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光如梦》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流光如梦》读后感摘抄

2020-09-28 19: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光如梦》读后感摘抄

  《流光》是一本由谢轶群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流光如梦》精选点评

  ●还是不错的,从文化发展过程其实也可以学习到很多。

  ●多述而少评是本书最大的短板,许是作者功力仍有亏欠

  ●不属于严格的大众文化史,说深度就真没有,但二十个主题的确从多个方面描绘了一幅三十年来大众文化各个领域此起彼伏图景。从所有文化产品产生国家意志体制运作到纵身跃入市场经济逻辑中,无论在哪种社会环境中,人的天性中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依然会固执生长,即使在极端单调的文化状况中,人也会从一些匪夷所思活动中去获取满足,比如文革中看别人被批斗、剃阴阳头等,对正常时代根本可能出现荒谬场景的“观赏”或参与,竟也把失去基本文化生活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填充起来。这本书时普及了很多常识我们无法想象,在一电影票一两毛钱的情况下,《少林寺》竟创造了一个亿的票房收入;而《西游记》仅11集就拍了五年,体制的束缚有时却可以带来不计成本的艺术。还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但本书最大的缺点是作者个人色彩太浓,混淆视听

  ●写余秋雨的那段还不错

  ●常识性了解大体没什么新鲜观点,有些细节地方之前不知道,很好玩。好像是考研参考书

  ●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所以才能写出这么有趣而又有意义文字来。

  ●“天听邓小平,晚上听邓丽君。”

  ●過于粗糙

  ●回顾一下

  ●只是编著评的一本30年来大众文化盘点,不算出彩,不过还是饶有趣味

  《流光如梦》读后感(一):多述而少评

  一路读来,都是平铺直叙事实堆砌了不少,然后却少对事实独到剖析见解说实话看得有些拧巴

  本来是只打算一星,直到看到后记里作者自评“多述而少评”,也坦承自己笔力不足里释然许多。一个诚恳的作者呈现于前,加颗星吧。

  《流光如梦》读后感(二):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书之一

  读着这本书,就像又从我小时候的80年代初往今天又走了一遍,真是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感叹啊。作者文笔非常好,对过往情境的还原非常真实浓郁特别喜欢霍元甲席慕容汪国真渴望、台湾影视歌和余秋雨等几篇,夹叙夹议,既回顾了往事增加了新知。叙述枯燥,点评不沉闷,读起来非常舒服。书中不乏尖锐之处,渴望原来是正好赶上了官方转移大众注意力历史时机,怪不得当年那么火。

  《流光如梦》读后感(三):挺一般的一本书

  作者在后记里提到,写这本书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言下之意,用的时间不算短。但是对于三十年的大众文化来说,如果要有一个细致、详实的梳理,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代史历来不好写,因为离现实太近,总要受到各种制约,导致某些话不能讲,某些话绕着讲。这也是很多人避而不谈当代的原因。对于这本书来说,即便是绕着讲的话也不是很多。有可能是作者的视野,或者功力的原因吧。

  比如《渴望》,当年的火爆,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制作者开始意识到了大众文化制造的机制吗?没有了此前的时代背景,一部讲述平民生活的室内剧席卷整个中国,其原因总是单薄的。

  再比如,在写到真人秀一章时,作者对广电总局出台治理政策的评价显是一种骑墙的态度。而类似的态度在书中并不少见。不知道是作者的主观意愿,还是出版社的授意。

  大众文化有太多可以言说的东西,对于变革中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那里面可以窥见三十年中国的变迁。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是此前没有人去触及的领域。如果不深究,仅仅作为一本怀旧的作品来看,它是合格的。那些陪伴过我们的歌曲、电视剧、电影、诗歌、小说,总是让人怀念。书中记述的一些荒诞的细节,也让人捧腹, 比如,《渴望》播出后,深陷剧情中不能自拔的观众把剧中的愤怒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演员身上。类似如此的记载,让人感触,今非昔比。

