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二性Ⅰ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第二性Ⅰ读后感精选

2020-08-30 19:43: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二性Ⅰ读后感精选

  《第二性Ⅰ》是一本由[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性Ⅰ》精选点评:

  ●他们为什么那么害怕女人?以至于从立法、宗教和社会习俗海陆空的严防死守,多么的怯懦,既得利益的性别们,是什么吓坏了他们?傲慢的人......

  ●波伏瓦认为女性命运的全部都源于她被定义为“他者”。同时这是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他者。因而,无法像男性那样体现自身的超越性。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自我界定自我才能确定自己的主体性,但不幸的是,古往今来,所有文学作品里的女性都是男作家YY出来的,所以,这个女性形象是男性意识塑造出来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因为无法体现超越性,不能活出自己,因此,她们是天生带有利他主义的,这几乎成了性别属性。因此,能逃过这种命运的女性寥寥,但耀眼。这样的女性在古代尤其集中于妓女中,她们因为摆脱了这种牺牲性,因此,在被鄙视中获得一种自由,同时获得真正的爱情。时代在变,现在女性处于一种被撕裂状态,一方面是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男性化,另一方面是家庭生活中还要承担的女性化角色。这是女性的新挑战,超越和内在共存时,可能是女性最累的时代

  ●波伏娃的文笔太好,思路也清晰,观点更是鲜明且宝贵,只怪我存在主义哲学基础薄弱,很多地方一知半解。而第三章中对关键作家的批评与解构,更因为我读书少而读得囫囵吞枣。需要恶补很多知识再来重读的一本书。

  ●从来没想过会在这个当口读上,虽然时不时会读不通,但没想到波伏娃已经讲到了那么多重要的话题 (我妈说他们八十年代大家都读,不甚新鲜,然后呢:((

  ●这个博古通今的女人梳理历史哲学时有种磅礴的气势,真令人生畏……

  ●文艺吐槽大全

  ●波伏娃先生的《第二性》,最糟糕的不是她自相矛盾的立场,而是错漏百出的方法论。年轻人立志以她为榜样,迟早会被带进阴沟里去的。

  ●爱极了这本书的封面,也爱极了里面的内容。几次停下来用笔抄写那些片段。波伏瓦对女人的阐述非常精准,最后引用几个作家在对待女人的写作方面让我又气又爱,感到自己一直以来都从来没有去深究过这一方面,虽然总是心里自持是个女权主义者,但是女性这个个体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探究,这是一个长久的命题,而男女不平等的状态可能是个永恒的论题。

  ●太能忽悠了。

  ●幸好她写了这么一本关于女性的书。伟大的人。

  《第二性Ⅰ》读后感(一):有没有跟我一样为了这本书要怒学法语的?

  看不懂法语,没办法就翻译准确性来评价。但是翻了几页,觉得实在是晦涩难懂,读起来很不流畅。不知道文章本来如此还是因为译文的原因。

  准备转战英译本,希望好理解一些。

  但是我想读透这本书,我决定怒学法语……

  《第二性Ⅰ》读后感(二):可敬的波伏娃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这是一本“怨妇”书。看了本书,对不起,不能认同。波伏娃把她不停的思考和冷静分析展现给世人,并动用各方面例证来证明她的观点。从生物学、历史、神话等等角度。神话一章就阐述女性的出生就是不自主的,夏娃的存在,是为了陪伴亚当,不让男性感到孤独。到现在为止,几个世纪的女性权利争取,女人仍然被当做附属,他者一直还是存在。

  《第二性Ⅰ》读后感(三):奴役女人是一场历史悠久的阴谋

  翻译有时候有些不符合中文的句法舒适度 ,但也许更忠于原著吧?看得吃力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主谓宾,联系上下文,当外语看就好了。看完只觉得女性已经不知不觉被宠坏,而这种宠坏实则是一种阴谋!在这本书的剖析面前,一切只包含愤怒之情的女权主义都显得空洞而可疑,甚至男人允许这种女权主义存在,也许是因为它既没有力量,又能显得男人十分宽容吧

  《第二性Ⅰ》读后感(四):《第二性》摘抄

  只有根据人给自身提出的目的,人所掌握的工具和人制定的法则,“弱点”才显现为弱点。

  一切都仍然在鼓励少女期待从“白马王子”那里获得财富和幸福,二不是独自尝试困难而不一定成功的征服。

  当一个女孩被托付给女人时,女人会以狂妄与怨恨交织的热情,努力把她改变成一个像她们一样的女人。

  正是受禁闭的女人为了把她的牢狱变成荣耀的天堂,把奴役变成崇高自由做出的最后努力——有时是可笑的,常常是动人的努力。

  《第二性Ⅰ》读后感(五):女权不等于婚姻吗?

  一直有在思考什么是女权,也一直以来都以为工作努力就是女权的象征了。很难过的是,尽管波伏娃从原始社会穿越到现代,连接神话和现实,这本讲女权的书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它并没有告诉我女权到底是什么。

  关于别人说这是一本女性不得不读的书,我认为任何的书如果不能对个人的观点有所冲击,尽管它极富盛誉,对个人而言也是鸡肋而已。

这本书其实不是很厚,但是读起来特别累,历史神话文学作品作者提笔就起,修饰语特别多、长,必须要好好看、细细品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