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写西读》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东写西读》读后感摘抄

2020-09-23 19: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写西读》读后感摘抄

  《东写西读》是一本由陆灏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6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东写西读》精选点评

  ●动车读物轻松有趣啊~

  ●在那漫长的办证过程中就把你完了...

  ●文人文趣,跃然纸上

  ●还成吧,随手翻翻

  ●海上文库的这套书终于让我收起了,昨天一晚读完,陆公子文笔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幽默闲言碎语,海派小风格,里面多次提到的钱钟书和施蛰存也是我的大

  ●很好看的一本书。

  ●无聊

  ●犹如邻家爷爷在说一些奇闻异事

  ●特喜欢看这种讲作品、讲作者、讲八卦,讲名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的小集子,如陈之藩的《时空之海 看云听》 。

  ●就喜欢这种八卦文化调调

  《东写西读》读后感(一):难得的爱不释手

  在书店里看到这套书,一拿到手上就觉得不舍得放下

  精致开本简洁设计,都是我喜欢类型

  只是内容呢?我总不能为了装帧买下一套书吧。

  翻来翻去,看上了陆灏这本,装帧设计碰巧也是我最喜欢的。

  洪晃说,看别人读书笔记书评是个偷懒的招,还能装模作样

  这本小书,正能满足这个需求,而且还有趣。

  探究古人食量解构牛郎织女爱情,晃晃悠悠的公车旅程变得生动快乐起来

  《东写西读》读后感(二):呐,介个就是前面说的链接链过去的

  从 文道 的 读者中 知道这本书,于是就借来翻翻。

  反正看书是一如既往的慢,大不要劝我,说看得仔细之类的。

  其实都一样。看得慢也记不住神马

  八卦呢,就是 毛姆居然是同性恋?omg,这与我又有神马相干。

  书的尺寸正好适合我这样手小的人握着,手掌,书正好被大拇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关节卡住,偷着乐。

  然后就是 关于 钱钟书 先生宗璞的过节。先前也刚刚看过 东藏记, 看到 尤甲人 的时候脑海中也会冒出 钱钟书, 但想 也不至于。结果在此书中得到印证。不予评论

  《东写西读》读后感(三):读出点魔障劲儿

  上海书店的海上文库我断断续续地买了好几本,有趣有料。那天去学而优闲逛竟然发现海上文库系列竟然出了快一层书架,心里暗想早晚找天全部搬回家。

  沪上陆公子的名号江湖上颇为响亮毛尖万象遗老们笔下的陆灏让我经常产生遐想,仿佛一介青衣书生飘飘然而来,面齿红的,无声处发点惊雷啥的。看他的文字真是有趣,你看他迷恋三国和水浒的劲头研究千里走单骑的线路,还有马谡是怎么死的的魔障劲儿,分析出梁山好汉的排名是按阶级地位贵贱划分的,我真是笑死了。

  但是倒也羡慕,我读书一贯的问题就是“知其然,鲜有知其所以然”。这是当年要完成谭步云老师的作业,他老人家的评语,要写自己姓、名字体、字义的流变,我就遍翻书把跟名字有关的东西胡抄一番,换来这个评语,心里颇为敬佩,老师水平就是高,一语中的。想是应试教育的过儿,当年的很多数学、物理题我到现在还想明白,比如一个池子一个水龙头放水,一个水龙头注水,问多长时间能把池子注满,我当时就开始骂娘了,这简直就是浪费嘛!有什么道理呢?解法现在也没懂,于是很多题目不知其所以然,背公式照套进去,类似做法还有滑轮题、浮力题不胜枚举。时间久了,确实有这个毛病,对有些显而易见的所谓“常识”又缺乏质疑精神和深入探讨精神,习惯一味地“被灌输”,对事情还是缺乏独立思考。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着实不易啊!

  《东写西读》读后感(四):读书人的小意趣

  如果你是个读书人,可能对追星族们整天津津乐道明星八卦的行为深感羞耻,看到谢尔顿那样骨灰级的动漫迷对那些虚拟角色的如痴如醉而大惑不解,那么我只能遗憾地说,你的同理心还有待成长。

  你是个读书人,难道就没有因为读书行为而延伸的古怪意趣么?

