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柔软对话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柔软对话读后感10篇

2018-05-02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柔软对话读后感10篇

  《柔软对话》是一本由[美]乔治·汤普森(George·J·Thompson) / 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柔软对话》读后感(一):一本沟通力max的指导手册

  在阅读乔治·汤普森的《柔软对话》之前,我并不知道对话如何柔软。我大抵属于作者极想改造的那类不善沟通的机关工作人员,在兼职处理医患纠纷时,既不明白应该把自我放一边去,也无法因人而异地准确用词,足够的服务意识和移情自然也是奢望。在面对那些棘手场面时,我只想逃避,或是硬邦邦的回绝,把对方情绪自己的情绪均搅得愈来愈糟;而在下班后,虽然整个人放松了下来,但同样时不时深陷沟通泥沼,一不小心就搞砸。

  当沟通痛苦星人看到《柔软对话》后,整个人是惊喜的,这是一本沟通力指导手册,干货满满,让人读完跃跃欲试。在自我摸索与不断总结中,汤姆森试图寻找到适用于大多数的规律

  在全书开篇,作者便提出了5个全宇宙通用的沟通原则

  第一,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被尊重对待

  第二,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被好声好气地询问,而不是颐指气使命令

  第三,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被询问或者被命令的时候,能得知整件事情来龙去脉

  第四,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主动权去做出选择,而不是因为被威胁而被迫做出决定

  第五,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做错事情的时候,能获得改正的机会

  看起来并不复杂,而真正理解并加以运用,则需要修炼。更多时候,我们正在各处踩雷,“永远不要将那些轻易到嘴边的承诺说出去,否则你可能后悔一辈子。”“语言利剑更能伤人”,为了不再祸从口出,我已经将汤普森的11句可怕句子抄写在小本子上,时时警醒自己:

  1、过来。(对方走开了。)

  2、你不懂。

  3、因为这是规矩

  4、这不关你的事。(典型的官腔)

  5、那你想让我怎么做?(情绪已经上了头。)

  6、平静一下。(我想静静,根本静不下来。)

  7、你到底有什么问题

  8、你从不、你总是……(这种绝对的总结概括都是在撒谎。)

  9、我不会再重复一遍我的话。(很快就会打脸。)

  10、我这么做是为你好。(叛逆孩子最怕的父母唠叨

  11、你为什么不能讲点理!

  除了小心语炸弹,在柔软对话时同样需要因人制宜,汤普森把人们分成三大类:好好先生、难搞定的人和蔫儿坏的人,涵盖所有文化民族国家年龄性别,沟通分门别类对症下药。其中,难搞定的人恰恰是我们最应该搞定的人,因为他们代表了大多数,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经济人的代表,虽然难搞定,但是讲道理,“正是难搞定的这类人建设了这个国家”。汤普森将这类难搞定的族群关键词定义为“为什么”,他们的思维模式与开场白囊括了排名前四的美国式问句:为什么?你是谁,你凭什么告诉我该干什么?谁给你权力这么做?我这么干有什么好处?他们虽然难缠,但是无伤大雅,调整好心态面对他们,一旦解开心结,你极有可能收获极好的帮手。总之,像对待重要人物一样地去对待好好先生们,耐心地给难搞定的人们耐心解释为什么,再毫不留情剥下蔫儿坏人们的伪装,在沟通界与社交所向披靡并不是梦。

  柔软对话的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对付那些“外人”,同样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如鱼得水。“柔软对话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为对方留有尊严特别是在对待你的家庭成员和亲近的朋友时。”语言中最有力量的便是“移情”,“永远不要对人们说的话做出反应,而要对他们话语背后真正的含义做出反应”,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思考,听懂潜台词才能做到有效沟通。举例来说,如果你被你的daring埋汰了,千万不要急着声辩,因为局势极有可能变成百口莫辩。根据汤普森的柔软对话建议,你应该这样按部就班化解危机:第一步,保持眼睛接触;第二步,不要当场反驳;第三步,表现开放肢体语言;第四步,用一些诸如“我明白了”、“我听到了”一类的回应强化开放的心态;有机会表达观点时,不只是辩护,也要表达感谢和继续欢迎意见决心。当然,等对方消了气,一定要死命地夸,赞美得越具体越好,一切争执最终会在“好好说话”的柔软沟通中成为过眼云烟

