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读后感100字

2020-10-08 20: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读后感100字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是一本由肯·费舍著作,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394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0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精选点评:

  ●1

  ●一般

  ●减少错误决策的方法不是磨练投资技能,而是掌握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大致读了一下,就三个问题~~~

  ●读过前四章,注意关注思维方面的问题。

  ●S

  ●和想象的不同,个人认为此书不适合归类于传统的价值投资。

  ●: F830.91/5886-1

  ●译得烂!P87 Presidential Cycle(按小费雪的说法,新总统上任后要折腾一下,不然中期选举过后就更不好办事了。所以前两年政策的确定性差一些,市场表现也差强人意);P143 钟形曲线预测走向;P295 剖析股市泡沫;P306 共鸣性卖盘;P306 熊市定则:见顶后3个月离场,月均跌幅2%等超跌反弹,12-18个月后进场,“2/3与1/3”定理;P320 天灾人祸与崩盘。除了Presidential Cycle,其余精彩部分Value 2008年1月刊均已摘录。

  ●翻译太差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读后感(一):好书,仅仅知道这3个问题就值得买这本书

  我认为,肯说的这3个问题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问题,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肯用最基础,也最广泛的概括教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与这个世界互动。这个世界中包括股市。

  里面的具体的关点用KEN自己的3个问题去问就会发现他错了好几个。但是,这恰恰衬托出了KEN的3个问题是非常高明的。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读后感(二):内容好,翻译烂

  我坚信这本书是用翻译软件翻译的!可惜了一本好书!

  作为一个不断成功的大师级人物,肯。费舍很值得我舞循着其人生经历和思想走进他的世界。只是翻译给读者和原作者之间砌起了一堵墙,使原本心灵间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

  我建议有耐心者等待新的翻译版本出来,或者去读英文原版。否则硬着头皮读下来简直是自虐,毁掉了全部期待读此书时的好心情。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读后感(三):重读《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引起的反思

  有关持仓与空仓的反思

  这样的行情不能归为大的行情,但今年的行情到底值不值得去做?随着疯狗行情的不断深化,行情中看到的似乎多是不理性的行为,在这样的市场中有必要保留一丝清醒吗?这样的所谓清醒是不是在酝酿一个极大的错误?

  去年的完胜,造成至今一直依然陶醉其中。按现在的发展来看,有很多需要反思之处。至今没有大规模地进场,只因为对国内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西方经济更严重萧条的期待及对国内企业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业绩的悲观判断。但是行情走成这个样子,现在不论怎么讲,应该是可以参与的一波行情,只是自己的仓位极轻。当然,对于从价值投资角度来看,还可以等待更悲观时刻,但谁能说得清已经过去的低位是否就已经是最悲观的时刻了呢?当然,眼下的情况下最优的策略还应该是耐心等待吧!

  很多需要思考的事情:

  1、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投资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是寻找并等待确定的机会在投资中也是一个误区。安全性和确定性的平衡点应该是一个等不来的机会。在股指上升下跌中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的表现寻找大概率的机会,在并不完全确定的条件下进场,应该是最佳的机会。在去年下跌到底部的时候,想得过多的是跌掉80%以后进入,达到跌幅90%的时候损失将是50%。那时纯粹属于自己吓唬自己了。从高点下来了72%还能有多大的向下空间,自己考虑过但行动没有跟上,那时介入适当的仓位看来是个好的选择。从经验上来讲,当股票涨幅榜上第一板上涨股票的涨幅持续远远大于最后一板下跌股票的跌幅时,我们至少应该部分在里面。

  巴菲特去年有句名言: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

  2、巨大的羞辱者

  这是Ken Fisher在《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中对市场的独特称呼,与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在思考中重读其第八章,又有新的感受。主编也在《Value》中编选过其中精彩的一部分。

