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奥义书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奥义书读后感1000字

2020-09-28 19: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奥义书读后感1000字

  《奥义书》是一本由中国致公出版社著作,16.00元出版的2008-11图书,本书定价:16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义书》精选点评:

  ●奥义书追求的人生最高目的是认知梵,达到梵我同一。人死后,自我进入梵界,摆脱生死轮回,不再返回,自然是达到梵我同一的标志。但达到梵我同一既是死后之事,更是在世之事。奥义书中经常显示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对食物和生殖的重视。还有,对伦理道德的崇尚奥义书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探索方法和过程。因而,虽然思想趋向是一致的,但它们的表述方式异彩纷呈,术语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它们尚未形成周密的哲学体系,也未充分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这些是此后的印度哲学的任务。奥义书的理论思维正处在从神话的、形象的思维向哲学的、抽象的思维转变之中。因此,奥义书也就成了我们了解印度宗教和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样本。

  ●这个版本的语言非常唯美,很亲切哦~

  ●印度教;宗教味道太强,我是不太习惯。不过也可学到一定道理。

  ●一本强调自我的印度圣书,认为精神胜于物质的人可以读读。

  ●有几处刊印错误。

  ●正像锋利的刀锋最难走过,通向自我的道路需要你艰难跋涉。

  ●牛逼!!!!!

  ●大梵到底是什么...

  ●还好是精编 不然无聊死

  ●作入門型的奧義書簡介看吧, 刪節太多.

  《奥义书》读后感(一):叔本华受印度古经典《奥义书》的影响很大

  印度古经典著作《奥义书》的思想,对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和美学,有重大影响。

  “在这整个世界,没有比研读奥义书更令人受益和振奋了。它是我生的安慰,也是我死的安慰”。——叔本华

  《奥义书》读后感(二):大梵自我与现实世界

  两年前读过,没感觉,几日拿来重新读,发现里面的书页都泛黄了,呵呵。。

  说句真心话,即使是今天,也不是很懂,大梵是什么,自我。此书中归结人的至高境界既是大梵,这种境界应该怎么描述呢,我的语言有限,描述不了,但是大概是说没有欲望,没有贪念,看淡一切的情形吧,书中描写大梵的时候总会出现人的眼睛,耳朵。。。五官及生殖器。这些东西代表了人的基本生理欲望,这些都不是大梵。大梵是睡眠中的状态,耳朵还在听,鼻子还在呼吸,但却没有欲望,没有烦恼。人在但思考不在,我既是那么存在着。看这书时我还走神,想到我女友昨晚告诉我被人搭讪的情景。(她没有拒绝搭讪,但也说不上主动接受搭讪,反正就是那种内心深处没有拒绝吧,从另外一方面这体现了她的优越感),这就是欲望,嫉妒、憎恨的邪恶力量一直在我内心深处要迸发出来。但是,人能做到对此事无动于衷吗?她接受搭讪是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自然现象还是有某种劣质性的任性的恶抑或是她不爱我!呵呵,扯远了,我想表达的,针对醒来之后的现实世界,我们是要大梵的自我精神世界的清净永恒还是现实世界的斤斤计较,热血狂狰。。。。。

  这种大梵,自我能做到么?做到了有什么意义,只为下世的永恒现实的虚无。做不到,被身体本能欲望控制,又很是痛苦。人呐,真***纠结啊。。。。此书无解,只能暂且消解一点我的欲望。