  当柔软对话最终成为习惯甚至是潜意识,大抵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柔软对话》读后感(二):一堂生动的“对话课”

  被书封面上的文字打动,“如果不能用柔软的话去说服对方,也就无法用严肃的话去征服任何人”。“如何优雅而高效的说服他人”——深深对我自己的症。曾经以为自己属于柔软类型,可当面对怒气冲冲老公或者侨情的同事时,才知道自己脱口而出的顶火的或者不屑的话只能引来更多的争吵或误解。如同柔道或武术,只会硬碰硬,但又无法掌握局面,没有胜算把握结果只能朝着糟糕方向发展

  都说沟通是一门艺术讲究实效,具体到个人,免不了随时随处与人沟通,遇到问题也需要即时得到解决。这本由美国“犀牛博士”乔治•汤普森和畅销书作者杰里•詹金斯所著的《柔软对话》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沟通对话方法,并以真实生动的事例相佐,直接、详尽的讲述了柔软对话的方法和技巧。读完全书,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对话课”。

  汤普森先生是文学博士、修辞学的博士后,专业学习实践语言文字工作,仍面临无法与人好好沟通、好好说话的窘境,面临婚姻终结事业挑战。这个经历一下让人获得认同感,谁又不是失败对话的常客呢?但他通过观察、总结和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总结了这套柔软对话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他从事的警察行业中,直到大放异彩得到了更多行业和地区传播

  如果用一个词来归纳这套方法,那就是“移情”,作者在书中称其为“语言中最有力量的一个词”。如论何时何地与何人对话,移情是根本,穿上对方的鞋,站在对方的位置上看事情,才能试着理解对方,达到成功交流。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成功交流的最根本原则——移情能消除紧张。后面还专门用一章来配合实例讲述了不同状况下这一原则的使用。只要能真正的发出理解、移情的信息,就能消除紧张,结果就会成功。所以,从现在开始,与人对话时试着去使用这一原则吧(在很多时候这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当对方是我们的亲人朋友),特别是沟通遇到问题时,为对方考虑,消除紧张,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愉快的对话往往擦肩而过,更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面对难缠的人无从下手。这个时候会巧妙的转述就显得无比重要。书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来讲述。“我想确认一下,我听懂了你在说什么”这样的一句,可以用语气词等插入,就巧妙地把话语权转回了自己这里。把对方的意思用自己的话重复,就成功的获取了对方的注意力,一方面便于对方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方纠正错误的意思。通过这一来一往,有些情绪可以有时间得到梳理,这个将第3人引入对话的方式也便于旁观者分辨事实,确实值得实践。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方法很适用夫妻吵架和工作交办,当然,与商家客服理论时也可以践行。

  作者说,说服——使对方主动合作——是柔软对话的精髓所在。如何说服别人,有效而不突兀,他也提供了一套策略:好声好气的询问阶段→解释前因后果阶段→列举选项,站在对方利益的角度考虑阶段→再次确认有没有可能获得任何形式合作的阶段→采取必要行动,共5个阶段。柔软的切入,从道德层面入手,建立专业的形象,然后以讲道理的方式深入。需要注意的是私人化的运用,每个人都希望被区别对待,应对难以搞定的人,以对方利益说服往往更有力量。

  对于如何化解家庭纷争做法,个人认为十分受用。用自己的语言重复释义,再次重复释义,转移对方注意力,说出你想说的。夫妻吵架往往就是因为鸡毛蒜皮,通过这一次一次的重复释义,获得双方梳理情绪的时间,加之传达出的真诚爱意,会让可能的“硝烟”转为“温泉”,既解决了问题又巩固了感情,真不失为一箭双雕的好方法。

