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夜放纵,花光10万:上瘾性行为,正在榨干这些女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夜放纵,花光10万:上瘾性行为,正在榨干这些女人

2020-10-13 16:30:16 作者:羽逸尘 来源:钱某某 阅读:载入中…

一夜放纵,花光10万:上瘾性行为,正在榨干这些女人

  纵欲并非源于快乐,而是源于苦闷。

  ——尼采

  我记得去年双11时,有一则新闻,又滑稽,又引人深思。

  一名29岁的男子爬上天台,意图轻生。

  原因是,妻子购物成瘾,前后两年透支50多万元。

  而买的东西,也不是必需品。

  名牌包、香水、衣服......

  一个人的需求有多大?无非是享受下单那一刻的快感。

  无独有偶。

  沉迷于买买买的谭女士,被诊断为“囤积障碍”。

  长达7年里,她控制不住自己,每年花大量时间研究折扣,快递堆积如山。

  厨房、卧室成了“重灾区”......

  在去年双十一,她一次性收到50多件快递。

  数不尽的快件,还没等到拆封,就被囤积起来。似乎比起物品本身,买这个动作,才是重中之重。

  “为买而买”,成了压倒谭女士的一根稻草。

  人的真正需求毕竟有限,热衷于买买买的人,到底是因为什么“着了道”?

  我们都有这种体验

  买到一件新东西,大脑就会兴奋一次,满足一次。

  就像曾奇峰所说,这瞬间的满足成了一个强迫性动作,背后由恐惧支配。

  “一直拥有,一直满足,就不会失去。”

  正是这样的重复性行为,使浙江杭州的朱女士一夜之间花光10万。

  而她的消费冲动,来自于她难以缓解的焦虑。

  原来因工作压力太大,她不得已辞了职。

  但辞职后,心理压力并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大:

  她接受不了如此“自甘堕落”的自己。

  虽然压力不会凭空消失,却可以转移。

  于是,朱女士通过不断下单,一次次缓解压抑的负面情绪。

  这是一个死循环,

  也是一个制造诱惑的“永动机”,

  造成永远买不够的动力。

  从这个角度看,购物狂所“购买”的,是一种拥有“我解脱了”的假象。

  但假象总会有被戳破的一天,也许是信用卡被刷爆,也许是不堪其累。

  看过一部电影,叫《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瑞贝卡是一个购物狂魔。

  每一次“剁手”前,瑞贝卡都会给自己灵魂一问:“我需要这个吗?”

  但理智总是不够用,在“买买买”的欲望面前,她一次次败下阵来。

  为了“成全”自己,她制造无数下单的理由。

  最离谱的当属:“因为这是冬天,而我有一双手。”

  无论什么时候,她总告诉自己:“现在我要做的就是买条新裙子。”即使她已经拥有1万条裙子。

  一次次“失控”后,瑞贝卡刷爆了所有信用卡,债台高筑。

  在一次电视访谈上,债主“曝光”了瑞贝卡都市丽人的假象。

  原来,瑞贝卡为了拖延还债时间,编造了无数谎言,以博取同情。

  “我姨妈跳伞时出了意外。”

  “因为胆结石住院治疗。”

  “支票在邮递中丢失了。”

  “化学果酸脱皮康复中。”

  正是这些谎言,让她所有人对她失望至极。

  工作也岌岌可危。

  当上司质问她为什么谎话连篇时,她说出了实情。

  “因为购物时,世界变得更美好。

  世界确实变得更美好了,

  但后来又不美好了,我就再去购物。”

  你看,购物上瘾的人,就在“追求兴奋”、“心情沮丧”之间来回摇摆。

  丧失了自制力,也丧失了对生活的主控权。

  结果呢?

  瑞贝卡沉默地看着一堆用不上的衣服,满怀忧伤。

  生活并没有变得更美好,相反,因为透支了信用,生活变得千疮百孔。

  有人说,购物上瘾的对立面,是失落感,是匮乏感。

  买单,兴奋;

  买单完毕,失落。

  而这种失落,本来就已经存在,疯狂购物只是在不断放大这种失落。

  正如某位医生所说,“当我们把‘上瘾’一词和购物、花钱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指心理层面的依赖。”

  曾看过一个心理学案例。

  有一对夫妻,平时也不吵架,但走到第五年时,丈夫却提了离婚。

  他的理由是,妻子有“病”。

  当然,这“病”不是普通的病,而是买买买的病。

  表面看来,这完全是妻子的错。不懂持家,奢侈成性。

  实际呢?

  

  婚后两人的沟通日益减少,成了“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妻子只能通过买买买,来缓解逐渐累加的孤独感。

  有人说,只要能缓解心理困扰,任何体验都可能上瘾。

  因此,购物上瘾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以为,买买买可以摆脱痛苦。

  在反复下单中,内心的匮乏感、孤独感暂时“消失”。

  但这是指标不治本的。

  一旦停止买买买,内心将崩溃如山倒。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真正摆脱购物瘾,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驾驭消费冲动

  对购物上瘾的人,一看到“心动”的东西,就会迫不及待地下单。

  但一时“心动”,不代表就是真的需要。

  可以试着把这些东西加进购物车,不去看它,不去想它,做做休闲活动,或者其他事情。

  隔个半天、一天再看,或许你就会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买完全用不着的东西?”

  这就叫,把消费冲动“扼杀”于摇篮之中。

  2、学会断舍离

  所谓“断舍离”,有三个层次。

  一是“断”: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

  二是“舍”:不需要的东西统统扔掉;

  三是“离”:放弃对物质丰盈的执着。

  三种层次结合在一起,就两个字:拒绝。

  拒绝物质的堆积,拒绝物品的频繁更新。

  如果依然制止不住自己,可以用最极端的方法,买一件扔4件。

  直到购物欲望无限下降。

  3、寻找替代物

  购物上瘾,本质上是寻求安慰,宣泄痛苦。

  当购物成为唯一的宣泄口时,谁都遏止不住。

  试着用看剧、外出旅行、美食打卡等代替,多做提升幸福感的事,填充内在的空虚感。

  那么,购物所带来的诱惑,就会直线下滑。

  4、用想象体验代替真实体验

  任何服务,终极的满足对象都是一个人的内心。

  买买买,买下的是商品,体验的,却是自己容光焕发、一掷千金的快感。

  但这种体验,靠想象也能完成。

  你想象自己正在吃美食、穿衣服,那么在大脑情绪体验上,和真实体验别无二致。

  食欲、物欲都会得到满足。

  因此,如果下一次你的双手还是蠢蠢欲动,不妨想象自己已经拥有,想象它们的触感、使用体验。

  也许经过一番想象体验,你不再需要通过“剁手”填补空虚。

  5、建立更深刻的情感链接

  有人说,买买买的过程,是一个骗局。

  “你买的越来越多,快乐却并没有成比例的增加。”

  因为这是一种“伪需求”。

  孤独感,或是情感的匮乏,依然还在。

  多走出去,与他人互动,加深与身边人的链接,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交生活、一个理想中的亲密关系,才是一劳永逸的良方。

  其实,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购物上瘾的人,最需要学会的事情,是学会“堵不如疏”。

  压制消费冲动,总有一天会“反弹”,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不如按照我所建议的方法,避免和消费冲动做正面对抗,而是从内部一点点瓦解掉,反而事半功倍。

  也许你还想看:

  逼哭黄渤后,他被1500万人威胁

  郭德纲的荒谬言论,竟被网友奉为真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