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思维读后感100字
《决策思维》是一本由王嘉陵著作,28.00元出版的2009-1图书,本书定价:109,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决策思维》精选点评:
●很不错的一本“小册子”
●结合自己的生活做思考,可以帮助理清思路
●决策方法论
●一本好书。我发现这样商业巨头或者是顶尖管理咨询公司出来的高管,写出来的书,逻辑非常清晰,想要表达的观点简单深刻直接。我相信TA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这样理性干脆专注,想要表达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我发现自己和这些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思考的角度、深度、广度、全面度不同。#好好锻炼自己#
●看到了好多心理学观点的影子
●简单
●还不错的小书
●”学生做题其实往往就是限时决策的过程。“ 所谓大牛,也在于可以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经验联系起来,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理论,覆盖面广,且深入浅出。
●言简意赅,这是一个典型的从实践到抽象的过程,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到一本小册子中。非常不错的见解。结构化的东西一般能够带来效率的提升 本书就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已读完。 GPA:目标goal,优先级priority,可选方案alternatives IPO:信息information,人员people,客观推理objective reasoning 完美如果是追求的目标,进步就是指标。
《决策思维》读后感(一):千万别迷信名牌大学,500强副总裁客座教授的光环,不过如此!
今天上了香港科技大学王嘉陵教授“决策思维”的课,大失所望,内容空洞枯燥,教授技巧全无,老师纯粹来赚钱来了,太不值那两天10000人民币的培训费了。提醒HR的同事,千万别迷信名牌大学,500强副总裁客座教授的光环,不过如此!
千万就别再为IBM鼓吹啦,太不厚道!
《决策思维》读后感(二):虽然是09年的书,但现在还是很新的课题
通告:王嘉陵教授于2012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传授2天《决策思维》 详情请发e-mail索取课程简章 emba01@163.com
王嘉陵教授原IBM亚太区副总裁,曾经亲历IBM多次成功转型。在过去的30年中成功带领多个跨文化的国际团队。实在了不起
《决策思维》读后感(三):简单有效的决策方法论
两个优点:1. 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没有废话;2. 读者可快速掌握的方法论。一点不足:部分内容反复重复,其实说的就是一件事。略微深度不足,但也说明作者深入浅出,30年管理实践的精髓。
总体方法论没有什么特别的:建立长期目标,分解任务优先级,获取人和信息的资源,最终用有效手段去实现任务。几个有意义的点:1. 决策就是分配资源;2. 不要手段目的化,要做选择题,不做是非题;3. 用价值-风险图谱分析可选方案;
建议结合《决策的艺术 Smart Decision》一起阅读。
《决策思维》读后感(四):虎头蛇尾,过于抽象
这本书其实是一个讲做一个决策应该有的思维是什么,整个流程是什么样的
比如:gpa,有个明确的goal,有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people,以及可以取代的方案alternative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方案的实施,这个实施的过程就是ipo,其实也就是information,people,objective。
简单来说,这个思维流程是非常先进的,但是这本书,我个人觉得看完推荐序就行。其具体内容各个章节水平参差不齐,整本书虎头蛇尾。比如有些章节决定和决策之后就比较详细,但涉及到信息和人员这一章节就十分精简,在各个章节并没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实例,写得相对比较抽象,对于大众不是很友好。一般。
《决策思维》读后感(五):读此书,如汲甘露;见其人,方知路遥
在一个大的项目中认识了王教授,一位很职业的女性,前IBM的高官,却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反倒是让每一位见面的人都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关注。项目期间直接或者间接沟通过,比如一起筹划召开项目的Kick Off会议等等,所感受到的都是一位职业女性对企业战略和执行的洞悉和自信。
在项目期间就听说过GPA的概念,当时还在项目组与同事一同分享,一起试着去做。
前几天去书城逛,在领导力的书架上发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便买回来细细地看,现在书已经看完一遍,才敢到这里发表评论。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说这本书不错,我也是这样向我周围的同事推荐的。言简意赅,清澈见底,结构清晰,是这本书的风格,正是文如其人。
我读过很多思维、逻辑、分析等方面的书,其中很多都是言语空洞,迂回反复,不知所言;与这本书的简单明了形成鲜明对比。这本书的言语朴实,举例贴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对于适用对象,(因为王教授站得比较高)只要是想让自己站得高一点儿的人,都值得一读。在商业上,帮助我们澄清、分析、决策商业问题和机会;在个人方面,帮助我们澄清、分析、决策个人计划和目标。简言之,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也适合于我们自己。
一本好书,值得推荐和分享;王教授与我们分享30多年的经验,那我们就与朋友/同事分享这本书吧,我说:“有好书与人分享,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