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秋大义》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春秋大义》读后感摘抄

2020-10-13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秋大义》读后感摘抄

  《春秋大义》是一本由熊逸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5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秋大义》精选点评:

  ●中西兼涉,别开生面,儒法道本一家

  ●吾乃阉人张翼德

  ●神作,神作。前面很爽,中间略邋遢,最后三十页开始狂飙。

  ●作者功力实在深厚。书既有料又有趣,逻辑也清晰,不过读到后面,觉得有些过于啰嗦(不知是否因为个人才学浅薄未能读出精要,还有因为没完全读完),读了半本,就不愿继续读而放下了。 整本书个人觉得不过说明一点,既是权利选择思想,随着时代形势的改变,对于同样的一部法典会有各种各样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释。朝代在更替,岁月在流转,但整个帝国的政治法律体系,不过是原地打转。而在这没有规范的法律制度约束的社会下,千百年来千万生灵,都难以抵挡这股善变的“原心”洪流。

  ●揭露了学术对政治的依附性。更适合大一新生看,现在新鲜感不够。刚开始挺好,中间略觉啰嗦,经常说远了,最后部分又变得不错。有点类似于吴思《潜规则》那类的通俗读物。

  ●儒家不是孔孟的儒家/哲学是个筐装的是政治/爱国是很现代才有的概念/原来凯恩斯主义是跟《管子》学的/《老子》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玄

  ●权力选择思想

  ●3.6 没啥新意,絮絮叨叨还是那些,中国经史叙事的重心从来不是记录真实的史实,而是出于某种目的的教化于民。不过作者还是有点敢写。

  ●非常不错,将儒家传统和英美法系联系在了一起,还有人类学的成果做一定的支撑。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建立思想体系,大概可以解决当前的思想困境。

  ●论坛文章中少有的深刻之作。从经学到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群体心理学……这种说着说着就自由发挥的写法很是对我胃口

  《春秋大义》读后感(一):熊逸

  这本给我们带来的观点很独特,但都是言古喻今,比如红灯区的必要,带动了就业的增加;圣人们微言大义的厉害。书很厚,但是的确比较值。

  《春秋大义》读后感(二):真正了解儒家

  相较熊逸的另一本书“孟子他说”的戏虐调侃,“春秋大义”算是一本有分量的用心之作。

  “不共戴天”让我们看到儒家的血性一面,并非中庸的外象。

  最近准备读孟子不屑的“管子”。

  自己了解的是太多的表象,所以希望能深入些。

  《春秋大义》读后感(三):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无用,误用。

  这个道理,对于一个经历世事,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来说,再正常也不过,很粗浅,无高深之处。

  作者的思路和吴思的颇为相近。

  不好好研究现实问题,抓住机会去做一些改变,而在那里搞批判,无建设性意义,这就是文人的特点?

  这样的书没用,最大的作用的一是表达自己的悲愤,二是煽风点火搞破坏。

  《春秋大义》读后感(四):勉强算是读完了,消化完估计要很久很久了。

  内容非常棒,对于经堂教育不熟悉的读者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享受之旅。

  但是内容上还有不成熟之处,由于引用了非常多的内容,有些细节让人感觉有不完美。

  另外书页的质地实在称不上好,手感非常不舒服。

  .S.讨厌那种说本书是针锋时弊的说法,不要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加诸别人之上。希望好熊能继续写,多多写,下本书,下下本书偶还要看。让这个冷门小众的领域焕发出光彩。

  《春秋大义》读后感(五):原来历史可以这么读

  最先是看过《周易江湖》以后,很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调侃无处不在,使我想起了《康熙大帝》中的高士奇,我认为只有真正吃透了所学的人才会有此风采。

  说到儒家“天人和一”“仁义道德”的思想,一直认为这些道理很和谐,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道理,没有变化发展眼光的人就很容易被假象蒙骗,幸好接触到《春秋大义》,作者旁征博引,为了系统地阐述一件事理,时空跨度巨大,像我这样很少接触到那段历史的人看了也仿佛一眼望穿了儒家文化的千年变更,当真值得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