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群岛经典读后感有感
《记忆的群岛》是一本由(法)保罗·安德鲁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31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200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忆的群岛》精选点评:
●比起内容,我更喜欢书名。多年后再读吧,现在的我暂时无法读懂
●真想不到一个建筑师的作品可以如此细腻流动真诚,真的是水一般的,而我们仿佛都在水底漫游,感觉意识的潜流从脚边滑过,所有细微的尘埃都被放大,所有的瞬间都被回溯,呼吸和记忆同一频率。当然,只是这些远远不够,通过灵动的叙述时常能感觉到作者的心和回忆以及忽而闪过的感情与思想的碎屑,这些都打动了我。而那些描述,怎么说,本身带着鱼鳞的光。喜欢他有关记忆和痛苦的干净陈述。笑,我感觉自己阅读速度太快太急切了。
●多少个不眠的夜都是这本书陪伴着我
●090210购于joyo。看到说是短篇集合就买了,但明明短篇常常让我无法满足。090214开始读。文字还不错,不过看着看着就睡过去了..090216读毕。可以接受这是诗或者随笔,却很难接受这是小说。文字本身就像呓语,倒不是不好看。译后跋一个劲儿的说国家大剧院,似乎不说这个文字本身就无意义了似的,真是以爱的名义的辱没呀。
●浅淡的记忆之水,缓慢流动。语言极美,只可惜不对我胃口。如译者所说,只有习惯了新小说和杜拉斯的法国人才会将它视为小说。阅读的过程不甚顺利,明明灭灭交错的记忆时间与空间。没有读透。
●看不懂~
●经常读着读着就流泪了.... 建筑师的敏感细微之作...
●很像我日记的调调。那些词汇的组合,触到了我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法国人的思维似乎永远会与中国道家的阴阳遥遥呼应。
●时间,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太文藝了,意識流似的。
《记忆的群岛》读后感(一):这个行业的人真有意思
最近电视上看到他在本地一楼盘做总设计师,以前电视上有看过中国家大剧院是他的作品,确实是一世界级大师,正好本人也是建筑行业的,虽然不是学的设计,见面会没赶上,卓越上买来两本他的属看看,比看专业书轻松多了。慢慢品味……
《记忆的群岛》读后感(二):意识与时间的搏斗
绘画可以抚慰我浮躁的心灵,安德鲁的文字,或者说董强的译文,也可以。不知道这应该归功于他们两个中的哪一个。因为如此感性的文字,可以引导我透过风、雨、云、植物,这些最普通的事物,思考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喜爱还是恐惧。
在意识与时间的搏斗中,这个动态而不确定的世界会消失,但永不终结。
《记忆的群岛》读后感(三):一点感想
很难评价这本书,因为没看懂。但是呢,书里又有一种显而易见的高深气质,唤起了我的自尊和虚荣,继续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到些什么。
里面确实有不少好东西,想象,意向,箴言,随便哪一页都能找到些值得玩味的地方。但是,我很难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断裂感无处不在。句子太长,而每一个逗号都是一次令人叹服的撑杆跳,屡屡让我走神。走着走着,我就找不着自己了,我在读什么?我为什么要读?意义在哪里?
这种问题一旦闪过,我就知道自己和这本书的缘分尽了。
过程中,我怀疑过书,怀疑过自己,怀疑过译者,怀疑过世界……最后我相信,一切都是我的错……
书太深,我太浅,相遇太早!
《记忆的群岛》读后感(四):城市中的岛屿
安德鲁,孤独的城市漫步者。虽然在他絮絮叨叨的描画中,我们也见过树林,废弃的教堂,封闭的乡村,可那只是一个表象,是对城市这个我们更为熟悉的环境的再度确认。我们孤独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林立的岛屿中”隔绝了自然。管不住的思想穿透厚重水泥墙面变得苍白而无力,或是梦幻或是惨淡。整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在无力的阳光下徐徐而行,看不到什么真切的也感不到有何生机。作者常常与自己对话,非常明确的认为,他自己任何用词都不是明确的而是似是而非的。“我又找到了那条大路,我又在
上面走了一遍,但在白天很晚的时候才出发,尽管我尽量走得快,尽管在有的时候我是快跑着的,我还是没有能够在夜晚之前到达。”作者似乎要告诉我们:接近真理的时候,或得道的悟性只有那末一会儿,来不及细想就又消失了,抓不到,离那个理想状态差一小步也是没有达到。你的追求你的期望都象这个迷境一般。
老艺术家是孤独的,善于观察生活的善于思索人生的,他的只言片语就是其悟性的羽毛,飘逝着。
《记忆的群岛》读后感(五):线行
脑海中的细节,放大、模糊、牵扯。没有原由,那些一直的存在,被随手拿起。放大产生的异乎寻常力量,不需辨其真伪,只相信存在。思维、思想,交替又交互,让人困顿,写下的画下的,留下了纠缠的形式。沉溺,融化,重复问题或答案,是追溯源头的勇气。踏入思维迷宫,是出奇不异的组合中涌现的未知,有着深沉的不幸,应欢乐之风而呈现于白日的虚空,接受寂静的惩罚,是痛苦中最甘的接受。
保罗。安德鲁是一名建筑设计师,通常来讲,说出一个不熟悉的名字时应该先介绍他最出名的成就,那么报出国家大剧院的名称,恐怕点头的人就多了。思想的独白,可以是灵魂的困顿,一样也可以成为灵感涌现,他们就自然地出现在笔端。当然,如果把对建筑的审美感受放到对这本短线条的文字集,要说读通或读懂都是太较真的事。毕竟,在某种时机去跨越一道专业门墙是种锦上添花的尝试和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