  还有如何发现沟通中的问题,如何使对方主动合作,这些生活中难解的谜题在书中都给出了答案,只是热衷于发明字母缩写词的作者将他们汇集在PAVPO、PACE、LEAPS这些词里,想知道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还是自己去书里寻找比较有意思!好好说话,以柔克刚,掌握了这些方法,多加联系,实践会告诉我们这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柔软对话》读后感(三):通过回应而不是反应,来一场走心而又专业的对话

  1

  有人教写作,有人教演讲,鲜有人教对话;在写作和演讲中,语言装饰人,在对话中,语言暴露人。

  2

  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充斥语言暴力现实生活中(最危险武器是一条随时准备攻击舌头),如何以非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说服他人?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给出了思路、原则、工具和技巧,概括之:通过回应而不是反应,来一场走心而又专业的对话。

  3

  在面临冲突时,人出于自我保护机制(特别是面子和尊严),都会有自然反应,恰恰是这种本能反应,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要回应,而不是凭本能反应。回应(respond)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respondere”,意思是“去重新回答”,而反应这个词暗示了你被来自外界事物控制了。

  当你回应的时候,你控制着局面,你在重新回答,你将这个事件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当你反应的时候,这个事件控制着你。 ——摘自该书P306

  回应的关键是克制本能反应,放下自己的面子和自我,不被对方的攻击所伤,直面问题,让对方与自己合作才是目的

  一旦涉及自己的面子,自我那一面就会被无限放大,你就会表现出烦躁愤怒偏见等情绪。——摘自该书P303

  4

  放下自己的面子和自我还不行,还要在对话中保全对方的面子,尊重对方,显示你的真诚和关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的感受(用作者的话就是“穿对方的鞋,走他的路”,当然,这并不意味你得赞同或认可对方的行为),用对方的语言而不是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样才能走心,才能安抚对方,让对方与自己合作达成自己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如何把握问题,分析对象组织语言,声音身体语言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否协调,方能显示你是否专业,不然,语言就会暴露你,显示你的软肋,而你的专业,会让语言展示你的力量。对此,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原则、工具和技巧。你所展现的专业,会让你在一场冲突和对话中,以尊严、有力和自信姿态去面对。

  5

  在一场冲突中,面对攻击、侮辱拒绝,人的本能反应是奋起反击,带着情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自说自话。而柔软对话需要的回应、走心和专业,看起来全“违背”了人的本性,这怎么可能?

  作者借用了日本武士战争中的一种心境,叫做“mushine”:

  “mushine”,它被定义成“静止核心”,或者说是一种能力:保持冷静研究对手尝试将对手的攻势加以引导,变为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如果你不能保持一个静止的核心,你就没法在这种情景中控制自己。——摘自该书P90

  作者认为开放灵活心灵有助于此,就像柳树一样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不管多狂暴的大风,都能够挺过去,就因为它能屈能伸,会随着暴风弯腰。

  这就是对话的另外一种模式,作者为之命名为“柔软对话”。

  6

  阅读的过程中,我想起雷洋案和伤医现象。雷洋案的案发细节,依然不清,但不妨咱们假设一下,假若警察们能够在本次案件中,运用柔软对话的技巧,或许能获取雷洋的主动配合,雷洋的死亡也就得以避免,警察们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避免卷入一场漩涡

  媒体时常报道患者家属伤医事件,作为违法犯罪行为,我们都难以认可和同情,而事情的发生医生是否责任?医生在处理的过程中,言语上和行为上是否激怒了患者或家属,不要说患者或家属没素质,当患者或家属有不安焦虑的情绪时,医生要用语言安抚,而不是程序化地把他们当做你的病人之一,医者仁心(我也知道医生很辛苦收入并不高),医生有自己的角色

  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本能,学习柔软对话,目的有三:1、确保人身安全,避免受到攻击;2、提升专业度,控制局面;3、提升效率,沟通到位。反观雷洋案和伤医事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事件,结果却发生了,而媒体对事件的分析和报道,都是一些大词和大问题,而没有着力于沟通和对话层面这样的细节和小问题,类似的事件,恐怕以后还会再现。

  7

  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想到了一句话,据说是杜月笙的金句名言: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虽然没有去考证此话的出处,但今日细思,多了一份理解。柔软对话的要点和要求,看似“违背”了人性,或许经过你的努力和刻意练习,将会达到人性的新高度新境界。