  Ken把股票市场的表现只分为四类:大幅上涨、小幅上涨、大幅下跌和小幅下跌。而只有在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采取防御性的策略,在熊市中持有现金或容易变现的投资组合,要随时准备重新入市,否则将可能错过股市在熊市谷底的爆炸式反弹。肯还说:“如果你在熊市成功脱身,并且时间也证明你是对的,你迟钝的思维可能会阻碍你抓住牛市开始的飞涨时期。如果你不与这做一番斗争,你是回不到股市的。待在股市之外更安全:时间越长,你就越觉得自己是对的,更何况你成功说服了自己股市开始暴涨并意味着熊市已经结束。认为行情转向牛市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你犯了这个错误人们就会嘲笑你。”

  Ken建议:“在熊市下跌在低点附近要尽量回到股市,早点回来与晚点回来的差别也只不过是一段时间的存款利息。”对于熊市末端的熊威,也许是一道比较难以逾越的坎,可是应该必须要有足够能力越过的坎。也许下面Charles Ellis的话是要求自己进一步反思的。

  3、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

  《投资艺术》读了几遍,现在对这句话才有些真正的理解:过于长期的空仓并不可取。

  4、牛市和熊市

  在巴菲特投资早年给合伙人的信中反复强调整一句话:在熊市或震荡市中取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业绩,在牛市中取得市场平均的业绩。在熊市战胜市场易,但在牛市中能与市场同步对自己是难上加难啊!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也许历经牛熊转换,自己缺少了些勇于求胜的勇气!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读后感(四):Notes:为什么基本面分析会失效?

  这本书大好,一直想写出笔记,苦于没有时间。

  股票投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你能掌握哪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股市总是能把大众都知道的信息大打折扣,人们一看到这样的信息,就会以一致的想法预测股市走势,并且做出投资决定。总之,人们是在信息广泛传播之后才作出尽量快的反应。

  换种说法,可能你比其他投资者聪明一些,智慧一些,或者专业知识更加丰富一些,但是经济学理论告诉你,这还不够。无论你多聪明,假设你觉得凭借共有的新闻和信息,就能在股市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你是在自欺欺人。

  你是否掌握别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三个子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的观念里哪些是错误的?

  1. 常见的大众谬误包括:高PE股票的风险高于低PE的风险,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是不好的,美元疲软对于股市不利,利率升高对股市不利,降低对于股市有利,石油价格升高对于股市和经济都不利,经济增长快的国家的股市比经济增长慢的国家的股市更好,价格便宜的股票比价格高的股票好,成长快的公司股票比成长慢的公司股票好,美国的债务太多。

  2. 你相信这些观点基于两个原因:它们听起来符合常识,而你没有挑战常识的意识;你身边的人都倾向于认同这些观点,而你没有向大众挑战的倾向。

  3. 要想在投资中获得成功,你就要对一切成见进行质疑,尤其是你觉得完全了解的事情,投资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不是一门技术。

  第二个问题:他人觉得深不可测的事情,我能了解多少?

  1. 如果你认识的人大都跟你一样认为某只股票的价格会上涨,或者大家赞同某个事件将会造成影响,这时候你还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这种心态是一种警示:你错了。独立思考才是正确方法,跟别人走同样的路是没有成效的。

  2. 如果你不止一次在媒体读到或者听到某个投资理念或者重要事件的消息,那么它不会在现实中出现。因为这些新闻已经逐渐变成旧闻了。

  3. 越是古老的观点,它的作用越小,所以通货膨胀在1994年对市场影响很大,在90年代这种影响就不是主流了。

  4. 过去5年里热门的股票在未来5年不再是热门的,反之亦然。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持续时间长达10年的热门股票,如果有哪类股票持续热了10年,那么你就应该小心了,必须立即寻找其他风险小、收益高的股票。

  5. 投资专家们(券商、经济学家、分析师)也能够将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它们除了了解同行或者顾客在网上获得的信息,不知道其他信息。

  6. 摆脱盲目的投资状态,成功的投资是反直觉的,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

  第三个问题:大脑中究竟是什么在误导我?

