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福的建筑》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幸福的建筑》读后感摘抄

2020-09-20 16:1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福的建筑》读后感摘抄

  《幸福建筑》是一本由[英]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的建筑》精选点评:

  ●没办法只读一遍。

  ●作者对《阴翳礼赞》的赞赏是很显然的。可以回头看看

  ●二刷~美的事物往往在与痛苦的对话中获得价值。建筑便是历史的固态表现。

  ●又读了一遍,更像是幸福的装修

  ●语言很温暖……

  ●我们之所以会被某物吸引,以美称之,是因为我们察觉到它包含了可以体现某些品质的浓缩形式,而这些品质正是我们个人或更宽泛地讲我们的社会所缺乏的。我们尊重那种可以带我们远离我们害怕之物并接近我们渴望之物的风格:一种包含了我们缺失的价值的合适剂量的风格。

  ●很有趣的解读建筑。

  ●餐具柜的命运。

  ●对建筑的认识与感悟,比许多国内的“专业工作者”,来得更专业、深入。

  ●艺术是提出问题的艺术,而不是回答问题的艺术,也不是解决问题的艺术。 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深度来探讨人为什么需要建筑,为什么认为某种建筑是美的,为什么这种对于建筑美的认识会改变;归根结底建筑与人的幸福到底有什么关联。喜欢的书。

  《幸福的建筑》读后感(一):估计需要看原版的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的这本书,说实话,没读出“幸福”的味道,翻译的不太好。。。而且发觉好多现在出版的翻译过来的建筑类的书文字表达不是很到位,读着费劲,其实静下心来看看原著还是挺简明的~~~希望能读到原版的。

  《幸福的建筑》读后感(二):幸福的真谛

  幸福!

  心潮向后涌着,

  时间向前走着;

  幸福的追逐,

  便在追逐中而有!

  《幸福的建筑》读后感(三):这本书拯救了我的生活

  大概是大学以后就再也没好好看过一本书。

  但是这本书奇迹般地在我在做会计作业的时候抓住了我的注意力。真是神奇不是么?(这是这本书的魔力?)

  当我对目前的生活感到厌倦的时候,这本书适时地提醒了我曾经的爱好----阅读。

  也许它在某些人里面不够深刻。可是对于我来说刚好。不会太复杂,不会太枯燥。但是同时蕴含哲理。

  我非常喜欢作者在书中讲到的那些哲理。

  顺便说一句,这个译者,好风骚。(这是正面评价,很强的艺术感)

  《幸福的建筑》读后感(四):幸福在哪里

  德波顿分析得比较透,当然,如果按学术视角,也只是一家之言,但这一家之言还是比较有趣有味儿。

  不由想起王受之的现代设计史,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各种事件和人物挂在了时间这个树叉上,理论分析很浅很浅。可能也是历史原因,在他那个年月,国内还没有多少人对此真正关注研究过,国内大环境理论底子薄。但国外底子厚啊,他既然在国外待了那么久,他写的设计史却没体现多少理论功底,这就有点说不过去。

  另外,这本书的译者和编辑不太走心,有些句子读起来太吃力,完全照办英语句式。还有不少错别字。

  《幸福的建筑》读后感(五):非常好

  与其说此书是一本讲述建筑的,不如说其是一本心理书。

  例如,建筑物与人的交流,刚刚听到时,觉得匪夷所思,但细心一想,事实如此,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你记忆中所渴望、某个时刻感动着你的),影响到你的选择。

  尤其喜欢这几句话:

  “看到一样美丽事物自然的反应就是想买下它,我们真正想的可能并非拥有我们觉得美丽的东西,而是想永久占有它所代表的那些内在品质。

  幸福也许经常具有一种朴素无华、反英雄主义的特质,它可能就隐身于在旧地板上跑过或晨光倾泻在一面灰泥墙上的那一刻-----那些平淡无奇、稍纵即逝的美的场景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它们上演的背景是多么灰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