  :该书的编排,感觉更像是培训讲义,而且夹杂着各种有趣实用的事例(可读性还不错),逻辑和层次并不是很清晰,你也可以尝试梳理、归纳、整合,把二十八章压缩到十四章。另外,本书的翻译是亮点,增强了可读性。

  《柔软对话》读后感(四):一本能让我们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人的真正好书

  一本能让我们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人的真正好书

  ——读《柔软对话》

  滁人也

  初看该书名字——《柔软对话》,身为语文教师的笔者深感怀疑:柔软对话真能优雅而高效地说服他人?要知道,工作中,我们的话语太多已是居高临下、硬邦邦的了。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连说话都往往失去耐心,丢了温婉。

  而这本《柔软对话》则踏踏实实地给笔者上了一课。阅读完整本书,笔者才真正相信了简介中的内容:风靡全美30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超百万学员的经典沟通课程;不仅是一套课程,还是一本有关交流沟通的“武功秘籍”,一位“语言场上的柔道师”……

  该书是由两位作者合力打造的。作者乔治•汤普森,英国文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修辞和劝说博士后,美国执法培训做客讲师,同时自己也是柔道黑段、空手道高手,已经出版了4本关于柔软对话的书,他的“柔软对话训练课程”在全美广泛传播,影响深远。而另一位作者杰里•詹金斯,是美国畅销书作家、《读者文摘》短篇故事作者,著作多次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这本《柔软对话》则是两个人智慧与经验的总结,有着非凡的实用价值。

  古诗云: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在工作、生活中,真正的柔软对话,是真正可以将坚硬的钢化为绕指柔的。该书中,有着非常经典而生动的事例来告诉我们真正的柔软对话的威力。

  当一个老师,遇到一个随时可能将其倒挂在窗子上,或者随时可能将其暴揍一顿这样的一个班级的学生后,该怎样进行教育活动?作者告诉读者,他在当警察之前,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班级。幸亏,他没有和那些学生对着干,而是逐个询问他们的“来头”(优势),然后用话语激励他们将自己的长处表现出来。这样,那些孩子都忘了和老师较劲,而是将精力放在展示自己的“优势”上,因而慢慢地让一群“疯子学生”成了各有“异能”的学生,大部分孩子高中毕业后都有了一个好去处,甚至有的考上了名牌大学。

  这只是作者还没有真正进行“柔软对话”研究之前的案例,该书中记录的他成为警察,投入到“柔软对话”的研究之后的很多例子,更加生动、经典。

  当然,千万不要以为该书只是不断地举例。实际上,该书也有对“柔软对话”技巧的直接点拨。如第六章里是“11句永远不要对任何人说的话”,具体是:过来!你不懂!因为这是规矩。这不关你的事!那你想让我怎么做?平静一下!你到底有什么问题!“你从不”或者“你总是”。我不会再重复一遍我的话!我这么做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会不讲点理?

  没错,就是这11句。为什么呢?作者诠释得非常清楚,如“你到底有什么问题?”这句话,作者是这样说的:这个讨厌、无用的句子直接将问题抛回给了需要帮助的那个人。它发出的是“你对我”的信号,而不是“咱们一起解决”的讨论。对这个问题对方最经典的反应就是采取防御姿态:“我没有什么问题,你才有问题!”

  就是这么简单。这样的话语,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随时激发矛盾。该怎么办?作者说,“不要用这个句子,你可以说‘有什么不对吗?我能帮帮你吗?’接着你们就能够就此问题展开真正的讨论了。”的确,话语换一种说法,效果却大不同,这就是“柔软对话”的真正魅力。

  该书一共有二十八章,每个章节都有一个专题,具体,实用,操作性强。如“强硬做派需5步”、“如何发现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优雅得体、不伤感情地争论”等等,都是作者实践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用柔软的话去说服对方,也就无法用严肃的话去征服任何人。”笔者以为,我们不需要去征服任何人,人生而平等,需要的是真正的尊重与理解。而这本《柔软对话》,却是一本能让我们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人的真正好书。

  《柔软对话》读后感(五):不看广告看疗效,一次性解决你的多种问题

  听说无论多幸福的婚姻,都有50次想要掐死对方的时候?