  归结一句话,此书不是严肃的大众文化史,更像是大众文化产品本身。

  《流光如梦》读后感(四):125页

  美国畅销书评论阿尔蒂尔读了英文版《金庸选集》后,写下评论。具体如下:

  《天龙八部》:探讨了对男女之情的几种看法。本书似乎有三个男主人公,他们后来成为朋友。其中的萧看起来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而段则与他相反,是个好色之徒(但尊重女性),另外一个(虚竹)介于二者之间,心里一直想禁欲,但当美女来到眼前时,又惊又喜,最终成了一个国王的女婿,而且是一个女性社团的领袖。他们最终都成了英雄,反应了作者对这一问题所抱有的宽容态度。另外还有许多次要角色,可以看做是他们的变种,例如段的父亲,是一个彻底的好色之徒,最终吃了一些苦头;慕容为了事业完全不在乎男女之情,甚至加以利用,遭到可耻的失败;游坦之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刺激,成了一个受虐狂;少林寺的僧侣领袖后来被人发现有私生子……诸如此类。

  《射雕英雄传》:对人类的智力的作用提出了质疑。书中有五个拥有最强内力的人,骄傲地将他们自己封为五个方向的虚拟君主。但在小说结尾,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并不比一个略有弱智的青年更强。书中一个似乎是拥有罕见美貌和聪明的女子,最终也被这个青年拥有了。更为微妙的是,这五个虚拟君主中的那个西方君主,后来似乎拥有最强大的内力,但他的智力情况却更糟糕——成了一个严重的失忆症患者。

  《神雕侠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兴起之初的畜牧业状况,书中有一个孤独的少女,是一位养蜂专家,但看来这个行业在当时实在不受重视,她的唯一的一个学生——后来成了她的丈夫——并没有学会这门技艺,而是成了一个养雕专家,并因此一举成名。最后这门技艺只好传给了一个无所事事且极富孩子气的百岁老人。当然,他们都是很高级的格斗家,特别是其中的养雕专家后来可以通过吼声指挥许多动物,但其中唯独没有蜜蜂。他的妻子曾经想通过蜜蜂向他传递消息,但他视若无睹。

  《笑傲江湖》:反映了中国古代同性恋者的悲惨遭遇。第一个同性恋者为了保护他的同性恋对象而被杀死。另外两个更加可怜,因为还没有找到同性恋的对象,但作者强烈暗示,他们最终将发展成为与第一位同性恋者一样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最终将成为同性恋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自愿通过外科手术放弃男性特征的,但是其中的东方在完成追后几乎放弃了他的事业,而岳和林作为认为这才是他们事业的开端。他们在这部小说中并不是唯一进行了这种外科手术的人,还有一个“刀手田”,后来改名为“不可”,但他的情况有所不同,他的手术是被人强迫完成的,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宽容,没遭受另外那三个人的厄运,但他日后是否会成为同性恋者则不得而知。另外值得注意的事,书中强烈主张内力的岳,后来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但在书中,他除了暗杀了两位女性佛教僧侣领袖之外,对别人的危害并不严重;而且这次暗杀并不符合他的目标,因为在后来五派合并的时候,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领袖,这两位女性一定会选择他而不是另外一个人。

  《碧血剑》:书中的主人公是内力没落之前的最后代表人物。内力的没落首先表现为精神上的没落,袁本来是一个英雄的儿子,但这一点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痕迹,他从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大,对现实一无所知。在离开了他学习的山区之后,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他娶了下山之后认识的第一个女子为妻。一开始,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模仿周围的人,比如将自己打扮成一个青年学生,虽然他从未正式上过学。他的行为受到从小接受的道德教育的约束,但内心中却被一个已经过世的狂放男子的事迹所吸引,后来知道这个人刚好是他的岳父,这或许平衡了他犹豫仓促订婚所产生的失落心情。然而这种情绪的摇摆使他一事无成,最终流亡海外,直至清代,他的同学归心树被杀死的时候也没有一点消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