  比如明明清楚心中仰慕万分的钱钟书教导过:“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却仍然抵不住诱惑去打听钱老生活及做学问的趣闻;又比如总想力透纸背地去对小说中隐约闪烁的现实线索刨根问底;再比如对某些约定俗成的知识追根溯源,不遗余力地进行解构;或比如对一本书前世今生的事情尝试“元叙述”……

  知道了吧,这些兴趣本身虽带着明显的文化气质,却并不比扒明星八卦更高尚。知道这一点足够,因为——

  哪个读书人没有这种意趣呢?若是三两个志同道合之人聚在一起,分享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和书背后的种种故事,比说单位里的天天见面的张三李四岂不更令人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东写西读》就是这样一本对你的小聚有非凡意义的书,因为它帮你拓宽了意趣视野,考证了不少东西。但到底要论及此书好在哪里,大概只能借用书中俞平伯先生评李清照词的一句话来做掩护了:好,好,真好!

  你当然懂我的意思。

  因为——超越对书本各种虚妄的解释,只取其意趣细嚼慢咽,实在是读书最快意之事;不为考试,不为研究,也不为写书评而进行的“浅尝辄止”式阅读对面容肃杀、正襟危坐的读书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但恰恰却是读书本身最具诱惑的原因,且应被还原成读书行为的本原意义。

  所以——陆先生在书中漫兴而恣意的采撷,成全了我一段开怀难忘的好时光。这个结论,是显然易见的。

  《东写西读》读后感(五):《东写西读》书评

  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面对着太多的精神食粮,有大餐,也有小菜。且不论种种冲击着我们眼球的电视电影视频等等,光是书籍,已经让人目不暇接。你看书的速度肯定比不上新书出版的速度,况且前辈留下的经典就已经汗牛充栋了。读什么,怎么读,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平心而论,很多大部头的作品,实在是静不下来去读。比如我,看小说,最好在20万字之类,电影,也是2小时之类结束最适宜。浮躁,是这个时代的症结之一。应对此需要,各种文化快餐也应运而生,这讲坛那讲坛的,然后再出书,也许这样,大众们就满足了对文化的追求吧。

  我对“文化快餐”并不像很多“文化原教旨主义者”那样抵触,起码没什么异议,能普罗大众,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总体基调向上,何乐而不为呢?近日得到一册书,不禁有耳目一新之感,乃是“某某说某某”体图书之外的一股新风。

  上海书店出版社于今年初推出一套“海上文库”系列丛书,分为5本。都是小32开的精装本,正文用轻软的蒙肯纸印刷,版式干净清新,没有过度装饰,而书的定价在15元左右,在当今已经是很便宜的价格了。丛书的趣味性知识性融合的不错,通俗易懂,每本书的篇幅六七万字不等,少的甚至只有五万字,兼有少量精致的插图。而每本书作者的重量级别,既有黄裳这样的文坛大家,沈昌文这样的出版界元老,也有恺蒂这样能自由出入东西方流行文化、拥有大量粉丝的专栏作家,陆灏这样熟稔外国文学与外国文化的新一代书界才俊,还有严锋这样另类的大学教授。

  我手头的是陆灏先生的《东写西读》。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读书随笔集。全书共22篇,前12篇是读中国书的札记,后10篇是关于西书的札记。这已是一本有关书评的书了,我再为之做书评,有点“二道贩子”的感觉,或者像柏拉图对诗人的不屑,模仿已经是模仿的东西。

  上面说了这是一本小开本的书,从版式上看就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带起来方便,想读就读,不浪费什么时间。在这里为别的书打个广告,看了《东写西读》,我想到的是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系列,也是小开本篇幅不多的丛书,已经出了几辑了,既有朱自清、朱光潜、赵朴初、罗长培等大家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著作,也有一些名家专门为普通读者撰写的普及性图书,还有一些外国名人的“洋小书”,如夏加尔、柏格森、纪伯伦等。

  我觉得这些图书的出版带有公益性质,值得赞下,牛津的“人文通识”读本世界知名(其中英对照本最近亦出版了不少),而法国、意大利也有类似的“大家小书”,不少都是知名学者放低姿态专门为本国的年人所写,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非常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传承我们的文化。“礼失求诸野”,文化并不总是高高在上的。

  言归正传,《东写西读》这本书,文体上看可以叫做“essay”。这个词,可以是作文,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本书一样的札记、散文。宇文所安先生就称他的著作是“essay”,不同于现代中国散文的主观随意性,而是将文学、文学评论、学术研究融为一体。那么,《东写西读》一书,是当之无愧的essay集。

