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土时代》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无土时代》读后感精选

2020-10-11 20: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土时代》读后感精选

  《无土时代》是一本由赵本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土时代》精选点评:

  ●整体读下来有退耕还林的意味,但也不全是,似乎在提醒人们活在现代,不能忘了生活的根本。这根本可以是原始,也可以是。

  ●有趣,怪异,奇思妙想,捧腹大笑……词穷。

  ●把它拿来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相提并论实在是过了

  ●没理由的喜欢

  ●花了两天读完 5/24

  ●不大喜欢这种风格

  ●在物质飞奔的世界,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反而成了异类,与周遭格格不入,就像这钢筋水泥的冷酷都市,无法容纳自然沉静的纯净乡土般…寻了茅盾文学奖「无土时代」来看,有机会再看看赵本夫的人气作品「天下无贼」。每日十点睡,晚安。

  ●后面很仓促

  ●正在看···

  ●花盆是城里人对土地和祖先种植的残存记忆。

  《无土时代》读后感(一):本色之作

  赵本夫的作品,一贯的泥土的味道。

  是为了学年的论文,仔细的研究了这部作品。应该说,个人非常的喜欢啦……所以强烈推荐。

  我是个生活在城市的人,所以什么乡土系列的作品很少有喜欢的,但这个真的是意外。无土时代,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需要土地给予慰藉。

  推荐大家看看。

  《无土时代》读后感(二):花盆是城里人对土地和祖先种植的残存记忆

  这是我到达太原看的第一本书,没有精典书店和西西弗,在一个临街的书店购得。花了两个晚上看完,对于我这样一个小时候经常呆在农村的孩子对书中说到土地的描述很具同感,小时候一样是孤独的,一个人玩看蚂蚁搬家;一个人在晚上听稻田的青蛙叫;一个人在小路边用黄土做坦克和汽车;一个人听奶奶讲熊嘎婆的故事……现在经常会回忆起小时候暑假在农村度过的情景,老家的那几间大房,对面山的形状,乡村是我小时候最深的记忆。

  城市里的人都是如此的浮躁与不安,常常庸人自扰。

  今天我一样的进行着庸人自扰,没心情不想写下去了。

  《无土时代》读后感(三):我们将在何处扎根

  赵本夫的《无土时代》很轻松的看完了,在没看之前就看到印在封面背后的简语说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有一比。看完之后才觉得,虽然不能说不相上下,但也不会相差甚远,平分春秋。都是属于那种思想觉悟复苏至前,表达方式怪及的人。而我也深受影响。

  赵本夫估计是赵本山的堂门兄弟,也从东北辽宁那边过来的,从小在那片黑土地上长大的。面对城市里的一捧沙土也估计能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土地特有的热情根本不需要像石陀他们那样表现出来。

  其实我们都没有罪,社会的进步及历史的推动作用,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谁都承担不起,可能是作者本人的眼光独特到了想唤起 人们对土地的意识罢了!

  小说的一条主线就是柴门到底是谁,和天易有什么关系。但直到最后都是一个迷团,谁也不能确定石陀就是柴门或许作者本身也没有搞清楚。更有可能是个刻意的安排,也就意味着,对土地及原生态事物不懈追求的不仅仅是石陀一个人而是一个范体,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体才能唤起社会的认识。

  小说写的情况也很普遍,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其中有许多地点也对女人作了细致的描写。男人需要女人,女人也需要男人,这是生理的基本需求。善良的天柱楞是没弄明白,甚至是小米的深夜“造访”他都没能接受,后来小米出走以后自己也不知所以然。但是方全林就不一样,他根据自己的梦主留守妇女的举态明白了,最终还是没能把持住在蓝水河边的小屋里与一陌生女子激战一场,并一泄千里。

  其实我也不想和作者唱同调,那种的社会应该是个理想的国度,但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是值得赞扬的。可仅仅靠一本书就拉回人们对土地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人啊!早就已经忘了本了。

  第一次看赵本夫的东西应该是拍成电影的《天下无贼》总体感觉他这个人有点过于追求完美,好像整个世界都沉迷腐烂唯独他是独立的。只有他自己想来唤醒这个世界,众人皆醉他独醒,但是醒了的未必就是个好事。

