不合理的。总觉得调查这一段无果无法接受。或者说这要强调不是当事人谁都无法感同身受。人类的冷漠无情已经到了一个很难扭转的阶段?这让我想起匹诺曹里女主的妈妈点燃民众的愤怒之后用其他的重大新闻来覆盖原来的新闻并以此转移民众视线好相似啊。

  《社交恐惧症》影评(二):WL=网络=未来≠无赖

  涉及到的主题是网络暴力,当下讨论比较火的问题之一。影片主要不是在讲述什么,讲的生动与否都不是影片的关键。关键在于代入,将你的生活与影片相结合而引发的思考。看完影片之后的感受才尤为重要。

  《社交恐惧症》影评(三):谈电影的已经很多了,我只想提问

  电影起因是某个大兵自杀了。而A女就在网上嘲讽侮辱了死者,结果引发了网民群起而攻之,辱骂扒皮。结果,A女就自杀了。当然,自杀的原因其实也没有讲明,但大家就认定了是因为网民的攻击。

  于是某几个首当其冲的网民就被JC叔叔约谈了,聊天过程见图。

  《社交恐惧症》影评(四):随评

  所以说网络暴力施加者是卑鄙胆小的,急切地寻找所谓的“杀手”,可以随便敲键盘施暴,当然也可以随意转换角色。以为存在一种更恶的势力,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杀手”。没有谁值得同情,永民还是蕾娜,即使自身有万般缺陷,社恐的自己只能依靠网络还是突然感受到“风水轮流转”的恐惧。“韩国有5万个间谍,自身已经被“染红”了,却防备着北部的。”其实极具讽刺,无论是“作案手段”直播tv,或是创建的论坛。全剧前后照应,大胆,剧情发展也不慢,只是感觉有些不明所以,所以可能有理解错误。 本剧应该不需要设定主角,网络暴力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个。总之总算看上卞耀汉这部了。

  《社交恐惧症》影评(五):不要随便攻击他人

  这部电影的题材非常好,完全的展露了当今网络世界存在的普遍问题,部分网民持着网络世界是虚拟的观念,随意的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根本不顾当事人看了之后的感受,其实网络世界已经成为现实中的一部分,受到它的影响也很大,语言暴力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是可以夺取他人精神上的健康从而导致身体上的残害。社交恐惧症,里面的主角或许都有,只知道批评他人,不准他人批评自己,用盔甲伪装着自己,却用锋芒的利剑刺伤别人,在他们的内心其实不是那么想伤害别人的,只是不知道方法善待他人。网民的恶语一句又一句的往人身上抛,却不知道这已经给他们造成了很深的心理阴影,不管怎样,在现实中也好,在网络世界也好,请三思而后行,为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多多考虑他人的感受。

  《社交恐惧症》影评(六):言语之刃

  这是一部好电影,但不会讲故事。对于网络社交的这方面讲故事的手法,甚至远远不如动画《无头骑士异闻录》精彩。

  《社交恐惧症》很沉闷,作为一部韩语电影,风格偏向纪实,让外国观众看起来更加枯燥,甚至乏味。如果不是处女座,大概在进度条走到一半的路上就点叉放弃了。

  直到电影进行到了三分之二的部分,才迎来了我觉得最精彩的剧情——对于自杀身亡的女主人公闵荷英的性格展示。

  闵荷英,被同学表述成给人感觉不舒服的人。

  《社交恐惧症》影评(七):我也是那个间谍啊

  看完之后其实蛮震惊的,震惊的不是这个电影本身,震惊的是电影所描述的事实,电影中发表言论的网民们,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只听到自己想听的,不知道事实是什么,其实根本就不在乎事实,只不过将自己当成上帝去批判别人,不会有人去要你为你网上的发言负责,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有资格去批判别人吗?

  我每天逛微博,豆瓣,发过不少评论,批判别人道德有问题时,批判别人思想狭隘时,俨然自己是个圣人,正如电影中未出镜的网民们,明明是他们一起害死了那个女孩,他们就是那个富二代口中的间谍啊!

