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漫漫读后感1000字
《长路漫漫》是一本由[塞拉利昂] 伊斯梅尔·比亚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路漫漫》精选点评:
●高中毕业的时候在一个小书店里买的,过来几年了,始终忘不了书里的画面。战争,希望只存在书里吧。
●看几页就要哭出来.
●结尾的故事不错,读完全书也算是体验了另一种人生吧。
●有时候要歇一歇 会说不出话来
●读了后很伤心
●军人和平民根本就不是一类物种。作者是如此的幸运,从战场存活,从行伍中选出进入贝宁中心,前往美国演讲,结识人生路中的贵客,完成了从童兵到文明人的过渡。额外一点,只读历史读物,我一直不能想象所谓的旧式部队的样貌,读完之后,我才知道,上世纪党进行的军队改革,政委这个职务的重要性。
●只能说有些事情变成习惯了,就很难改掉了,杀人也不例外....虽然曾经是被杀者,但是当自己变成杀人机器的时候,人就麻木了...很同情非洲的许多国家,但是有时候没办法,民主政治,所谓的民主政治,也许并不是适用于全世界的
●我还清楚记得这还是小巴的书,书的内容到记不太清楚了。所以看书要作摘抄呀。小巴推荐的书也是非常值得信赖。
●活下来,才有更好的人生
●排队看电影时看了一半。翻译的有点傻。
《长路漫漫》读后感(一):湄公河行动和罪恶之城
今天影院看了《湄公河行动》就想起了这个书,找了半天终于把这个书名找到了。是对着所有非洲国家名,然后怀疑是塞拉利昂,然后搜“塞拉利昂 青年写的书”终于找回了名字。有些东西,没有提点,就永远遗忘了。
《长路漫漫》读后感(二):承重的旅程
电影blood diamond 里面关于童兵的表述看来还是真实的,通过这本书的印证。 只是作者不在塞拉利昂的产钻区,满身长疮的淘钻者没有在这个画面中了。
儿童的战后恢复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长路漫漫》读后感(三):童军,战争
战争一向是件恐怖的事情,多少人性在战争中磨灭,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变为士兵,在初升是变的木然。
本书没有太多的诉苦,蹦跑,士兵,都是为了活着,多艰难,也都活着。在康复中心,才慢慢的思考,才慢慢的觉得战争带来的精神的伤痛,有些轻描淡写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痛苦。
对生命,对战争,对生活,也许值得重新思考,人生,本不易。但,也许没那么艰难。
《长路漫漫》读后感(四):他们的世界是那样的啊,原来
很多年前看的,具体内容可能已记不清。但我知道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它让你了解到另一个世界。或许只是管中窥豹,但至少比闭着眼不看的好。长路漫漫,他们没有童年,在战争引发的灾难与兽性中寻找出路。主人公是幸运的,更多的永远化作了这条无尽之路上的一捧尘土。
希望钻石不再是从血水里洗净的。
塞拉利昂,从这本书开始我才知道了这么个非洲小国,才稍稍了解到童兵是怎么个情况。这一片苦难的大陆。我个人认为今天白人留的血都是黑色跟黄色的,美洲非洲亚洲人的血肉铸就了后来欧洲世界的发达。
《长路漫漫》读后感(五):我们都只为和平而存在
显然,作者比亚是幸运的。
在经过长时间的逃亡后,最还是被卷入军队中,并一度当起了小队长。
只是,伴随着更高荣誉的通常是更多的杀戮。
他最终还是被解脱了出来,并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
诚如比亚在书中所说,他给伊瑟护士讲述自己的战争经历,讲得越多就越是刻意回避一些令人发指的细节。
的确,战争并不都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轰烈,有很多细节,我们连在最逼真的电影里也无法看到。
有哪部电影可以真实的还原处决前绝望的眼神?
只有在战争中,才会明白残忍侵入你每个细胞的痛苦。
有时,那是谁也拒绝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