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02 20:3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是一本由乔治·奥威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精选点评:

  ●又没找到我看的那本

  ●不用说,我们都生活在老大哥的眼下。

  ●“我出卖了你。”她大胆的说。 “我也出卖了你。”他说。 她又厌恶地瞧了他一眼。“有时,”她说:“…你是由衷说这些话的。你想不到其他挽救自己的方法,你为了自己才这样说。你要别人去受苦。你关心的只是你自己。”“你关心的只是你自己。”他附和说。 “从此之后,你对那人的感情便不同了。”

  ●让人绝望的世界,离1984年很久了,但我们的社会似乎正在逼近《1984》,社会会变得更好吗?还是只会越来越糟。人的意志究竟又容易改变,人性有究竟是怎样一种自私的存在。

  ● 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动物农场精炼易读,值得反复品味,可惜这书又TM被丢了

  ●看到开头就知道了结尾

  ●《美丽新世界》描述了那个世界客观现实,《我们》提出了模糊的反抗和压迫反抗的理论基础,而奥威尔的《1984》则站在赫胥黎和扎米亚金两位巨人的肩膀上,架构出了反乌托邦世界的完美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前半部分中,温斯顿的故事与扎米亚金笔下的D-503的故事如出一辙,但从温斯顿开始阅读禁书时开始,奥威尔展示了强悍的文字和思想的系统性创作,真正令1984明芳千古的不是小人物的反抗和彼此间的背叛,不是无孔不入的thinkpol、一零一房间,不是令人震惊的奥布兰的真实身份,而是奥威尔精心雕琢出的反乌托邦社会的教科书般的理论基础,因此,虽然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结局都令人绝望,但1984对体制的剖析还是会给读者留下脆弱的希望的火种。

  ●我究竟是比猪强些,还是不如猪?

  ●经典! 文中的影射很过瘾.

  ●这是作者3本代表作的合订本。还包括《我为何写作》,很好。只是有点厚。翻译读起来也还顺溜。2008年北京书展时买的。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读后感(一):住在我脑子里

  -------------------------------------------------------------------大四的最后时光,1984划开脑子,从此再也挥之不去。--------------------------------------------------------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读后感(二):预言故事令人毛骨悚然

  《1984》

  对于温斯顿的内心描述以及大洋国的社会景象描述真让人毛骨悚然,为何乔治·奥威尔的故事能在他死后影响世界,看看他的生卒年份,即可不言而喻了。

  《动物农场》

  我认为比《1984》更为有意思,故事不是那么沉闷,看似一个关于动物世界的故事,却能够跟人类世界一一对上号。这个故事是奥威尔写于1946年的,看完之后,我对作者无比膜拜,难道此人是传说中的预言帝。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这两个故事值得一读,特别是《动物农场》,寓意深远!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读后感(三):1984一场噩梦

  最后喊出朱莉娅的名字,而不是自己,心里有种在流泪流血的感觉,真够虐心的。各种固有形式的你想象得到的折磨是对忠诚地普遍性的驯服过程。当进入101房间,这种苦累地长久地折磨已经不需要了,取而代之是铲除,消灭内心世界里支撑其他所有坚强不屈的柔软的"能量源"……然后,野马被优越的栅栏圈养起来,一切归于平静与"忠诚"。背叛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出于自保地痛!这还不够,只有子弹才能用永久的"忠诚"代替悔恨带来的平静。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读后感(四):1984

  在未看这本书前,就听被提起很多。看过村上春树的1Q84,似乎是说村上对奥威尔致敬,而老实说,看完1Q84再看这本的时候,怎么都想象不出这是写得英国,我脑子里的男主角是个东方人(中国人或者日本人),以至于我有意识想改过这个错误,努力想是个怎样的西方人的模样!!我也一直在避免拿两本书来比较。因为我是很喜欢1Q84的。但对于我这个一点都不喜欢政治的人来说,奥威尔确实让我对政治改观,这是一个严肃且需要去思考的问题,跟每个人都有关系。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说政治跟自己没关系的人。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读后感(五):我们是内部观察者

  常常忍不住这样想,socialism是不是人类历史上最没有想象力的制度?因为有人可以在数十年前就准确地描绘出这个制度下人将会过怎样的生活,准确到让人觉得头皮发麻的程度。

  说幸运也好,说不幸也好,我们就在这个制度下作为内部观察员,有机会逐一对比预言与现实的吻合程度,并且,亲身感受预言提到的各种恐惧和绝望。这个没有想象力的制度,居然就没有给人惊喜的打算,只是刻板机械地让预言变成现实,甚至为数极少的原创性变化,都发生得那么笨拙。

  如果80年真的是一个极限的话,那么我们还要等待20年才能看到这个制度的终结。想想看吧,这个在世界大多数地方跟nazism归为一类的制度,居然还可能存在那么长的时间,这该让内部观察员们高兴呢,还是悲伤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