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自传》读后感精选
《马丁·路德·金自传》是一本由(美)马丁•路德•金 著 / (美)克莱伯恩•卡森 编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丁·路德·金自传》精选点评:
●learned a lot...really pleasant reading journey.
●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沉默 公平不是免费的,要斗争才能获得。而斗争不是基于憎恨,而是源于爱
●内容很好,翻译不好。
●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语言与行为激励我向往正义
●确实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战胜了自己的伟人!
●发现我还是对人物的学习经历比较感兴趣。
●很多时候尊严让一个人更加勇敢~
●对民权运动历史事件过程的叙述相对比较薄弱 但本书以金的书信文献整理而成属于金的内心独白 对于了解金的思想世界有很大帮助
●40%弃
《马丁·路德·金自传》读后感(一):请问谁有无删节版或英文版文本?
才看几页就被迷住了。但看到27页就有一行注解:中译本此处删去1900字---编者注。平心而论,删节了还告诉你,以本朝已经是很人性的优秀编辑了。但我还是想知道,谁有无删节版或英文版的电子文本?能否发我一份?谢谢!俺的邮箱是joooy@sina.com
《马丁·路德·金自传》读后感(二):马丁·路德·金对于中国的意义
马丁·路德·金是我高中才得知,这么多年来,我越来越 欣赏他的品格。
这个时代,是诸神战争、礼崩乐坏的时代,信仰本身不是过错,但是偏执于信仰,并且狂热为之践踏法律、人权,诉诸暴力手段,自以为运用暴力在为一个 终极真理服务的时候,那么这样 的原教旨主义,铺就了通往地狱之路。
金博士 号召改善 有色人种 和贫困人群的 权利,这样的呼声,在当下的中国也能够运用得上。
当代中国不缺乏法律意识,但是一个社会的运行如果仅仅依赖法律的运行,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就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国缺乏这样 执着的信仰者,也缺乏这样有节制力 的民间意见领袖,更加缺乏能够 宽容对话 的当权者。
马丁·路德·金1968年去世,时隔40年,美国选举出 黑人总统。
中国人真正的站起来,不只是对外来的帝国主义者站起来,而且是 民众和 官员在人格上都取得平等地位。
《马丁·路德·金自传》读后感(三):马丁•路德•金自传:非暴力变革的操作手册 文/吴飞
经作者同意,发表如下:
作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者,马丁•路德•金博士家喻户晓。而金作为一个社会变革的推动者。金的思想、行动、力量来源和精神追求,我们还知之太少。
《马丁路德金自传》的出版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帮助,梳理了金参与非暴力运动的一生。
这是一本比较特别的自传,自传的每一句话都出自金,但金并没有动笔写这本书。它是在金去世后,由专业研究人员从他的演讲、布道、文章、信函、访谈、以及金的自传性书籍中抄写,并精心编辑而成。
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本自传。它讲述金以爱和非暴力作为变革工具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生,它写出金本人在每个大事件中的思考和体验。
金出身于黑人家庭,从小就对于美国社会的种族隔离深恶痛绝。但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非暴力主义者,金在克洛泽神学院学习期间曾认为,唯一能够解决种族问隔离问题的方法是武力暴动,而基督教爱的道德只局限与人际关系,“我看不出他如何能在社会冲突中起作用。”
金的非暴力思想来自于甘地。一位刚从印度归来的布道者介绍了圣雄甘地的生平和思想,这个信息让金着迷,他购买六本关于甘地的书。对甘地的哲学的研究,使金看到爱在社会变革领域中的潜能。“甘地对爱和非暴力的强调使我发现了一直寻找的社会改革的方式。”
1954年,当结束他的学生生涯时,金坚信非暴力抵抗是受压制的人们追求社会公平的最有力武器之一。当然,也仅仅是在学术上理解并欣赏这一点,金还没有想到要组织非暴力抵抗活动。
此后,经过蒙哥马利抵制公交运动、午餐柜台静坐抗议、奥尔巴尼运动、伯明翰的抗议运动、进军华盛顿、芝加哥运动等的洗礼,金的非暴力思想变得非常成熟,而他的操作经验也变得非常实用可行。
书中,金讲述他们如何组织黑人站起来抵抗社会不公,讲述领导者如何引导民众如何依法公开斗争,如何保持克制,如何与当局的分化瓦解做斗争,如何面对匿名威胁、暴力、监狱和死亡,如何坚持非暴力行动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何激发对手的良知,非暴力抵抗为什么不同于消极抵抗,……它几乎是一个非暴力运动的读本、一个操作手册。
对于拒绝暴力,坚持在民间社会渐进推动社会变革的人,这本书实在是一本非常良好的指引。
马丁•路德•金以道德的手段达到了道德的结果。展望暴力频仍的当世,面对人类生活中的不公,社会体制上的不义,变革推动者们,不应该多向金博士学习么? (待续)
《马丁·路德·金自传》读后感(四):《马丁•路德•金自传》是真正的自传吗?