  《奥义书》读后感(三):不知所云

  了解并读到这本书是关于一个梦 梦中我哭的很伤心 可以用悲痛来形容 我的母亲在旁边静立 漠然的注视着我 一个穿白袍的老者 托起我的脸 怜悯的看着我说 可怜的孩子 你两个眼睛里流出的是不同的悲哀 梦中那个老者来自印度 醒来后我有一种强烈的被召唤的感觉 于是去书店 查阅关于印度教的书籍 惊讶的发现其中的一些教义竟然跟我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这更驱使我想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古老的宗教 我没有宗教信仰 虽然我感觉在冥冥中自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平衡着世间的一切 这有点像老子所叙述的那个道 但又不完全是 宗教在我看来 更多的是哲学的载体 哲学在很多人眼里是玄而又玄的东西 哲学通过宗教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似乎是一种必然 这似乎远离了奥义书这个主题 应该说这本书的译者乃文还是很出色的 他做到了信达雅 而且在品读这本经典的时候从语言方面来说不会感觉艰深晦涩 但是其中所表达的东西我承认我却是是懵懂的多 认为理解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理解了 就像书中所提到的大梵—当你认为你体会到了大梵 其实你一点都没有体会到 自称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大梵的人他们也许连大梵的衣角都没有碰触到 只有当你觉得你不可能了解什么是梵的时候 也许你转身 他就在你背后微笑 还有其中阎王提出的那个关于快乐和善良的抉择也让我思考了很久 是的 只选择快乐是贪婪的 因为拥有快乐你不一定拥有善良 但拥有善良你一定会得到快乐 名利金钱都是过眼云烟 它们不具有价值 因为永恒的世界怎么能用转瞬即逝的东西去衡量 可以说 这本书是值得好好研读的书 是值得用心去体会的书 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读懂它 但是也许他会让你在迷茫中顿悟 力荐

  《奥义书》读后感(四):什么叫经典 什么叫智慧 这就叫经典这就叫智慧啊!!

  非常好的书!!强烈推荐大家读

  我以前信佛教的 看完后就信印度教、婆罗门教了

  总之很喜欢。。还打算再买几本送人

  唯一的不足就是 都是节选 米有完整滴·· 不过能让我们一窥它的风采也是很不错的!

  翻译的也不错 很像现代西方神话的文笔。。让人容易接受 不像佛经都很古文的。。比较难懂 (我不是褒一个贬一个)

  自己当初读到这本书是因为在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一段摘录··读了几句就知道这是我想要的书 马上就去订购了

  你真的读懂了吗?没读懂前是没资格评论的 跟没资格去贬低它的 某些人看都不看就说它不好 真是的!

  古人的智慧啊··我泪流满面T T

  同类的,我推荐《与神对话》、和各种佛经(最好是唯识学的) 还有太上老君×××、太上感应篇 以及各种中国古代经典。。。

  在佛教里,自我、真我、道、佛性也叫做阿赖耶识(第八识)。(在奥义书里称作梵、奥姆) 阿赖耶识是每个人都有的,每个生命都有的,有N多N多 也是只有一个 因为真正的真相。。实相。。恒久不变的真理是只有一个的 但又贯穿万物 那是自我 真正的自我 一切都是自我的显现

  ×&……%¥#

  不说了 我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

  神是什么!?神就是我! 你只有先这么相信了 你才能变成神 啊T T 那伟大的思想 平等、智慧

  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家的 会回到真实的自我大我的一部分中 毕竟我们也是那一部分

  人生是修炼的旅途

  真理是无坚不摧的!

  (×&……%¥#@#

  总之 我相信它!这个说的都是真理

  越前面的我越喜欢 后面的比较细节化。。用故事比喻了讲述各种真相和道理。。

  强烈推荐啊><

  各位有不懂的可以问我哦!想要书的但没有的 我也可以买来送你们!呵呵 智慧是应该分享的!!

  《奥义书》读后感(五):千年不衰的印度著名古经典——奥义书(Upanishad)

  《奥义书》(Upanishad)是印度最经典的古老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著作,是印度哲学的源泉。《奥义书》是古印度的根本经典,探讨人生与宇宙的根源和关系,认识我是谁,找到真我(Atman),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 启示出精神上极为深奥的真理。《奥义书》把自我迷失比喻为陷阱:“只要想着‘这是我’和‘这是我的’,人们就与他的自我捆绑在一起,就好像鸟被罗网困住。” “Upanishad”这个词,是“靠近坐下”的意思,是指坐下来听智者说。奥义书记载了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Upanishad)原义含有师弟对坐,秘密传授的意义。奥义书也被称为秘密书、哲学书,内容丰富,思想幽玄。

