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空间·建筑读后感精选
《存在·空间·建筑》是一本由(挪威)诺伯格·舒尔兹 / Norberg-Schulz,C.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页数:1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存在·空间·建筑》精选点评:
●为了读懂《建筑伦理功能》而读的书,有图有说明,但是给人印象不深
●凯文林奇+海德格尔
●智力有硬伤的我摆明了无法驾驭这个翻译。
●开头挺好看,强调人存在的场所,后面的分析没有细看
●前半部分比较好
●有一点失望,但是这本书非常有助于读城市意象这本书。觉得第一章最好,总结了各种空间概念。第二章可以认为是探索空间性质,第三章可以看成怎么设计空间,最后提出来场。说不同于几何,可是其实是按照点线面的次序写的。不知道是不是有更深层的含义没有领悟到。
●写得较为系统和逻辑性,可作为空间学习必读书。
●人是可在为之而死地救济大地的限度内居住的。——海德格尔
●很地道的城市建筑分析手册。
●强烈要求再版!!!
《存在·空间·建筑》读后感(一):偏专业了点
老师让我们自己看得参考书,记忆不深刻,可能比较难读。比较适合专业人士读。算是好书。可惜现在是不是读书得人少了,好多经典书都不再印刷了。我们看得是打印版本,看图质量不行也影响了阅读。过去得书图片都偏少,如果现在重做得话多些实例图片会更好理解
《存在·空间·建筑》读后感(二):对人名的翻译没有约定俗成
第2页:翻译的两个古希腊哲学家,一个翻译为帕麦尼代斯,一个翻译为莱乌奇泼斯。而括号里有英文人名:Parmenides,约定俗成翻译为:巴门尼德;另一个Leucipos,明显不对,而应为Leucippus or Leukippos ,约定俗成为留基波。有点古希腊哲学常识的人应该会知道的。
《存在·空间·建筑》读后感(三):尹培桐学术贡献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阿德良离宫的喵(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573045/h
重建工最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尹培桐先生的大作(远远超越“译”作的维度)——《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和《存在·空间·建筑》已成为建筑学必读书目,他80年代关于建筑历史理论的构建早已经是“历史-理论-批评”三位一体的理论研究框架,目前看都非常国际化的视野以及透彻的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和史学视角剖析,使他的理论研究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从现象到理论,再到建筑分析与创作,他在研究建筑设计与发展的逻辑与其他事物自身逻辑的相互关系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推荐重庆大学硕士论文《尹培桐学术贡献研究》将这三本著作同先生的创作背景联系起来,将分开读三本书时的思路串联起来,一种理论研究的现象-理论--再演绎过程就显得格外清晰。加之同《华夏意匠》、《城市意象》、《建筑空间论》等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学术价值愈显珍贵!
《存在·空间·建筑》读后感(四):一点感想
因为对建筑有点兴趣,而且鄙人以为建筑景观不分家,书都是偶尔在其他书上作者提到的,捉摸着有点感兴趣。所以看了这本书,我承认,我是因为看得少了,了解的少了,所以有些术语以开始入眼有点难以理解,而且再次看也觉得有点难以明确的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可能没有连续安静的看是原因之一。没有仔细品味其中的深义。
看完它后我只对一句话很有认同感并且非常乐意将这个理念运用于以后的设计当中。那是在谈及存在空间的阶段性的时候。关于景观的阶段。鲁道夫施瓦茨的话。
“我们谈及景观空间就想到了家——山是墙壁、原野是地板、河流是路线、海岸是边界、山垭是门口。”
因为在文章的前面也几次谈到关于“家”。 鄙人一向热爱乡村自然的感觉,前面些日子学校草坪修剪,闻到草香,就兴起捡了些,放图书馆位置上,不时闻一闻,清香怡人。所以看到这句话异常觉得赞同, 一个好的空公共间场所一定让人感觉很自得的,置身其中的人会觉得自然而不别扭,这就像一个由砖墙所砌成围合成的家,处于之中的元素各个互相联系与影响。言辞惨淡,不足描述心中所以为,就此作罢。
《存在·空间·建筑》读后感(五):老师布置看的参考书
翻译太难去读,聪明的同学告诉我里面经常提到的同一性在这本书里作为归属感会比较好理解。「但其实同一性只是在这个语境下这样翻译会好理解一些 它哲学语汇上的原意是: 两种或者多种事物能同时存在而且具有相同的性质,就相当于A=A,但强调在差别中自身等同,是那种相互渗透的意思。」
这次主要细读了存在和空间这一块,书里对五种空间的类型(实用空间、知觉空间、存在空间、认识空间、抽象空间)都做了很详细的讨论,根据理解画出横纵线的空间范围,自己对空间概念有新的启发。
Q是老师对我们的提问,A是看完书对个人设计理念的一个想法。
Q·What i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design?
Q·Why is the primary (reason) the foundation of thought in your opinion?
A· Survival | We not only act in space, but also perceive space, exist in space, and think about space. In order to allow ourselves to intervene in this real world, we create space. The thing we want to design is already designed in our mind because of our personal experience (perception). The experiences that inspire design are those that make us want to design sth,like harmonious or comfortable things which able to accommodate our own exis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