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密的神话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私密的神话读后感1000字

2020-09-20 16:0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私密的神话读后感1000字

  《私密神话》是一本由[英]史蒂文斯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密的神话》精选点评:

  ●Freud这个集权控制狂~

  ●梦是理性的零乱反映和创造性升华,记录和分析梦,重视梦带来的启发。

  ●从佛洛依德到荣格及其后继,梦之解析永远是个神秘而未有定论的话题。读过若干此类题材的书,尚未见过特别值得推荐的。或许这本身就是门因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因而变数众多的学问,因而很难写的透彻。

  ●如果对弗洛伊德不以为然,不妨来看看荣格学派说什么。

  ●书是好书,可是团结在认知周边的种种话题,读得越多越乏新意。除却在几种经典的思路上细碎地探索,根本性的实验事实与扎扎实实的研究更是被深深地渴盼啊,而非口说无凭脑来补。

  ●作为荣哥学派的人,作者在书中还不忘对弗洛伊德进行了一番揶揄“对于梦的分析,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且每个人摸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部位,而弗洛伊德摸到的便是XXX”

  ●把弗洛伊德diss成了春梦的解析

  ●梦的神奇。

  ●荣格明显的比弗洛伊德更温和,性格造就了不同的思维吧。殊途同归,梦,电影,塔罗,瑜伽,宗教,仪式,艺术,都可以寻找到根的归宿感,以及个体化的自己及实现。体会心理对个人,对一代人,对整个社会,对历史的影响。做好自己~

  ●: B845.1/5040-1

  《私密的神话》读后感(一):想起了brain tracy的一个建议

  没看全书,仅仅翻看了几页。

  91 “短期记忆如何经选择而转移到长期记忆之中储存,……,但这显然与做梦有关,也与温森称为神经原栅门的机制有关”。

  我是不是应该像brain tracy所说的在每天睡前做好第二天的计划,以使潜意识在睡眠过程中就帮助我们去完成计划呢?

  《私密的神话》读后感(二):一部荣格派梦理论的发展史

  本书另一个版本译为《人类梦史》。作者野心很大,作为文献综述性质的解梦理论介绍,本书信息致密,援引广博,涵盖了多学科的梦研究成果。全书语言简约节制,尽管涉及临床素材和历史资料,文风仍然带着浓厚的学术气味,可能实践指导性稍弱一些,阅读速度也不是非常流畅。因为作者是荣格派专家,全书主要篇幅用于介绍荣格理论,凸显其的崇高学术地位,对弗洛伊德的批判稍许带有情绪色彩。所以,看起来标题用“私密的神话”比“人类梦史”更加合适。

  《私密的神话》读后感(三):记梦

  我前几天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我到类似柬埔寨这样一个国家旅游。

  导游找了一只船,场景是在茂密的森林河流中。

  不知道怎么就被一群土著绑架了。

  他们也没捆住我,但树林里到处都是他们的人。

  他们赤裸着上身,在月光下亮白。

  我准备逃跑,趁他们睡着的时候。但我似乎看见还有移动的亮白,我随即又躺下。

  不知道过了多久,

  我开始狂奔。

  其实只是冲出了树林,就出现了一个平坦的泥地广场。

  原来是该国总统在广场集会,正在发表演讲。

  我大叫救命。总统过来了解情况。听后叫来一位不苟言笑的部长。

  安排我回家,给我路费和机票。

  然后我就醒了。

  荣格发现,梦有固定的结构。

  第一个环节是提示说明,表明事发的地点,有时也有时间和人物。

  第二个环节是情节展开,情况变得复杂,且一定会产生紧绷张力,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第三个环节是高潮和突变,发生左右大局的事或事情骤然大变。

  第四个环节是缓解,梦运作出结局。

  多年前我做的另外一个梦,也完全吻合这个结构:

  我在一辆停止的火车上惊醒,车上的人都往下走,我跟着,很多白色的感觉;

  下了火车,大家朝着一个方向,进入一片硕大的工地,钢筋暴露,水泥粗糙,破洞断墙,灰暗,一种不详的预感;

  似乎大家去见什么人,见了之后都很危险;

  我看见四个人从一个房间出来,走下一个地洞,我跟着,黑暗潮湿无比,他们好象不再出来,他们原来是去自杀;因为见了那个人;

  我爬出来,去找那个人,我看见一扇门,我顺手拣起一根坚硬的硕大的木棍,走进去;

  我看见一个女人,背对着我,我强烈的意识到,我不能看她的眼睛;

  我抄起木棍,狠狠的砸去;