  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是愚昧的,舆论往哪走,我们就往哪走,我们甚至不知道舆论到底是怎样,它一会这样,一会又那样,一会说这个是对的,一会又说这个是错的,我们就跟着那个风向标转啊转啊,目的只不过只是害怕自己落伍而已…

  《社交恐惧症》影评(八):和国内一部电影很相似

  和国内一部电影很相似,应该是搜索。表现都不太一样。主体都是网络暴力。

  卞耀汉2011年,出演韩国独立电影《周六勤务》“道延”一角正式出道。同年,出演独立电影《灾难电影》。2012年,分别接拍独立电影《目击者的夜晚》,《乌鸦少年》与《Magic Hour》。2013年7月3日,参演曹义锡、金丙书执导的电影《监视者们》上映,该片讲述特殊犯罪科监视班队员与银行盗窃团伙之间发生的故事 。同年,参演韩国禁烟社教片《三面镜子》,与金政勋导演合作电影《野狗》。2014年6月4日,卞耀汉参演由李桢凡导演,张东健、金敏喜主演的电影《哭泣的男人》上映,该片讲述一个黑帮杀手为了守护心爱的女人而奋力一搏的故事 。10月17日,卞耀汉出演tvN金土剧《未生》饰演“韩石律”,这也是他的首部电视剧作品,讲述人生只有围棋的主人公在职业入段失败后,面对冷酷的现实而展开的故事,以社会新鲜人的视角描绘职场人们的面貌 。

  《社交恐惧症》影评(九):我们究竟是在追寻真相还是在怀疑真相

  冲着柳俊烈去看的一部电影,胆子小,时不时暂停下来缓一缓;正如在简介里看到的,影片没有已出暴力场面却让人不自觉毛骨悚然。

  影片中自杀而亡的女生闵荷英,在我看来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尽管我在看影片时已经忘了影名。她在作品赏析课上的笔记被老师擅自查看,老师评价颇高,反问她为什么不按照笔记来做出评论,要知道她对别人的评论可是犀利过火的,失真的;我想她不知道怎么对外表达正面的情绪,而一味地用恶意的话语相对,在课上如此,在网上也是如此。当现杀真正来临时她才显现出恐惧,或许就是因为她需要面对一批人,人。

  她对外界采取的反应很极端,发出与大众意愿相悖的评论,和整个世界抗争。她的战友只有她自己。社交恐惧症,在她身上显现的,是反社会人格。影片没有明确交代举报抄袭教授和贝卡究竟是谁,对作品本身我也有很多不解的地方,只能抛开这些来谈谈感想。

  回到影片主角,永民曾是贝卡攻击的受害者,也是产生网络暴力群体的一员,带着复仇心理去生活的他,对网络已经成瘾,喜欢写黑评,仇恨使他身份暴露,最后又离开这个他改头换面生存下来的地方,不知踪迹。智勇在我看来,立场不够坚定,淌进这趟浑水,带着玩笑心理,成为现杀小队一员,自以为网络舆论影响不至于置人于死地,太过随意地恶评,在不知不觉中,与自己的正义使命相悖了。

  影片在兜兜转转过后,又是回到女主自杀而亡的真相,可是会有多少人相信,而他们又从何辨别?在现实中,我们时刻也在追寻真相的路上,但是,who knows?

  《社交恐惧症》影评(十):现实压力引发网络暴力

  因为网络不记名所以人们肆意的不计后果的发表着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当把一个人推在网民的风口浪尖上,他将遭受到无限大的攻击。网民一边辱骂一边嘲笑,完全考虑不到那个被攻击的人的心里感受。精神伤痛远比肉体伤痛要来的深,如果一个人遭受到网络暴力,那么对他心里的打击是不可抚灭的伤痛,就像是被吸到黑洞一样,无可自拔。

  关于这个题目,我也有疑问。我想大概是现在社会人们遭受到来自各界不同的压力,无从发泄,从而从网络上寻求慰藉。辱骂着那个大家都辱骂的人,可能他的心里会好受些。人们越是依赖网络,沉迷在网络中无可自拔,越是远离现实,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冷漠。越是冷漠就越是说出更加恶毒的话。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的那个校园暴力事件。暴力录像在网络上曝光了,微博热搜上全是关于这个事件。顺理成章的,施暴者成为众矢之的,被网友们各种程度的辱骂,甚至遭到人肉,网民完全考虑不到那个施暴者也只是孩子。一边骂着施暴着一边又安慰着被害者。而这个事件的结尾,就像电影的结尾提到的那样,被新的事件所代替。网民擦了擦嘴,放亮目光,迎接着新的猎物。

  像电影中死去的姑娘一样,有太多的人是网络暴力的被害者,而到底还是谁来为他们埋单?逼死他们的,就是太多太多的网友,以及那些污言秽语。

  网络到底该不该实名制呢。这个问题被探讨了好久,可至今没有一个正确的回答。而这种网民随意发表言论到底是言论自由还是什么?

  我也是众多网民中的一员,我也依赖着网络,但是我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戒掉网络。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将越来越发达。但是我还是希望网民们可以放下手机电脑,其实现实并不是像网络一样充斥着各种的负面消息,其实现实还是很美好的。

  回归到电影,大概以前卞耀汉总是演独立短篇电影,所以在看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有太多的投资,不过有一些关于网络上对话的特效还是做的不错的。总体来说三星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