  1. 投资最大的敌人是你的大脑,更准确的说,最大的缺陷是大脑的进化程度。

  2. 许多人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动力是贪婪和恐惧。但行为学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投资者的动力不是贪婪和恐惧,而是增强自豪感、避免挫折感,贪婪和恐惧只是表面现象。

  3. 另一个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的错误行为是过分自信。我们喜欢认为自己很聪明,但是任何医生都会告诉你,你感觉良好的症状对你来说毫无益处。

  4. 事后偏见,人们会夸大自己的预见能力,与此同时,常常忽略自己的认知错误。投资者总是认为自己拥有某种特殊能力或者某种知识,能够预测出正确的结果。

  5. 积累遗憾,避免骄傲。在资本市场中,骄傲意味着短期回避损失,过度自信,事后偏见以及任何不利的想法,包括在底部卖出股票。研究表明,不自信的人在投资上比过度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

  《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读后感(五):三个问题、四个定理,就把股票投资讲清楚了

  2009年中国股市开始大涨,最高的时候超过3千点,看着满盘红色,股民的热情也冲到顶点;可惜,再2010年,股市急转直下,一路跌破2千点,多少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被逼上天台。股市,瞬息万变,就像一个伟大的剧作家,能让你瞬间登上人生巅峰,也能瞬间跌入人生谷底。

  怎样战胜股市?这是摆在股民面前的难题。《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用言简意赅的三个问题概括了作者自己的投资秘诀。这三个问题简约,而不简单。一个理论的凝练程度越高,就越能成为一个自洽的体系。作为一名掌控着300亿美元资金的投资者,肯·费舍不像其他证券分析师,搬出成百上千种分析工具,而是单刀直入提出三个问题,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肯·费舍是美国当今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子承父业掌控着费舍全球投资咨询公司总裁,同时从90年代就开始在《福布斯》专栏撰文推荐股票,并且成功预言过三次熊市的到来。很多经济学家一辈子可能都没有操控过股票,却在媒体上把股票说得头头是道。费舍建议最好不要听这类专家的建议,因为倘若他们的建议真的有效,早就转行成为资金管理者了,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报酬。费舍本人操控的基金获得不错收益,就是他的投资理论的绝佳证明。

  在《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中,费舍分享了自己宝贵的投资经验。有的投资大师,即便肚子里有干货,也倒不出来。而费舍却恰恰相反,在《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中,他把自己的投资技巧概括为三个容易理解的问题,并且把它们娓娓道来。这三个问题,其实又是仅仅扣着一个核心投资方法展开的——必须拥有其他人不知道的信息,才能战胜股市。摊开来看,这三个问题分别是:第一,我的观念中哪些是错误的?第二,他人觉得深不可测的事情,我了解多少?第三,如何让我平时无法看透市场规律的大脑使用出奇的思维方式呢?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书中给出的三个问题及答案的总结。

  问题一:我的观念中哪些是错误的?

  费舍给出了这几种流传广泛的错误观念:

  1、高PE股票的风险高于低PE的风险,高市盈率的股票必定比低市盈率的股票风险大。

  2、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是不好的,不要害怕赤字——只有财政盈余才会对市场部不利。

  3、美元疲软对于股市不利

  4、利率升高对股市不利,降低对于股市有利

  5、石油价格升高对于股市和经济都不利

  6、经济增长快的国家的股市比经济增长慢的国家的股市更好

  7、价格便宜的股票比价格高的股票好

  8、成长快的公司股票比成长慢的公司股票好

  9、美国的债务太多。

  类似的错误观念,很容易潜入到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做出错误决策。我们需要在接受观念之前,进行相关性和因果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当然,千万不要不假思索,就做出跟权威和专家的建议相反的选择。为了纠错而纠错,只是一个叛逆少年的做法,这种做法错就错在想当然地认为与之对立地结果就一定正确。

  问题二:他人觉得深不可测的事情,我了解多少?