  在古代印度,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面对面的口述。在森林里沉思的哲人以及练习瑜伽的人们就是通过口述的方法来教授自己的弟子的。后来人们将他们的言语记录了下来,写成书。这些记录大师们智慧语言的辑录被称为"奥义书"。奥义书的成书年代非常古老,大部分是在公元前7~6世纪,有的甚至更早。这些古老的经典是后人获得智慧和美德的源泉。《奥义书》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记述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修行生活;同时还着重探讨宇宙本源与人的本质等哲理,标举"梵"与"自我"的同一,以及轮回解脱等思想。佛教的思想在其中都有所反映。弟子从上师口中接受自性的知识,这有关自性的知识,就是奥义书。古代这知识与修法只是由开悟了的上师口传给近道的门生,其它未成熟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领受。学生必须先净化自己,才能实际得益。要了解奥义书,须先看看吠陀经是甚么。奥义书的精神,早已超越了一切的名相,一切的相对,一切的法规。传出这些金句的圣者,本于个人开悟的经验,直接劝告我们:你不用受生死轮回之苦,因为你根本无生无灭;你不用受苦,因为你的本性是极乐。那么苦从何来?从迷执而来。不说地狱,不说过去,也没有因果报应的观念。认为人类的灵魂不灭,躯壳死后,灵魂依旧回到夜摩天去。

  《薄伽梵歌》(Bhagavd Gita)与《吠陀经》(Vedas)、《奥义书》(Upanishads)这三部经典,合称为“印度三大圣典”。据说佛教的思想已是缘于《奥义书》,而佛陀是应用了他的大智慧将《奥义书》的哲学义理将其升华更精典了,我们宜对印度文化的发展有丰硕的认识。古《奥义书》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印度几百年间许多思想家的各种哲学宗教观点,如轮回解脱、梵我关系等,已讲到修习禅定的方法,主张以调息、调身、调心以及口诵唵字进入禅定,颇受印度几百年间许多人喜爱和广泛流传,孕育了诗人兼哲学家泰戈尔。金克木评论是“可以改变我们一般习惯以为印度是佛教国家的很大误解。这些经典会使我们联想到中国的道家,惊异何其相似乃尔”。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馆长认为,它是“影响人类的十本书”.美国《领袖周刊》列为是《领袖必读的100部名著》排名第三十位。《奥义书》的思想对叔本华哲学和美学有重大影响。 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毛姆在其名著《刀锋》一书的扉页上就引用了《奥义书》中的一句话:“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

  奥义书 第三章

  阎罗王接着说:“……人的身体就像一辆车,自我就像是乘客,理性就像是御者,思想就像是缰绳,人的各种感觉就像是拉车的马匹,感觉的对象便是马车行走的路线。当最高的自我与我们的身体、感觉以及心灵融为一体时,那么他便处于快乐之中。

  “而当一个人对自我缺乏认识时,他便无法牢牢把握思想的缰绳,各种感觉器官就像失去控制的马匹四处乱撞。而对自我有了充分的认识,他便不会心猿意马,他生命的大车会平安地行走在道路上。

  “对自我缺乏认识的人,常常心思不纯,在人生的道路上偏离于正常的路线,总是走不到目的地,因此,他无以解脱,逃脱不出生死轮回。而对自我有了充分认识的人,常常心思单纯,专心致志,他会行走到人生的目的地,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超越于人的感官的,是感官中的世界;超越于感官世界的,是人的思想;超越于人的思想的,是人的智性;超越于人的智性的,是伟大的自我;超越于伟大自我的,是一种非显示的存在;超越于非显示存在的,是原人(即精神或意志);超越于原人的,是空灵(一无所有),那是终极而至高无上的存在。

  “自我隐藏于众生之中而不外露,然而,感觉细致入微的人,能够洞察到自我。一个人应当克制自己的语言,控制自己的思想,与充满智性的自我合一,与伟大的自我合一,与安宁不动的自我合一。

  “苏醒吧,起来吧,我已满足了你的心愿,你对此要好好思量。正像锋利的刀刃最难走过,通向自我的道路需要你艰难跋涉。无声无触,无影无形,无味无臭,无始无终,无变无不变,一个人能够对此有所感知,他就能摆脱死亡的困惑。”

  纳基凯达的故事是由死神阎罗王讲述的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听说或重述这个古老传说的智者,都会沐浴在大梵的神恩之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奥义书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