  我们都谴责鄙视医闹,但会不会偶尔也被医生忙碌时丢过来的话噎到?

  明明很爱父母,有时候却大喊大叫之后又很后悔很自责?

  自从人人有了自媒体,铺天盖地的致甲方致仇人,甲方虐你千百遍,你如何待他如初恋?

  老板超级nice,但你就是不敢开口谈加薪?

  孩子进入叛逆期,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到底要不要大抓狂?

  ……

  我工作在宇宙中心五道口,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想不开在华联顶层要跳楼,僵持了两个多小时,警察成功将其说服劝了下来。这是专业人士做得漂亮,你觉得我们平常百姓没机会以语言的力量救人于水火?这确实。但是,我们普通人可以通过语言自救,比如一次性解决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

  你并不需要额外多做什么,只是在说话的时候,重新组织下语言,调整下情绪。把一些技巧加入你原本要说的话当中,就可以优雅而高效地说服他人。这就是“犀牛博士”乔治•汤普森在《柔软对话》一书中想要教给我们的。

  本书来自于风靡美国30年的柔软对话学院经典沟通课程,有世界各地超百万的学员听取课程,并从中获益。他们有的改善了亲子关系,有的挽救了濒临破碎的婚姻,更多的人把柔软对话的技巧应用在工作中,成为交流专家,更好地与同事、上下级沟通,让职场表现更高效出色。

  ※ 人与人互动时的5个宇宙通用规则 ※

  1、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尊重对待,感到被侮辱会奋起反抗,甚至报复。

  2、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被好声好气地询问,而不是颐指气使地命令,询问是尊重的表现。

  3、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被询问或命令时,能得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将原委告知也是一种尊重,不告知“为什么”会降低一个组织(包括家庭)的公信力和说服力。

  4、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主动权去做出选择,而不是被威胁做决定。威胁不仅不尊重,而且会引起反抗,适得其反。

  5、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做错事时,能获得改正的机会。

  这是乔治•汤普森博士总结的跨文化交往的5个真相,你读下来可能会觉得里面通篇就传递着一个理念,那就是尊重和相互理解。没错,这就是柔软对话所强调的最基本原则。你可能觉得很简单,真正在生活中处处做到却真的很难。因为你会发现,作为一本教你柔软说话的书,它的最基本理念却不是教你各种话术技巧,而是让你从心里尊重和理解别人,这是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要求,关乎一个人本质的教养与素质。

  ※ 有这样一类人 ※

  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标榜自己的真性情,觉得自己是心直口快、快人快语、不藏着掖着、刀子嘴豆腐心……总之,这类人有很多词语用来肯定自己各种不过脑子的言谈。怎么讲呢?有的人可能确实只是性子直情商低或者是怪才枭雄,但有的人真的仅仅是太过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对于后者,我真的想说你可以看看这本《柔软对话》,最起码要反思下自己不受欢迎的症结在哪里。家人没跟你翻脸只是宽容,我敢下结论在工作环境下不会有人一直忍耐你的,这和专业能力无关,业绩不是一个人职场得意的保障。只要你的工作需要和别人对话,就永远要面对这个问题。

  《柔软对话》在开篇,就提出“哲学指导行动”。我们生活工作中待人处事的方式来自于我们的信念。柔软对话的哲学基础在于用语言达到特定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收放自如,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反复强调的最重要一点是要认识到人们希望被尊重对待、任何时候都要给人留有余地。这适用于各种关系:警察与罪犯、商业竞争对手、父母和孩子、夫妻、师生、医生与病人等等。

  上面提到的那类由于自私或无知,使用了语言暴力的人,他们轻则遭遇生活工作中的各类失败、口角纷争四起。重则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需知不恰当的言语很可能激怒别人,而不可抑制的愤怒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危险事件的导火索。No zuo no die,既然跟这类人谈尊重别人没用,保命还是要紧的吧?So,请管好自己的语言。