  《无土时代》读后感(四):唤起对土地的尊重

  《无土时代》以一个来自乡村的报社总编石拓寻找自己痴迷的作家柴门开始展开,描写了一群来自乡村但在城市有不同生活的人的故事。赵本夫的这篇小说颇有后现代味道,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看似零散,实为一体,也可以用中国艺术画中的“步步看”、“面面看”来理解这种写作方式。小说人物之间联系密切,除了有共同的理想憧憬还有一条血缘亲情纽带连接,就如都是土地抚育的孩子一般。他们对土地都有一种很特殊的痴恋,这种痴恋可以说已经深深融于他们的血和肉之中,随着土地的一步步丧失不断浓烈,寻找是当时的机会蓬勃而出。石拓迷恋的作家同他的思想有着出奇的相似,以至于石陀在明知出版他的文集会赔本的情况下还是坚持这样干了,并派出女编辑谷子——同样来自乡村的年轻女孩去寻找作家柴门。而赵本夫的小说妙就妙在有深刻警示意义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小说以电影上“蒙太奇”的方式在生活平面上来处第二条线,就是一位乡村村长为看望进城的村民和寻找早年失踪的天易进木城——小说发生的城市,为起点。同其他小说中乡村人进城的好奇心与新奇心完全不同,当村长找到草洼村的村民并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后,他发现的是他们对乡村对土地的思念。这里小说重点写了叫天柱园林绿化工作者,他开着吉普车热情得载着村长在城中兜风。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天柱是城市化下发家致富的暴发户,而随小说的发展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然。天柱在带村长看他栽的树时悠悠的说了句,总有一天,我会让整个城市变成庄稼地。其实天柱对土地爱恋绝不比村长少,他是同石拓一样的人,所以在见到石拓拿石锤在暗夜里砸马路时他的反应并后来确定石拓不是神经病候可以说是惊喜的。石拓是木城的政协委员,他每年的提案中都是扒开马路,毁掉建筑,让城市恢复有土时代。可想而知这只会是嘲笑。于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马路松了,马路缝中就可以长出绿草,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石拓寻找柴门的始终没有结果,派出的女编辑谷子也因为差点被狼群攻击而精神恍惚。而石陀本身的怪异又勾起下属梁朝东的跟踪,也因此意外发现石陀一些奇异的行为,如每天都会锤马路,献玫瑰给大树,跟踪到烂街却总是消失不见……种种疑惑到最后终于明白,其实一直在寻找的柴门就是石陀本身,而石陀也被认出就是当年当红卫兵进京后失踪的草洼村柴天易,也就是天柱的堂兄弟。当年的变态形式下石陀的初恋情人被看毛主席回来的无数人踩踏而死,石陀也因此消沉,原本就与石陀有一段畸形感情的俄语老师因此将其送出国留学而自己却在文革中默默死去被葬在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下。经受上方面的打击和现实城市化的种种冲击,石陀因而产生奇特想法,对城市的极度失望和对乡村的极度迷恋让他开始追求现代城市的新模式,甚至幻想出同自己有共鸣的作家柴门,希望唤醒城市人对土地对自然的重热爱。

  小说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提出质疑,揭露城市环境、经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种种问题,但却不是却绝不是冰冷残酷的,至少其中的很多情节都让我有如鲠在喉之感。比如村长进城和村里人相会时被邀为他们开会所讲的那些话,石陀在讨论种悬铃木还是其他树种的会议上所说的城市一年四季常绿草坪问题,天柱瞒着上面将交代改造的的草坪种上小麦,后来被老人、幼儿园孩子、学生们保护,性病医生为了解性病工作者妻离子散等等等等。

  《无土时代》读后感(五):高科时代

  前几天,一位朋友让我代他在外地订一间宾馆,再三关照一定要能免费上网的,否则他就不要。朋友告诉我,他已经习惯了每天心须上网的生活,一天不能上网,他这一天就会心神不宁,所以无论他出差去哪里,时间有多长,他都是一定会带着他的的提电脑,在旅途中或在宾馆里收发EMAIL、MSN聊天,仿佛一天不上网,就会错失许多人生的机会。

  一个多月前的一个普通得让人记不住日期的日子,我的电脑突然毫无预兆地感染了病毒并瘫患了,而且倾刻间一下波及了所有和我共享MSN的朋友,于是我和我的MSN盟友们都不得不停下了所有依赖于电脑的工作,那些MSN盟友又在不意间感染了和他们共享MSN的人,这种电脑病毒的传播真是比温疫还快几千几万倍。于是我们的电脑集体处于瘫痪之中,并且直到一周以后才慢慢地得以恢复,电脑里那些重要的数据全都不知了去向,恢复更不知要待何日。

  这个突然而至的电脑病毒不经意间给了我们一个很严重的警示:我们在越来越依赖这些高科产品的同时,这些高科产品已控制了我们的生活和情感,变得越来越强势。

  受同样高科产品控制的还有手机,很多人一旦忘了携带手机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唯恐疏漏了一个不该错过的电话。在公车上,在地铁里,我们常常会年年看到这样的情景,每当车厢里有一阵手机铃声响起,常常有好几个人同时去摸口袋里的手机,都以为是自己的手机来电了。高科产品给人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会成为许多人产生心理焦虑的来源,让人失去了本该应有的淡定和从容。

  曾看过赵本夫写的《无土时代》,书中采用慌诞的手段讲述了出版社总编石陀在日夜都市化的社会进程中逐步地人格分裂、迷失了自己,他常常趁人不备,用藏在身上的锤子顽强地凿开木城的水泥地,试图让水泥地上长出青草来。

  而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石柱,为了挽救这日夜无土化的都市,发誓要让这被水泥地覆盖的城市种上庄稼,趁一次为城市种植草地的机会,他以偷梁换柱的方式在都市的各个角落种上了麦苗,当麦子成熟的时候,整个木城淹没在金色的麦浪之中,很是壮观,石柱以报复性的心态完成了他对都市无土时代的一次回归。

  《无土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现代高科的发展和城市社会的浓烈硝烟,反映出在这个物质文化极其繁荣的社会背景里,城市人的生活、情感发生着畸变和扭曲,自我精神日益地空虚和失落。无土时代,其实也意味着人类正在变得越来越缺少生命的质感,缺少人文关怀和爱的能力。

  曾听过一个真实的笑话,一对年轻人在网上相识,彼此你来我往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并产生了恋爱的情愫。于是俩人有了约会的冲动,但是男孩提出,要把约会地点放在人民广场,因为他的工作单位在人民广场附近,这样的安排对他来说约会方便,但女孩却必须穿越半个城市才能赴约,面对这么一个只顾自己方便的男孩,女孩实在觉得这种感情没有意义,于是,俩人的爱情的火花等不到见面就已熄灭。

  不幸的是,这种爱的能力的缺失现象,已经越来越具有普遍性,一些兄弟姐妹之间为了抚养亲生父母的责任问题而反目为仇的事已屡见不鲜;在公共场合,很多人看见坏人行凶也已学会了视而不见。

  人类这种基本品德的缺失与科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来自江苏农村的作家赵本夫对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对现代文明的生活又有着强烈的敏感,赵本夫以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精神,为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高科时代的生活里,人类如何才能不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成一片废墟?

  朱慧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