  本书作者视野广阔,所读从中国学者钱钟书到西方哲人罗素,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到侦探经典《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所关注的问题大的有梁山英雄的“不好汉”,小的则有关袁枚的胡子。全书篇幅不大,但见识深刻,字里行间时时透露出让人兴奋的新见解。如揭示梁山好汉的排名“就是按阶级和贵贱来划分的”,又如以《剧院》中的文字来论证毛姆的同性恋情结。全书文字短小精悍,隽永典雅。

  陆灏先生在书中屡次谦虚的提到他只是个普通读者,并不为学术研究和功名利禄看书,只图个兴趣,但书中不少地方对于我这样的比较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书中有涉及到纳博科夫和乔伊斯的篇章,二位都是对中国当代作家影响深远的文坛巨擘。作者甚至为了《洛丽塔》电影版的另一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去求证,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是苏轼调侃张先的诗句。陆先生的追寻本身就很“比较文学”。他还自我解嘲,“每个老头心里都有一个洛丽塔”。

  本书中还可以发现许多名人轶事,古代的袁枚、毛奇龄,现代的钱锺书、邵洵美,外国的毛姆、王尔德等等,“学术八卦”是也。除了文学,作者对历史的掌握也很有见地。如考据出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其实是绕了个大圈子,也就是说并不符合实际;福尔摩斯可能的原型是王尔德云云。看完本书,真的了解了不少,也学到了些东西。

  在后记中,作者说,此书是近年来的闲读笔记,有的文章曾零星发表在一些报刊的专栏上。的确,无论是篇幅还是风格上看,书中的文章都很“专栏”,却不像大多数的专栏文章那么琐碎,纠结。我突然有个想法,专栏文章,可以从此方面做些研究,还是可以做出有分量的东西的,恕我孤陋寡闻,不知此领域有没有吃螃蟹的勇士?

  前不久一直在看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斗胆和本书比一下,其实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读书后的心得,包罗万象。当然,《管锥编》要学术多了,而《东写西读》则趣味性更强。放眼报刊杂志,《读书》这样的“知识分子读物“有些高深,而《书城》、《万象》、《读库》之类,与本书有不少契合。用足球游戏实况的说法,《东写西读》就是本小框的《读库》。

  村上春树(他的轶事亦可见《东写西读》)的《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非常喜欢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随便翻到哪页都看得下去。我现在重拾起《东写西读》,不觉也要做出相似的评论。

  是不是觉得上面的文字太正气了?因为是要交给导师的。下面,我写下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部分。

  著名性学家潘光旦先生与雷海宗先生抗战时逃难,没和夫人一道。潘先生和雷先生商量如何使她们多写信。雷先生摇头曰,鞭长莫及。潘先生大笑,慢慢道“鞭字有语病!”

  还有次,潘先生的朋友沈茀斋收到电报,邮差喊成了“沈茀齐”,第二天吃饭,潘先生说,“邮差大不敬,将尊兄的下半截割掉了。”冯友兰当即喷了,喷饭了。到底是性学家。

  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里提到了“磨镜党”,也就是拉拉的一种说法了。作者考据了这个说法的来历。过去真有磨镜这一行,不过引申为女同的意思了。当年的上海妓女很多好这口,甚至还收钱表演。还不懂么?请参见《南方公园》s11e6,MRS.GARRISON和波斯王薛西斯的所作所为。

  最后,来个重口味的。大家知道《所多玛120天》吧,各排行榜都是NO.1的禁片(当年我边吃泡面边看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萨德侯爵,SM里的S,普及下尝试,S是萨德,施虐,M是默索克,一个奥地利作家,受虐的。有个电影《鹅毛笔》,萨德的传记片,蛮好看的,看完会感叹,真是个艺术家,搞纯文学的!

  萨德估计是屎控。上文中的潘光旦先生考据过,“饮尿与食粪,如果不从性歧变的观点来解释,恐怕是无法解释的。”他还旁征博引了古代笔记里的趣事(我也一直觉得古人笔记是个好东东),明朝某高僧喜欢粪便里的芝麻小米;还有人喜欢牛犊结肠中的细粪,加调料做酱,没有这个不成宴。古人还有“好服人精”的(大毅食精粥?),有“喜食女人阴津月水的”,有“嗜人爪牙”的,还有喜欢吃脚趾间汗腻的。太重口味了,和“两女一杯”系列比毫不逊色了,STAN的爸爸RANDY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