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9-25 16:4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本由尼采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5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精选点评

  ●一半

  ●不懂的都是好的

  ●尼采因此不朽

  ●灵魂颤抖

  ●这本译的看起来舒服,不过吟诵起来不太方便

  ●在人群中比独自一人更加孤独

  ●还是鲁迅叔叔翻译的好

  ●最伟大事情-并不是最喧嚣时刻,而是宁静的时刻。

  ●读过N个译本了,有时好似懂了,有时又全糊涂了。这次觉得,魔法师说法道理:“只不过是个诗人”!

  ●罗素写尼采那章很精彩差不多说出了我里还未成型的所有感受。在诱惑人把自己视为“更高级”的那一类人然后再自我洗脑相文字中的道理这一方面,尼采和叔本华果然一脉相承,但和他极尽能事讽刺基督何尝又没有相似之处。总的来说出自一个显而易见不怎么健康的灵魂,运用着试图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模式吸引力终究还是有限可能我还是读得太少厚厚。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一):看完这部书你会知道怎么在现在的社会中活出自我,完成生命

  看完这部书你会知道怎么在现在的社会中活出自我,完成生命:超越

  超越那一天。那一天你没有向她表

  善恶等所有价值观值得重新用你自己的身体去感受。

  先去否定一切,这是前提,对于已经给你建立好的社会。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二):一本为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所写之书。

  这断然不是一本可以茶余饭后信手拈来随意翻阅便可以提纲挈领的书。

  哲学魅力也恰恰在于此,庸俗的人读不懂,浮躁的人读不进,低级趣味的人不想读。于是乎,如我等自觉得读懂了的人便不禁沾沾自喜起来。

  怎么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呢?初读时带给我的喜悦是难以言喻的:我激动得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往死里喷。

  正如尼采所言,读他的书要有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我觉得还有一点,那就是没文化的人千万甭读,尼采被误解近百年是有它的独特原因的。静不下心的人也甭读,您翻没两页肯定就会瞌睡。

  另外,建议阅读尼采著作前先看法国人丹尼尔・哈列维写的“尼采传”。了解尼采的生平——他那悲剧式的人生——对理解他的著作有很大帮助。

  书中的主人翁扎氏,是一个英雄式的悲剧人物,但尼采赋予了他喜剧式的希望结局。他的悲剧在于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他清高不凡,无意获得俗世认可却妄图改变这个世界。在基督教成风的时代里,他高呼“上帝已死”这一惊世骇俗口号。一次又一次,被动摇,再坚持。扎氏不仅是尼采之子,更是尼采理想化身

  我觉得再过十年,二十年,再读尼采,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阅历越丰富,更能理解尼采所谈的婚姻,友谊,价值观,etc。

  这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书评。仅仅是我读完以后的一些随想。写得比较恶心。见谅。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三):尼采的神话

  说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首先是他的名气摆在那里,然后就开始了向着尼采迈进。

  很多时候,都是先听说他的影响,然后被影响的。尼采被定义如此,那么就已经在读书的时候戴上了一种情绪了。

  他是德国人,一个可以为了一匹马而进精神病院的人,一个始终病怏怏的人。在阅读过程中,我也试图弄明白为何一本如此抽象化的书的到了如此广泛的赞赏,给尼采本人页蒙上了一层色彩。

  无疑,很多公认的人物也在试图解读这本书,这也无形之中提升了它的价值。我无法反驳任何一方,也觉得任何一方的解读都是有理的。也震撼于先前的文字中竟然隐藏了如此多深的内涵,和圣经的语言,一些意向,恐怕说起来,这本书首先是写给西方人的,他们信仰基督教,更明白这样的宗教体制之中的语言的构成是如何的,他们的思维习惯如何,而这本身也是向着这个方向进发。

  作为一个东方的国,如果想要从书里面清楚的明白这本身讲的是什么,对这本身进行的各种解读,都必须是一个深刻的明白西方文化的种族,明白书里的意向如何。

  是的,首先这本书就是由各种意向说明的,如同在中国古代的月亮,梅花,竹子这些意象在诗歌里面的运用,必须是深植于一种文化背景之中的东西,而这无论怎么翻译都是不可能的,必须在深刻了解一种文化背景才可以。