  问题一告诉我们需要反思流俗,不落窠臼,那么费舍通过问题二就告诉我们怎样形成正确的意见。而要得到独一无二的信息,就要先了解大众都认可什么信息,然后要找到不同于大众的新发现。怎样了解大众都认可的信息呢?费舍给出了四个步骤,具体地说,

  步骤一:如果你认识的人大都跟你一样认为某只股票价格会上涨,或者某件事情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种心态警示你:你错了。

  步骤二:如果你不止一次地在媒体上读到或者听到关于某个投资理念或者重要事件的消息,那么它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步骤三:越是古老的论点,它起的作用就越小。

  步骤四:过去5年里热门的股票在未来5年里不再是热门的,反之亦然。假如有哪类股票持续热了10年,那么你就应该更加小心了,必须立即寻找其他风险小、收益高的股票。

  经过这四个步骤,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大众正在关注什么,那么就可以忽略什么,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到发现新规律中。费舍举了一个例子,他经过数据分析得出,全球收益率曲线与股市有相关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在全球收益率曲线趋于平缓时,股市正在进入成长股主导的时期,如果它是上升的,那么价值股就要开始支配股市,如果它又持平,那么又是成长股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了。经过理论分析之后,费舍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而且是不同于大众意见的,于是他就把这个新发现作为自己投资的参考。

  问题三:如何让我平时无法看透市场规律的大脑使用出奇的思维方式呢?

  问题一和二已经解答了错误信息和正确信息分别是什么,问题三则指出为什么我们总是相信错误的信息,忽视正确的信息。费舍认为我们的大脑经过了几千年的进化,形成了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就是先天偏见,让我们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经济学家往往会把理性人当成前提,可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行为经济学家发现人其实是不理性的,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就凭借研究人类的非理性行为获奖。下面是费舍总结出的固有思维模式:

  1、重构观念,大脑容易相信它愿意相信的,忽视它不愿意相信的;

  2、过分自信

  3、短期损失回避

  4、秩序偏爱

  5、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

  6、固执己见并且继续逃避责任

  7、事后偏见

  8、过度自信

  以上思维模式是人类大脑的副产品,要克服这些思维缺陷,费舍给出了解决办法——承认错误,克服骄傲,关注基准指数。只有这样,才能洞察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完整的基准指数,能为投资股票提供良好的指导。

  以上的三个问题,可能听起来太形而上了,有点哲学的味道,让人觉得似是而非。但是费舍在书中多次强调,股票投资不是像鞋匠、锁匠这样的专门技术,而是一场科学和艺术。是教授几种分析工具,还是教授股票投资的诀窍,其实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

  最后,费舍在《股票投资就问三个问题》的第九章中,跳出了股票投资的问题,谈到投资组合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他综合了各类证券和现金等投资产品,给出了四个同样精炼的定理。这四个定理其实也是围绕着一个漏斗状收益图展开的——资产分布情况对投资回报的影响高达70%,子资产分布的情况决定了投资回报的20%,而个股对回报的影响只占了10%。这种说法乍听起来好像不符合常识,不过细细想来是很有道理的。在2002年房市开始涨的时候,在大城市里投资房产的人都赚的盆满钵满,到底是买了哪一处房子倒没那么重要。

  展开说,这四个定理分别是:定理一,选择合适的基准指数;定理二,分析基准指数构成成分,确定预期风险和回报;定理三,混合不相关或反向相关的证券,在达到预期回报的同时降低成本;定理四,前三条定理可能会出错。举个例子,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SCI就是一个很好的世界指数股票的基准指数,在2018年6月会将中国的A股也纳入其中,它还对不同国家编制了国家指数、价值指数和成长指数、小市值指数和扩展指数,以及中国指数系列,并且衍生出一般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投资工具,如MSCI指数期货以及上市交易基金(ETF)等。投资者可以参照该指数,结合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收益率,制定投资计划,进行资产配置。

  当然,费舍虽然是投资大师,但也不是没有犯过错误的。毕竟大师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也看不清全貌。但是费舍总结的三个问题以及四个定理,还是发人深省的,如果在投资时,能做到不断用这三个问题向自己发问,就已经超过了芸芸众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