  我记起那四个人说,世间所有的不幸都汇集在那女人眼中。

  然后我惊醒了。

  梦是赤裸的潜意识,荣格认为,借梦汲取潜意识内涵,促进人格完整发展。

  潜意识是自然的即时反应,没有社会俗成的束缚,更接近于原始的人性。

  而突发事件能够促使潜意识暴露。

  所以梦境常制造突发事件,尤其是让你置身于非日常之处境。

  “怀疑是首要的科学美德,怀疑一切未经科学证明的事,成为知识界的风尚。

  这个立场导致直觉与感觉在公认的领悟模式之中没有了立足之地。”

  正因为如此,梦是我们保持人格的途径,无论你记不记得你做过的梦,做梦本身就是一种对人性的养护。

  “梦是我们最后的莽原,我们应该用保护雨林、臭氧层、鲸鱼的热忱来维护它。”

  《私密的神话》读后感(四):神话是公众的梦,梦是私密的神话。

  看了这本书,关于梦的解析看法有了颠覆性的转变。梦,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些奇怪的、恐怖的意向,也不是犹如异类般的解梦者神经兮兮的言语。解梦学,不是纯粹的心理学,也不是神经心理学。

  梦原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梦的起源与人类这个物种的进化史之相关,不逊于与个人经历之关系。

  在荣格看来,梦是“超乎有意识的心智所能控制的一种不由自主的、潜意识的心灵过程的表现。梦揭示病人的内在真相与事实的本来面目,不是我所能猜度的那样,也不是他所希望的那样,而是它本来的样子……”。梦表达的总比自我知道的多。我们在意识的层面上或许以为自己知道问题的真相,但我发现,只有潜意识真的明白。

  犹太族有这么一个传说:人未将生之前,天使会让灵魂看见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也看见日后在人世的一切遭遇。可是,到了要降生人世的那一刻,天使在你的鼻子上轻拍一下,原先看见明白的一切,全部忘记。以后灵魂只能在夜间跳出肉体,升入上天,再带着新的生命和智慧回来,准备过新的一天。

  西非的民间信仰也表达了类似的概念:人降生之前要与天上的另一个自己拟定契约,降生后一切按契约行事——要活多久、在社群中担当什么任务、嫁娶什么人、生几个孩子等,无一例外。拟好契约后,你就被带到“遗忘之树”面前,你拥抱此树,立刻把契约的内容忘光了。可是你在人世间做的一切都必须与契约相符,否则你就会生病。所以,你得求占卜者帮忙,他会用各种方式联系上天的另一个你,问清楚有哪些项目是你没有做到的。在现代西方社会里,占卜者的职务就由心理分析师代劳了。

  人的心灵又可以比为一栋房子,我们大多数人住在阁楼里,以下的房间连看都不看。如果我们跟着梦走,梦就会带我们到楼下的房间和地下室去,也能带我们去看房子外面的风景。阁楼以外的事物,未必都是你喜欢的,但是只要能走出去,就能体验冒险、发现、惊奇。这个想法实践起来并不简单,因为梦不用自我能轻易懂得的语言来表达智慧。

  所以,心理分析就是一种教育步骤,接受分析者借此学会如何避开遗忘之树和天使在鼻子上拍的那一记。

  只要观察自己的梦一段时间,就会明白人非但不是一元的个体,而且是一堆群众——一群根本互异的人格同时存在一个心理、生理的个体之内,大家各说各话,各有自己的需要、愿望、意图,各有不同的过往历史。我们为了要在这种混乱中整理出秩序,会把这一大群人格极化成为彼此相对的阵营,好的与坏的、男性的与女性的、陌生的与熟悉的。这些各式各样的阵营又发生冲突或结盟关系,有的得到支持而发展,有的被排斥而压抑,能发展的分子构成了人格面(persona,表露给世人看的人格),被压抑的形成了阴影(shadow,不给世人看的人格)。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房东,把房子分租给形形色色的房客,有的人性情随和和亲切,有的爱挑毛病而不易相处,有的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相处之道教我们认清每个房客的为人,设法和他们相安无事,因为这些房客都是一辈子不解约的。我们必须学会欣赏矛盾,运用智慧和圆融的手腕,拿出诚实态度,在异中求同。

  这就是这本书,随便拿出几段就是很精妙的论断,就能让人信服。其中还有很多作者的比喻,还有他关于宗教的理解,关于病人的案例的解析,都是很精彩的。

  特别说明如果看了这本书,再去看《穆赫兰道》和《禁闭岛》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电影了,因为其中的情节构造都是可以从关于梦的解析中就可以加以解释的。