  我看过很多遍了,但是,仍然不懂,有时候却自以为懂了,自以为有所发现,但都是无根之水罢了,真懂还是假懂自己是分不清了。

  我是震惊于这本书的名气而读的,不能说一无所获,但是说到深刻,恐怕很少有人可以这样说吧。我用这些意象的中国化的思维方式来解读,也必然是浅显的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四):《扎拉图斯特拉》第四卷读思录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卷是在完成前三卷两年之后补充完成的,朗佩特认为其是主要情节之间的一个幕间插曲,显示了这一卷的独立和殊异。两次下山传教的扎拉图斯特拉在尘世间并没有找到满意的信徒,其“超人”的教诲也不为人所理解,而最终只能回归山野洞穴独居。第四卷则讲述了多年之后扎拉图斯特拉步入老年了,终于等来了崇信他的更高的人,然而在令人失望的交流后,扎拉图斯特拉发现自己没有等到所期待的人,决定离开他们重又下山找寻。

  这些尘世间更高的人都是专程寻访扎拉图斯特拉的以求为自己找到信仰的绝望者,他们处于困境而发出呼号。卜卦者、两个国王、精神的良知者、老魔法师、末代教皇、最丑陋的人、自愿的乞丐、影子,每个人都与扎拉图斯特拉进行了精彩的对话,然而却始终不被其认为是更高的人。等到扎拉图斯特拉经过长时徒劳的寻觅和四处漫游返回洞穴时才发现他们全都是自己所寻找的更高的人。

  然而,这些更高的人在一起的聚会是让人绝望的。卜卦者打断了扎拉图斯特拉的欢迎辞,急于求得一份晚宴,并提出了喝葡萄酒和吃羊肉的要求。扎拉图斯特拉谈及自己曾经置身市场对所有人讲话却无任何人能明白的蠢事,使人类在其面前平等的上帝已死,而超人因此有望复活,他将超越的希望寄托于这些更高的人,并对他们进行了教诲。 然而,扎拉图斯特拉因为与更高的人待在一起的污浊空气而窒息,在他逃出洞穴的时候,魔法师起而攻击他并挑拨双方的关系,洞穴中陷入了争论。然而,最终他们通过将驴子尊奉为上帝重新回复了和解和虔诚。虽然已经明晓了上帝死亡的事实,无论他是衰老而死还是被最丑陋的人所谋杀,人类最终发现还是不能缺少上帝而最终创造了一个廉价的替代品,大地上不能缺少可以崇拜的东西。经过激烈的质询和论争,扎拉图斯特拉发现了这些更高的人通过将毛驴尊奉为上帝和驴节的发明重又变得像孩子一样虔诚快乐而热爱大地上的生活最终理解了闹剧并喜爱这些更高的人。然而在午夜吟唱了那首夜游者之歌后,扎拉图斯特拉在清晨醒来领悟到这些更高的人并不是他真正的伴侣:他们并不能如他这样早起跟随他的步履,也不能淡然于雄狮的吼叫而总是发出困境中的呼喊,扎拉图斯特拉明白了自己在山上所等的并不是他们。扎拉图斯特拉满意于自己的动物——勇敢的鹰和智慧的蛇,现在又多了一条雄狮,然而他内心深处还是遗憾于自己缺少真正的人。

  扎拉图斯特拉对这些更高的人不再同情,他通过了自己最后的考验变得成熟。在这个属于他的早晨,孤独一人的扎拉图斯特拉不再留念他等待了多年的更高的人而走下山去。或许他已经明白了长久的等待并不能等来自己所期待的超人,就像等待戈多一样很可能是没有结果的,纵使尘世间更高的人也不能让他满意,等待只能归于失败或者终结。然而希望还总是必须有的,正如信仰一样它能给人生命的慰安和意义感,扎拉图斯特拉再次走下山去找寻超人,或许又会很可能再次失败,但重要的是寻找而不再是找到,寻找这一积极主动地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它填充了生命和年华使其丰富而充满故事。或许这是廉价的乐观,然而却远胜于洞悉一切的消极等待,它使人亲近大地而热爱生活,足以给人生命以意义感,而这已然足够了。