  ※ 关于柔软对话 ※

  柔软对话的目的

  《柔软对话》读后感(六):学会这五点,你就能优雅地和别人对话

  文/绮心

  很多时候,沟通能力都被视作人生美好发展的一大要素。“好好说话”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日常交流时内心的潜台词。

  乔治·汤普森以及杰里·詹金斯在《柔软对话》一书中,提到人际交往的五项通用原则:

  第一,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尊重;

  第二,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被好声好气地询问,而不是颐指气使地命令;

  第三,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被询问或者被命令的时候,得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第四,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主动权去做出选择,而不是因为被威胁而被迫做出决定;

  第五,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做错事情的时候,能获得改正的机会。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也把人们的尊重需求放在较高层次。当解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开始成为我们在乎的精神层面。

  《甄嬛传》那句“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曾一度是大家认同的价值观。除了上下级关系外,想请别人做事,就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大学宿舍里,相互帮忙是常见的事。可是有的人,总拿别人的善良视作理所应当。你某一次没帮她买饭、带东西,她就觉得天理难容。你为别人制作PPT、想点子,效果不好,她不但不感激你,还责怪你会不会做事。

  谁都不喜欢颐指气使。谁又比谁高级多少呢?

  当一个人表现得个性太强或者狐假虎威时,他通常都不讨人喜欢。

  之所以有通用的原则,那是因为人在本质属性上有相同的成分。如果秉持着这五项原则,就能在生活中重视自己的语言,达到优雅谈话的目的。

  我们都是在现实经历中学习沟通,在经历中发现问题。《柔软对话》中,以作者的警察生涯做例,最开始面对那些酒驾的司机,他都是强硬地要求对方下车检查,可是有的人用权势或者不激烈的言辞拒绝下车,最后酿成两者肢体冲突的苦果。

  后来,作者探究到沟通的原则,首先会向对方解释为什么拦下司机以及交通条例等,态度亲和,这样大多数人都会积极配合。

  普通人的生活里也是如此,很多冲突本可以避免。心平气和与别人对话,换来的也是温和的语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无法次次对那些言辞激烈、态度恶劣的人笑脸相对。

  实现优雅对话,熟悉五项原则只是基本,而最重要的方法是换位思考。

  假如你是一个市民去政府办事,你不会想要政府工作工作人员对你不耐烦,毫无表情的接待吧。

  假如别人有事请你帮忙,你不会希望对方命令你或者理所当然指使你吧。

  假如你遇到什么事,你不会希望别人逼迫你做出决定吧

  假如你犯了错,你不会期待看到别人对你大吼大叫不顾情面,一点解释改正的机会都不给你,并且不停指责你吧。

  换位思考,会在一定上让我们的决策更完善。当然,换位思考不是姑息和纵容一些不好的事情。它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多重思考的视角,不让我们的想法和决策片面化和无情化。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人,不是机器。

  冷血、太过理性的人,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触。

  《柔软对话》里说:要做成一件事的核心原则只有一个,但是却有几百种做成这件事的办法。

  核心原则

  激励员工————提高期望值————各种办法

  柔软对话————换位思考—————各种办法

  因此无论是激励员工还是教育孩子,绝大多数都在谈话中实现,我们首先要知道谈话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才想尽办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谈话弱点,才能在和别人沟通交流中避免犯错。而当我们面对语言攻击,只需要保持平静。

  如果你的谈话对手让你心烦意乱,那么你可能就失败了。

  了解自己,然后了解别人,运用五项原则一个核心方法,交流将不再是障碍。优雅地和别人对话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日精日进。

  《柔软对话》读后感(七):从来没有一只耳朵被嘴巴说服过

  “从来没有一只耳朵被嘴巴说服过”,但一定有无数只耳朵被心说服!沟通的技巧不完全在于嘴巴,更多的在于为人处事的方式和用心思考彼此的境况。柔软对话,是从内心来讲述的一种神奇的方式,用心去说服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全方位思考,充分尊重彼此,才更容易达成共识。