quot;字字句句出自他本人,但又不是他有意写作的自传" ----何光沪
本书的编者克莱鲍恩•卡森博士,在美国曾撰写编辑多部民权斗争著作,是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受马丁•路德•金博士遗产委员会的推选,整理出版了金博士的书信文献。
这些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纪录及文稿,包括数以千计的未经发表的手稿、书信、录音带和录像带。用来构成《马丁•路德•金自传》的材料均为马丁•路德•金(或者那些协助他的人)在准备写自传时必定查阅的文献类型——
主要自传性书籍(以及草稿):《奔向自由》(Stride Toward Freedom: The Montgomery Story) (1958);《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Why We Can’t Wait) (1964);《我们前往何处:混乱还是和谐?》(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Chaos or Community?) (1967);
文章(发表的和未发表的),描述具体时期和事件;
演讲、布道以及其他含有自传性内容的公开声明;
在马丁•路德•金已发表的或有记录的采访中出现的自传性的陈述;
马丁•路德•金的信函;
在正式文件、会议记录以及各种音像材料中出现的马丁•路德•金的评论。
尽管马丁•路德•金所发表的自传性的作品为此书提供了基本结构,但它们的讲述是不完整的。为了填充内容,将金对一些事件的记述(这些内容没有出现在金已发表的作品中)包括在内,卡森博士从几百份文献和记录,包括金原本没有想要发表的——甚至是为自传准备的——大量言论中汲取材料。
编者说:“后文对马丁•路德•金生平的叙述完全建立在金自己的表达之上。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所表达的都是他对自己生活中事件的看法。尽管马丁•路德•金从未完成一部综合性的全面的自传,但他出版和发表了三部主要的书籍以及无数的文章和散文,文中谈论了他生命中的不同时期。除此之外,他的许多演讲、布道以及未发表的手稿都提供了透露内情的信息。将所有这些材料综合起来就构成了这部近似于自传的作品。”
《马丁·路德·金自传》读后感(五):读书笔记一则---非暴力的思考
1. 游行运动的目标要精确具体,有可操作性、可以被明确期待、成功与否可以衡量。
2. 领导者的讲话和口号,要准确无歧义,使运动的意义在被深入的探讨之后仍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并且在任何时间点不会对相对人造成潜在的不公的伤害。
3. 马丁路德金不认可“非暴力只有在所反抗的对象拥有一定程度道德意识时才能成功”,事实上当时的马丁路德金一直以非暴力和爱为原则推动运动也确实获得了成功。只是,当时他们的每一次运动都可以获得全国范围内新闻媒体的关注,他们一直得到联邦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他们的行为可以得到公开正规的审判,游行人员主动坐牢能够得到保释,全国的民众都可以合法的为他们的运动捐款,他们在监狱里可以和外界正常沟通、不会有大范围的极刑的虐待,私刑在法律上是被否定的,其他有选举权且有良好意愿的民众能够对政客施加影响。如果这一切都没有,非暴力原则是否还能获得成功呢?对比之下,当时缅甸的环境似乎没有这样理想,可今天昂山女士也成功了,那么非暴力原则确实是在“反抗对象不拥有一定程度道德意识时”也能成功?似乎昂山当时没有被杀是因为当时缅甸军方不希望她成为她的父亲,其死亡反而带给民众以勇气和力量。而最近的新闻表明,缅甸的运动现在能获得如此快速的进展,离不开军方的最高领导人本身的意愿。再对比中东其他地区产生的暴力行为,觉得和平的达成目标有两个条件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有获得广泛认可的领导者可以对运动的方向进行引导,一个是有一定程度道德意识的反抗对象。当然反抗对象的道德意识是源自他本身还是因公众压力而导致的屈服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 马丁路德金所倡导的运动,从种族隔离到种族平等,包括公共设施、教育、选举权、工作机会、住房机会等一系列重大的议题。不是原来以为的一起坐公交车那么简单。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不愧于马丁路德金日这个节日。美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设立了马丁路德金日这样一个节日。
摘抄:
1. 有个人落到盗贼的手里。一个利未人和牧师经过的时候并没有伸手施救。最后,一个外族人救了这个人。现在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为什么利未人和牧师没有停下来救人。我要告诉你们我个人的想法。牧师和利未人首先想到的问题都是:“如果我停下救这个人,我会怎么样?”但是外族人经过的时候,他问的是:“如果我不停下救这个人,他会怎么样?”
2. 如果能帮助身边的人,如果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歌使他们快乐,如果能告诉有些人他们选择的路是错的,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3. 希望那一天有人说,马丁路德金曾将他的生命奉献给了他人。
希望那一天有人说,马丁路德金曾经努力去爱别人。
希望那天你们说,在战争的问题上,我努力做了正确的事。
希望那天你们能说,我努力使饥饿的人有饭吃。
希望那天你们能说,我活着的时候曾经竭尽全力使你们得温暖。
所有其他表面的事都不重要。我不留钱在身后,也没有奢侈的生活品。我只想留下我为之奋斗忠诚的一生。
4. 永远记住,自由从来不是压迫者自愿给予的,自由需要被压迫者自己去主动要求。
5. 我们正处在这样的时代,要求大家对我们的社会提出根本问题。对人生路上经历苦难和伤痛的乞讨者伸出援助之手。但是,有一天,我们要问,是否要改革这个制造了乞丐,置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以及制度。而现在,我们就处于这样的时候。
6. 你不愿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真理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公正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
7. 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世界或许会误解你、指责你。但是,你从来不是只有自己。”和上帝在一起,你就是大多数。“
8. 价值观真正的改变意味着我们必须忠诚于全世界全人类,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国家。
9. 人的一生中总有必须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别人无法替你说。
10. 他们丧失希望又饱受压迫。他们是在用打砸抢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他们是被社会遗忘的一群人,被身边的有钱人讥笑嘲讽却没有致富的机会。他们发泄仇恨以求解脱,并借此引起他人的注意。
11. 我常常毫不客气的批评保持沉默或者无所作为的人,他们的忍耐就等于是和种族压迫同流合污。袖手旁观的人要为刽子手的暴行承担责任。
12. 如果一个人一直惧怕失去生命,那么他的一生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