  当扎拉图斯特拉第三次下山时,他完全不复有前两次失败的阴影,炽热而强健,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单纯而乐观,而他所寻找的也正是像他自己一样的孩子们。无论找到与否,相信扎拉图斯特拉将不会再回返山中的洞穴了。

  m0�8���ȶP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五):《论毒蜘蛛》读思录

  尼采曾说过卢梭是一只道德的毒蜘蛛,而其内涵则在《论毒蜘蛛》这一章中有了显明的揭示。此处隐藏的主题是尼采与启蒙思想家的一个根本分歧:人的平等问题。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反对传统社会人的不平等地位,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论并被现代社会所继承推崇。但尼采认为人生而是不平等的也不应该平等,在一套平等的道德谎言之下的实际包藏着渴盼报复的灵魂,是一群下等的乌合之众翻身复仇的暴动。平等难题之中隐含着现代社会阶层断裂之下启蒙主义内部的分裂和歧异。

  扎拉图斯特拉没有从正面攻击平等即正义的理论,而是迂向发掘平等说教者的心理基础,摒弃其道德话语体系,而直指其复仇的动机。平等在尼扎拉图斯特拉的叙述中已不再是天生赋予的人权,反而是对人生而不平等的自然状态的背反,这些处于社会下层的被统治阶层怀着对统治阶层的嫉妒和仇恨,反对一切有权力的人而以正义之名希望充当法官,其实质不过是造反有理而垂涎于权利的“精神怨恨”的产物罢了。当平等理论被剥去了道德的外衣,而裸露出乌合之众的怨恨和贪欲时,扎拉图斯特拉确实成功的对毒蜘蛛进行了曝光和攻击。

  然而,正如结尾扎拉图斯特拉被毒蜘蛛噬咬所暗示的,尼采迂回的偷袭不得不付出代价,他实际上也暴露了自己的阶级属性和心理基础。崇拜超人的尼采毫不掩饰对乌合之众的蔑视,对他们民主平等的要求嗤之以鼻。无论在实际上扎拉图斯特拉是否是一个贵族,但在精神上他毫无疑问以高贵者自居的,他自认为是一个强者和应当指挥统治的人,平等的说教对他来说是荒谬而有害的。在平等的教师看来,扎拉图斯特拉很可能就是为等级制度合理性辩护的守旧者和获益者,他其实也不过是在用心险恶的宣扬自己阶级的意识形态罢了。

  如此一来,思想的争论就沦为无趣的立场和利益之争,尼采与卢梭也就形成了各执一端的的无解悖论。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处于社会下层卢梭对上层社会的嫉妒和仇恨而希望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不正是扎拉图斯特拉所推崇的“权力意志”吗?“人人生而平等”其实质不正是对自己不甘为人下的表达吗?扎拉图斯特拉应当可以轻易看出这不过是一种“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意图的曲折隐微的策略(或许可以称为攀爬的第一步,下层首先是缩小差距的平等地位的获得,然后才能谈得上去超越成为为统治阶层),这与他所热爱的超人不是很相类似吗?无论两者的立场和理论有怎样的殊异,向上攀爬的“权利意志”是一致的。上层阶级当然不愿意跟下层阶级平等,下层阶级当然也不愿意跟上层阶级不平等,但这并不代表着下层阶级拒绝翻身成为为上层阶级并统治原来的贵族。

  平等向来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说。西欧近代开始平等思想的大规模兴起或许可以追溯到基督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但这并不妨碍中世纪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现代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是成为为文明社会的共识和底线,但这并不妨碍近代巨大的阶层分化。平等在卢梭等启蒙思想家那里是争取权利改变自身不利地位的思想武器,而尼采竟以为它能够改变人类社会分化的必然性并创造一个扁平化的平庸末人时代进而会阻止强力的“超人”出现,这既是他的理论敏感也表明了其杞人忧天。扎拉图斯特拉能够洞悉平等说教者背后的怨恨和复仇的动机,但却不愿承认其不甘居人下的“权力意志”,而这实际上正是“超人”的一个阶段。在现代多元社会, 人既生而不同也不可能平等,而平等这种梦想和迷思既是下层民众的慰安也会对高居人上的暴虐者形成某种解毒的镇定剂,且完全不可能对向上的攀爬的奋斗者形成束缚,所以其流行也是可以想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