  沟通是每一个人都能学习并运用好的,只是太学术化和科学化之后,沟通反而重视背忽视。雷洋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沟通不够充分的绝佳案例,警察系统缺乏对家属对必要沟通,贸然在电视上公布自己掌握的情况与公众沟通,时机选择和目标乏善可陈。

  刚好,《柔然对话》也是一个老警察写给无数一线民警和心灵追寻健康的人的书。用什么方式让普通老百姓尊重并敬重“为人民服务”的警察呢?答案显而易见,书中给出来许多以身作则的方法去解决沟通的问题,被重复提及最多的一种沟通思维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相处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父母不理解子女,做出非常难以接受的约束;子女不理解父母,做出异常出格的行为;子女做错了什么吗?并没有!父母做错了什么么?并没有!奇怪,这个过程之中,到底谁错了?

  是的,没有任何人做错。父母按照自己的人生阅历来提示、惊醒子女,是出于保护的意识。子女按照自己的人生阅历、认识来开展行为,是出于自我认识的必要。但这两种意识不能达成共识的时候,急需沟通来协调。换位思考,就能很好的解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不同步”现象。

  同理,警察与民众也是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思维来解决沟通上存在的问题。

  这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比较高深的寓意,就是沟通能解决一切现实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比较深刻的寓意是我在阅读《门口的野蛮人》的时候才意识到的。在《门口的野蛮人》中,许多深仇大恨的银行家、投资家,都能相安无事的追寻“和平”样式的合作,为什么我们不能?

  每个人和其他人不会轻易产生深仇大恨的敌对状态,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有效沟通、柔软对话来解决,这一层寓意让我感觉很神奇。

  《柔软对话》用无数个例子来说明,沟通的重要性,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可能性。但有一种情况是无法通过换位思考而达到的。那就是不同层次的人之间的沟通,存在“降维打法”的状况。即——高层级的人永远理解低层级的状况,而低层级的人永远无法换位思考来理解清楚高层级的人的状况。

  比如,作为企业经理,我永远都能很清晰的站在员工的角度想,每一个员工需要加工资、需要升职、需要愉快而欢乐的环境;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设计师(或其他职位),他永远无法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到企业经理存在哪些困难、又能做那些工作以解决企业经理的问题。

  换位思考有一个基础前提——就是彼此有过类似的境况,能更好的说服彼此;愿意去理解、倾听对方的诉求;努力寻求达成合作的方法。若无此前提,理解起来就容易偏差,执行上就极其容易出现偏颇。

  《柔软对话》告诉我,从沟通、对话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更清晰的看清楚问题,便于解决问题。

  《柔软对话》读后感(八):难搞定的警官教你怎样礼貌说话

  让我来总结一下乔治汤普森的柔软对话:

  1. 反转角色,换位思考。

  2. 有礼貌的说话,不要粗鲁也不要居高临下。

  3. 转述,即总结对方所说的。

  4. 像变色龙学习,根据不同的情况换上不同的表情使我们从表面上看起来无懈可击,也使自己的话语更具信服力。(别反对这一条,太正直的人总受伤害就是因为道德上不允许自己伪装)

  5. 有效说服5步走:好声好气询问(第一步),解释前因后果(第二步), 列举选项,站在对方利益角度考虑(第三步)再次确认可能合作所需要做的(第四步),采取强硬措施(第五步)。

  6. 认清自己的沟通中的软肋,克服弱点。

  7. 准确表达自己:

  1)熟知想说的内容

  2)将你要选择的语句同自我区分开,即要选对方式。(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如果选择最容易到口边的话,而不选择加工过的话,那么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几乎不可能让对方接收到。未加工的语言是灾难性的。)

  8. 学会倾听:放开心胸公正无私—获得字面意思—破解隐藏信息—做出反应

  9. 注意调整语调。(住校那会我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每次说“喂”的时候语调都半死不活的,但是自己没有发现,然后爸妈就经常提醒我注意语调要积极向上,这点我挺感谢爸妈的。)

  8. 将赞美具体化。

  乔治汤普森认为跟你说话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三种:

  1. 好好先生

  2. 难搞定的人

  3. 蔫坏的人

  这本书翻译的挺不错的,接地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柔软对话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