  《私密的神话》读后感(五):荣格的死忠,坎贝尔的知音

  虽然《私密的神话》原书只分章,未分部分。但我阅读时大致把它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对梦的探索,主要流派及主要观点。

  其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当然是弗洛伊德和荣格。作者对弗洛伊德可以说是毫不含蓄地予以了批判。

  (看看作者简介就知道了,作者安东尼•史蒂文斯的知名著作大多都是关于“原型”和“荣格”的。)

  第二部分阐述了梦的运作机理并串起大量案例介绍了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等,作者的观点基本是对荣格的精华加以延伸。

  第三部分,最后的最后,短小却极其有意义,暴露了作者真正的观点:期冀现代社会坠落的人类借由自我的整合重归灵性,真正意识到什么才是对自己和地球有益的。另外,既然题目叫做“Private Myths”作为一本关于梦的书,作者多次引用坎贝尔的观点就丝毫不显得奇怪了。

  书中引述的学者和术语很多,读一遍很难记住,但文风绝不晦涩。因此前两个部分可以作为对梦的了解的基础入门,为读者搭建一个便于记忆和使用的理论体系。比如下面摘录了作者对“梦”和“人格”的解释,倒谈不上创新,但值得一提的原因是他的生动和贴切。

  【P183

  人的心灵可以比为一栋房子,我们大多数人住在阁楼里,以下的房间连看也不看。所以我们过着本不必那么受限的生活,我们的能力也大都荒废着不用。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当不止于此,把未能如愿归咎于外在环境——没钱或没机会,却不知道必要的资源都可从自己内在取得。如果我们跟着梦走,梦回带我们到楼下的房间和地下室去,也能带我们去看房子外面的风景。阁楼以外的事物未必都是我们喜欢的,但是只要能走出去,就能体验冒险、发现、惊奇。这个想法实践起来并不简单,因为梦不用自我能轻易懂得的语言来表达智慧。我们得从经验中学会理解这些传递讯息的隐喻、寓意、梦境,并且欣赏这些以人类生存永恒主题新编的边走。我们基于这一点可以说心理分析是一种教育步骤,接受分析者借此学会如何避开遗忘之树和天使在鼻子上拍的那一记。

  这个步骤对某些人而言可能是艰辛且痛苦的经验,因为他们住的那件阁楼根本就是个要塞,是有坚强防御工事的城堡,城堡的法号司令官叫做“压抑”与“否认”。这两个生命的亡命者在不容潜意识和外在世界进入的城堡里躲着,慢条斯理地在安全的幽禁中用例行琐事填充日子。】

  【P193

  人非但不是一元的个体,而是一堆群众——一群根本各异的人格同时存在一个心理、生理的个体之内,大家各说各话、各有自己的需求、愿望、意图,各有不同的过往历史。我们为了要在这种混乱中整理出秩序,会把这一大群人格极化成彼此相对的阵营,如好的与坏的、男性的与女性的、熟悉的与陌生的。这些各式各样的阵营又发生冲突或结盟关系,有的得到支持而发展,有的被排斥而压抑,能发展的分子构成了人格面具(persona),被压抑的形成了阴影(shadow)。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房东,把房子分租给形形色色的房客,有的人性情随和亲切,有的爱挑毛病而不易相处,有的根本就是不可理喻,相处之道教我们认清每个房客的为人,设法和他们相安无事,因为这些房客都是一辈子不解约的。我们必须学会欣赏矛盾,运用智慧和圆融的手腕,拿出诚实态度,在异中求同。】

  令我有点惊奇的是最后一部分的张扬,最后两章颇有些檄文的意味。

  【P318

  “上帝之死”与三种世俗神话的兴起是同时发生的。这三种神话既是达尔文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进步永无止境的神话(此乃是科学唯物主义的灵感)。

  达尔文提出自然淘汰的进化论,等于给了我们一个非宗教的开天辟地神话,它解释“一切怎么开始”的功能比它以前和以后的其他神话都明白。不幸的是,进化论发挥不了神话的任何精神的或仪式的功能,反而把就有神圣意义的神话色彩消除了,也颠覆了神祗的宝座,让灵魂找不到生存的空间。此一举使笛卡尔创造的心灵、物质分离大功告成,宇宙涤清了精神成分,变成将死。

  因为我们不再认为盖亚是活着的,所以我们不觉得自己正在杀死她。我们已经就笛卡尔的分裂人格怀疑主义完成最终的结论。被他合法化的左大脑半球独裁下的思维至尊地位,只有用逻辑和数学语言规划的心灵事件,才是有普遍永恒合理性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