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史读后感精选
《印度史》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库尔克 / 【德】迪特玛尔·罗特蒙特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5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史》精选点评:
●没有地图的情况下就只能一个个地名查资料弄清楚。原文的转拼法很奇怪,没有长音符号,对着梵语词典也很难查清楚。但是书本身的确写得好,每个时期的历史都很能抓住最关键的点用最少的语言说清楚。
●spectacular
●缺少地图。,。。。
●按需。
●在国内出版的印度通史当中确实属于还能读的。但是把地图删了出版是这个编辑的脑子里真的有粪。美名曰为了避免争议,实则严重阻碍阅读。感觉印度人确实不爱写史,许多古代的事迹还原都要靠考古和参考他国的记载,许多宗派许多王国,对印度这个古国还是向往的。
●毕竟第一次读这么系统性的印度史,真的是被那些地名人名搞糊涂了!写的很好,翻译的也很好,对于中印冲突,也按作者所写翻译了过来,没有做更改!至于孰是孰非留待历史评判!看来还得抽时间多读几遍!
●也就扫个盲吧……
●看过但啥也没记住
●没有用某史观是我看它的一大原因,缺点是没有地图→_→就算原版地图也可以啊,害得我快看晕了……终于懂得血地理的重要性……
●以前看的
《印度史》读后感(一):现有的汉文版印度史的书都过于简略了!
印度历史悠久,其通史类的著作必须是多卷本的,才能描述清楚。
而自高级印度史以后引进的各类所谓印度史,都是简略的不能再简略的作品,只能叫简史!
希望能引进多卷本的经典印度通史类作品,或者是印度断代史方面的作品,例如著名的《南印度史》。
《印度史》读后感(二):还算不错的单卷本
有些译名不够准确,像一些非印度人物,比如把中国僧人义净翻成了一清等,不过总体翻译的比较流畅,比《世界历史文库》中的斯坦利的那本《印度史》要好,那本也把地图删了。
整体结构不算太厚古薄今,古代部分占了相当篇幅,目前单卷本的印度史这本算最好的了。一旁备本《世界历史地图册》是必须的。
《印度史》读后感(三):埋怨没有地图的你们难道没有想到……
阿三是兔子周边近邻中目前唯一还存有领土争议的,而做为欧洲人的作者肯定是倾向于英联邦国家——阿三的解释,那么就不难想象原书地图上的争议领土会被划归给谁,出版社怎么可能会容忍这样的事情(确切来说是兔子不能容忍),也不可能为了这一本书出版社还要特意组织人来重画地图,当然是一劳永逸的全删掉,书本身还是不错的,译文质量只能说各花入各眼
《印度史》读后感(四):出色的印度通史
首先译得不错,虽然没有对照英文原版,但以我的印度史知识没有发现太明显的错误。译文也很流畅,看前言译者来自河北师范大学,果然现在不能太迷信名校的招牌,小地方也有很多治学认真的学者。
其次是原著水平高,与国内,包括林承节教授所编的印度史相比,无论各方面都要胜出不少。如最后共和国史的部分,寥寥数语,也没有罗列大量的数据图表,就把50多年的政治演变及主要原因讲得清清楚楚,这份功力很可佩服。
比较遗憾的地方是中译本把原著的地图删了干干净净,实在暴殄天物。也因此扣掉一星。
《印度史》读后感(五):沉下去,不动心。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2/15 5:00a.m.
11个日与夜,印度加尔各答之旅结束这么久时间,我的身心还没有彻底着陆。
Titagrah我遇到过几次,情绪之海控制着我,都在书写对话中找回了情绪的舵盘。
这篇无关书评,更是把我的旅行后续情绪托付给这一本朴素的,广阔的历史学术研究书。
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只是印度众多城市之一,我和这里的缘分就是Mother Teresa。
据说,千万不要认为在那里的志愿者工作,是你对穷困者的救赎。恰好相反,是他们对你的救赎。
出发前我和朋友说,应该也有别的人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所以我会遇到一样想法的人吧!恰好相反,大多数我遇到的欧美人,他们都在心中装着上帝。在这里也不是一个星期,是几个月,或者是每一年。
我也见识了自己信仰的贫穷。因此比起这里物质贫困的人,我更难以忍受困难。
在一周中的某一天,我照见了一个念头: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几天就要结束了!于是顿时觉得轻松不少。下一秒,又想,我被设置的生活日常,在某种程度上,亦是按部就班,程序早已设定好。
我也不是没有在自己的国家看到过流浪汉或者流浪的小孩。
但是得相信,教育确实是人生的引擎。
在人类史上,有很多次生命因为瞥见一丝光茫,而导致的最终改变。这是加尔各答回来之后的信仰。
信仰
我相信,生命是不关乎年龄,性别,种族的。生命本身就带有不惧判断的相善与坚韧。
今天下午,我陪着实习老师,她费力地讲解着数学知识,不过学生越听越Lost,有个孩子就自己玩起了手。他让我重新相信了一些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