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0903》读后感100字
《读库0903》是一本由张立宪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0903》精选点评:
●这是湖南。1937-1945。还有多少无名英烈沉寂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年他们用生命捍卫的东西,现在的我们还记得多少
●壮哉我湖湘大地,如歌如泣,上乘
●湖南会战文章补上一课
●不好意思地说一下,我从图书馆借这本书,只是为了撕下扉页的藏书票!
●一边看,一边哭。
●读过《浮生旧梦说隋唐》、《列仙酒牌》。
●2014.03.11 buy
●这本的第一章“这是湖南”,100多页,我到现在才看了40多页,每次看一点点,我就抑制不住几乎内牛满面。 今天看到抗战老兵刘湛霖:“他们有重炮啊,一开始打,就是山炮,野炮,我们没有。人家是来打人的,我们是挨打的啊。”民间研究者李宣钊:“我们只有迫击炮,能打多远?五六十米远吧,日军还有飞机,从洞庭湖开过来的汽艇,你说这阵地守得苦不苦”。
●连环画那篇相当出彩
●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的死是为了谁!
《读库0903》读后感(一):天理不容!!!!!!
在三联书店看的,差点看哭了,
***,真是天理不容。
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干得出来,
真是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
***!!!!!!!!!!!!!!!!!!!!!!!!!!!!!!!!!!!!!!!!!!!!!!!!!!!!!!!!!!!!!!!!!!!!!!!!!!!!!!!!!!!!!!!!!!!!!!!!!!!!!!!!!!!!!!!!!!!!!!1
《读库0903》读后感(二):这是湖南。1937-1945。热烈推荐!
这是湖南。1937-1945。 文:邹 容 摄:周志刚
刊于《读库0903》
作者的文字是很好的,但是因为是这样沉重的对历史的记述,很好的文字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读库0903》读后感(三):如今娱乐的长沙,曾是大捷的长沙
如今娱乐的长沙,曾是大捷的长沙;
如今鼎盛的衡山,曾是浴血的衡山;
如今兴旺的常德,曾是消失的常德。
令人动容,久久不能掩卷;
我在湖南最南边的城市长大,
那里有蒋介石困住张学良的旧址,
那里有苏轼、米芾和秦观的三绝碑,
学了四年的历史本科,
我却真的不知道1937-1943的湖南。
每周五都看 天天向上,
过年时去衡山 祈福,
直到现在才知道那尘封的历史。
令人震撼!
我想我会再去长沙,再去衡山,
为忠魂上一柱清香,
原谅我们的无知,
原谅我们的遗忘。
没有你们,
何来我们!
《读库0903》读后感(四):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1943年,林徽因写下《悼三弟》,纪念她死于抗日的飞行员弟弟。那时抗战尚未结束,林徽因的诗句却是如此悲凉,像是预料到了这个被遗忘的结局。
《这里是湖南。1937-1945》,分了好几次才读完,几度哽咽。数十万英灵的牺牲固然激荡人心,让我难过的却是他们的“寂寞身后事”:无人收葬,暴尸荒野,尸骨无存,挫骨扬灰。这些官兵在赴死之时,大约没有想过身后的待遇。作为一个唯物论者,我真诚地希望他们的英灵没有看到此后的一切。这些烈士是为国家抗日而死,但他们一定没有想到,死后数年,江山易手,转眼间他们这些当年的政府军就成了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的罪人,在政治势力的抹杀下,他们轻易被遗忘了。墓毁了,碑砸了,连骨灰也被抛洒了,他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已是广厦千万间,仅留下些淡漠的旧痕。
死者已矣,而生者,该是如何地愧对英灵。
还好有这篇文章,为我们还原了部分记忆。烈士的牺牲以另一种形式被纪念着,只是,当这些亲历过战争的老人一一逝去后,年轻人还会记得他们吗?
当年的阵地,如今的公园,战死的日军后人尚来凭吊,立碑“中日友好”。而我们在游览南岳衡山时,可会去忠烈祠点上一支香。
《读库0903》读后感(五):想大声喊出来
很久没有过一口气读完长篇文章的经历了,邹容的《这是湖南.1937-1945.》让我又重拾读书之趣。身为湖南人,对抗战中的湖南了解甚少,只是大概了解有过长沙会战和余程万的常德守卫战。邹容的这段纪录确实让所有湖南人和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心怀感激。感激它真实不偏颇地描述了我们的前辈为保家卫国而舍生忘死的艰苦历程。
其实,国军在抗日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早在其他媒体也多少可见,而邹容的这段纪录让我更为感叹的是为何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权和统治,要去抹杀历史,要去埋没历史?那些心怀敬意的铭刻纪念碑会被凿去和毁掉,那些好不容易刚刚安息的我们的英烈亲人们为何会被人挖出?他们是我们的至亲啊,他们是为了我们的国土,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幸福才壮烈殉国的。他们在英勇抗日时有区分过你我,有区分过国共党派吗,有想过战死后会被人崇敬或凌辱吗?他们没有,因为他们为了亲人而战,而他们的亲人又为他们做了什么。
而令我更加愤怒的是,曾经是抗日主要战场的不少地方现今被侵华日军的后人修建了所谓日中友好纪念建筑,有纪念碑,有纪念亭。名则反思历史,实则是为纪念他们那些丧心病狂的先人而修建的悼念墓碑。
如果我们的人民不愿正视过去,不愿还原历史,那我们这个的民族又期望我们的后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我们呢?我真想大声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