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心》读后感摘抄
《狗心》是一本由[俄] 布尔加科夫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狗心》精选点评:
●已存
●好爱好爱
●布尔加科夫你太反动了!
●已经有了后期作品魔幻主义的影子,布尔加科夫非常善于把深刻的讽刺流之余表面,这也是他屡遭禁迫的原因,从狗心到逃亡再到大师和玛格丽特,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不外如是,外冷峻揭其恶,而其字里行间又有一种不做作的浪漫。
●三流想象力,一流讽刺力。
●低于预期,可能因为大师与玛格丽特太好。
●收拾旧书都扫了下多抓鱼,发现了好几本绝版的……这本也能绝版?!(百思不得其解
●介乎魔幻与科幻之间的cult故事,兼顾现实与荒诞的讽刺文学,讽喻大胆,想象奇谲,在特殊时代这种作家难能可贵,命运也注定悲惨。
●两个故事都非常棒。继续跪求实体。
●绝好的讽刺小说
《狗心》读后感(一):布尔加科夫真是天才!
这本书包括两个小说《不祥的蛋》和《狗心》。看了前者就不禁为他的手法叫好。情节啊,用词之类译者也很用心,总之是能让我看下去并且很喜欢的。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看外国小说,但是最近,看了一些,觉得真是不错,不管是乔治·奥威尔,还是茨威格,还是库切,还是布尔加科夫。这些书能让我喜欢,真是和译者翻译是分不开的。
书评,写不好,就是记录一个最近几天阅读的感觉,怎一个好字了得!
《狗心》读后感(二):一条作为文学史作业的书评
迄今为止只读过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不祥的蛋》《狗心》和《恶魔纪》。四部中最爱是《大师与玛格丽特》,读来畅快无比,有快意恩仇江湖之感,颇合少年心境。
《狗心》也属佳作,可惜不太合我胃口。小说中的人物都难称得上光彩角色。有一篇论文称小说里面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承载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可惜我只读出了教授的丑恶嘴脸与高高在上。不过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教授这一形象,大概还是见仁见智吧。
总的来说,值得一读。
《狗心》读后感(三):真实的勇敢的书
狗心
从一条狗的角度和第三人称角度,交错叙述,很有趣,借狗说人。人脑安在狗身上,奇幻地变成贪得无厌的混混,过着不可理喻的生活,和那些活着的人们没有区别;当它又被手术变成一条狗时,变地更加通情达理。仿佛在说,人不如狗。在俄国作家的笔下,第一次看到这么赤裸楼的的嘲笑——对斯大林时代的思想镇压,以及公务员的荒唐做派。然而,我并不能看到有哪位作家敢写出这么真实的作品,尽管我们国家的六七十年代似乎更加荒谬;何况,我们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不详的蛋
非常精彩的短篇小说。本来以为的,都没有发生。意料之外不断有惊喜。怪不得他的小说被俄国封杀那么多年,真的很形象,可能也很像文革那时候的情况。荒谬,然而科学只能顺从权力。无知的人太多,从政府到媒体,从权贵到农民,不是传播真理,而是说领导想看的,或者麻痹大众。
《狗心》读后感(四):摘抄曹骢先生后记(节选)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曾去莫斯科新圣母公墓参观。这是俄国和苏联著名文化人士如果戈里、契科夫、法捷耶夫等,以及苏联政界、军界名流如斯大林夫人、莫洛托夫妇和赫鲁晓夫等的久眠之地。久以墓碑、墓碣、墓饰雕饰精美而闻名遐迩。进去一看,果真如此。满目都是气派不凡的大理石、花岗石坟墓和死者的石像。可是在此墓葬群中却有一个土坟,唯一的一个土坟,显得分外触目,走近一看,黑油油的长方形土坟上,赫然放着三束红玫瑰。那天莫斯科彤云密布,寒风萧瑟,还飘着稀疏的雪珠,这反使那三束玫瑰益发显得鲜艳欲滴。坟墓简朴的墓碑上简朴地刻着“布尔加科夫之墓”数字。(在他逝世多年后,他的遗孀故世,也合葬于此。)我伫立坟前良久,心想这土坟岂不是布尔加科夫一生为人的写照。起于泥土,归于泥土。入泥土一般肥沃、朴实、恒久。所以在他谢世四十余年后,后人还来他坟前献上鲜花。我没有带花去。我奉上了一瓣心香。
驱车返回旅社途中,我沉浸在深思之中。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忖,是什么力量支持布尔加科夫在明明知道他的作品是不可能演出,不可能出版的情况下,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内,力疾撰文,直到生命蜡炬成灰?现在我悟出来了,是信心。是对未来的信心支持着他。伟大的作家总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之上,他们是能穷尽千里之目的,他们是不朽的。
《狗心》读后感(五):狗比人善良
据说,布氏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他擅长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双脚未曾离开厚重的大地。它的笔锋就像龙卷风,拔地而起,在空中驰骋,但与大地紧密相连。
这部小说集有《神秘的蛋》和《狗心》两部中篇。前一部写的是狂蟒之灾,以致整个国家都陷入动荡和危机。严寒之后,蟒蛇、巨蜥、鳄鱼等不战而亡。国家由此恢复平静,该专权的还是专权,该贪污的还是贪污,该以正义之旗做罪恶之事的仍然如昨,一切都未曾改变。只是教授的红光,再无人制造,那缕光线成为历史的绝唱。布氏的用心“昭然若揭”,诸君自会领悟。后一部写的是狗变人,人又变狗的荒诞现实。这只狗是一只“无产阶级”的狗,它终日为吃饱肚子而困扰,身上的毛被恶人用开水烫掉了好大一块,备受摧残。有一天他得到教授的垂青,住进了温暖的公寓,但它被迫接受脑移植手术。这个手术改变了它的狗性,它逐渐有了人的模样和语言。不知道国家是缺少领导,还是缺少有狗性的领导,总之他还像模像样地当上了一个小官。这下不得了,教授等一干人再无宁日,被监视、告密、打击……精神和肉体遭到了无休止的摧残。但布氏给了我们一个希望,这只“狗”又被换上了“狗脑”,它褪下了人的伪装,成了十足的狗。由是观之,狗比某些人还善良。
布氏的小说,情节性强,想象一流,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机智的揭露,他的小说就是一个“喻”,喻示我们的周遭的环境是如何被制度异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